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莒縣村名的來歷|墩頭篇

莒縣村名的來歷|墩頭篇

王家墩頭

王家墩頭 鄉駐地 明初王氏立村於土墩之陽,以為村名。主要姓氏有王、陳、劉、李等。

張家墩頭 明初張氏立村於土墩西南,以墩頭而名。主要姓氏有宋、王、李、劉、張等。

蔣家墩頭 明洪武年間蔣氏建村於土墩前,取此名。主要姓氏有蔣、王等。

岔河 明成化年間宋氏分居河流交界處立村,名岔河。1730年(清雍正八年)水災後分二,1953年合。主要姓氏有周、郝、宋、段等。

小崖頭 清中葉張氏一支自崖頭遷此立村,故名。主要姓氏有張、周、王、劉等。

小辛庄 清雍正年間盛氏遷此建村,因傍辛庄而名此。主要姓氏有盛、趙、張等。

大辛庄 明初為辛氏莊園後,聚成村而名辛庄,後小辛庄立而以大名此。主要姓氏有唐、李等。

土溝 明崇禎年間荊、龐、尉遷此定居。處水溝之東故名土溝。主要姓氏有荊、尉、龐、李等。

西汪上 明末胡氏遷此地大汪之西,名汪上,後東汪上立,此村稱西汪上。主要姓氏有王、胡等。

東汪上 清康熙年間王氏立村於大汪東而名。主要姓氏有胡、杜等。

南王家嶺 明末王氏建村於土嶺上,名王家嶺。1981年更為今名。主要姓氏有王、李等。

後緒密 明代趙氏自河北密雲遷此立村,有懷故而名「緒密」,清初前緒密立,此居後。主要姓氏有趙、張、王、李等。

大崖頭明洪武初王、張二氏立村於袁公河岸,故名崖頭,清中葉小崖頭立而此村為大。主要姓氏有張、杜、王、徐等。

陶家莊 明永樂年間陶氏以軍功落籍於此,遂成村,故名。後蔣氏遷入,仍舊。主要姓氏有蔣、薛等。

興華 1959年建仕陽水庫遷小窯管氏部分住戶於此立村,名日興華。主要姓氏有管、梅等。

馬橋子 明中葉馬氏立村,初名馬庄,明末水災毀村,在西橋新立一村,故名。主要姓氏有馬姓。

秦家莊 清康熙年間秦氏立村,原名秦家三十里堡,1944年改為今名。主要姓氏有秦、韓等。

莊家圍子 清嘉慶年間羅氏建村,名羅家圍子,咸豐時庄氏改名莊家三十里堡,1958年改為今名。主要姓氏有庄、羅、宋等。

小許家莊明洪武年間許氏自江蘇遷此,初名前許家三十里堡。1958年改為今名。主要姓氏有許、張、秦、羅等。

大許家莊 明洪武年間許氏自江蘇遷此,初名許家三十里堡。1958年更名。主要姓氏有許、吳、趙等。

後溝西 清乾隆年間趙氏立村於土溝西,名溝西村,光緒年間前村立,此村因在其後,故名。主要姓氏有趙、王、崔等。

前溝西 明洪武年間潘氏立村,名潘家莊,光緒年間改為此名。主要姓氏有張、李、趙等。

羅家莊 明末羅氏自莒之南境遷此立村,初名羅家三十里堡。1958年更為今名。主要姓氏有羅、孫等。

澇坡 清初李氏建村,乾隆年間戰氏自黃縣遷此立村,地窪濕而名。主要姓氏有李、戰等。

鄭家莊 清康熙年間鄭氏立村,故名。主要姓氏有王、胡等。

前緒密 1730年(清雍正八年)趙氏自緒密分出一支在原村南立新村,取此名。主要姓氏有安、高、魏、王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薩爾滸,一個讓明軍夢碎的地方,明朝究竟犯了哪些錯誤?
這個勤勉到一天只睡2個小時的皇帝,為何最終會成為亡國之君?
這個朝代沒有出來一個明君,但卻存在了近百年,對外戰爭沒輸過
下雪之後的故宮彷彿穿越回到明朝紫禁城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順河而建的石頭村——莒縣趙家石河村
牆根故事:二月二龍抬頭,莒縣民俗是這樣的
王玉寬、宋式雲、王藝石等,莒縣哪六位老人扛起了書畫的大旗?
牆根故事:莒縣白土溝村有「龍角石」,傳說與木匠有關
心中的「嶠」——記山東莒縣嶠山老五中
山東莒縣:小城融大城,全域一座城
牆根故事:你知道莒縣長嶺石龍村的來歷嗎?傳說它與孫悟空有關
牆根故事:你知道莒縣玉皇山「裴泉」嗎?它有深藏歷史的千古奇冤
牆根故事:莒縣官家林軼聞,曾挖出一塊墓志銘
牆根故事:莒縣元朝鄒狀元軼事,千年狐仙吐金珠助惟新求學
牆根故事:莒縣元朝鄒狀元軼事,小時候冬天過河「土地爺爺」背他
莒縣這裡有片巨美的花海,簡直是拍照聖地!
牆根故事:莒縣有一泉眼盛產「龍魚」,據傳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莒縣中醫醫院首屆10位名中醫「施仁術鑄品牌」
莒縣半馬10月開跑
牆根故事:莒縣元朝鄒狀元曾被稱「鄒大膽」,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莒縣小伙直播烤制野生動物!粉絲漲了警察來了
讀書不多,苦練十年成當地書法大家,病中不輟,人稱:莒縣大才子
牆根故事:莒縣盛家娶妻,有這樣的獨有婚俗,你知道嗎?
莒縣趙氏源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