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南苑:曾為皇家苑囿 如今多處只剩地名

歷史上的南苑:曾為皇家苑囿 如今多處只剩地名

歷史上的南苑:曾為皇家苑囿 如今多處只剩地名



圖為清初六大畫家之一王翚(huī)所繪的《康熙南巡圖》第一卷局部,描繪了康熙從永定門到京郊南苑的情景。圖中,皇帝出遊的前哨隊伍到達南苑正門——大紅門

五一小長假期間,位於大興區瀛海鎮南宮村的南海子公園吸引了不少遊人。公園草木繁盛,湖水清冽,是北京頗受歡迎的濕地公園之一。


雖然南海子公園最近幾年才建成,但說起「南海子」這個名詞,卻是大有來頭。明朝,專供皇家遊獵的獵場就叫南海子,其位置正在這一帶。不過,明朝時的南海子,比如今的南海子公園大得多:佔地210平方公里,其面積是當時北京城的三倍。當年的南海子湖沼廣布,草木蔥蘢,珍禽異獸,無奇不有,是皇帝在此狩獵的絕佳場所。清代又在此基礎上加以修繕,使之成為皇家苑囿——南苑。


留心南海子公園周圍,會發現這裡有很多一聽就覺得「有故事」的地名,如大紅門、西紅門、小紅門、新宮、舊宮等,事實上,它們當年正是南苑的大門和皇帝歇息的行宮,如今只留下地名而不見遺迹。在南海子公園西北角的南苑機場同樣與當年的南苑有著深厚的淵源。有趣的是,南海子公園裡面麋鹿苑中散養的麋鹿,正是數百年前王公貴族所圈養的麋鹿的後代。


元朝:水鄉澤國變身狩獵場

古老的永定河,在歷史上曾有多條故道。離北京最近有三條故道,其中有一條便是三國至遼代的河道:沿著盧溝橋,經過丹村、南苑到馬駒橋。由於南苑地勢較低,河水、雨水、泉水匯聚,形成了飲鹿池、大泡子、二海子、三海子等水域。清朝乾隆時期出版的《欽定日下舊聞考》中有載:「良鄉縣南亦有涼水河,水經謂之樂水,與都城外之涼水河異派。此河源出右安門外西南鳳泉,東流經萬泉寺,分為二支:一南經草橋,一北經廣恩寺。俱東注永勝橋複合為一,東南流至小紅門之西,入南苑匯一畝泉及三海子諸水……」


流經南苑的永定河、涼水河、小龍河、鳳河等河流,為這一帶喜水的動植物繁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隨著遼、金等最初游牧民族的統治者將都城定在北京,南苑這一帶的水鄉澤國便成了皇家狩獵的最佳去處。


自遼、金時起,帝王們就在南苑築苑漁獵。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後,在南苑圈地建了一個「廣四十頃」的小型獵場,取名「下馬飛放泊」。《日下舊聞考》稱:「按下馬飛放泊即今南苑之地。曰下馬者,蓋言近也。」 所謂「飛放」,據元史記載:「春冬之交,天子親幸近郊,縱鷹隼搏擊,以為游豫之度,謂之飛放」。「泊」,則指這一帶地勢低洼,在積水時汪洋若海的景貌。


元朝曾在此修建宮宇、帳殿以及其他各色各樣的建築,並在湖沼之上修建渡橋,以便帝王、貴族打獵休憩。當地人則叫它「小海子」(古時把水匯之處稱為海子),它北起南街,南到西四合庄,東到德茂庄,西到大白樓。當時小海子周圍遍布村落,是個人煙稠密的地方。


明朝:南海子築起圍牆開四個大門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頒旨修葺並擴展「下馬飛放泊」,把元朝的獵場擴大了數十倍,並更名為南海子,為此還修了約一百二十多里的圍牆以防動物逃逸和老百姓入苑私獵。《大明一統志》記載:「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舊為下馬飛放泊,內有按鷹台。永樂十二年增廣其地,周圍凡一萬八千六百六十丈。中有海子三,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名南海子。」


