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回報最低的刺殺行動,至死方休
豫讓生活的年代正值晉國的智氏、范氏、中行氏、趙氏、魏氏和韓氏等六卿逐步崛起:一方面六卿非常默契地形成了壓制晉國諸侯的共謀關係;另一方面為了爭奪權力和領土,六卿之間的明爭暗鬥也日益激烈。生活在這樣混亂而動蕩的年代,豫讓的命運非常坎坷。最早他投靠了范氏和中行氏,范氏和中行氏就被智伯滅了;後來他投靠了智伯,智伯又被趙氏、魏氏和韓氏聯手滅了。
(圖)春秋戰國時期
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混亂而深刻的時代,諸侯之間的相互吞併如同今天的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一樣非常普遍。本來智伯被趙、韓、魏三家吞併與當年范氏和中行氏被智伯吞併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春秋戰國時代弱肉強食的政治生態的一部分。
身為打工者的豫讓只需要繼續改換門庭打工就可以了,畢竟稱王稱霸永遠輪不到豫讓這樣的小人物,無論誰當老闆,他得到的只是一個飯碗。事實上豫讓以前也是這麼做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智伯滅了,豫讓直接就到智伯那裡報到上班了,絲毫沒有道德和心理上的負擔。然而由於智伯在做人方面的出色表現,豫讓這次卻一反常態,他不打算繼續跳槽、打工混飯,而是決定不惜一死為智伯報仇。
這位智伯是一位霸道兇狠的「老大」,當初在他權勢鼎盛的時候,晉國的政策都由他一個人說了算,其他大臣對於智伯都是敢怒不敢言。晉出公十七年,智伯與趙氏、韓氏和魏氏一起聯合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晉出公對於智伯等人目無君主的霸道終於忍無可忍,於是他向齊國和魯國求援,請求兩國派兵討伐晉國的四位權臣。智伯等四卿非常害怕,於是他們先下手為強,向晉出公下手了。突然遭遇政變的晉出公倉皇出逃,一路向齊國逃去,非常不幸,在逃亡的路上這位倒霉的諸侯死掉了。
智伯擁立了晉昭公的曾孫為晉國的諸侯,他就是晉哀公。從此智伯的勢力達到了頂點:「當是時,晉國政皆決於智伯,晉哀公不得有所制。智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強。」(《史記?晉世家》)智伯為了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勢力,在吞併了范氏和中行氏以後,他依次向韓氏、魏氏和趙氏索要土地。韓氏和魏氏迫於智伯的淫威,只好割讓了土地送給了智伯,不過趙氏卻堅決不從。因此智伯聯合了韓氏和魏氏一起發兵討伐趙氏。
在趙襄子的領導下,趙氏集團秘密與韓氏集團和魏氏集團形成了聯盟,最後一舉滅掉了智伯領導的智氏集團。為了抒發自己報仇雪恨後的喜悅心情,趙氏的「老大」趙襄子找來能工巧匠,把智伯的腦袋砍下來做成了一件工藝品——趙襄子把智伯的頭顱刷上油漆做成了一把酒壺。
(圖)豫讓,姬姓,畢氏。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人,是晉卿智瑤(智伯)家臣
當趙襄子手裡端著那把恐怖的酒壺把玩的時候,智伯的餘黨豫讓逃進了深山。當他聽說自己老闆的腦袋已經變成了一件工藝品的時候,豫讓發誓要為智伯報仇:「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刺客豫讓留下了一句被後人反覆引用的名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我們從豫讓的誓言當中可以了解到這位霸道的智伯對豫讓是有知遇之恩的,豫讓在智伯那裡得到過前所未有、終生難忘的重視和尊重。
雖然在此之前豫讓曾經給范氏和中行氏打過工,不過那只是一份謀生的工作,只有到了智伯這裡,豫讓才獲得了真正的尊重和理解。
《戰國策?趙策一》記載:「晉畢陽之孫豫讓,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說(悅),去而就智伯,智伯寵之。」
《戰國策》的記載和《史記》的記載有一些出入,按照《戰國策》的說法,豫讓是因為給范氏和中行氏打工的時候不開心才主動投奔了智伯,而智伯對待豫讓則不是一般的好,「寵之」也就是言聽計從、完全信任。現在智伯死了,豫讓也不想活了。
(點評:智伯是怎樣將一個混飯的打工仔改造成為一個不怕死的偏執狂的?這也是司馬遷的留白手法,豫讓在投奔智伯前後的巨大反差凸顯了傳奇。)
