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銅酒器:觥籌交錯醉天下

青銅酒器:觥籌交錯醉天下

夏商周是中國青銅鑄造業高度發達的鼎盛期,大量出現成組的酒器絕不是偶然現象。是的,物質匱乏,卻以穀物果類為原料釀造酒,顯得有些奢侈。但酒與酒器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都具有「明貴賤、別等列」的意義。酒器作為權力與地位的象徵,是這一時期最為舉足輕重的禮器大類之一,其所佔比例之大、形制之繁多、器物功能分類之細、紋飾鑄造之精美,彰顯著青銅盛世的輝煌,同時也有力的佐證著商人好酒之風的盛行。


十八世紀初在陝西寶雞先後兩批次出土西周青銅酒(禮)器:禁。據悉,後一批次為軍閥黨玉琨1925年11月至1926年7月在陝西寶雞盜寶時出土,共出土形狀相同、體量相差不大、工藝精湛的銅禁三件。最小的一件先被時任陝西省主席的宋哲元從黨手中掠去,曾流入日本人之手,解放後入藏天津博物館。該器長126、寬46.6、高23厘米,前後兩面各兩排長方孔、四周飾夔紋,被命名為:夔紋銅禁。另外兩件下落被不明,據信息顯示,最大的一件長140、寬70、高60厘米。


據云,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此批出土二十餘件銅器。其中有十四件尤為搶眼,先被曾任北京古玩商會孫會長搜集到,轉於曾歷任工部主事、陸軍部尚書、湖廣總督、兩江總督等職的清末收藏家端方,收錄於其1908年編撰的《陶齋吉金錄》,端方為稀世珍寶的銅禁首次命名為「柉禁」。自此金石學界才對這種新出現的器物「銅禁」有了初步的認識。

遺憾的是,1911年(宣統三年)端方奉命率兵鎮壓四川保路運動,被嘩變新軍所殺,家道中落。1924年端方的後人通過端方生前好友福開森(時任中華民國政府高等政治顧問及中國科學美術雜誌編輯、美國收藏家)博士之手,將這批珍貴的文物轉賣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禁出現於商末周初,是貴族在祭祀、宴饗時擺放卣、尊等盛酒器的長方形几案。此「柉禁」:長87.6、寬46、高18.7厘米,中空無底。禁面三個子口處放置有三件較大的器物:兩側陳列的卣形制相近,帶方座卣通高47厘米,無方座的高46.4厘米;居中的尊高34.8厘米。此四件酒器都鑄有銘文「鼎」字;另有斝、盉、觚、爵、角、斗各一件,觶四件(三小一大)。


您也許已發現此組酒器前排爵杯與饕餮紋酒觶中間擺放了一件配套舀酒器(前端圓柱體杯狀,後附曲形扁長柄。出土時置於卣中)。它就是古人所言「惟有北斗可以挹取酒漿」的挹取器,「斗,勺也」;就酒器而言,之所以提及斗勺,是因為以前官方考古報告只關注器形、尺寸、重量,研究則集中在鑄造工藝和銘文方面,幾乎從不涉及容量;其實,古人是非常嚴謹有序的,器物功用與設計、度量衡與容量、計算單位與用量等相關事宜,他們都會反覆推敲和驗算。《周禮·考工記》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以及「六升曰觴、七升曰觥。」無不反映著酒器間相互容量的關係……


成語「觥籌交錯」描寫很多人聚於酒宴,酒器與行酒令籌碼交織在一起,形容熱鬧喧雜的場景。而「觥」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較為生僻,但它在文物界的知名度頗高,又因觥少有出現,一經現世即非常搶眼。在此我們可以簡單地歸納為:有蓋為觥,屬酒器之盛酒器;無蓋為匜,屬水器。

上海博物館藏商父乙觥,由蓋、身、鋬、圈足等幾部分構成,高29.5厘米、長31厘米、底縱12厘米、底橫16.7厘米、重4.8公斤。觥蓋前端獸頭昂首而出,牴角縱凸,蓋脊正中扉棱出戟為一條卷尾小龍,獸耳翹於器表,臣字眼鼓目圓睜,高鼻隆起,鼻孔凸顯而擴張。觥蓋後端飾牛首形獸面紋,其牛舌(稱獸尾亦可)偏向一側呈微翹狀,是便於觥蓋與器身開合自如的巧妙設計;觥身空腔盛酒、口沿為流,器尾有獸首垂珥式鋬。兩側主紋飾鳳紋構圖飽滿,鳳首張嘴昂首與觥蓋獸頭相呼應,近乎半圓形的鳳眼圓睜凸於器表,長冠飄逸,鳳翅與鳳尾分彆強調著力量與逶迤,鳳爪踩踏於圈足凸弦紋之上;觥蓋與觥體剩餘空間集鳳紋、小蛇等各具形態的輔助紋飾,各擇適度空間而居;如此設計巧妙、比例協調、穩重大氣的商父乙觥,給人以神秘而威嚴、肅穆而奢華的感覺。

您可能感興趣

鐘鳴鼎食——青銅酒器知多少
秦帝國縱橫天下的秘密:鋒披天下的青銅兵器
鐘鳴鼎食:青銅酒器也可以這麼萌
天下莫能與之爭:揭秘鋒披天下的青銅兵器
郵票賞析:三星堆青銅器
流星馬:冠絕天下的戰國青銅複合兵器
兵器還是禮器?青銅「貫石斧」一把
噓!2億的兮甲盤暗示:「原來青銅器拍賣市場……」
【友天下】十八世紀歐洲瓷器配法國青銅鎏金裝飾雕塑座鐘
大秦帝國稱霸天下的真正殺器:青銅長矛
水酒盡歡 | (三)戰國中山國青銅器——酒器、水器
從青銅器紋樣到《長城》男一號,上古惡獸饕餮靠貪吃走紅上千年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西周青銅器
青銅器鑒定:如何把握水坑器物的特徵?
青銅器上的龍紋
青銅兵器有哪些?
還在青銅白銀掌控雷電?盤點低分段十四大上分神器助你輕鬆脫坑
古玩市場真熱鬧,銀錠、青銅器擺地上賣
青銅器:「器以藏禮」,「物以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