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

作者:薩沙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薩沙對這款衝鋒槍喜愛已久,只是這並非一種優秀的衝鋒槍。在我國文革時期,任何事情也都和政治有關係。在這種莫名其妙的政治環境下,一款莫名其妙的武器誕生了,這就是一款有深深政治烙印的野戰叢林輕型衝鋒槍,79式衝鋒槍!


一份資料中寫道:一般槍械的研製周期為5-7年,主要研製人員為4到10人,而79式衝鋒槍的研製時間長達15年之久,參加研製的主要人員多達幾十人。

從誕生開始,對於79衝鋒槍的各種質疑聲音就不絕於耳!


武裝警察部隊雲南總隊司令部訓練處李興洪參謀回憶:我第一次接觸79式衝鋒槍是在1984年,當時我在唐山市公安局防暴隊當內勤。這年冬天,我赴石家莊市的河北省公安廳領取配發的催淚彈。當我在河北省武警總隊門口看到哨兵胸挎79式衝鋒槍時,心情非常激動。看慣了蘇式輕武器的我,見到外型「別緻」的新型衝鋒槍,內心激動也是自然的。因當時除了56式、81式槍械,尚無新型衝鋒槍問世。酷愛新槍的我當晚便找到裝備79式衝鋒槍的武警中隊,憑著警察一家的情分,請武警將79式衝鋒槍分解,觀其構造。當槍分解完畢後,我失望極了,這哪裡是什麼新槍啊!整個一個56式衝鋒槍的縮小版。接觸了十幾年56式衝鋒槍的我,對其構造、原理、性能、特點都爛熟於心,好不容易看到一種新槍還是仿造。以前我們常常責怪國外有些輕武器專家說中國的槍一亮相,就能在國外找到原型,其實,仿造的槍,自己人一看也明白。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上圖是法軍的MAT-49衝鋒槍,79式衝鋒槍的外形是仿造這種衝鋒槍。MAT-49衝鋒槍性能不錯,在法軍中一直使用到70年代末,法國警方一直保留到現在。至於結構完全仿造AK47自動步槍,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79式衝鋒槍的外形和結構都是山寨的拼裝!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優點:

1. 重量輕,長度短


該槍比解放軍裝備的所有衝鋒槍都要輕,全槍含空彈夾重1.9千克,裝上滿彈夾也僅有2.11公斤,較54式衝鋒槍減輕了1.4公斤,比64式微聲衝鋒槍也輕了1.3公斤,比AK47更是輕了3公斤以上。


該槍的體積較小,槍托摺疊後全槍長度僅有470毫米,攜帶非常方便。


重量輕和長度短,讓它非常適合作為一種輕型武器。在偵察兵手中,它的短小易於攜帶和隱蔽,重量輕便於偵察兵長時間作戰。偵察兵因為任務需要,很多時候必須跋山涉水,鑽洞游泳,背一把56式衝鋒槍是很累人的,也不利於隱蔽自己。79衝鋒槍,則可以彌補這一點!


重大案犯白寶山作案時,首先搶劫了一把56式半自動步槍。由於此槍不能摺疊,長度又大,攜帶是非常難的。白寶山一次作案失敗以後,帶著長槍上了一面計程車,司機一眼就看出情況不對。雖白寶山謊稱是打傢具的木板,司機最後還是向警察報告了。

除了偵察兵以外,我國普通的公安幹警在遭遇有較強火力歹徒,往往也需要較強的火力。在城市對付歹徒,使用穿透力極強的56式衝鋒槍顯然不可能。


白寶山手持81式步槍作案期間,多次誤傷市民。也就是一槍打過去,或者跳彈或者擊穿肉體後,又擊中後面的其他人。


自然,白寶山是歹徒行兇,他誤傷別人沒有關係,警察則絕對不能這樣。


相比起來,自然是使用手槍彈的79式衝鋒槍威力小,不容易誤傷。


79式衝鋒槍重量很輕,長度又短,易於在城市中攜帶,更適合在狹窄的空間內使用。

著名的張君團伙首犯張君,就費盡心思想搞到一支79式衝鋒槍。他們作為作案的歹徒,不能攜帶長槍,不然極容易被警方發現。這群歹徒又有多次和警方交火的經歷,他們需要能夠和警方匹敵的武器,那麼79式衝鋒槍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79式衝鋒槍一摺疊,往大衣或者背包裡面一放,根本就看不出來。


