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徒生老家的小朋友看的這些戲你怕了嗎?

安徒生老家的小朋友看的這些戲你怕了嗎?

「六一」將至,國內演出市場又是一輪兒童消費的熱潮,同期在北京上演的兒童劇目數十個,家長和孩子進劇場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本土兒童劇的質量又如何呢?本月初,由16個兒童和青少年戲劇組成的第五屆「Danish+」戲劇節,在丹麥第二大城市奧胡斯舉辦。藝術家們用英語為來自十多個國家的戲劇人呈現了自己的作品,赴當地觀演的也包括中國的戲劇引進者和策展人。

安徒生老家的小朋友看的這些戲你怕了嗎?


實際所見可說與國內兒童劇大相徑庭——在這個戲劇節的舞台上,低幼粗糙、演員穿著卡通形象服裝在台上或賣萌或喊叫的場面一次也沒有出現。每個作品都對適宜的觀眾年齡進行了細分,覆蓋跨度從1歲到中學生甚至成年人,除了較為傳統的戲劇舞台形式外,還有肢體劇、偶劇等,演員可以用鍋、蚊帳發出的聲音變出一場場的魔術,可以利用摺紙營造的小場景讓孩子驚喜連連。題材從世界文學經典、電影題材、繪本改編,到對互聯網題材的借鑒、家庭情感關係的探討,甚至是對歷史和政治問題的直接介入。


丹麥有著良好的兒童戲劇傳統,政府每年都向學校等教育機構撥款用於購買戲劇演出,而資助的力度是要保證全國每個孩子每年都能看上一部新戲,可見戲劇在孩子成長中不止課外娛樂和陶冶情操這種「配菜」角色。也難怪丹麥每年規模最大的兒童和青少年戲劇節,可以吸引100多個劇團參加,這相當於一次丹麥兒童劇的「海選」,由專家組成的委員會評選認定之後,優秀合格的作品才能獲得被學校購買的資格。


北青藝評採訪了參加本屆「Danish+」戲劇節的國內戲劇人——藝術節策展人水晶和戲劇製作人袁鴻,談論一場遠在萬里之外、濃縮於72小時之內的質量上乘的小型戲劇節,對中國的兒童戲劇的借鑒價值。

安徒生老家的小朋友看的這些戲你怕了嗎?


北青藝評:現在走出國門看戲並不是一件特別新鮮的事情了,但為什麼要專門到丹麥參加一個青少年戲劇節?


袁鴻:我們往常所認識的青少年藝術節,可能是一些來自學校的、非職業的表演者湊成的一台晚會、一場「秀」,而「Danish+」不是。在這個戲劇節上,我們見到的是一群非常職業、優秀的人,為兒童、青少年創作戲劇作品。


今年藝術節上的16個作品的表演者中,很多已經是十分有藝術成就、年齡很大的藝術家,他們給孩子們演故事,是「殺雞用牛刀」,大材小用嗎?不是。他們的藝術家有一種天然的責任感,很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這個行業的未來就在這些還沒成年的孩子身上。


在丹麥,因為經過較好的藝術培養,三五歲的孩子就有一定的美學基礎,見過多元的文化樣式,他們到五歲可能已經是個經驗挺豐富的觀眾了。這次我們在戲劇節上看到一個作品叫《戈培爾的一堂課》,由一名女演員扮演德國納粹時期的宣傳部長戈培爾,「他」在當下復活還辦了一個廣播台,站在舞台中央,振振有詞地向台下的中學生觀眾們灌輸納粹思想,當然表演經過精良的藝術處理,其實是展示納粹的罪惡,需要觀眾在觀演中慢慢地理解舞台表達。當十四五歲的學生看到這種作品的時候,如果有很好的劇場經驗積累,對作品、表演的呈現優劣就有比較獨立的判斷。

北青藝評:如何評價他們的劇作風格和水準?以前所看到的北歐的面向成年人的電影等藝術作品,有些挺不主流,兒童劇的表現如何?