後來,永樂帝還在南海子圍牆中開了四個門,即北大紅門、南大紅門、東紅門、西紅門,同時還修建了廡殿行宮,及舊衙門、新衙門兩座提督官署,另外還在海子南部建起晾鷹台。為了保護南海子的這些建築和風景,明朝設有「海戶屯」把守,以太監總領經營海子事務。《帝京景物略》記載:「城南二十里有囿。曰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四達為門,庶類蕃殖,鹿、獐、雉、兔,禁民無取設海戶千人守視。」 圍牆內稱為「海子里」,圍牆外被稱為「海子外」。


除了擴大範圍,明朝還增修了許多建築,如關帝廟、靈通廟鎮國觀音寺以及「二十四園」等都是在此時興建。「二十四園」按二十四節氣修建,裡面養育珍禽野獸,種植瓜果蔬菜,以供帝王、官僚遊玩打獵。


明代詩人李東陽的《南囿秋風》有云:「別苑臨城輦路開,天風昨夜起宮槐。秋隨萬馬嘶空至,曉送千旓拂地來。落雁遠驚雲外浦,飛鷹欲下水邊台。宸游睿藻年年事,況有長楊侍從才。」這也許是南海子秋景最有詩意的寫照。


數百年後,南海子見證了明朝的衰落。而在南海子發生的一件事,更是間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這件事就是皇太極在南海子使用反間計,使崇禎皇帝錯殺袁崇煥。

明朝末年,實力逐漸強大的後金,多次與明軍展開戰爭。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鎮守遼東,他布置的防線迫使皇太極率領的後金軍隊取道蒙古,破長城迂迴千里奔襲北京。袁崇煥立即率領大軍前往支援京師,與皇太極血戰。皇太極受挫後,退軍駐紮在城南的南海子。此時,皇太極想了一個計謀,他派人在關押著明朝太監的帳篷外竊竊私語,卻又剛好能讓太監聽見。談論內容的大意是袁崇煥已與皇太極達成密議,由袁做內應,一舉奪下京城。而後守衛故意讓太監逃跑回城稟報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在聽到這等消息後,派人逮捕了袁崇煥,不久將其斬殺於菜市口。袁崇煥臨刑之前還感嘆:「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失去袁崇煥後,遼東防線被瓦解,最終導致明朝滅亡。


清朝:不僅狩獵還處理政務


清朝入關後,十分重視騎馬射獵,而南苑作為休養射獵的絕佳場所,自然得到了皇帝的青睞,清朝先後幾位皇帝對南苑進行修葺。


南苑進行第一次大規模的修繕是順治十三年(1656年)內廷工程竣工以後就開始的。順治十四年,順治皇帝在小紅門內偏西仿京城明代光明殿,建元靈宮,這是一座道教廟宇,是南苑眾多皇家廟宇中最大的一座;順治十五年,在舊衙門行宮旁建德壽寺,「規制崇麗,庭中金鼎,范治精緻」。後來,康熙皇帝將南苑原有的圍牆加高加寬,並斥巨資將其改造為磚牆,又加修五座大門,形成九門之制。

鑒於皇帝們對南苑的鐘愛,他們還特意在此修建行宮,以供皇帝登臨眺望將士圍獵,甚至處理一部分政務。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先後將明宣德年間修的兩座提督衙門改建為行宮,分別稱「舊衙門行宮」(舊宮)和「新衙門行宮」(新宮)。隨後,康熙和乾隆兩朝又分別在南紅門內和黃村門內團河一帶修建行宮,即南紅門行宮(簡稱「南宮」)和團河行宮。