2000年8月,湖南常德突發驚天血案:3名蒙面劫匪持手槍搶劫運鈔車,打死押車經警3人、出納員2人,搶得79式衝鋒槍兩支、子彈20發。這個案子就是張君乾的!在搶到79式衝鋒槍後,張君愛不釋手,竟用舌頭舔遍整個槍身。


好在惡有惡報,他還沒有來得及用衝鋒槍做下一個案子,就被捉住了。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79式衝鋒槍確實重量輕,體積小。上圖的老爺子也輕鬆拿得動,因為重量才2公斤。而它經過摺疊,完成可以放在手提箱裡面。張子強作案時,就曾經搞到過79式衝鋒槍。對於歹徒來說,79式衝鋒槍是完美武器。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2. 精度較高


由於採用導氣結構,79式衝鋒槍的單發精度還是不錯的。經過訓練的軍人或者警察,使用79式衝鋒槍在射程100米、200米內,單發射擊命中率較高。50米內單發射擊精度,遠遠超過手槍。


我國武警狙擊手,除了練習79式狙擊槍以外,一般還要練習79式衝鋒槍。在一些場景,狙擊槍難於部署,而手槍對於25米外的頭部大小目標,命中率很低。


很多時候,79式衝鋒槍就充當了狙擊槍這個角色。


比如北京警方神射手選拔賽,選手就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79式微型衝鋒槍、64式手槍的20米、15米、7米的站式、跪式射擊等一連串動作。


2007年,上海楊柳青路武寧路一家肯德基里,一名四十多歲的男子突然持刀劫持一名4歲女童。這個歹徒童建生精神可能有問題,但思維還是清楚的,他將孩子劫持到兒童遊樂區。這個區域三面是牆,一面面對市內,狙擊手根本無法發揮作用。經過長達7個小時的對峙,警方在勸告無果,人質被歹徒用力卡喉的情況下,由上海警方最優秀的狙擊手開槍,將他擊斃。狙擊手和歹徒相聚15米,狙擊手小何和和小顧沒有使用狙擊槍,也沒有使用精確度較差的手槍,只在各自的79式衝鋒槍中都只填裝了1發子彈。


在紙箱子掩體後靜靜等待,隨後用79式衝鋒槍一槍將歹徒童建生爆頭,人質成功獲救。


事後採訪狙擊手,問他為什麼使用79式衝鋒槍。他回答的很明白:在這個距離,如果用手槍,即使最好的射手也沒有把握可以必中歹徒頭部(歹徒用孩子遮住自己身體,只有一部分頭部露出來),而用79式衝鋒槍則比較有把握,十拿九穩。因為畢竟衝鋒槍的槍管較長,精度也高的多。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79 式的外形倒是還不錯,比較秀氣!79式衝鋒槍配屬警察,多當做單發射擊的半自動步槍使用,所以普通的民警,巡警,甚至女警都會訓練這種武器。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3. 火力較強


導氣式讓79式衝鋒槍具有極高的射速,理論射速高達1000發/分鐘。這樣的高射速,讓槍在極短時間內,就可以將彈夾里的20發子彈全部投射到目標上。


如果持槍者是訓練有素,比較有經驗的軍人,會取得較好的戰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79式衝鋒槍一定程度上適合偵察兵使用。偵察兵比較特殊,他們在敵後活動時,極少和敵人交戰,非到萬不得已不開槍。但偵察兵一旦開槍,就必須消滅敵人。如果消滅或者壓制不了敵人,偵察兵一般就是九死一生。在很多叢林近距離作戰中,誰先開火,誰的火力猛,往往就是勝利一方,這點79式衝鋒槍倒是勉強合格。


