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都掌握克隆技術了,還要擔心物種滅絕嗎?

人類都掌握克隆技術了,還要擔心物種滅絕嗎?

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可惜這並不是一個載歌載舞的節日。今天,我們的話題可能太過沉重:


北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


就要滅絕了

經過五十年的盜獵,全世界已知的北白犀從2300隻下降到了3隻。這3隻北白犀被關在肯亞的一個保護區里,24小時持槍警衛嚴加防護。然而這沒有什麼用:令它們自然繁殖的努力迄今為止都沒有成功


三隻北白犀中,唯一的雄性「蘇丹」已經43歲高齡,快要逼近50歲的正常壽限,精子數量太低,已經沒有生育的希望;它的女兒,26歲的雌性「納金」受過腿傷,無法承擔交配和懷孕帶來的重壓;而它的外孫女「法圖」則患有子宮異常,胚胎無法著床。


就算沒有這些困難,一家三口直系親屬的近親結婚,又能怎樣呢?


全世界最後一隻雄性北白犀「蘇丹」。圖片來源:theguardian.com

人類都掌握克隆技術了,還要擔心物種滅絕嗎?



2016年5月,聖地亞哥動物園和柏林萊布尼茲研究所的研究者在《動物生物學》期刊上發表了一個垂死掙扎的計劃。全世界實驗室里保存有10隻已過世北白犀的精子和其他組織,研究者計劃把這些凍存組織進行再編程,改造成幹細胞,然後打破性別界限,重新發育出卵子來,將它們與現有的精卵一起進行創造試管犀牛的努力。如果能獲得試管嬰兒,再去找南白犀作為代孕母親。


這一計劃還面臨不計其數的技術障礙,但如果萬幸之中它居然成功了,也不是什麼安慰人心的事情。畢竟,哪怕我們能用這樣的技術把北白犀從滅絕邊緣拉回來,它和一個真正的野外種群,終究也已經不一樣了


罐子里的(熊)貓

斷了線


假如明天早晨一覺醒來,全世界的大熊貓都消失了。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啊,不能看滾滾賣萌了!」大概是很多人的直覺。


但是絕大部分人看的賣萌只是通過網路和電視,過去幾年裡許多擁有熊貓的保育機構都開始不間斷線上直播和記錄,現有的視頻已經足夠讓一個人看一輩子了。反正賣萌就是賣萌,又不會變,對吧?


不會,因為動物園籠子是不變的。我們用這個靜態的人造環境把它和世界的聯繫切斷了。

動物園中的熊貓雖然賣萌依舊,但實際上已不在與世界發生聯繫。圖片來源:1fotonin.com

人類都掌握克隆技術了,還要擔心物種滅絕嗎?



假如有一天我的貓過世了,我把它做成了標本。可以說,貓是被「保存」下來了;看起來不但栩栩如生,還能長久流傳。但是如此保存對我沒有多少意義;我養貓是因為它被揉的時候會發出滿意的呼嚕聲,是因為它會在早晨推開房門蹲在我肚子上。我養它是因為它是活的,和我之間存在著聯繫,正是這一聯繫讓它獨一無二,讓它有了意義,讓它不同於這世界上所有其他的貓。

人類都掌握克隆技術了,還要擔心物種滅絕嗎?



和貓一樣,野生動物也是活的。但是作為一個物種,野生動物還在另一種意義上「活著」:它們生活在所適應的環境中,既在改變環境,又在隨環境而變化。而如果熊貓在野外的種群全部消失,世界上只剩下動物園的熊貓——甚至只剩下熊貓的基因序列,那麼熊貓這物種和世界的聯繫就會斷裂,就和一具泡在罐子里的貓標本沒有本質區別;我們所見的,也只是靜態的缸中之萌罷了。


跟隨世界奔跑


或者被世界拋棄


是什麼力量讓野生的熊貓能夠改變,而動物園熊貓不行呢?當然是因為自然選擇在推動熊貓的演化。環境的改變對物種施加了選擇壓,令適宜的個體存活,不適宜的個體死去,這一選擇令生物能夠跟上環境的腳步。


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然選擇本身只能篩選和淘汰,它所需要的「米」就是遺傳多樣性。有足夠的多樣性素材,才有得篩;如果所有的熊貓都是從同一隻克隆來的,那麼誰死都不會產生差異,自然選擇也不能發揮絲毫作用。


這就是為什麼保護生物學家如此擔憂野外種群的多樣性,也是為什麼想在實驗室維持多樣性如此困難。要知道,就算是熊貓這樣的瀕危物種,也有大約兩千隻在野外生存,有兩千套各不相同的熊貓基因組,而且每年都在自我更新。人類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取得兩千隻熊貓的遺傳樣本?要花多大的功夫才能模擬它們在自然界的更替?有這經費,真還不如在野外畫個圈讓熊貓自己在裡面過日子呢。

人類都掌握克隆技術了,還要擔心物種滅絕嗎?



一個種群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多樣性,而自然選擇也在每時每刻消耗它。當環境改變速度很快、頻率很高的時候,就特別需要強大的多樣性儲備;糟糕的是,我們現在就處於這樣的時代。畢竟,人類影響環境的能力雖然以地球的尺度小得可憐,但速度可是前所未有。某些物種運氣比較好,本來就能適應人類創造的新環境,比如蟑螂、米象、麻雀和貓;另一些物種則憑藉巨大的數量和廣泛的分布熬過了人類帶來的衝擊。但是大型動物遇到劇烈的波動多半要倒霉——更何況人類還直接盯上了犀牛的角


北白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陷入了絕境。七八十年代的盜獵令野生北白犀的數量從500隻下降到了15隻,2006年只剩4隻,到2011年野外滅絕。此時全世界只在動物園裡剩下七隻,僅四隻有生育力——而今天,我們只有這三隻不能生育的北白犀了。


26歲的北白犀「納金」——它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和同類只有父親和女兒。圖片來源:theguardian.com

人類都掌握克隆技術了,還要擔心物種滅絕嗎?



