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SCI 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SCI 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說起湯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大家可能比較陌生。


但如果提到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大家可能就會比較熟悉了;如果提到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大家還感到陌生,那一定不會不知道 SCI 雜誌。沒錯,我們通常所說的 SCI 雜誌,一般指被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收錄的雜誌。


中國科技工作者每年都會有一個時間段,特別關注湯森路透公司發布的期刊引證報告(JCR), JCR 的對中國學者最大的影響,莫過於它對雜誌影響因子的評定作用。

湯森路透公司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之大,在於他們建立了這一套科研評價規則,通過被論文被引用的頻次來評價期刊的價值,而這一套評價規則,也是全世界科學家普遍認同。


近期,丁香園有幸採訪到 SCI 資料庫選刊負責人,James Testa 先生,請他講述了中國在國際學術傳播界的一些小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都有些什麼。

SCI 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過去


丁香園:Web of Science 資料庫是如何誕生的?Eugene Garfield 老先生創立 Web of Science 時的初衷是什麼?


James: 引文索引的應用是 Garfield 先生的極具天才之處。他把上世紀六十年代新興的計算機技術應用於科學文獻領域,來快速地獲取和分析海量的文獻數據。


他最初的興趣是提供一種文獻搜索工具,通過引文分析來找到文獻之間的關係。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問世之前,文獻分析很大程度依賴「文獻情報專家」這種職業的工作人員。但是,一篇文章的來龍去脈,其實本身就隱藏在論文所引用的參考文獻當中。

Garfield 正是基於論文之間的引用關係,創建了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使得可以很方便地檢索到論文引用了哪些前人的文獻,後續又被哪些研究引用,檢索文獻變得簡單許多。


更重要的是,通過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文章相關的元數據,如研究者、醫院、研究機構和支持基金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全都能展示清楚。舉個例子,利用「郵編」這個欄位,就能分析出全球每年每個地區發表的文章數量和質量。可以說,資料庫清晰地繪出了科學的世界地圖。


現在


丁香園:湯森路透公司在全球學術交流和學術出版行業中所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為什麼決定將這塊業務賣掉?


James: 今年已經是我在湯森路透從事 Web of Science 工作的第 35 年。我們在湯森路透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選刊機制。

截止 2014 年,全世界已經有 28 100 本經過同行評議的英文期刊,而 Web of Science 里僅僅收錄了 8 000 多本,還包括一些非英文的地區性刊物。為了有效地從大量的期刊中篩選出最優質的期刊,找到那些真正出版有意思和有意義成果的期刊,這套選刊標準和程序非常重要。


我認為湯森路透的選刊程序、引文資料庫(Web of Science)和使用引用分析,來決定期刊影響力和重要性,是學術交流進步的關鍵,我們希望對科學進步有積極的影響,但這非我們所能控制。


湯森路透是商業公司,我們需要利潤,但是我的目標是幫助公司建立內容,我來到中國,我也必須幫助中國建立內容,讓中國的科學研究通過 Web of Science,走向國際學術圈。讓新穎創新的成果,以最高效的方式交流傳播。


賣掉這塊業務是湯森路透公司商業層面的抉擇,但大家也許不知道,這塊業務也是湯森路透 1992 年收購了 Garfield 先生成立的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 之後才有的。

SCI 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未來


丁香園:湯森路透的 Intelectual Property & Science (IP & S) 這塊業務出售之後,該如何保證選刊的公正性和獨立性保持不變您會給那些關心 IP & S 業務出售的同道們什麼樣的建議?


James: Web of Science 的價值不僅是這個產品內容的價值,還有它幾十年來樹立起來的在學術界公正、權威的角色。


資料庫的選刊機制和資料庫是緊密連接的。Web of Science 資料庫的建立和發展都基於這套選刊機制,而選刊也高度依賴於資料庫本身的數據分析。兩者既相互補充,又相互依賴。


新買主知道它的價值和價值的起源,是保持公正和獨立的關鍵。


在過去 20 年以及從 SCI 開始的 50 年裡,我和湯森路透在中國傳遞的「讓新穎創新的成果以最高效的方式交流傳播」這個信息,在未來仍然有意義。


湯森路透的期刊選擇程序在期刊出版界是絕對的權威,換句話說,它的成長和發展依靠它自身形成的生態系統。如果你按它的選刊標準來誠信辦刊,你的期刊就會有所改善。


感謝丁香園 Insight 資料庫實習生朱亞東對採訪錄音整理和翻譯的幫助。


責任編輯:劉冬宸

您可能感興趣

重磅原創:MSCI快到A股碗里來,錯過中國的大腿,你將錯過未來
納入MSCI後,這才是對A股真正的影響!
加入MSCI指數,不要開心的太早
A股將迎來MSCI明晟指數的」大考「,到底能否高中「狀元」呢?
經常提到SCI論文,它到底指的是什麼
Tomcat中的可插拔以及 SCI 的實現原理
「Sci-Hub 不可以死,至少不是現在」
以史為鑒!復盤韓國、台灣入MSCI後股市都是怎麼走的?stock95
SCI?基層的我也行
A股終於進了MSCI的大懷抱,這意味什麼?
發表SCI的秘笈,到底是神馬?
A股重要時刻到來,沖關MSCI成功,他們已提前布局
Science子刊:發現一種迄今為止最為強效的HIV中和抗體
幾分鐘,使用MedSci搜索SCI期刊最新的信息
重磅消息:又一隻煌上煌來襲,上市以來走出一個大型W底,MSCI後市場該如何把握?
勿忘初心,RICCARDO TISCI 關於AIR MAX 97的時尚宣言
Science:人腦中的「GPS」是怎樣工作的
A股納入MSCI後,我們小散該何去何從呢?
四大神刊之外,還有哪些3-5分的SCI可以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