在當年來說,我國沒有這種輕型衝鋒槍,偵查員都是背56式衝鋒槍的。這種槍很重,不便於偵察兵長距離跋山涉水。反正當時輕型衝鋒槍領域也是0,有槍總比沒有槍要好。


這樣來看,79式衝鋒槍對於偵察兵來說,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引用兩個例子:中越戰爭中,在我境內有一哨所被越軍佔領。我軍某偵察分隊3名偵察員奉命將其拔掉並抓一「舌頭」。3名偵察員配備79式衝鋒槍和匕首執行任務。一天深夜,他們突然闖入哨所,一名偵察員用79式衝鋒槍將室內4名越敵擊斃,一名偵察員在室外作弧形掃射,擊斃4名越敵並打斷一名越敵的雙腿,另一名偵察員上前用匕首直逼被打斷腿的越敵,將其拖走,抓住了「舌頭」。他們用了40秒鐘完成任務,我方無一人傷亡。


另一個戰例中,我軍某偵察分隊奉命在我邊境某地潛 伏,越敵特工隊同時也竄至該處埋伏,兩軍相距約20米,互相均未發現。經過三晝夜的潛伏,我軍奉命轉移,敵軍也得令撤走。幾乎在同一時刻,雙方都發現了對 方。雙方指揮人員同時下令射擊,但我方的槍稍快一步,敵方頃刻全部斃命。我軍在戰後總結經驗時說:「此次遭遇戰的勝利,一是指揮員指揮果斷,二是79式沖 鋒槍平戰轉換性能好,出槍快,它起了決定勝負的主要作用。」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79式衝鋒槍的單發精度還不錯,使用51式7.62毫米手槍彈,威力也還湊合。當時的武警部隊,大量裝備這種衝鋒槍!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缺點


1. 高發的故障率


對於衝鋒槍來說,既然是近戰武器,可靠性是極為重要的。比如著名的MP5衝鋒槍、烏茲衝鋒槍、貝雷塔衝鋒槍,它們的可靠性都是無與倫比的。


而79式衝鋒槍的故障率極高,到了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步。


還是李興洪參謀回憶:


在平遠緝毒戰役中為抓捕武裝毒販馬慈林,武警雲南總隊三支隊二中隊副中隊長龐如寶同志、雲南省馬關縣公安局民警蘇太德同志、雲南省硯山縣公安局民警高文亮同志光榮犧牲。兩名同志的犧牲都與79式衝鋒槍的故障有關。抓捕馬慈林的小分隊由三支隊二中隊10名戰士和馬關縣公安局5名民警組成,蘇太德任隊長,龐如寶任副隊長,17個人中多數使用79式衝鋒槍。武裝毒販馬慈林使用56式自動步槍。馬匪當過兵,自恃彈藥充足,依託馬家的三層樓房進行頑抗。小分隊靠火力交替掩護突破了馬家兩道院牆,沖入樓內,其間多支79式衝鋒槍都猛烈射擊,這為後來的兩次故障,一次彈盡埋下了隱患。蘇太德在戰鬥打響後,一直衝在前邊,當戰友董雲亮負傷後,蘇太德用79式衝鋒槍以猛烈的火力進行掩護。戰友救出來了,他卻因79式衝鋒槍射速太高,耗盡了5個彈夾內的槍彈,當他從戰友身上抓起第3枚手榴彈投向馬匪時,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他的頭部……高文亮在激戰中發現戰友羅傑的79式衝鋒槍卡殼了,他大聲喊:「羅傑,我來掩護你,快撤!」就在羅傑跳出窗外的瞬間,高文亮被藏在暗處的馬匪擊中,倒在血泊了之中。


李興洪參謀回憶又回憶:對於79式衝鋒槍的缺陷我們中隊在平遠緝毒戰役之前就有認識。戰前我在三支隊特勤中隊當戰士,我中隊接到抓捕武裝毒犯馬明的任務後,便在廢棄的民房中進行實彈演習,演習前,抓捕小分隊的官兵都配發了79式衝鋒槍。可剛進入推演,幾個點射下來,一支79式衝鋒槍的活塞就被打飛,活塞飛入山溝的灌木叢中找不著了。我們中隊長石偉章同志(現任武警玉溪支隊支隊長)是一位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軍人,他敏銳地意識到79式衝鋒槍的缺陷在實戰中將會給參戰官兵造成重大危害,於是果斷地命令小分隊成員全部改用可靠性強的81式自動步槍,將故障頻發的79式衝鋒槍鎖進了倉庫。


