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焦慮癥狀持續6個月以上,你可能需要看醫生
本文嘉賓: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副主任喬宏
面試、演講、工作壓力大、家庭不和睦……生活中,人們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焦慮情緒。為什麼會產生焦慮?都有哪些種類?
「焦慮」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種焦慮是表示一種心態、狀態,即覺得忐忑不安、不知所措、缺乏確定的目標性的狀態。
但是,如果帶有「症」字,也就是焦慮症的話,相對而言就較為嚴重一些。這些人會出現一些沒有原因的擔心,比如會想「我總覺得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而為了這個擔心發生的事情,不知該怎麼辦,誠惶誠恐。嚴重的,從癥狀上來看,可能會來回走動、搓手,從表情和動作上都可以看出較為明顯的焦慮。
焦慮症具體的分類,按今年6月最新的《美國精神障礙診斷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來看,單是焦慮性障礙就包括很多,比如廣泛性焦慮、恐怖、強迫性障礙、驚恐性障礙等。強迫性障礙也就是我們以前所說的「強迫症」,也剛剛被劃分為焦慮性障礙的一種。社交恐怖也屬於焦慮性障礙,年輕人可能要多一些,如跟人接觸時說不出話,腦子一片空白、出汗,想趕緊躲起來、離開,輕者有臉紅、不敢正視、口乾等表現。
按照嚴重程度來看,焦慮症又有輕度、中度和重度之分。輕度的焦慮症是一種心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任何人都可能會出現,如考試前、結婚前、生產前……這種狀態是一時性的,可以很快緩解。而嚴重的焦慮症,是這種狀態一時改變不了的、或經常發生的。輕中度的焦慮症,一般通過心理治療就可緩解,而對於重度焦慮症,則最好結合一些抗焦慮藥物等進行治療,這樣收效較快。
這些焦慮症的癥狀,容易跟哪些精神疾病相混淆?臨床上,焦慮症又是通過什麼來診斷的呢?
如果單純說焦慮這種狀態,任何人都可能出現,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發生。關於焦慮症,我們在臨床上容易混淆的有兩種:一、抑鬱合并焦慮的情況與單純焦慮容易混淆。二、原發性焦慮和其他原因導致的焦慮容易混淆,比如:服用某些藥物後會導致焦慮;吸毒的人突然戒斷之後也會出現焦慮;腦外傷以後會出現焦躁的反應;兒童期會有一些焦慮不安的癥狀等。
焦慮症可通過兩個方面來進行診斷:第一,從時間上判斷,如果病程在6個月以上,即焦慮狀態出現頻度比較高的情況持續半年以上,即可診斷為焦慮症;第二,從癥狀上判斷,即出現精神上的癥狀如坐立不安、心煩等,以及軀體上的癥狀如出汗、手抖、頭疼、頭暈、腹瀉、消化不良等。
掃描以上二維碼,或微信關注"大眾健康雜誌",每日為您推送健康知識純乾貨!
微信號:dazhongjiankangzazhi
【版權聲明:大眾健康雜誌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版權必究。】





※有時,你不需要醫生,值得每個人看看!
※你不需要忙,你只需要堅持就夠了
※你能不能過來,我需要你
※女人非月經期出血,如果是這4種情況,你需要馬上看醫生!
※不要以為你年輕就不需要養生!
※上廁所時出現如下幾個癥狀,你可能需要立刻去醫院了。
※如果你的指甲是以下情況, 那麼你就需要去醫院看看了!
※需要你時你不在,以後你就不必在了
※你的人生難題,只需要一個有深度的屁就可以解決
※有時候你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句「你沒病」
※健身需要持之以恆,你可以么
※七點後吃它,竟可能得心梗腦梗!不是嚇唬你,中老年人最需要看
※如果你的指甲是以下情況,那麼你就需要去醫院看看了!
※人到中年腎功能下降,你需要的就是這個
※你是需要一個人,還是需要他?
※天天喊累是需要休息?可能是因為你有這8種病
※我們需要持續力
※火箭也可以自制,只需要兩個要素
※只需要做到這幾點,孩子就能生得更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