水晶:相當豐富多元,而且三觀非常正、非常溫暖,有教育功能,形式上又寓教於樂,有新馬戲、偶戲、默劇,有與環境結合得十分緊密的戶外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藍天白雲綠草地之間的創意,很難在其他地方複製。這不只是在青少年戲劇這個領域,在更廣泛的戲劇創作的範疇內,都展現出了領先的特質。他們有市場,有競爭,又有尺度可發揮,有些戲雖然面向的是未成年人,但其實在我們看起來尺度還挺大的,創作者並不假定小朋友不知道什麼事,或者不能知道什麼事。這也更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概念,教育不是一個單純的價值觀或者正確答案的教條灌輸,是融入到成長記憶的過程,他們的「線」埋得特別深。


袁鴻:我們過去了解到的北歐的藝術作品已經進入到很精神層面的探討階段了,相對大眾的劇場藝術,對不同年齡的觀眾還是做了周密嚴謹的考慮。這是藝術家作為社會中的自然人的責任感,也是藝術家的把握能力。用藝術的基礎普及,奠定了人生的底線,不會因為你的個人追求而傷害到大眾利益。


北青藝評:國內有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挑選劇場作品的時候都有困惑,或者有「蒙」的成分,不知道哪個兒童劇適合自己孩子的年齡段。從幼兒到高中生的理解力有很大差異,適合十幾歲的孩子看的戲又很少。


水晶:2012年我第一次參加「Danish+」,發現節目單中每個作品介紹都會標一組很簡單的數字,比如「6-12」,我還以為「這個劇組是6-12個人的規模」的意思。後來又看到一個數字是「1/2-3」,怎麼可能有半個人?問過工作人員我才明白,這個數字表示作品適合什麼年齡的人看,「1/2-3」就是半歲到3歲。那次我就親眼見到了半歲的孩子是怎樣在父母的陪伴下看一個為他們製作的戲劇。

他們定義年齡分級的方式是,你的戲是給哪個年齡段的孩子創作的,這個戲的呈現就要和他們的視線齊平。創作者就要琢磨兩三歲的小朋友坐著有多高,只能趴著的孩子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他們的出發點就是如此直接和人性化,兒童戲劇不是兒童當主角的題材或者由兒童演的戲。


北青藝評:所以從戲劇素養和觀劇習慣的培育上,丹麥確實是「從娃娃抓起」。


水晶:丹麥政府支持兒童戲劇有一個計算表格:以丹麥所有的16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總量作為基數,他們的目標是,保證每一個孩子每年能看上一部新戲。以這個目標倒算,需要多少個劇團、多少個作品、多少場演出,進而配比預算,分配給學校等教育機構,這些機構再根據自己的特色以及專家委員會的把關推薦,決定向什麼劇團買什麼戲。


我曾經在哥本哈根參觀過一個社區的兒童劇場,孩子們放學後、周末就可以來看戲。按照他們的人口覆蓋比例,以東二環一個立交橋為圓心所輻射的周邊居民區就該有至少兩三家這樣的小劇場。

我這次感受到的是兩個巨大的鴻溝:第一,我們的孩子在看什麼、玩什麼,人家的孩子在看什麼、玩什麼。在童年已經看過六個版本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不會成年以後看一個版本的表達突然就懵了,或者就評價「這個是最偉大的版本」。看得多了,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對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產生創作的願望。第二,就是藝術家們認真嚴謹地對待生活和工作。一位從事了40年兒童戲劇導演和表演工作的丹麥演員告訴我們,之所以丹麥兒童戲劇從業者彼此交流頻繁、非常抱團,是因為如果一個學校購買的戲質量不好,很可能對兒童戲劇這個藝術種類失望,也許明年就不再買戲了,這影響的是整個行業的口碑;而一個戲獲得好評,就代表明年其他人更有成功的可能。

安徒生老家的小朋友看的這些戲你怕了嗎?



北青藝評:對於這種以展演為主要功能的戲劇節,顯然幾乎沒有什麼票房收入,費用由誰來承擔?組織服務如何完成呢?