從一開始,由於南苑的特殊角色,這個皇家苑囿已遠遠超出行圍狩獵的範圍,在政治方面的意義也非常重要。南苑的第一次使用就與政治有關。順治二年(1645年)十月,定國大將軍和碩親王多鐸南征率師回京,順治帝率諸王貝勒文武群臣於南苑舉行隆重的郊迎大典儀式,此後很多宮廷大典就在南苑舉行。順治皇帝非常喜歡這裡,他在南苑行宮居住的時間在其一生中佔三分之一,每年他都要在南苑行宮居住一段時間。康熙在南苑舉行的圍獵閱武活動多達132次,康熙四年(1655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57年間,康熙專程到南苑舉行圍獵的活動就有90次。


後來,隨著避暑山莊的建立,清朝的許多政治活動及軍事活動由關內轉向了關外,南苑處理政務相對減少,此時更多是作為軍事演練場。


19世紀末,永定河決口泛濫,南苑城牆多半坍塌,珍奇異獸也因此散失,南苑逐漸蕭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並攻下南苑,行宮寺廟被毀,鳥獸也被射殺。而此後的庚子賠款更令清政府國庫空虛,無力修復南苑。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設立南苑督辦墾務局,出售「龍票」,拍賣苑內荒地,宮廷太監和官僚趁機佔了大片土地,在海子里相繼建起數十座地主莊園,後來出現了大批村落,南苑這座六百年歷史的皇家苑囿便消失殆盡,只留下一些村莊和地名。

歷史上的南苑:曾為皇家苑囿 如今多處只剩地名



如今的南海子公園和當年的南苑對比圖


西紅門大紅門:原是南苑城牆大門


明朝在南海子圍牆上辟出北紅門、西紅門、南紅門、東紅門四座大門。清朝康熙年間,在明朝四門的基礎上,添設五門,形成了九門之制。九座大門配置情形為:北、東、西各兩門,南面為三個門。《日下舊聞考》載:南苑繚垣為門凡九,正南曰南紅門,東南曰回城門,西南曰黃村門,正北曰大紅門,稍東曰小紅門,正東曰東紅門,東北曰雙橋門,正西曰西紅門,西北曰鎮國寺門。


根據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南苑全圖》可知,每個門的規置也不盡相同:大紅門、南紅門、鎮國寺門、雙橋門為三個門洞,中間大兩邊小;西紅門、黃村門、回城門為兩個門洞,一大一小;東紅門、小紅門為一個門洞。北京城是坐北朝南,正陽門(俗稱前門)是北京的正門,而南苑為皇家苑囿,面對北京城,坐南朝北,北紅門(即大紅門)為南苑的正門。


大紅門在明清時期是南苑的重要城門,它是帝王赴南苑必經和歇憩之地。清初六大畫家之一王翚所繪的《康熙南巡圖》第一卷中,描繪的就是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康熙從北京外城的永定門到京郊南苑的情景,畫面開始即為永定門,送行的文武官員,站在護城河岸邊。浩浩蕩蕩的隊伍在大路上行進,康熙坐在一匹白馬上,由武裝侍衛前呼後擁。前哨越過一座石橋後,抵近南苑行宮的大門——大紅門。


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皇帝在大紅門內修建更衣殿,更衣殿是帝王進入南苑後更換衣服的地方。帝王身穿朝服,乘輦坐轎,出紫禁城來到南苑,進入大紅門後,需要在更衣殿換上運動裝即騎射服。後來乾隆皇帝又在南苑增闢馬家堡、潘家廟、高米店等十三座角門,以便出入,但其尺度與九門都有差異。


因為南苑以及大紅門位置的重要性,大紅門是接見大臣、展示君威的絕佳選擇。康熙皇帝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閏五月在大紅門舉行隆重的郊勞禮,迎接平叛凱旋的將軍。是年三月,內蒙古察哈爾部首領布尼爾乘北京清軍赴前線圍剿三藩之機,發動叛亂,起兵反清,康熙帝派大將軍鄂札、副將軍圖海率數萬人出兵追剿。出師兩個月的大軍迅速平定叛亂,解除清朝在三藩之亂時的後顧之憂。清軍凱旋北京,康熙甚為高興,親率諸王貝勒大臣於南苑大紅門行隆重的郊勞禮。