實戰證明,我們中隊長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在抓捕馬明的戰鬥中,我們使用射速700發/分的81式自動步槍,看準目標適時射擊,採取的戰術也很得當。馬明躲進樓內後,我們不見馬匪不開槍,同時投擲催淚彈,幾分鐘就迫使其翻牆逃跑,當馬匪暴露在野外後,防暴班長王德雲用81式自動步槍一個點射將其送入地獄。而我抓捕小分隊無一傷亡。


79式衝鋒槍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故障,完全是設計上的問題。


79式衝鋒槍內部結構完全仿造AK47,而AK47是世界上可靠性最好的步槍。原因並不在於AK47,而在於AK47是體積大的多的自動步槍,79式衝鋒槍卻是小的多的輕型衝鋒槍,性能自然會有很大差異。


實事求是來說,如果79式衝鋒槍僅僅是簡單的縮小,還並不會有如此多的故障。蘇聯著名的AK74U短突擊步槍,也就是AK74的縮小版本。實戰證明,AK74U短突擊步槍的可靠性很好。該槍體積、重量如衝鋒槍,使用5.45毫米尖頭小口徑步槍彈,導氣孔嚴格仿AK47設計在槍管膛壓曲線的低壓區,依然保持著AK47步槍600發/分的適中射速的優秀性能。


這一切的關鍵在於,中國人自己的改動。當時是文革時期,79式衝鋒槍作為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衝鋒槍,政治任務壓在頭上,也不能完全仿造敵人蘇修,必須有所改變。


如果完全仿造,那麼就有崇拜蘇聯修正主義之嫌。在當時,那就要批鬥、抄家、甚至入獄。所以,哪怕明知道蘇制設計是經過千錘百鍊的成熟設計,79式衝鋒槍也要故意和它不同。


79式衝鋒槍採用槍機迴轉式開、閉鎖方式,為發生嚴重的卡殼、卡彈故障埋下了可怕的隱患。衝鋒槍採用的並非是56式衝鋒槍那種尖頭自動步槍彈,而是鈍頭51式手槍彈。這種手槍彈在中國已經使用了多年,由於軍工廠加工技術不一,導致子彈的底緣厚度普遍不均,會有細微的差距。自然,這對於85式衝鋒槍這類自由槍機式慣性閉鎖的衝鋒槍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彈殼可在火藥燃燒氣作用下自動退出彈膛、自動拋殼。


對79式衝鋒槍這種採用獨特的導氣式武器,拉殼、拋殼卻頗為困難,由於拉殼鉤抱不緊彈殼底緣,致使在高加速度開鎖、後坐撞擊震動過程中,易將彈殼震掉,產生卡殼故障。至於卡彈故障,則是由於79式衝鋒槍採用機頭前端迴轉閉鎖結構,機頭閉鎖齒迴轉佔據了槍管尾端後面的一大部分空間,迫使彈夾位置向下、向後,槍彈的鈍頭入膛需要走一段距離。


距離一長,問題就多多,子彈很容易在半路上被卡住。


解決這個的問題也不複雜,採用56式衝鋒槍使用尖頭彈即可。


蘇聯AK74U短突擊步槍在AK74自動步槍基礎上,縮小體積後堅持採用尖頭步槍彈,就是避免這個問題。


可惜當時要求79式衝鋒槍全重必須在2公斤以下,依靠當時的中國落後的技術、材料難以減重,只得採用鈍頭手槍彈。


總之,頻繁的卡殼卡彈,完全是設計問題,早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可以預計到。除此以外,最大的故障就是單打連。也就是打單發,打出了連發。


