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孔融讓梨」真的能教育好孩子嗎?

「孔融讓梨」真的能教育好孩子嗎?

我們都曾被父母告知「孔融讓梨」的故事,也把這樣的故事告訴過自己的孩子。但我們聽這樣的故事和把這樣的故事告訴孩子的時候,骨子裡並不真的那麼情願,只是覺得應該如此,而不是真心如此。東方的文化追求一種「大我」的概念,不那麼強調自我。所以,我們做任何事都要事先想一想這樣做應該不應該,不鼓勵僅僅考慮自己的意願、興趣,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通常認為自己想怎麼做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別人期待我們怎麼做。


其實按照這位母親的擔憂,我們會陷入一種難堪的情景。因為母親絕不會真想吃孩子喜愛的糖果,只是希望聽到孩子符合道德但違背意願的聲音,這其實是虛偽的聲音。我們通常鼓勵孩子說一些虛假甜蜜的話來取悅自己,最後獲得一個機會對孩子說:「寶貝,媽媽不吃你的,媽媽只是想知道你有這樣的心意。」孩子得到的感覺是不管自己是否情願,這樣的話一定要表達。更為悖論的情況是,我們教育孩子要把自己的東西無私的分給別人的同時,又告誡孩子絕不能向別人要,或者隨意接受別人的東西。我也有個女兒,在她小的時候,我也曾遇到這樣尷尬的場景,鄰家的孩子來玩,要玩她的洋娃娃,她不肯,那孩子就哭。我問她兒歌里是怎麼說的,她非常流利地說:「排排坐,分果果,大的給別人,小的給自己……」我說好東西是要和別人分享的,她回答說:「好孩子不會要別人的東西。」鄰家孩子只好哭著回家了。


我們的某些文化教育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是不能用善惡來判斷的。我個人覺得,首先要幫助孩子珍視自己,覺得自己很重要,而不是教育孩子別人比自己寶貴,別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更重要。一個不珍愛自己的人絕不會去珍愛別人,一個不認為自己重要的人也不會認為其他的生命很重要。我們對孩子的許多教育完全建立在大人假設的世界觀里,以為我們用無私的心(實際上我們自己也從來沒有真正無私過)來塑造孩子,孩子就會有良好的自我道德。其實,很多說法看起來很美,真正這樣做的話,不僅傷害自己,也傷害這個社會。

我在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的《成長在線》做節目,其中有個個案很有代表性。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每天給自己定下任務要收集多少舊電池,以此來幫助環境免受舊電池的污染。她的成績斐然,被學校、社會多次當作典範。慢慢地,她欲罷不能,給自己定的任務越來越重,結果學習生活都受到很大影響,內心也很焦慮,最後連吃飯和睡覺都出問題了。她的父母也受到此事的影響,知道這樣幹下去孩子身心會崩潰,但卻不知道怎麼來說服她回到一個五年級孩子應該有的自然狀態。我對這個孩子說:「如果我們有能力,我們要承擔大一點的社會責任,為社會奉獻更多的愛心,為此我們感覺很愉悅。如果我們能力很小,那麼我們就承擔小一點的責任,為此我們也很愉悅。如果我們能力很差,坦然地接受社會與他人的關心照顧,我們也可以是幸福和愉悅的。只有這樣,社會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我們的文化也告訴我們,「能者安邦興國,無能者獨善其身」,兩者對於這個社會都是同等重要的。


幫助別人首先要看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我們都鼓勵孩子去愛別人,在沒有完成對自己的關愛時,對別人的愛就是無源之水。假想我們內心有一隻盛滿愛的杯子,給別人的愛是杯子中自然溢出的水,那是真愛,是真正的對他人的關懷與幫助。如果自己不珍愛自己,杯子里盛的愛就會很少,在自己對愛與被關注還很饑渴的狀態下,倒空自己的杯子去愛他人,這是假愛,是需要回饋的愛,是一種希望獲取更多愛的虛偽的愛。一個不顧自己的利益,把自己整得慘兮兮的人,其實是社會的負擔,因為任何理想的社會都期待每個人能得到必要的舒適與滿足。


對這個母親來說,你對孩子的擔憂是你內心存在對文化觀念的一種困擾,這個困擾不是孩子的,是你自己的。你能做的就是充滿好奇心去等待,孩子愛母親的心是真誠的,不能容納虛偽,你也不能鼓勵孩子去虛偽!


(失戀?失眠?失業?失意? 下載悠悠心理APP,大事小事煩心事,你聽我說,只給你富有成效的建議和幫助!)

您可能感興趣

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你教育孩子的「三觀」真的正確嗎?
您給孩子的是「反胃」教育嗎?
吼叫式教育對孩子好嗎?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患有「教育焦慮」的你,孩子能好嗎?
孔門庭訓:你知道孔子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嗎?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看楊絳父親如何教育女兒
這麼好的兒童性教育教材,怎麼就讓你滿腦子污穢聯想?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孩子幸福!
正確的育兒教育是怎樣的呢?
教育孩子,你怕了嗎?
什麼是真正的快樂教育?如何培養孩子快樂的能力
孩子的教育好不好,真的會與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嗎?
最好的教育到底什麼呢?我們是怎麼教育子女的呢?孔子是怎麼做教育的呢?與讀經典、學歷、權力、財富等有關嗎?
孩子的教育你能等得起嗎?
如何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這樣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富觀!
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孩子真正的教育,也是要拼爹的!
育兒教育┆如何讓孩子誠實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