1922年,馮玉祥將軍在南苑駐軍時為了表達抗日的心情,在大紅門的門洞上題了三條大字標語,在東小門洞上題寫「努力奮鬥」,在西小門洞上題寫「救我國家」,在中間門洞上題寫的是「亡國奴,不如喪家犬」。1937年「七七事變」時大紅門是二十九軍與日軍激戰最烈的地方,抗日英雄趙登禹、佟麟閣將軍壯烈犧牲在大紅門。


南苑四行宮:曾是皇帝休息的場所


帝王在南苑中進行的更多活動是行圍遊獵、閱武軍訓等,都是騎馬,因此,需要在一定範圍內布置一個用來休息的建築場所,這就是行宮。南苑內除團河行宮外,舊衙門行宮、新衙門行宮以及南紅門行宮相互距離都在10公里以內。


舊衙門行宮是南苑內的第一座行宮,早年為明代舊衙門提督署,當時是上林苑內監提督辦公之處。清順治十五年(1676年),改為舊衙門行宮,簡稱舊宮。以滿足處理政務、居住和讀書的需求,此後一直沿用此名。乾隆曾有詩曰:「清時作行宮,明季乃衙門,不必其名易,於中鑒斯存。」舊宮古木參天,芳草如茵。


在舊衙門行宮後殿,有一處著名的書房,名為蔭榆書屋,乾隆從十二歲起就經常在蔭榆書屋讀書。這裡蒼松翠柏,古榆參天,翠竹千竿,玉蘭怒放,是乾隆在南海子行宮內最喜歡的書房。乾隆九年(1744年),他在《蔭榆書屋》詩序中曾寫道:「蔭榆書屋,在南苑舊行宮內曩時讀書舍也,佳蔭滿庭,綠窗半榻,邈然有懷,率爾成章。我昔讀書時,對榆寫襟懷。我來讀書舍,榆樹依然佳。」蔭榆書屋的額匾、楹聯均為乾隆御筆,一聯曰:「煙霞併入新詩卷;雲樹長開舊畫圖」。又聯曰:「雨是春郊,亭皋開麗矚;風清書幌,花竹有真香」。


新衙門行宮和舊衙門行宮一樣,也是由明代提督署改建而成,簡稱新宮,行宮內建築並不太多,但「幾清無俗氛,樹古過喬枝」,清朝皇帝欣賞這裡的雅緻氛圍,常在此賞花、讀書。乾隆時,新宮在東西兩側新添了一下建築,比以前宏偉了許多。


南紅門行宮是位於南紅門內的一處行宮,行宮前後均有河水相繞,風光旖旎。在它附近有晾鷹台,因為皇帝常在晾鷹台行圍大閱,大閱後常駐蹕南紅門附近,康熙到南紅門行宮的次數非常多。


團河行宮有著特殊的作用,並非僅限於滿足帝王的游幸娛樂。它是為了疏浚團河水系而建,「行宮舊三處,此處實新增,為引團河順,遂因別館興。」團河行宮就是用疏浚鳳河、團河的土,因地制宜而建造的行館。但團河行宮卻是四座行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而且為了起到生態涵養的作用,行宮內花草繁盛,建築典雅,盡顯江南的精緻嫵媚,與宮外北方平原濕地風貌形成對比。


