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說一說十三爺胤祥,國士無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境界!

說一說十三爺胤祥,國士無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境界!

有同事跟我要關於那個十三爺胤祥的資料,很抱歉,我也沒有多少。因為正史里根本就沒有記載多少。《清史稿》里對胤祥的傳記也不多,可見,他在二月河的小說出現之前,在人們心目的地位並不很高。或者說,是二月河抬高了他。


關於怡賢親王胤祥,我隨機問了幾個人,有同事,有同學,有朋友,還有酒桌上剛認識的酒友,大家都很喜歡他,也可見,二月河與演員本人塑造的這個形象是很成功的。


從正史里的記載來看,關於胤祥的記載大致是這樣:生於皇室,輔佐雍正,先於雍正而死,授世襲罔替。其中雍正得位前的記載尤其少,仔細想想這是很正常的,——這正恰恰說明了雍正確實在別的阿哥們爭的不可開交時,保持了低調,同時,他的同黨也保持低調,以至於當時和後人根本不知道他們都幹了些什麼。如果他真的被康熙圈禁過,那麼也不能說他就是因為參與了阿哥們的爭位,正常犯錯被圈禁也是有可能的。有一點必須指出——電視劇中的話外音也是二月河作品中的一部分,並不是正史。

聖祖生35子,成年後胤祥排第13,是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所生,他的母親只生了他一個兒子。有一點說明,我沒有見到記載象電視劇中所講胤祥的外公是蒙古親貴。而且,這個章佳氏只是一般的妃子。《清史稿》中關於清朝后妃配備的制度是這樣記載的:「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可見章佳氏的地位至少排在1個皇后、1個皇貴妃、2個貴妃之後。她死於康熙38年,死後的謚號也是敏妃,級別沒提,直至雍正後來看到胤祥「賢」,就給她提了兩級,到達「皇貴妃一」的級別。這個挺有意思哈,兒子給老子的老婆們重新排序。但這個敏妃生前給又給胤祥生了兩個妹妹,都成年出嫁了。可見,康熙本人對她的寵幸也不太少。康熙一生共有40個配偶,是清朝皇帝中最多的,因此也有人說他太好色。其實誰不好色?只是看你從什麼角度看,有多少女子想入宮?康熙一生生育了那麼多子女,可見,哪個配偶也沒閑著,這就行了,你別整一堆美女擱那干靠,就沒有人性。道光那麼簡樸,還有20個配偶,當然,他在位30年也不能算太多。但反過來看,乾隆活了那麼大歲數,只有29個配偶,說明他是相當注重養生。所以,這和好色沒多大關係。想起來咸豐就可氣,正值壯年,配了16個配偶,就生了同治那麼1個熊玩意兒,從生殖能力上看,大清朝也該完了。說一說十三爺胤祥,國士無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境界!


正史中記載胤祥生於康熙25年,至康熙37年,13歲開始出場:「康熙三十七年,從上謁陵。自是有巡幸,輒從。六十一年,世宗即位,封為怡親王。」就是說雍正一即位就封為親王,明顯暗中是和雍正一夥的,至雍正8年死,也算是英年早逝。


在雍正即位後,關於胤祥業績的記載並不突出,但是雍正對他的寵愛卻是格外突出。讓他管錢,不給重活,不斷提高待遇,不斷表揚,直到死:


「十一月,王有疾。八年五月,疾篤,上親臨視,及至,王已薨,上悲慟,輟朝三日。翌日,上親臨奠,諭:「怡親王薨逝,中心悲慟,飲食無味,寢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諸臣常服,宴會俱不必行。」越日,復諭舉怡親王功德,命復其名上一字為「胤」,配享太廟,謚曰賢,並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加於謚上。」說一說十三爺胤祥,國士無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境界!

其中雍正說的「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這一句話,就能體現中二人的感情非常深,也只這一句話,小說家就能編出無限的故事。


對胤祥的葬禮雍正安排的也是超出了正常的規格。


至乾隆年間,乾隆授其王爵世襲罔替,成為清朝12大鐵帽子王之一。


必須指出,雍正有一句話說得非常重要:「命復其名上一字為「胤」」,這說明胤祥就應該叫胤祥,而不是叫允祥,因為從雍正元年至雍正八年他叫允祥,雍正八年以後他就叫胤祥。任何再叫他允祥的叫法都是不準確的。


胤祥後代中有一代必須指出:他的五世孫載垣。但胤祥的後代似乎不太光彩。

載垣在道光時即受顧命,在同治朝領侍衛內大臣。說一說十三爺胤祥,國士無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境界!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載垣等受遺詔輔政,與端華、景壽、肅順及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稱「贊襄政務王大臣」,擅政。」這個「贊襄政務王大臣」,也叫「贊襄政務八大臣」,或叫「顧命八大臣」,我看都可以叫,我沒看到過聖旨原文,只看到「贊襄一切政務」字眼。如果從王大臣的王和大臣的角度看,八人中兩個鐵帽子王: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肅順是端華同父異母的弟弟。景壽的先祖是乾隆時進攻緬甸有功的明瑞,同時他也是附馬爺,是咸豐的妹夫,這個我在《從世襲罔替說起》中提過。後四位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都是軍機大臣。注意,咸豐朝軍機大臣有五位,還有一位是文祥。


這幾位,好傢夥,洋人打過來了,咸豐害怕了,暗示手下大臣請他「北狩」,去木蘭圍場打獵——他要逃跑了。於是這幾位就心領神會了,居然就上書請皇帝北狩。——媽個了巴子的,國家正在危急關頭,不給皇帝拿好主意,竟然幫著皇帝使壞。軍機大臣中只有文祥堅決不同意皇帝臨陣脫逃,該死的皇帝居然說,好吧,你不同意北狩,那你就不要去了,你就在北京呆著吧!就這樣,五位軍機大臣跑了四位!同志們,「軍機」大臣哪,軍機正緊,他們跑了,這國家還有個好?


