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懷念那些消失的村名——北牌

懷念那些消失的村名——北牌

懷念那些消失的村名——北牌


過去的北牌鄉,現合并於南坊鎮。鼎盛時期全鄉一萬多人口,十八個行政村,每個村名或起於地理位置,或起於歷史淵源,或起于姓氏人名,都令人回味無窮。


有兩句順口溜,概略了大多村名:大小五牌三個咀,還有東西兩個什。

其中大小五牌是指:大牌,小牌,南牌,北牌,東牌,共五牌。至於大小及方位可以理解,但為什麼叫「牌」?據我猜測與古代的軍隊建制有關。因北牌鄉地處涇河岸邊,往北就是匈奴游牧地界,駐軍隊保衛百里外的京畿之地,咸陽西安是符合常理的。但是前些年,又聽北牌村民說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出土了一個清朝時的石碑,上書「百朋村」,好像與其他各村的「牌」字不相符,這就無法考證了。


三咀指的是:東咀,孫家咀,朱馬咀。這個好理解,因地理位置在涇河川道,山樑的盡頭而得名。其中東咀又叫大牌咀,姓氏較雜;孫家咀,顧名思義姓孫的人居多;朱馬咀幾乎沒有一家姓朱馬的了,又該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出土了商朝人使用的大方鼎等器物,足見這個村莊的來歷更為久遠。


東西兩個什指的是:東五什,西五什。這兩村坐落於五鳳山麓,村名來歷據說與人口有關。東邊五十,西邊五十,就這樣叫開了。漢字詞典解釋「什」字,有「會意,從人十,十亦聲,本義:「什」是集體的十」,「十夫為什」,「十家為什」之說。


另外未入順口溜的村有:辛坡村,該村由辛家和坡頭兩個自然村組成,我們有時戲稱它們為新加坡;羅家村,王家村,顧名思義,整村幾乎全一姓;鄭家嶺,小郭塬,伍家莊,村名也源於姓氏,其中鄭家嶺村包含小牌村,而小郭塬,伍家莊村自我記事起,這兩個村也未聞及有該姓之人;後溝,桃花溝(又稱逃荒溝),過去都住的外來逃荒人口,天南海北,七姓八輩,號稱九省十八縣,這兩個村在撤鄉並鎮時就已消失,現在社會安定了,有能耐的人早已遠走高飛;最後一個村名叫庄頭河,是禮泉北部山區風景最為秀麗的地方,著名的涇河大轉彎就在該村,村名也因河而來。

今日,據貼吧消息,原北牌鄉的十八個村合并為四個行政村了。一時忽發感慨,寫下如下話來:每次當我回老家,走在那空曠的街道上,我就想起了那些年的人聲鼎沸,牛歡馬叫,想起了熱情問候你的鄉親。現在,他們大多人已四散分離,偶爾在城市的街道上遇見,也像城裡人樣的浮淺地打一個招呼,已完全沒了鄉村裡至純至朴的感覺。現在,民俗已失去,古老村莊的淵源已淡漠,人們正在或即將遺忘農村。多年後,我們誰知誰是誰?


然感慨歸感慨,時代的潮流無法阻攔,有句話說的好:不破不立。我們在回憶我們曾經經歷的舊事,發感慨時,想想假如能穿越到唐朝,那時的人們也會感慨他們的失去嗎?又假如,我們在唐朝不回來,那麼我們永遠是唐朝,但我們的孩子能答應嗎?


好了,亂七八糟寫了這麼多,記憶也殘缺不全,不到的地方,鄉黨莫笑。最後一句話,讓往事去球吧!

