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極簡歐洲史》讀後感

《極簡歐洲史》讀後感

極簡歐洲史》的作者是澳大利亞大學的一位教授,在前言中作者這樣寫道:「我的目的是從中找出歐洲文明的基本元素,看這些元素如何透過時間重新組合,從古舊中形塑出新的樣貌;看舊有的東西如何屹立不搖、風雲再現。」


一.在歐洲文明發端之初,組成元素有三:


1.       古希臘和羅馬文化;

2.       基督教——猶太教的而一個分支;


3.       對羅馬帝國進行侵略的日耳曼蠻族的戰士文化。


哲學、藝術、文學、數學、科學、醫學以及政治思想的源頭都起自古希臘。希臘後被羅馬佔領。羅馬人在打仗和治理國家方面都比希臘人更加擅長,但在其他許多方面,羅馬人都非常虛心地向希臘人學習。


基督教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基督教的始祖,耶穌,從猶太人的律法和教訓中延伸出自己的教義,耶穌將猶太人的道德教訓轉化成宇宙大愛。基督教的另一位傳教士保羅更是將基督教發揚光大,自此後,基督教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宗教。

第三個元素則是日耳曼蠻族,他們崇尚戰爭,不喜耕作。


這些看似天差地遠的因素,組合在一起,造就了歐洲的文明。


羅馬人一開始對基督徒是持反對迫害態度的,主要是因為基督徒只肯承認上帝是唯一真神,不肯對羅馬人的皇帝敬拜。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成為一名基督徒,公開支持基督教,五十年後,另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君主禁止異教,尊基督教為國教。這是三大元素的第一個連結:羅馬帝國變成了基督教的天下。


這時的教會和早期教會已經不同。三四百年後,他們已經有完整的層級組織,神職人員是全職且有薪資可拿,教會有自己的法律制度,設有法庭、監獄以執行法律,教會有自己的稅收體系。羅馬帝國滅亡後,教會如一個獨立政府倖存下來。因此第二個連結就是:教會成了羅馬人的教會。


羅馬帝國滅亡後,教會把希臘和羅馬的學術保存下來。雖然這些古希臘和羅馬的作家、哲學家和科學家都是異教徒,但是這些信奉基督的學者認為,古希臘和羅馬的偉大哲學家與道德家只觸及了部分的真理,基督教教義才是完整的;不過這些希臘哲學家可以作為引導,讓大眾走向真理、辨明真理。這是第三個連結:基督教會將希臘和羅馬的智識成就保存下來。

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蠻族在治理國家方面卻問題重重,漸漸地,這些只會打仗的戰士紛紛接受了基督教信仰。這是最後一個連結點:日耳曼蠻族支持基督教。


從君士坦丁大帝改奉基督教開始到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滅亡稱為古典時期,從公元476年到1400年歷史學家稱為中世紀。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公元1400年是近代的起點。


 


二.神性到理性,科學到浪漫


文藝復興的古典主張

至公元1400年,這個混合體開始分崩離析,分裂首先始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常常被描述為古希臘羅馬學術的再發現。文藝復興學者並沒有直接攻擊基督教,他們認為宗教是基本的存在,大體而言是件好事,但是宗教不該鉗制生活和思想的一切。隨著文藝復興的來到,歐洲社會開啟了漫長的世俗化過程。最先將希臘和羅馬稱為古典時代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


 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


   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則是中世紀遭遇的第二個衝擊,這回是對基督教會的直接攻擊。馬丁.路德讀到聖經中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從保羅說:「你只要相信耶穌基督就能得救」發展出「因信稱義」的教義。這是新教和天主教教義的基本分野。羅馬天主教強調,行善積德是得救的過程;朝聖、施捨錢財給窮人,都有助於你的最終目的——與上帝同在。但馬丁.路德強調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崇信上帝,只要我們崇信他,上帝就會讓我們得救。


宗教改革運動,是以《聖經》的訓示和教誨為據,對羅馬教廷進行改革的運動,它希望重塑早年的教會生活。

在接下來的一百年間,羅馬天主教和新教不斷兵戎相見,在互相殘殺、誰也沒勝過誰的百餘年後,兩方終於達成長期的休兵協議,包容的觀念逐漸形成。雙方同意某些國家可以信奉新教,某些可以信奉天主教,同一國里不同的基督教派也可以和平共處。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都是意圖將歐洲這個混合體的某個部分獨立分離出來。文藝復興著眼的勢古希臘和羅馬的智識成就,新教改革者則是頻頻回顧羅馬教廷承襲羅馬習性之前的基督教會。


牛頓、達爾文


相信進步,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結果,這段時期是現代科學的發軔期。希臘學說關於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17世紀被推翻了:太陽才是這個天體系統的中心。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學說,19世紀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新教和天主教會一開始都持反對態度,最後也不得不低頭。


法國啟蒙運動


這場18世紀的智識運動,目的是發揮理性,將它運用在政府、道德觀念、神學和社會的改造上。法國啟蒙運動的偉大成果,是彙整出一部百科全書,它的主要特點是將理性用於一切事物,讓知識領域裡沒有層級之分。


相信進步或相信循環


浪漫主義運動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浪漫主義運動,各以不同方式削減了教會的權威。


三.爭戰一千年


   羅馬帝國曾經遭到三次大規模侵略。第一次是日耳曼蠻族,繼而是穆斯林,再後來是維京人。經過連年的戰亂,歐洲社會終於趨於穩定,並且開始十字軍東徵聖地,將穆斯林驅逐出西班牙,經由海上掠取世界各地的珍寶文物。


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滅亡,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於一千年後即1453年滅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她理財 的精彩文章:

《解憂雜貨店》——解憂愁,明人生
以書會友#難捨那一墨書香
菜芽讀書筆記——《追風箏的人》
以書會友#亦談絳珠草黛玉之愛情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現代文明發生在歐洲而不是中國?五分鐘讀懂《極簡歐洲史》
極簡歐洲史(圖文並茂版)
歐洲簡史,簡到崩潰
歐洲簡史:愛琴海——歐洲文明的搖籃I
《極簡人類史》之五:獅王爭霸——歐洲上古史(上)
歐洲簡史,簡到崩潰!
漢武帝無意間改寫了歐洲史!
從《權力的遊戲》看歐洲歷史
經典賞析:歐洲文學史上的四大吝嗇鬼
傳奇時代—解讀歐洲古典油畫
《中國中心論》新十四:歐洲自古就是落後的
歐洲史書這樣評價中國明朝!
哪位偉大的中國皇帝改寫了歐洲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矮子將軍神奇一擊,改寫歐洲近代史
世界四大騎兵刀:中國最強,威震中亞改寫歐洲史,法國印度刀難比
中國發明的馬鐙竟影響了歐洲中古史?
一篇文章教你讀懂歐洲史,厲害了,我的哥!
歐洲性格地圖,言簡意賅的認識歐洲人
中世紀歐洲「屌絲」貴族逆襲的關鍵:精通「婚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