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衣冠禽獸」這個成語即來自中國古代官員的服飾,文官綉禽,武官綉獸。所以,粗創時這個詞語是褒義的。不過,隨著當時官員形象越來越接近禽獸的本意,這個成語也逐漸變成了貶義。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清朝補子是清的一種官服,補子是區別官職品級的主要標誌。其為無領、對襟。圓補為皇親貴族使用,方補為文物官員使用,文官飛禽,武官走獸。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文官儒雅嫻靜,官服以禽鳥為補子圖案紋樣,以彰顯其賢德。文官一品到九品補子為:仙鶴、錦雞、孔雀、雲雁、白鷳、鷺鷥、鸂鶒、黃鸝、鵪鶉。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武官依次為:麒麟、獅、豹、虎、熊、彪、犀牛、海馬。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仙鶴美麗超逸,高雅聖潔,而且長壽,可達六七十歲,在古代成為仙風道骨和長壽的象徵。在吉祥鳥的系列中,其地位僅次於鳳凰而居第二。鳳成為皇后的象徵,而仙鶴則官居一品。《相鶴經》云:「鶴,壽不可量。」《詩經·小雅》云:「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官員補子一品採用仙鶴的圖案,取其奏對天子之意。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錦雞亦稱「金雞」、「玉雞」、「碧雞」,是吉祥的象徵。錦雞有一呼百應的王者風範。其羽毛色彩艷麗,傳說還能驅鬼避邪,古人十分喜愛用來作為服裝的裝飾,如插在武將的衣背頭冠上,綉在帝王的禮服上,也叫做「華蟲」,表示威儀和顯貴。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孔雀不僅羽毛美麗,而且有品性。《增益經》稱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顏貌端正,二聲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時而行,五飲食知節,六常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覆。」在古人看來,孔雀是一種大德大賢、具有文明品質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貴的象徵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古稱「匹鳥」,據說鴛鴦成對,鴛鳴鴦和,左雄右雌,雙雙飛翔,夜晚雌雄羽翼掩合交頸而眠。若其偶失,從不再配。《詩經·小雅》載:「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壽宜之」,體現了古代「五倫」中夫妻美好的關係,是一種吉祥的瑞鳥。其作為官員的補子,是取其羽毛上聳,象徵堅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喻其兢兢業業。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白鷳是一種忠誠的「義鳥」。傳說宋朝少帝趙昺在崖山時,人送白鷳一隻,他親自餵養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國後,白鷳在籠中悲鳴奮躍不止,終與鳥籠一同墜入海中。後人稱白鷳為「義鳥」。所以,白鷳鳥的形象作為五品官員補子,取其行止閑雅,為官不急不躁,無為而治,並且吉祥忠誠。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白鷺亦稱白鳥,陸機《詩疏》云:「鷺,水鳥也,好而潔白,故謂之白鳥。」白鷺是吉祥之鳥。《魏書官氏志》:「以侍察者官」,取其延頸遠望。另,因鷺飛有序,以喻百官班次。如《禽經》:「寮窠雍雍,鴻儀鷺序」。《元詩選》:「玉筍曉班聯鷺序,紫檀春殿對龍顏」。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唐·溫庭筠《開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韻》:「溟渚藏鸂鶒,幽屏卧鷓鴣。」顧嗣立補註:「《臨海異物志》:鸂鶒,水鳥,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無毒氣。」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在古代「鵪」和「鶉」本是兩種鳥。據《本草綱目》記述:「鵪與鶉兩物也,形狀相似,但無斑者為鵪也。」後經語言演化,將二者合稱為一物。鵪鶉之「安」是安全之「安」的諧音,因此又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樂業」的象徵意義。用鵪鶉表示官員的等級,除了上述意義外,據《山海經》云:「其鳥羽司帝之百服」,比喻百官是皇帝的服飾,意思是說百官代表皇帝的形象,體現皇帝的規矩和威儀。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練雀亦稱練鵲、綬帶鳥。綬帶是古代帝王、百官禮服的佩飾,是用彩色絲絛織成片狀的長條。綬帶的顏色和長度隨官員品級的變化而不同。皇帝和諸王用四彩,長二丈一尺。宰相綠色,公侯、將軍紫色。古代帝王、諸侯、士大夫均佩玉,系玉的絲稱「組綬」。因此各種綬帶成為權力和富貴的象徵。而練雀的尾羽與之相似,故有綬帶鳥名。