於是豫讓隱姓埋名,自稱自己是一名接受勞動改造的犯人,混進了趙襄子家裡勞動改造。當時趙襄子的家裡正在搞裝修,為了能有機會接近並成功地刺殺趙襄子,豫讓混到了負責粉刷廁所的人們當中,一邊裝修一邊等待那個殺人的機會。就這樣豫讓開始了在趙襄子家廁所里的潛伏,為了抓住稍縱即逝的殺人機會,豫讓隨身帶著一把鋒利的匕首——那是留給上廁所的趙襄子用的。
經過多年的血腥鬥爭和殘酷淘汰,晉國的六卿此時只剩下了三家,長期血雨腥風的環境造就了趙襄子敏感、多疑的性格。那天輪到豫讓值班裝修趙襄子的專用廁所,也就是在那天豫讓終於等到來上廁所的趙襄子。當趙襄子走進廁所準備放鬆一下的時候,他居然感受到了傳說中的殺氣,這殺氣來得太突然,當時趙襄子的心臟在殺氣的突襲下「突、突、突」一陣狂跳。如果這不是傳說中的心臟病,那就一定是傳說中的殺氣,然而政治強人趙襄子擁有一顆強壯的心臟,他知道危險就在附近。趙襄子大叫一聲,喊來了門口的衛士們,然後就把粉刷工豫讓按住搜查,一把鋒利的匕首呈現在了趙襄子的面前。(點評:在自己家裡上廁所都如此敏感,趙襄子非常人也,或許正因為這樣趙襄子才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生存了下來。)
豫讓是個非常爽快的人,在趙襄子的審問之下他毫不隱瞞自己的目的:「欲為智伯報仇!」本來故事發展到這一步就應該結束了,智伯死後,趙襄子就是晉國最炙手可熱的權臣,豫讓刺殺趙襄子失敗後被活捉,於情於理都必死無疑。趙襄子的衛士們異口同聲地提議判處豫讓死刑,立即執行。
但是誰也沒想到趙襄子並不想就這樣結束這個具有現實教育意義的故事。生活在那個禮崩樂壞、動蕩紛亂的時代,身為「職業老大」的趙襄子非常渴望得到手下忠誠而堅定的追隨。現在標杆性的忠臣就站在他面前,而自己的手下卻情不自禁地想要殺死這個註定會感動晉國的模範忠臣,這無異於焚琴烹鶴,實在是大煞風景。
趙襄子堅決地阻止了手下舉起的屠刀,然後即興發表了一段引導輿論導向的演講。這段演講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後,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之賢人也。」
智伯死後連腦袋都被製作成了工藝品,趙襄子當然不會給智伯的後代留下活路。在中國的歷史上,像智伯這樣的政治牛人一旦在政治和軍事的鬥爭中徹底失敗,其家族和後代就等於被判處了死刑。
正因為如此,豫讓為智伯報仇的行為才令人感動,如果說專諸刺殺吳王僚的行為是史上血酬回報率最高的一次政治謀殺,那麼豫讓在廁所里潛伏企圖刺殺趙襄子則是史上血酬回報率最低的一次復仇謀殺,或者,更準確地說豫讓刺殺趙襄子根本不可能得到回報,因為可能回報他的人早就死光了。
豫讓刺殺趙襄子,無論最終成功與否,豫讓都只有死路一條,而豫讓死後其家族和後人不僅不可能得到回報,甚至很可能遭到血腥的屠殺。
因此,如果一定要量化豫讓刺殺趙襄子之後可能得到的血酬回報,那麼這個回報一定是負數。豫讓刺殺趙襄子必然得到負回報的結局是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的,明知必死而為之,明知犧牲而為之,明知毫無回報而為之,明知牽連家人而為之,只為那曾經尊重和重用過自己的老闆。這就是豫讓,單純而執著的豫讓,這樣的人不僅在今天的社會上絕跡,即使在豫讓死後的兩千年里也非常罕見。
這樣的模範形象絕不能破壞,趙襄子下定決心讓豫讓活下來幫自己教育手下,他希望一個想殺死自己的豫讓活下去,千萬個忠於自己的豫讓站起來。於是趙襄子在把豫讓定性為義人和賢人以後,就下令放走了豫讓。(點評:趙襄子眼光長遠、睿智過人,作為趙國的創始人的確非同凡響。)豫讓走後趙襄子提高了自己的警衛等級。
▌摘自《歷史的個性. 江湖》 扶欄客(著) 化學工業出版社悅讀名品公司合作授權稿






※日積月累簡單動作,為健康帶來無盡回報!
※不求回報,付出本身就是回報
※屬鼠人端午過後六月努力將得到回報,橫財無數!
※堅持早起的小強,最終有這些回報!
※對付出最好的回報就是回應他
※低風險,高回報
※欲殺牛,牛哭了還下跪,放牛一命,牛捨命救他回報
※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高的回報
※動漫里最強輔助,有了他們可以直接開大,高風險高回報你敢要嗎?
※對感情的回報率最高的星座
※戒毒後,他決定用自己的行動來回報這個社會
※理財要趁早,行動越早,回報越大
※當人生走到絕路時,堅持與努力會給你最好的回報!
※雷軍創業史上最大失敗,傾盡全力卻沒有任何回報
※餐館裡的流浪狗突然跑來蹭腳,給了它一口吃的,它就開始回報我!
※屬鼠人,越不計回報,生活越回報給你驚喜
※上半年好運加身,努力就會有回報的生肖
※受傷退役的軍人無意之中收養了一隻流浪狗,卻換來了這樣的回報!
※發憤圖強,歷經辛苦和困難的屬牛人今年將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