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的載人航天史記

中國的載人航天史記

過中國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我們獨立擁有了難得的載人航天能力。這幾十年來,我國航天人做出了多少努力,可以通過這篇文章一覽。


中國的載人航天史記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的興起

1992年1月8日,中央專委會召開第5次會議,專門研究發展我國載人航天問題。這次會議認為「從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諸多方面考慮,立即發展我國載人航天是必要的。我國發展載人航天,要從載人飛船起步。」


今天的載人航天計劃正式起始於這天。依照慣例,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也被叫做「921」工程,因為工程源於92年1月。


其實,在「921」工程之前,中國很早就萌發過幾次載人航天的構思。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之後,當時的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就提出,中國要搞載人航天。國家當時將這個項目命名為「714工程」(註:1971年4月提出),並將飛船命名為「曙光一號」。後來由於大家可以想像的政治、經濟原因,不得不放棄。


再就是上世紀80年,受美國太空梭這種新型航天器對全世界的迷惑(註:美國人把自己也迷惑了)影響,中國也論證過類似太空梭、空天飛機的概念,甚至為這個項目,做了行政部門的調整,比如組建航空航天部等。所幸,這個項目沒有上馬,中國躲過了一次航天史上「代價高昂的戰略性錯誤」(註:2005年,美國宇航局局長格里芬承認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是「代價高昂的戰略性錯誤」)。

事實也最後證明,利用火箭和飛船組合的載人航天方式,是最經濟、安全的。中國航天也因為這次正確的選擇,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歷經7次重大發射,完成多次標誌性任務


1、「神舟一號」飛船是第一艘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時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在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的基上改進研製的長征2號F載人航天火箭。在發射點火十分鐘後,船箭分離,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飛船入軌後,地面的各測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遠望號測量船對飛船進行了跟蹤測控,同地,還對飛船內的生命保障系統、姿態控制系統等進行了測試。


北京時間11月21日凌晨3時,地面指揮中心向飛船發出返回指令,神舟一號飛船於北京時間11月21日15點41分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飛船在太空中共飛行了21個小時。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試驗。標誌著「921工程」正式在世人面前亮相。


2、「神舟二號」飛船是中國發射的第二艘實驗飛船,它也是中國第一艘正樣無人航天飛船,飛船的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三部分組成。


「神舟二號」飛船於北京時間2001年1月10日9時零分在酒泉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飛船飛行期間,各種試驗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採集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此時飛行,還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多領域的科學實驗。


1月16日19時22分,「神舟二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的主著陸場著陸。飛船在太空中運行了近七天,繞地球飛行了117圈。該次飛行出了一些小故障。


中國的載人航天史記 神舟2號發射現場

3、「神舟三號」飛船是中國發射的第三艘無人實驗飛船,這也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上除了沒搭載航天員之外,其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組成。飛船是在北京時間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的。


飛船上搭載了一個模擬宇航員,該裝置可以模擬人體代謝、模擬人生理信號、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此外,神舟三號上還搭載有多個實驗裝置以及植物的種子等。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號」在太空繞地球飛行107圈後,準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的著陸場。


中國的載人航天史記

神舟4號發射現場


4、「神舟四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是中國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除了沒有搭載人以外,其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樣。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總長約7.4米,最大直徑2.8米,總質量7794公斤。神舟四號飛船是在前三艘飛船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並完全按照載人航天的安求進行設計製造,飛船的返回艙內增加了兩個座椅,坐著兩個模擬航天員,宇航員工作、生活、醫護所需物品,包括睡袋、壓力服、太空食品,以及著陸後遇到意外情況所需的各種救生物品一應俱全。


飛船於北京時間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飛船在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北京時間2003年1月5日19時16分,準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


5、「神舟五號」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於2003年10月15日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現由俄羅斯承繼)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這個大家都了解的比較多。


6、「神舟六號」與「神舟五號」在外形上沒有差別,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用長征2F型運載火箭進行發射。它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


7、「神舟七號」飛船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器,於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由長征2F火箭發射升空。神七上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


中國的載人航天史記 神舟7號發射現場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7日16點30分,景海鵬留守返回艙,另外兩人分別穿著中國製造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俄羅斯製造的「海鷹」艙外航天服,進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兼任氣閘艙的軌道艙。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並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8、今年11月,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無人飛船,和最近升空的「天宮一號」演練太空交會對接技術。而「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預計將繼續演練無人或載人的對接,可能實現搭載女航天員。


中國載人航天更遠的未來


根據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即第一步:載人飛船階段;第二步:空間實驗室階段;第三步:空間站建設階段),我們在突破出艙活動技術之後,也就是完成「神七」任務之後,我國將要突破載人航天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匯、對接技術,然後再研製、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初步規劃在2020年左右建成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在我們實現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目標之後,中國航天將走向星際空間更遙遠的地方。我們將綜合分析國際載人航天發展大趨勢,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下一步的航天發展計劃,其中載人登月應該是極具挑戰性的領域,也是中國載人航天面臨的一個戰略性的高科技領域。


以成功的載人航天為代表的中國航天,慢慢地已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工業領域的成功典範,也是整個中國復興崛起的象徵。

您可能感興趣

東風航天城:中國航天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的大本營
中國載人航天迎來「空間站時代」航天員正在備戰
小狗「航天員」:載人航天事業的幕後英雄
中國作為航天超級大國 載人登月提上日程
中國載人航天好戲連台 「天舟」待發再約「天宮」
中國載人航天:好戲連台唱 高潮在後頭
美國主要商業載人航天項目(二)
俄:與中國合作是俄載人航天的「終南捷徑」!
張育林:中國載人航天未來將走向地月空間
外媒:中國航天夢的下一步是載人月球登陸和火星衛星的發射
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金銀幣賞析
宇宙空間站、載人探月計劃 中國航天未來遠超想像
中國最早的載人航天計劃,不是神舟系列
航天專家張柏楠: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可重複使用」
二十五載奮進路 砥礪前行譜華章——寫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25周年紀念日
中國接連公布航天大項目 透露載人登月時間表
中國載人航天迎來「空間站時代」 技術突破「只欠東風」
中國成功地被美俄拖上了 載人航天死亡之旅
中國已掌握載人航天各項技術 欲上九天取月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