綬帶鳥也因而具有了上述的象徵意義。另外,《韻會》云:「謂之性喜」,喻綬帶鳥能報喜,而用作官員補子。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大戴禮》說:「毛蟲三百六十,以麟為長。」是龍、鳳、麟、龜四靈之一。麒麟出現是「聖王之嘉瑞」。《說文》的解釋是:「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 「麒麟設武備而不為害」。「有足者宜踢,有額者宜頂,有角者宜觸,為麟不然,是仁也」。所以,以麒麟為一品武官的官階形象,既象徵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徵皇帝「武備而不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狻猊是像獅子的一種神獸,晉代郭璞直接解釋為獅子。《爾雅·釋獸》曰:「可伏虎犳」。據明代楊慎《升庵外集》第九卷記述:「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八曰金猊,形似獅,好煙火,故立於香爐。」可見,狻猊是龍子之一。既然「可伏虎犳」,當是取其勇猛之意。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說文》的解釋:「豹,似虎圓文。」 《山海經·南山經》記述:「南山獸多猛豹。」《詩經·鄭風》言:「孔武有力」。武官補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見古代豹的神獸地位高於老虎而低於狻猊,亦是取其勇猛。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說文》曰:「山獸之君」,以喻威猛。《宋書·符瑞志》說:「白虎,王者不暴虐,則白虎仁,不害物。」所以,老虎為百獸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仁、智、信」之范。因此人們視之為吉祥的神獸。能守誠信,驅邪氣,納祥瑞。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古代記述了兩種熊:一是狗熊,一是人熊。據《國語·晉語》記載:「黃能入於寢門。」「黃能」即「黃熊」,比狗熊體形大而且勇猛。作為武官官階的形象,正如《詩經·小雅》所說:「唯熊唯羆,男子之樣」,取其陽剛之意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揚子法言》曰:「彪靜成文,動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宋代周密《癸辛雜識》記述:「諺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可見,彪與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種兇悍殘暴的動物。作為武官官階形象,是取其對敵兇狠殘暴之意。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說文》的解釋: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從牛,尾聲。犀牛的皮可以做鎧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故《國語·越語》稱「水犀之甲」。其書的註解說:「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則無。」用犀牛做武官官階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海馬的身世頗為神秘,沒有介紹其詳細情況和象徵意義的資料,只是在解釋補子時極為簡單的寥寥數語:「水獸,似馬,水陸雙行,喻水陸皆可攻殺固守。」其文雖短,但意義明確。原來,古代對最下層的軍官要求頗高,既能指揮步兵陸戰,又可指揮海軍水戰。有這樣驍勇善戰的軍官,軍隊的戰鬥力肯定極強,有了這樣的軍隊,國家的江山就一定會穩固。皇帝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編輯:雲真)


(本文由騰訊道學整理髮布,轉載至設計目錄微信公眾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補虧正法」真可以「添油接命」嗎
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原來是這樣的
斷線的風箏不要撿——風箏背後的秘密
做神仙兒女註定遭遇情劫?看天師女兒與三國大將馬超相忘於江湖的愛情故事
神秘的石棺:一張地圖引出的不歸之路
您可能感興趣

「衣冠禽獸」原本是讚揚你
什麼?衣冠禽獸是褒義詞?
關於歷史的冷知識:武則天並不是一個女性稱帝,衣冠禽獸原是褒義
解密:「衣冠禽獸」由褒義詞到貶義詞的歷史變遷,引人深思
揭秘:「衣冠禽獸」最早原是褒義詞代指當官的?何以為最後成貶義
咬文嚼字|「衣冠禽獸」這麼好的詞兒是怎麼變成貶義的?
「衣冠禽獸」的歷史變遷
《金瓶梅》是一本奇書,讓你知道什麼叫「衣冠禽獸」!
這才是名副其實的「衣冠禽獸」
衣冠禽獸:禽獸們穿上衣服,還是禽獸
動物加衣服 就是衣冠禽獸嗎?
清·官服 竟都是「衣冠禽獸」?
真正的衣冠禽獸
在古代」衣冠禽獸「竟然是誇獎人的
衣冠禽獸也可愛
「衣冠禽獸」是怎麼來的?其實,這原本是讚美人的話,最後變味了
原來世上真的有衣冠禽獸
他是「全人類的帝王」他衣冠冢里為什麼是一根動物毛
「衣冠禽獸「,教你從衣服看古代文武官員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