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生活因讀寫而美好

生活因讀寫而美好

生活因讀寫而美好


——讀潘裕民《讀書是最美好的事》


因為閱讀和寫作,我結識了一批喜歡讀書的朋友,也經常獲贈他們的最新作品,潘裕民所著的《讀書是最美好的事》(安徽文藝出版社,以下簡稱《讀書》)就是其中之一。讀書,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也是當下很值得憂慮的話題。大家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但能夠靜下心來品味書香的人並不是很多。潘裕民老師以這樣的書名寫這樣一部作品,提醒大家關注閱讀,用心讀書,不能不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


今天為什麼特彆強調要讀書,我想有幾個方面的理由:


一是求知的需要。每個人都有很強烈的求知慾,遇到一件新奇的事情、聽到一則報道、看到一條新聞……總有想進一步一探究竟的意願,而實現這種心愿的最佳途徑,就是讀書。讀書是一種間接經驗的學習,可以讓自己用很小的成本來洞悉一件事情的本源,不僅獲得知識上的豐富,也在心靈上得到滿足。從《讀書》中不難看出,潘裕民老師在唐詩宋詞等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其中最為重要的動力就是自己的求知慾望,而實現的路徑就是讀書。


二是互動的需要。人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有三個最為原始的志趣,分別是維生、互動和創造。維持生命傳宗接代是所有動物的原始本能,而不斷地創造新的事物、新的文化、新的規則,則是人所特有的本領。人在維生、創造的過程中,一直不斷地在和世界、和他人進行著對話和交流,通過這樣的互動、信息的交換,來理解別人的想法,找到自己在世界之中的位置。

與誰互動?自然是那些有一定專長的大家和名家了。我們都知道,蘿蔔燴蘿蔔,燴來燴去還是蘿蔔,要想讓自己有所提升和進步,一定要和古往今來的大家、名家多交流、多溝通,而實現這種互動最為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一個人想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人生苦短,不可能樣樣事情都能親身去實踐,通過讀書、通過與專家的對話和交流,來獲取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經驗,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以色列這個國家人口不多,但在最近一百多年的時間裡,獲得諾貝爾獎的數目在全球遙遙領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國民從小所養成的良好讀書習慣。他們一年人均60多本的閱讀量,是我們的8倍之多。經由讀書這一途徑所推動的互動和交流,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視野,給他們夯實了登高望遠的基石。


三是豐富內在精神世界的需要。人的精神世界是否豐盈,與是否有良好的讀書習慣,是否堅持閱讀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多讓孩子讀幾本書,世界上就可能會少一批監獄,這樣的話語有很多教育名家都闡述過。潘老師說:「讀書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生活,也是人類傳承文明的主要方式。」進一步強調了讀書與人的生活、與文明傳承的意義和價值。張大千曾說過:「作畫如欲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第一是讀書,第二是讀書,第三是有選擇、有系統地讀書。」可見,讀書可以改變人的精神氣質。


讀書要善於選擇


雖然現在傳統出版業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但書籍出版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我國每年所出版的新書,要讓一個人用一輩子的時間來閱讀,也是讀不完的。書籍浩瀚無垠與人的精力有限兩者之間的矛盾,要求我們必須要學會選擇。


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書來閱讀呢?這還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明白,就像在黑板上講得再天花亂墜也不能讓你一下水就會游泳一樣,要學會游泳就一定要在水中嘗試,要學會選擇書籍,先要喜歡上閱讀,讓自己堅持讀起來。讀上一段時間之後,慢慢地就會體悟出相關出版社和一些作者的品位,拿起一本書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能判斷出這本書的價值,明確是否有必要閱讀了。因此,潘老師在《讀書》中指出,讀書要善於選擇。

閱讀經典,是每一個有閱讀習慣的人的不二選擇。周國平說:「讀書要讀大師或經典之作,之所以讀經典,是因為經得起時間的洗禮,留下的都是精華。」潘裕民老師在《讀書》中,對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經典進行了較為細緻的梳理,從《詩經》到秦漢文學、從唐詩到宋詞、從《竇娥冤》到《紅樓夢》、從屈原到蘇軾,洋洋洒洒半部書的篇幅,讓我這個理科生對傳統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當然,經典絕不僅僅只有這些,就文藝方面來說,還有一大批國外的文學名著和名家,從《荷馬史詩》到莎士比亞的戲劇,從柏拉圖到蒙田、伏爾泰;從科學方面來說就更多了,從歐幾里得的《幾何學》到牛頓的經典力學,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到霍金的黑洞理論;從教育學方面看,傳統教育的代表人物赫爾巴特,現代教育的旗幟杜威,以及文化教育理論的奠基人布魯納以及他們的著作,都是教育理論方面的經典之作,除了他們之外還可以列舉出很多,如懷特海的《教育的目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系列著作,以及今天日本教育家佐藤學的系列著作等等。另外在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不同的領域,都有代表這一領域發展水平和階段特徵的經典著作,值得我們花些時間去學習和閱讀。