懷念那些消失的村名——北牌


後附禮泉縣交通局網友「涇河流域」的考證:


北牌的村落歷史悠長,東伍什、西伍什、伍家莊,更有歷史淵源,朱馬嘴出土商代大鼎,更能證明先祖早有活動。今年初在北京學習偶然翻閱保甲制度研究資料後,便豁然開朗。


一、先秦時期保甲制度已有雛形,到春秋戰國時期沿襲西周的國野制,在編製方面完善了起源於周代的什伍組織,據《周禮》記載,以「五」為基數,西周確立了什伍之法,疏曰:五家為伍,十家為聯;五人為伍,十人為聯。後來即「十家為什,五家為伍,什伍皆有長焉」。


二、兩漢時期基層組織框架基本沿襲秦代確立的什伍組織。


三、魏晉南北朝大都承襲漢制,建立了「鄉里什伍制度」的基層政權組織,即系統是:伍—什—里—鄉—縣,即民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里,五千家為大鄉。

四、隋初即為保、閭、族三級制,五家為保,保有長。保五為閭,閭為族,皆正。後隋文帝改為「鄉、里」兩級,兩京即州縣郭內分為坊,郊外為村。「村」的名稱最早出現在魏晉南北朝,形成有別於「里」的村落。


五、唐代,村法定為基層組織一級單位。百戶為里,唐實行「鄉、里、村(坊)」三級,鄉地位不如秦漢時期重里。


六、兩宋時期,王安石主持變法,保甲有推廣到永興路等各路,置牌登錄戶籍,各保置牌。


七、元代保甲制繼承宋朝、金朝有所發展,元代基層組織是「鄉、都」兩級,少數屬於同一層級,而且每鄉所轄「都」分不等,其中為里、為村、為坊、為保,皆據其土俗之所呼以書。

八、元世祖頒布了勸農立社法令,設立內容嚴密的地方基層組織——社,在保留里正,主首制的同時,設立社和社長。社的基本組織「所屬村疃,凡伍拾家立為壹,不以是何諸色人等,並行入社。令社眾推舉年高通曉農事,有兼丁者,立為社長」。


九、明代的基層組織主要有里甲和保甲,也存在層級的複雜性,其中鄉、里、都、圖、保、村、區、社等名目繁多的稱謂都有。


十、清代沿襲明代保甲制度,縣之下,一般是鄉、都、圖三級,但地名稱謂極不劃一,有的叫都村、有的叫鄉都里,而二級,叫保里、里甲或鎮甲等。清世祖入關,有編置戶口牌甲之令,其法,州縣城鄉十戶立一牌長,十牌立一甲長,十家立一保長。戶給印牌,書其姓名丁口,查究逃人,維護治安。


從此,北牌、東伍什、西伍什、伍家莊,以及史德王都,趙鎮堯都,昭陵胡都,相虎隱都,甚至建陵北社等等村名,便明白了其文化傳承,另外,裴旗寨、張旗寨、花旗寨的旗字含義,是明代軍事建制「衛、所、旗」的傳承。

您可能感興趣

紙坊村名的那些故事
諾鄧村,雲南最古老的村子,這個村名已經用了一千多年!
民間故事:把圍觀葬禮定為村名,觀吊村的傳說!
莒南村名的來歷
李小璐鄉村名媛風辣眼睛?這些劇才是暴擊!
北京郊區有個守陵村,因墓主金頭被盜痛改村名,至今牢記先祖使命
莒縣村名的來歷|小店篇
莒縣村名的來歷|墩頭篇
膠東「蓋姓」家族的根在煙台萊陽,村名叫作「鳳頭村」
莒縣村名的來歷|夏庄鎮篇
直擊農村搞笑的村名,太佩服取名者了
留言有獎:陽信村名故事:黑張
麻巴哈拉巴圖:這個村名不好記,藏民的表演很精彩
皇帝御賜村名的獎祿
高品質的海邊度假需要這些泳衣,讓你擺脫鄉村名媛氣!
村名山洞避雨,發現奇怪生物
柬埔寨有個女人村名很霸氣,看到真相卻有一絲心酸
西安周邊一個以寺廟為村名的小村 漫山遍野花開如雪
村名為發財瘋狂上山挖木頭,這扭曲的是崖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