團河行宮在抗日戰爭中被戰火摧毀,1982年,在團河行宮遺址上建了團河公園,並將殘存的建築修葺一新。


南苑機場:清末曾在南苑建簡易跑道


實際上,作為皇家狩獵苑囿的南苑,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練兵和閱兵。順治皇帝於1656年為南苑的閱武活動定製曰:「定三歲一舉,著為令」。南大紅門的晾鷹台是南苑閱武的主要場地,故此當地百姓俗稱其為「點將台」。康熙曾12次在南苑舉行閱武活動。乾隆皇帝大閱之前還有殪虎之典,即把虎由籠中放出,虎槍兵奮勇向前,與虎拚死相搏,直到把虎殺死。乾隆皇帝之後,因為南苑不再有大規模的工程,此時南苑就發揮著演武場的作用。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皇帝在南苑舊衙門行宮北面建神機營,共駐紮官兵一萬四千餘人。


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清政府節節潰敗,後來南苑一度被荒廢。但南苑的重要位置一直沒有被忽略。民國初年,軍隊佔據了南苑,將其闢為兵營。1916年10月10日,為紀念中華民國建立五周年,北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特意在南苑營盤舉行大閱兵。還特意修了一條永定門至南苑的小火車線路,專門接送應邀參加閱兵的嘉賓,這些嘉賓除政府要員外,還有各國公使。受閱部隊由步兵、騎兵、炮兵等方隊組成,還有數架飛機參加了閱兵。


在此之前,清朝末年,南苑還和航空事業有關聯。1904年,來自法國的兩架小型飛機在此進行了飛行表演;1910年8月清政府籌辦航空事業,在南苑校閱場修建了供飛機起降的簡易跑道;民國初,留法歸來的秦國鏞向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建議購置飛機,開辦航空學校,訓練飛行員,作為建立空軍的基礎;1913年9月,北洋政府在南苑創建南苑航空學校,秦國鏞任航空學校校長,學校招收陸軍師範學堂畢業生40餘人為學員,練習飛行。


1917年7月,張勳在北京擁溥儀復辟,秦國鏞致電討逆軍總司令段祺瑞,表示願「率飛行員與討逆軍取一致行動」。秦國鏞駕駛飛機,投下3枚小炸彈,令溥儀和議政大臣們驚慌失措。1925年,航空學校停辦,它前後四期共培養了100多名飛行員,在中國航空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後來,在這裡演變出南苑機場,在我國航空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記。


南海子麋鹿苑:流落歐洲的南苑麋鹿


如今,在南苑機場東南邊、南五環和南六環之間,有一座南海子公園,公園裡有個麋鹿苑,是我國較早成立的以散養方式為主的麋鹿自然保護區。傳奇的是,這裡的麋鹿正是當年皇家園囿里麋鹿的後代。這也是如今的南海子公園與當年皇家園囿為數不多的關聯之一。這段經歷背後有一段非常傳奇的故事。


麋鹿原是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種,由於「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而被俗稱為「四不像」。漢朝以後,中國野生麋鹿大大減少,元朝以後人工馴養種群大於野生種群,明末清初,野生種群絕跡,最後只剩下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人工馴養的不足300頭種群。


1865年秋天,法國博物學家兼傳教士阿芒·大衛在北京南郊進行考察,經過南苑時,他發現了一群陌生的鹿。次年初,大衛用20兩紋銀買通了守苑的軍士,換來一對麋鹿的骨頭和皮毛。大衛於1866年4月將麋鹿標本寄到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經過動物學家的鑒定,發現這是鹿科動物中的一個獨立的屬。大衛首次把麋鹿從科學角度公佈於眾,便轟動了西方各國。按照動物學界的慣例,應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這種鹿,從此麋鹿這種在我國自古就聲名卓著的動物有了新的英文名字:大衛鹿(Pere David"s Deer)。


