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承傳傳統手藝與回家之味

承傳傳統手藝與回家之味

今天,小松本太太來到鯉魚門。鯉魚門位於香港九龍東,就近油塘地鐵站,它的海鮮特別有名,不少遊客都慕名而來,一嘗香港的海產特色菜。

承傳傳統手藝與回家之味


雖然鯉魚門的海鮮遠近馳名,但小松本太太這次並不打算介紹有水平的海鮮餐廳,而是想向大家訴說一個延續七十年歷史的老字號餅家的故事。

承傳傳統手藝與回家之味



小松本太太本身與「年香園」認識都不止二十年了,「年香園」主要售賣中式餅點,我們到鯉魚門吃飯,總會買一些回去給親友。當時店鋪的姨姨十分友善,經常會邀請我們試食,吃一顆香脆的合桃。

承傳傳統手藝與回家之味



蜜味合桃和南乳雞仔餅是店家主打產品!店家在現場即做即賣,為了保持新鮮和質量,每天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承傳傳統手藝與回家之味


承傳傳統手藝與回家之味



現在店鋪已經傳承了三代人,如今的三代目是敏姐。當不少傳統手藝面臨後繼無人的窘態,而慢慢式微,甚至絕跡。可幸的是敏姐一直秉承由上代人,她的爸爸媽媽傳下來的傳統手藝,堅持去營運這個店鋪。

承傳傳統手藝與回家之味


店鋪不單單代表了中式餅食的傳統文化意義,對於像小松本太太一樣的熟客而言,更有人情味丶親切丶熟悉的感覺。有時候,它就像是一個港灣,在這裡吃上一個南乳雞仔餅,味道是熟悉的好,便有消除疲憊,放鬆之感。


近年,小松本太太經常當「空中飛人」,留在香港的時間不多,去「年香園」的時間便更少了。還記得上次去「年香園」的時候,已不見當年請小松太太的吃核桃的姨姨,只有敏姐和敏姐的爸爸。而今次去到,就只有敏姐和敏姐的丈夫。不禁有種「人面桃花」的恍惚之感。


小松本太太見證了老字號的換代,心中有戚戚然,亦有慶幸這家老字號有敏姐,如此堅持的年輕一代,來接手一個傳統的餅家。


坊間有不少打著「鯉魚門」旗號的餅家,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因為對手藝的執著丶質量的要求,「年香園」堅持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經營手法,每天新鮮製造,每個餅食背後都是滿滿的誠意。

承傳傳統手藝與回家之味



在香港,有一群像敏姐一樣的年輕一代,他們有信念,堅持祖上傳承下來的手藝,經營出人情味和正宗口味,每次回港之時,小松本太太都會一一拜訪,吃到的味道與兒時所吃的無異,便有回家的真實之感,是一份回家之味。


這份感動,是這群默默耕耘的人們帶來的!小松本太太由衷地欣賞且感謝你們!也希望未來的日子裡,傳統的手藝能一直傳承下去,有更多的人能體會到這份無言的感動!

承傳傳統手藝與回家之味



小松本太太一直相信當一個城市失去了傳統手藝文化丶人情味等,與功利社會提倡的背道而馳的元素,它的靈魂將死去,沒有靈魂的城市是談不上美麗的。


當香港的地價租金與摩天大樓一樣愈建愈高,人們崇尚奢侈品;一間間小店被拆卸,新裝潢出來的鋪面全是賣奢侈品的丶金器首飾;街上的店鋪都是一式一樣,賣的貨物都是差不多,只有品牌名不一樣,香港還剩下甚麼呢?


謝安琪的〈喜帖街〉有一段這樣的歌詞:


「就似這一區 曾經稱得上 美滿甲天下


但霎眼 全街的單位 快要住滿烏鴉


好景不會每日常在 天梯不可只往上爬」


但願香港永遠是小松本太太所認識的香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松本太太Coco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八旬老人自家做的稀罕物根雕 引來無數人圍觀拍照 傳承傳統手藝
讓校園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熱土
傳承傳統文化,感受書法之美,楷書王維文,手機高清
藝術家繼承傳統技藝 「肥皂雕刻」讓你捨不得用
承傳統文化 展梨園韻味
退而不休,致力傳承傳統文化的跤術泰斗李寶如
台灣寫真:播種祭、制臀鈴、搗麻糬 賽夏人盼傳承傳統文化
中國民眾喜迎中秋佳節 各地舉行特色活動傳承傳統文化
拙談我對為什麼傳承傳統文化的認識
說說傳統武術與現代技擊的結合 要繼承傳統武術
傳承傳統,普洱茶那些快要遺失的珍貴歷史信息
繼承傳統的時尚熟食店
他承傳的是古希臘古羅馬我承傳的是唐詩宋詞—劉以林參觀鳥巢米開朗基羅藝術展
紅木傢具該繼承傳統還是開拓創新
二十九位當代名家熱議白描新作:中國玉文化承傳千年而不衰的「秘境」
名家陳巨鎖擅章草,承傳統有新意,書作筆力遒勁氣韻醇厚!
為《開學第一課》董卿跪地採訪,傳承傳統文化,這裡有現場體驗
「偽漢服粉」怎麼那麼多 穿漢服 彈古曲就是傳承傳統文化了?
國美手機K1做工到底怎麼樣?榫卯結構獨特 繼承傳統工藝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