水晶:丹麥政府部門對戲劇節是有資助的,用來為參加戲劇節、挑選劇目的國外戲劇從業者提供食宿。而劇團的演出是免費的,他們知道這是一個向全世界推薦作品的好機會。還有很多他們本國的藝術家作為志願者參與到組織服務工作中,一個很大年紀的人第一天還在為你從酒店到劇場當嚮導,第二天就是台上的主角;給你端菜倒水的服務員自己其實運營著一個劇團。不管是所謂的權威人物、藝術家,還是剛入行不久的創作者,他們演出的時候就是藝術從業者的狀態,為你服務的時候就是服務者的狀態;同時他們也是觀眾,在同行表演的時候,從沒見過哪個人看到一半出去了,或者心不在焉很怠慢。他們認真投入的狀態,展示的是一個健康的「圈子」,一個良好的戲劇生態。


北青藝評:這個藝術節以英語演出,是一個向其他國家推介丹麥兒童劇的平台,這對我國的文化輸出有什麼借鑒之處嗎?


水晶:在國外這種小型的展演形式的藝術節形態一直都有,是很重要的呈現方式。藝術家可以直接面對專業人士,也算是一個小型的市場調查。


我們總說「文化走出去」,不能一拍腦門花幾百萬做一個戲,到國外走一圈演兩場。應該有預選機制,選出比較優秀的作品,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有目標地把外國人請過來看。既看到了戲,又完成了業內交流,還直接展現了國家的文化實力和環境吸引力。


其實在世界上買到質量不錯的戲很容易,但是想把咱們的戲帶出去太困難了。首先產品的基數非常少,質量也不怎麼樣,資助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都不完善,也沒有清晰的行業標準,中國一個戲出國演出的成本可能要比同等規模的國外戲來中國高30%左右。


外國劇團在走出國門這件事上非常職業化,人員、技術參數、裝台時間等等都很準確,這是長期社會訓練的過程。而沒有準備好的年輕藝術家,也會有行業協會等機構給予他們指導,完善他們的能力,幫他們爭取應得的利益。


國外的藝術家到中國來,他個人也許就能申請到他們國家對藝術家的差旅等方面的資助,我們的個人小團體基本上沒什麼機會拿到資助。外國人絕大部分釘是釘卯是卯,凡是談好的合作,基本沒有違約變卦一說,而我們還經常出現不靠譜的現象。各種因素放在一起,我們能拿得出手、可持續做文化交流的作品非常少。

安徒生老家的小朋友看的這些戲你怕了嗎?



以上圖片為本屆Danish+戲劇節作品劇照


清明


《清明上河圖》藏著的驚天大案


下女


「下女故事」的三種講法及三個隱喻


竇靖童


對她爹媽的崇拜轉移後 竇靖童能成為下一代天后嗎?


王小波


王小波退稿記


梅葆玖


他沒有辜負「梅蘭芳的兒子」這份榮耀與責任


莎士比亞


湯顯祖為什麼拼不過莎士比亞?


-END-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老家的狗狗生了六隻小狗狗,朋友偷偷抱走一隻,竟還說我的壞話
山裡的這個小果子的補腎效果驚人!在你的老家它是叫什麼?
帶城裡女友回老家,看到老媽做菜她直接懵了,賣幾十塊錢一斤的小龍蝦,老家這樣吃!
這些方言,你老家的人還說嗎?
孩子在老家染上了這種怪癖,寶媽羞的都不敢帶孩子去醫院
明星回老家的生活竟是這樣子!真是讓人想不到啊!竟還做這些事!
老婆給朋友帶的老家特產,朋友看見後直接吐了,感覺好尷尬!
這個我們老家叫果子,你們叫什麼?
我把哈士奇帶會老家,村民卻說像是帶了鬼子進村了一樣!
帶漂亮女友女友農村老家,因為老媽做的一頓飯,我要和她分手
跟朋友回老家摘蟠桃,就這樣吃真的沒問題嗎
婆婆說老家出事了,嚇得我和老公趕緊帶孩子回了老家,回到家換來的卻是驚喜!
了解啥叫「驢糞蛋子外貌光」嗎?看完我婆家的老家屋子你就了解了
晒晒朋友回老家蓋的別墅,太漂亮了!美到我們搶著想搬回老家!
在你們老家《貓和老鼠》里的貓叫什麼?假老練還是大洋芋?
帶女友回農村老家,被嫌棄家裡的飯菜,如果是你會怎麼做?看完這個回答瞬間覺得太暖了
男子朋友圈曬老家小狗,不少好友羨慕不已!
隨男友回鄉下老家,吃了他媽媽做的這道家鄉菜,決定嫁了
你老家管知了叫啥,還記得它帶給你的歡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