由於79式衝鋒槍射速高,裝彈量小,有經驗的射手一般都是單發射擊。


沒想到的是,該槍又極易發生保險定在單發,而打出連發的情況。這種單打連狀況如果發生在容彈量高的槍上,比如30發的AK47,也許影響還不大。可該79式衝鋒槍的彈容量僅僅20發,一個「單打連」就會耗去大半,讓射手沒有彈藥了,這在實戰中又是致命的。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1000發/分鐘的高射速,扣住扳機1.2秒就可以射光20發彈夾。老薩看過79式在靶場的射擊,一個小夥子裝滿了彈夾,一個零點幾秒的連射,一個單發射擊,就不打了。老薩還以為他不願意打了,後來看他退出空彈夾,才知道居然已經打光了。衝鋒槍是要求高射速,但即使是二戰射速最驚人的波波沙衝鋒槍,也不過900發/分鐘。要知道,波波沙可以使用71發大彈鼓的。解放軍的一些部隊,仍然裝備79式衝鋒槍,比如騎兵。但目前79式基本都裝備武警和警察。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2.過高的射速和過小的裝彈量


79式衝鋒槍的射速高達1000發/分鐘,這是全世界射速最高的衝鋒槍,而它的裝彈量只有20發。


如果全自動射擊,只要1.2秒鐘就能打光一個20發彈匣。大家可以想想看,1.2秒是什麼概念,普通人根本來不及反應,子彈就打光了。


而一般射手最多只攜帶5個彈匣,這區區100發子彈很容易就打光。


換句話說,如此高的射速,即使不連射,20發子彈幾個點射就會全部打完。而軍警在實戰中一般會比較緊張,本能會扣動扳機不放,那麼區區20發子彈2、3秒鐘也就打掉了。此時衝鋒槍手要麼換彈夾,要麼只能撤退。


由於射速太快,往往衝鋒槍在探身射擊的一瞬間,子彈已經沒有了,下面只能被動挨打。


除此以外,槍在全自動和三連發射擊時候的精度也很難把握,說到底,這還是設計原因。


為了控制連發上跳,槍托和槍管必須在同一條軸線,比如M16系列。這樣也有一個缺陷:瞄準具偏高,射手頭部暴露面積比較大。


中國槍械一直比較強調降低射手頭部高度,增強隱蔽性,所以新衝鋒槍槍托有所降低,和槍管不在一條軸線上。這樣射擊以後后座有一個很明顯的翻轉力矩,加之槍重太輕,只有1.9千克,射速 1000/分鐘,槍口跳動劇烈,連發基本上無法控制,三連發也需要一定的射擊經驗才好控制。


實戰中,由於射速太快,在連發時對射手要求很高。沒有經過完善訓練的軍警,在連發射擊中,根本不能有效地命中目標。


1998年9月19日凌晨,雲南省鎮康縣公安局禁毒大隊3名民警在中緬邊境的叢林地帶與3名武裝毒販遭遇,雙方展開射擊後,民警攜帶的兩支79式衝鋒槍一支卡殼,另一支因射速過高,幾個點射就打光了攜帶的子彈。此時一名毒販欲投手榴彈,3名民警靠著不怕犧牲的精神,一起抓起地上的石塊砸向毒犯,將其砸得昏死過去才沒挨炸。可見79式「叢林衝鋒槍」在叢林戰中,也存在問題。


2004年8月30日,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公安局禁毒大隊三名民警,攜帶64式手槍兩支,79式衝鋒槍一支,到茶馬古道上的「黑山門」抓捕兩名武裝毒販。抓捕行動開始後,毒販王江偉持54式手槍突然開槍,禁毒大隊副大隊長吳光林頭部中彈,不幸犧牲。持79式衝鋒槍的民警雖立即開槍還擊,卻射速過快,在擊傷一名毒販後槍彈瞬間耗盡。在毒販兩支54式手槍的火力攻擊下,致使中隊長陳志雲又中彈負傷,兩名毒販逃跑。鳳慶縣公安局組織大批警察、武警追捕,經過八天圍追堵截,終 在群眾舉報的幫助下抓獲一名毒販,擊斃另一名負隅頑抗的毒販。


射速如此之快,其實也是因為所謂「自我創新」的改動。


79式衝鋒槍仿造AK47,而天才的卡拉什尼科夫經過長年的研究,將AK47的導氣孔開在距離彈膛比較遠,距離槍口比較近的槍管內,這樣進入活塞氣室的氣壓比較低,由此帶來射速比較低的優點。使用大威力,裝彈1.6克的自動步槍子彈,也只有每分鐘600發,射手容易控制,射擊精度較好。