也許還有希望。技術的進步也許能打破自然生育力的限制,用上所有13隻犀牛的凍存遺傳物質,或許還能把它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生物技術不是萬能的,就算同種生物的試管嬰兒都流產率很高;也許我們還需要一次新的生物工程突破。至少,遺傳物質總會安靜地在冰封中等待技術追上來,等待覆活的一天,對吧?


對,但是世界並不會等著我們。


不是因為危險


而是因為孤獨


使用生物技術復活消失的物種,早在二十五年前《侏羅紀公園》就設想過。復活恐龍導致了悲劇的結果——按照電影的說法,是因為恐龍太危險了。


今天看來侏羅紀公園在復活技術上有難以克服的困難;但更大的問題是,我們無法重建恐龍生存的環境。溫度變了,氧氣濃度變了,大陸形狀變了,海水成分變了,植物變了,代謝產物變了,氣候變了,洋流變了。孤零零的恐龍在這美麗新世界裡,又能做什麼呢?它甚至不能安靜地坐在路邊吃樹葉——現代植物的化學防禦是它從來沒有見過也不知道如何應對的。它的世界沒有了,它是被拋棄在異時空的流浪者,全靠人類提供的保護罩才苟延殘喘。如果有一天人類厭倦了它,撤去了保護,那麼它幾乎註定會瞬間消亡;而倘若它抓住了萬中無一的機會,竟然在新世界裡存活了下來,那也必定是在撕裂原來的生態後才在傷口上找到的位置


就算復活來到當下,恐龍面對的也是一個陌生而敵意的新世界。圖片來源:buzzfeed

人類都掌握克隆技術了,還要擔心物種滅絕嗎?



這不是屬於恐龍的悲劇,這是所有背井離鄉的生物所共同承擔的悲劇。它們被從自己的環境中剝離,和周圍的聯繫斷裂,演化歷史失去了意義。等到川西和秦嶺的高山竹林面目全非的時候,熊貓還能回到哪裡呢?等到中非草原被氣候和人類影響侵蝕殆盡的時候,犀牛又有何處可去呢?在池沼上面,在幽谷上面,越過山和森林,越過雲和大海,越過太陽那邊,越過輕雲之外,前面應當是一望無際的非洲草原,你看到的卻只是荒蕪。一切無知的鳥獸將會因為不能說出你的名字而絕望萬分嗎?不,萬物仍將在雨季來臨時煥發生機,而你一無所有,除了你的名字。


地球依然在旋轉,生命依然在前行。也許一個物種在漫長的地史上只是一星閃光,但是我們作為更加短暫的個體,恰好就生活在這閃光之中。親眼看著它一點點被我們親手熄滅,是一件極為痛苦而殘忍的事情;而將最後的火花捧在手裡,看它苟延殘喘,看它和世界的聯繫被切斷,看萬物將它拋在身後,也許是一件不那麼殘忍但卻更加孤獨的事情吧。(編輯:Stellasun)

人類都掌握克隆技術了,還要擔心物種滅絕嗎? 點擊播放 GIF/45K



在最近十年中,北白犀的數量從十一隻下降到了三隻;八盞微光已在我們眼前熄滅。圖片來源:果殼科學人


果殼網


ID:Guokr42


中二病究竟有沒有得治?


密集恐懼症真的「只是矯情」?


不相干的東西嚴絲合縫拼在一起就覺得爽,是強迫症嗎?


你有病?沒事~ 果殼有葯呀!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人類都掌握克隆技術了,還要擔心物種滅絕嗎? 點擊播放 GIF/44K


您可能感興趣

有種擔心,必須要握住你的手!
看看這些機器人的蠢樣子,就不必擔心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了
別擔心!被這些寵物咬傷,才要打狂犬疫苗!
跟機器人搶工作,擔心拼不過?別怕!未來想贏,你只要更像人!
蘋果皮能吃不?打蠟和農藥問題需要擔心嗎?
這麼好吸收的肉類做法,你還擔心寶寶挑食嗎?
有了這種抗生素,就不必擔心耐藥性了?
掌握這些方法,再也不擔心寶寶玩具有細菌
還在擔心剪到寶寶肉而心痛內疚嗎?有這些技巧你就不用怕
你精心自製的這些食物,比你擔心的添加劑可怕不止百倍!
如果要擔心「普洱茶致癌」,你大概就只能絕食了
還在擔心化妝品假冒偽劣嗎 教你掌握鑒別技巧
別擔心!這些食物幫你消滅大肚子,還你苗條身材!
再也不用擔心新房甲醛問題了,幾顆植物就能解決!
看到這些動物的手掌,又有人該擔心它們進化成新型人類了!
這5種盆栽植物的養護技巧,再也不擔心把植物養死了!
想吃腌制和油炸食物又怕致癌物,只要做對這幾步,再也不用擔心了
隆鼻手術後擔心是否成功,該如何鑒別?
打麻將你怕輸嗎?掌握這4個技巧再也不會擔心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