說一說十三爺胤祥,國士無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境界!


這樣看,後來的結局就是應該的了:咸豐死在熱河,老佛爺殺了肅順,載垣和端華給點面子,賜自盡。關鍵是不能以其子孫及親兄弟子承襲爵位。所以,怡賢親王胤祥的鐵帽子,只傳到五世就轉移了。

我們再回頭看一下,在康熙的兒子中,其實有好多都足夠做一個好皇帝。比如八阿哥,其才能肯定不差,否則不能「廣結黨羽」,並且「世宗深憾之」,這說明雍正對他是最忌諱的。從正史里記載看,雍正剛即位,地位不鞏固時封了他為廉親王,但轉年態度就變了,那說明地位得到了鞏固,以後的事,我看就是廉親王怎麼做都不對,雍正就是和你找茬兒,說你不認真工作,人品不好,折磨死你。


雍正的其餘幾個兄弟中,凡是在康熙朝有點名望的,基本都叫他整死了。比較好的就是十三、十六、十七,其中十六過繼給庄親王后世,繼承了鐵帽子王,十七晉陞為果親王,不是鐵帽子。


我仔細想了好多年,為什麼康熙沒有做好接班人的工作呢?原因就在於他怕死!他和我們很多常人一樣,他不敢提這事兒,他壓根兒就沒想到自己會在69歲死,或者自己死時那麼不清醒。八阿哥的威望很大時,他害怕威脅到他的帝位,甚至以為大家都盼他死,他甚至想殺了八兒子,是五阿哥允祺跪抱康熙,不讓殺允禩。——注意,是五阿哥,不是電視劇中的四阿哥。其實我們仔細想想八阿哥並沒有犯必死的罪。


說一說十三爺胤祥,國士無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境界!

熱愛康熙的人就說,康熙廢太子後,不希望兒子們爭才這樣。其實那是不可能的,他不知道大位要傳下去嗎?他可是被尊為「聖」祖的啊。唯一一個解釋就是他悔言死,他想在生命實在不能延續了的時候再定,正大光明匾後的那個聖諭,有沒有都不一定。可惜在他死的最後時刻太快了,他可能在最後失去了清醒,或清醒也無能力控制局面了,別人都不聽,聖諭傳不出去。——因為四阿哥控制了他的周圍,——結果就是只要康熙不能絕對返轉健康重掌局面,只要往死發展,無論他想傳大位給誰,接的只能是四阿哥雍正。


所以,反過來證明,康熙傳位的本意一定不是雍正。否則在康熙清醒時雍正一定會光明正大的讓別人知道。


雍正打擊了他的兄弟,只是影響他的人品,對歷史和人民我認為沒有太大的影響,他畢竟是一個好皇帝。所以,從即位的事實上來看,雍正即位,是事實上的最好選擇,他成為康、雍、乾盛世的中轉,他的業績我就不多說了。


說一說十三爺胤祥,國士無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境界!


乾隆的心胸明顯比他父親要大很多很多。乾隆在後來提到被雍正打擊的兄弟時,說到雍正後來也後悔了,因為畢竟沒有說得過去的理由,尤其革去了兄弟們後世的皇族地位,做得有點過了。乾隆這一點相當英明,他說:「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就是說他再不敢糾正他父親,他的孫子以後當皇帝就更不敢糾正先皇的錯誤了。乾隆將允禩、允禟恢復了原名,收到皇帝家譜里,並且把後世子孫也恢復了名譽和待遇。乾隆做了很多心胸寬廣的事,平反了許多歷史上的冤案:多爾袞、袁崇煥、史可法,這就再議了。


比較一下胤祥在現實和在藝術兩世界中的地位,顯然在藝術中當達了國士無雙的地位,這與廣大人民健康的審美觀是分不開的。但是,國士無雙是一種理想境界,歷史上至今能達到國士無雙的地步能有幾人?就是我們當今拿當今的人物來評判,有誰能達到國士無雙的地步?顧准在我心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他要不死能達到嗎?他的弟子吳敬璉先生可能達到國士的地步了,但敢說無雙嗎?


所以,怡賢親王胤祥的國士無雙,只是二月河為我們創作的理想境界人物。我當然感謝他,我也喜歡那些喜歡胤祥的朋友們。


為了完成同事的指示撰寫小文,我又下載了電視劇《雍正王朝》,花了很長時間又從頭看了一遍,感覺還是有看了上集想看下集的慾望,——儘管早就知道下集內容了。也因為這個電視劇太長,所以小文完成的晚了些,抱歉!還有,也因為我給拖的時間太長了,我怕我失去了寫小文的興趣,就寫得急了點,質量比較欠缺,再次抱歉!

您可能感興趣

企業如何達到「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的理想境界?
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修的是萬物圓融的理想境界
中國風古詩詞,句句接近完美理想境界
逆境是到達理想境界的不可逾越的通途
道教詩人們構築的理想境界
行雲流水是人生的理想境界
5種補腎食物,補腎助興,讓房事達到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