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2分鐘的音頻,讓大腦徹底放空
開篇的話
每到周三,你是否總感覺昏昏沉沉,陷入情緒最低沉的一天。上個周末的歡樂時光,早在忙碌中忘得一乾二淨,下個周末還隔著漫長的兩天。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心理學家查爾斯·阿熱力教授證實,周三是人們接受信息最多,感覺負擔最重的時候,也是人們一周中的情緒最低點。
怎樣減壓最簡單有效?每周三生命君都會為你準備一段「減壓白噪音」,希望在夜深人靜的夜晚,嘈雜的辦公室里,抑或擁堵的回家路上,幫你卸下一整天的壓力和疲憊。在這裡,安靜片刻,關照內心。
這次,請跟生命君一起,靜下心來聽一段來自風的呼喚。
點上方聽一段音頻
聽過風聲沙沙,你有沒有感到體內的壓力正漸漸消散,緊鎖的眉頭也舒緩開來了?其實,除了聽一段「減壓白噪音」,冥想也不失為一種減輕壓力、舒緩心情的好方式。《生命時報》綜合德國相關專家的總結,帶你進入冥想的「奇妙世界」。
德國耶拿大學醫院克里斯琴·加瑟爾博士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定期冥想能使中年人的大腦年輕7歲半。冥想時,人的精神高度集中和身心徹底放鬆能促進新腦細胞生長,從而延緩大腦衰老進程。
下面,一起跟著生命君學習實用的冥想方法吧:
冥想不一定要打坐
很多人覺得,冥想就是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打坐,其實這只是其中一種方式。任何能夠減緩思想的行為都是冥想。冥想的妙處就在於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場所進行,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有所收穫。
其實當你專註於某一個感覺的時候,就已經是在冥想了。很多人打坐時很難進入冥想,這時完全可以嘗試更適合自己的冥想方式。
有些人唱歌、跳舞、打太極拳、跑步時特別投入,全身心沉浸在好的感覺中,可以摒棄外界的嘈雜,這就是冥想。
甚至有些人在做飯時,都不需要有思想介入,特別享受這種當下的感覺,投入在享受的過程中,這也是冥想。
總而言之,冥想就是減緩或不去思考。如跑步時,如果全身心感受身體的動作,那就是冥想;如果跑著跑著就開始想事情,那就不是冥想了。
四步進入冥想
第一步:盤腿而坐,雙手自然垂膝,選擇任何讓自己坐得舒服的姿勢,用力呼氣,將肺里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吐出來,感受腹部鼓起,再呼出,重複數次;
第二步: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體,依次關註腳、小腿、手腕、腹部、背部、胸、脖子、頭部……找出身體的緊張不適之處,觀察它,接受它,反覆感受它的存在,同時繼續深呼吸;
第三步:隨觀察自己的情緒,可能一瞬間,煩躁、悲傷、寂寞、恐懼等情緒會湧來。此時我們依然在冥想中,承認這種情緒,找到它們的起源,不需要對抗它們。
第四步:將注意力移開不適之處,輕輕地回到呼吸上,每次呼吸更加平靜,更加深入,體驗這種輕鬆感。
冥想需要練習多久
冥想的好處並不會很快顯現出來,而是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
一個人可能需要幾年的練習才能達到真正的冥想狀態,就連經驗豐富的冥想者,可能在一個小時里也只有少數幾個時刻真正達到冥想狀態。
所以,不必追求所謂的成果,達到一種接受一切而無期待的感覺,才是冥想的真諦。
今晚,和生命君一起放下手機,離開電視,放鬆身心,靜心開啟冥想之旅。相信,每天十分鐘,你會感到慢慢體悟出冥想的奇妙。
聲音:劉星酉 音頻製作:龐璐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點擊獲取授權。





※我們的大腦是分裂的?
※高強度用腦的上班族,這樣放鬆大腦最佳
※音頻:酒精到底對我們的大腦幹了什麼?
※10分鐘和娃做一張會動的卡片,孩子的大腦,這一刻能被激發!
※大腦只用了十分之一,真的嗎?
※把大腦放到顯微鏡下,居然這麼美
※這條血管一旦堵了,8分鐘,大腦就會受損,萬不可忽視
※釋放壓力的同時,解放你的大腦
※當你放空自己的時候,大腦真的空了嗎?
※我們真的只動用了十分之一的大腦嗎?
※短視頻:大腦卡機原來是舌尖現象搞的鬼
※我們大腦的「緩存」到底有多大?
※阿三哥又來裝X了,心有多大腦洞就有多大!
※看視頻|一直盯著屏幕看,對你的大腦和身體有多壞?
※這坨被保存了62年的大腦,竟藏著如此多的狗血故事
※據說,胎動有多大腦洞就有多大,我信了
※6部燒腦懸疑大片,這年頭連自己的大腦都沒法相信了
※面試的時候,我大腦一片空白,竟然
※5個猜成語,看看誰的大腦空間大,反應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