經典閱讀,需要平衡專註和面廣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都有自己喜愛的閱讀領域,完全應該在這個領域做深度的研究,研讀與該領域相關的經典作品,讀出自己的思考和觀點。但同時,也應不斷拓展閱讀的領域,多涉及其他領域的經典作品,厚實自己的精神底色。經典閱讀,還需要協調有為與無為之間的關係。要有意識地督促自己閱讀經典作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又不能太過功利,要善於在無為的心境下展開閱讀,讓閱讀本身變得更有趣味。


注重採集和加工


出於不同目的去讀書,其方法和路徑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你想就某一主題做一些研究,那就應該選擇一組相關聯的書籍,就你關心的問題展開深入仔細的閱讀。我自己有時就做這種方式的閱讀,每一個專題選擇5本左右的書,然後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集中閱讀。因為主題突出,不同的作者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相關的問題,能引發自己很多的思考,能調動自己很多的前概念。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對這一問題有了新的思考和想法。


如果你想對某一位名家的某一代表性觀點做研究,那就應該選擇他最具特色的一本書作為研究對象,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讀。潘老師在《讀書》中介紹了日本哲學家柳田謙一郎,他為了研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花了整整一年時間。他的夫人為了慶賀他終於讀明白這本書,還專門為他舉辦了一次家宴。我不知道他具體閱讀的細節,但我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以某一本書作為主要研讀的目標,在研讀的過程中,涉及到與之相關的問題,就找其他書籍和雜誌上的文章來尋求實證性的資料。看上去是在讀一本書,其實所牽涉的相關書籍和文章還是非常豐富的。


一般來講,堅持讀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堅持寫相對困難。但「寫」有著更為深刻的意義,一方面可以通過「寫」,檢查自己對所閱讀的書籍的理解情況;另一方面,「寫」本身就是一種思維的訓練,你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讓文字在你的筆端或者在鍵盤的敲擊下汩汩流淌;還有,「寫」是在搭建一個平台,一個與作者互動交流的平台,一個與更多的讀者互動交流的平台。要寫出一篇被更多的人所認可的文章,除了自身的專業功底外,還需要換位思考,需要樹立讀者意識。這也是個人素養提升的重要渠道。


在我看來,潘裕民老師是一個善於閱讀的人,也是一個寫作的能手。毫無疑問,由一名教師轉變為一個卓有成就的作家和文藝評論家,需要長時間的閱讀和寫作的積累。在不長的時間裡,潘老師接連出版了幾本著作,這本身就體現了「讀」和「寫」之間相輔相成的內生關係。

英國大學問家培根有個形象的比喻,說我們讀書做學問不要像螞蟻那樣只顧整天忙忙碌碌地儲存,而不去做加工的功夫,也不要像蜘蛛那樣整天只顧吐絲,而不注意汲取營養,而應該像蜜蜂那樣既注重採集原料,同時也對原料進行加工、製作,從而創造出一種新的產品。潘老師在《讀書》中用這段話很好地回答了怎樣讀書這個問題。


(作者繫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局局長、特級教師)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都讀了大學,為何還要倡導讀寫
讀寫繪,孩子喜歡
如何利用美劇提高聽說讀寫
複雜世界裡,你需要多一點聽說讀寫的能力
讀讀寫寫一組詩詞
感恩節 讀讀寫給母親的古詩
我讀寫能力差,所以我更容易變成老糊塗?
感恩節,讀讀寫給母親的古詩
讀讀寫在秋天的詩詞
我讀寫能力差,所以我更容易變成老糊塗???
為何要倡導「讀寫」
想要說聽讀寫全方位發展?來自某日語愛好者的三點小建議
一套雅緻的文房之物,會為你尋回丟失的讀寫樂趣
讀寫結合-我對微作文的思考
一個讀寫障礙者,卻寫出了香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主題曲
一個有讀寫障礙的人能做英超教練嗎?
幼小銜接不等於「讀寫算」,幼兒園老師要做好準備
張守剛閱讀寫作
C語言實現文件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