而中國設計者明明知道AK47才是最完美的設計,卻僅僅因為所謂中國自產衝鋒槍必須和蘇聯的不同,進行了自己的改動。


於是,中國設計師煞費苦心的將導氣孔在原來AK47槍管上的位置,作了很大改動,這可謂20世紀最愚蠢的改動。


這一改,並沒有獲得任何好處,卻把AK47最大的優勢,也就是可靠性改沒有了。


79式衝鋒槍把導氣孔開在距離彈膛比較近,距離槍口比較遠的槍管內,這樣進入活塞氣室的氣壓非常高,由此帶來射速很高,高達每分鐘1000發。


79式衝鋒槍為愚蠢的所謂創新,導致理論射速甚至超過了二戰期間射速第一的德軍MG42通用機槍(1400發/分鐘)。


MG42通用機槍畢竟是重量大,結構堅固的機槍,採用彈鼓也有75發裝彈以能夠承受得了這麼高的射速。


79式衝鋒槍則完全不可能承擔,一開槍就要散架。退一萬步說,就算槍能夠承受,也沒有一個射手能夠有效操作這把槍。恐怕一開槍,射手的手臂就被彈飛了!


中國設計師焦頭難額用,無奈之下,只得使用裝葯僅為0.6克的手槍彈,又採取了活塞與槍機分離、增加緩衝墊等措施(由緩衝墊座和橡膠墊組成,吸收自動機多餘的後坐能量,起到緩衝後坐的作用),射速仍高達1000發/分。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圖片:卡拉什尼科夫使用79式射擊!其實卡拉什尼科夫一定對79式衝鋒槍很不滿意!至於為什麼不採用30發直彈夾供彈,主要是子彈多了,供彈不可靠!四人幫搞到79式衝鋒槍以後,還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事實證明效果不佳!

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薩沙談文革時代的政治產物:79式輕型衝鋒槍

軍方無奈,實際上逐步將79式衝鋒槍退出了軍界,改為裝備武警和警察。對於一線官兵所需要的輕型衝鋒槍,解放軍則又花費了5年時間,開發出了85式輕型衝鋒槍。85式輕型衝鋒槍除了樣式極為醜陋以外,各方面性能都遠在79式衝鋒槍之上,直到今天也在解放軍內服役。


現在85式輕型衝鋒槍主要裝備解放軍野戰部隊,85式微聲衝鋒槍裝備偵察兵和特種部隊。裝備武警和警察後,79式衝鋒槍又了露怯!它在武警的服役的成績也不敢恭維!1992年平遠街緝毒戰,說明79式衝鋒槍應付不了裝備自動武器的武裝歹徒。79式衝鋒槍又逐步交給警察使用。顯然,在今天的中國,持強大火力的武裝歹徒很少的,79式衝鋒槍在警察手中還是不錯的。

您可能感興趣

台灣檳榔西施的隱秘世界 重男輕女觀念下的時代產物?
中國蘇30配備的雷達是蘇聯時期的產物:設備老舊急需更新換代
文化結合產物:夔龍紋鼎
基於腸道菌群代謝產物治療的新策略(一)
《美隊3》的政治隱喻:每位漫威英雄都是戰爭產物
火腿:抗金戰爭中的產物
辛亥革命時期的產物「軍政府造四川銅幣」
《美隊3》政治隱喻:每一位漫威英雄都是戰爭的產物
「五代珍泉」天成元寶:後唐經濟改革的產物
「日本311」6周年:網上瘋傳的獨眼怪魚、巨型生蚝、伊朗碩鼠真是福島核泄露的產物嗎?
人工智慧時代產物:AI水軍強勢來襲
火星照片上發現奇怪金屬物,疑為古代文明留下的產物
直擊:納粹德國的黑科技武器,腦洞大開的產物
納粹德國的黑科技武器,腦洞大開的產物
語言是文化的產物嗎?
體現地球歷史的產物,岩石的奧秘
衝鋒槍的另類傑作,二戰後的產物,火力最強衝鋒槍
戰爭的產物:最小的戰地記者
揭秘:侏羅紀恐龍時代,三角龍竟是雜交而出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