大衛對麋鹿的發現引起了歐洲各國的極大興趣,從1866年到1876年的十年間,英、法、德等國的駐清公使及教會人士通過明索暗購等各種手段,共從北京南苑弄走幾十頭麇鹿,飼養在動物園裡。19世紀末,永定河泛濫,洪水衝垮了南苑的圍牆,方圓210平方公里的南苑淪為一片澤國,許多麋鹿逃散出去並成了饑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秋,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強劫殺一空。而那些流落於異國他鄉的麋鹿,由於環境的不適應,種群規模逐漸縮小而紛紛死去。就在這時,人們發現,在英國倫敦北部的烏邦寺莊園內,有一群麋鹿。這是1898年,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出重金將原飼養在巴黎、柏林、科林、安特衛普等動物園的共計18頭麋鹿,悉數買下後飼養於此。1914年,這裡的麋鹿已達88頭,二戰時達到255頭。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達1320頭,均為當初18頭麋鹿的後代。


從1979年開始,我國動物學家呼籲,把流落海外的麋鹿引回中國,為麋鹿重建家園。他的倡議得到烏邦寺莊園的主人塔維斯托克侯爵的熱烈響應。1984年11月,塔維斯托克侯爵決定將22頭麋鹿無償贈給中國。經論證後認為,明清皇家苑囿南海子舊址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地點。1985年5月,南海子麋鹿園開始興建。如今南海子麋鹿苑內已經繁衍至800餘頭,種群數量得到恢復。


想第一時間收到國家人文歷史微信的讀者們,


國曆君來告訴你們新技能!


進入國曆官微首頁後,點擊右上方人型圖標,


在新頁面中滑開「置頂公眾號」選項(見下圖),


從此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國曆君嘞~

歷史上的南苑:曾為皇家苑囿 如今多處只剩地名



好 文 推 薦


在民國題材影視劇中,國民黨內部的稱呼一直是個頗具時代感的元素,看得多了,觀眾也摸清了門道。領導一律稱某座,如「師座」「處座」;同輩官員間喜歡稱兄道弟,關鍵時刻可要「拉兄弟一把」;「校長」就是蔣介石的代名詞,有時還叫「總裁」。


一塊中國領土,只因為收留了落難鄰居,反而引起了覬覦,幾經折騰,以巨大的代價才換來對應有名份的確認,老大帝國為當年的慷慨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出於革命工作的需要,就服從黨組織的安排,假扮夫妻來迷惑敵人。由於雙方有著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產生感情後,經黨組織批准,就「弄假成真」變成了志同道合的真夫妻。


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測試 ▏這五個字 據說99%的人都會寫錯!
越南與西方的戰爭方式:用西方化的理念激勵軍隊
為何情趣酒店偏愛圓床,家裡的床卻只能方?
您可能感興趣

時隔五年終奪西甲,皇家王朝還有多遠?
北京雍和宮:古時皇家重地今時佛門聖地
950萬皇家金磚,竟是百年前巧匠用泥做的,藏著明清王朝的隱秘故事
做了800年的皇家獵場,曾是北京最大的一片濕地,如今高樓遍地
北宋第一皇家駙馬王詵: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古代皇家第一姓:神醫門神千古一帝,還有著名奸臣至今還在跪岳飛
北海公園的菊花真真太美了:從前的皇家專屬,如今的大眾所愛
以前皇家宮殿里放的這個東西,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有
劉嘉玲2700萬蘇州別墅豪宅曝光,內部裝修如皇家宮殿,被當地房地產商封為「樣板房」!
南京閱江樓,先有記後有樓的古典的皇家氣派名樓
南京歷代帝王陵墓超過三十座,南京大學校園竟然是皇家陵墓區!
皇家馬德里,少年時銘記的名字,一如我們的初戀!
杭州八卦田,南宋唯一的皇家籍田,還挺有特色的
晚清北京影像:天壇沒有皇家氣象,頤和園如同廢墟
故宮、圓明園、承德山莊…這家人造了中國最牛的皇家宮殿,榮耀了200年,最終結局卻這般…
這座千年古村,住的都是皇家守陵人,至今代代相傳
那些王朝:皇家馬德里,雍容高貴的上古神話
北魏皇家祭祀場所——明堂遺址的前世今生
慈禧欽點的皇家美食,如今卻在胡同小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