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二次鴉片戰爭真相,你絕對想不到!

第二次鴉片戰爭真相,你絕對想不到!

摘要:晚清使臣薛福成出使歐洲,敏銳地指出:西方人對中國人以誠相待時,中國人想的從來是怎麼再多撈點小便宜,而當西方人轉用武力威脅時,中國人馬上就妥協退讓。

第二次鴉片戰爭真相,你絕對想不到!


作者丨煮酒君


首發丨今日頭條


轉載請標明來源


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時,大清還沉浸在:我們沒輸的多慘呢。據當時的奏摺中表述,據說皇帝天威一降,英國人直接嚇得尿了褲子。扔了槍的磕頭,這種村騙鄉,鄉騙縣,一路騙到國務院的奏摺,道光居然信了,簽約後還大肆宣揚不就個香港島嗎,朕賞給你們了(但其實道光當時用的詞叫「暫行賞借」,都被打成豬頭三了,他還時刻不忘天朝上囯的威儀,這種土豪精神)。自大意味著完蛋,這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埋下了伏筆。如果說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英國的計劃,第二次鴉片戰爭純粹是滿清找打。

葉名琛——海上蘇武?


第二次鴉片戰爭打起來,一半是因為葉名琛,另一半因為咸豐。

第二次鴉片戰爭真相,你絕對想不到!



葉名琛被俘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了《南京條約》,但是條約不是無限期的,1855那年就是最後的到期日子,必須換約。1854年,《南京條約》距離滿約還有一年時,英國曲解中美《望廈條約》關於十二年後貿易及海面各款稍可變更的規定,援引最惠國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主要內容為:中國全境開放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進出口貨物免交子口稅,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等。法、美兩國也分別要求修改條約。


1856年,《望廈條約》屆滿十二年。美國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條約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絕。其實英國的要求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首先最惠國待遇根本不包括「修約」這一項,其次《虎門條約》到1855年才到修約之期,而英國人卻說它是《南京條約》的粘附條約,所以時間要從《南京條約》算起。


這種問題只要大清援引幾條國際法就可以打得英國人啞口無言打道回府了,偏偏大清閉關鎖國又狂妄自大,舉國上下竟無人懂法,而英國人想利用的正是這種無知。美國發現中國人是真呆,馬上也興奮地說要修約,其實《望廈條約》要到1856年才能修約,但是美國人也說我有「最惠國待遇 」,英國人能修我也要修。法國一看,我靠,還能這樣玩兒啊!於是也要修約(《黃埔條約》)。但其實都是扯淡。如果當時清廷有一個懂得國際法的大臣,對這事提個醒,就能駁回英法的決議,可惜沒有。


當時英法找到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葉名琛提這件事,葉名琛也真牛,就一態度:不理!英國希望入城換約,由於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人和廣州人打過架,後來廣州人便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入城鬥爭」,阻止英國人入城。當時的兩廣總督耆英表面跟英國人說這事我們一定處理,背地裡其實暗中慫恿鄉勇,把這事兒一拖就拖了五年。


這些英國人也是好耐心,當年義律才體驗了五個小時的中國特色的政府辦事效率就動武了,這些人居然能忍五年,但到了1847年,終於忍無可忍,揮軍攻陷虎門,準備武力入城。耆英是知道英國人的厲害的,一見對方動粗就怕了,急忙允諾英國人「目前條件還不具備,兩年後一定讓你們入城」。

英國人哪知道耆英馬上就要調走了,中了對方的奸計,還真傻兮兮地等了兩年,結果到1849年,英國人滿心歡喜地來到廣州,迎接他們的是新任總督徐廣縉和巡撫葉名琛,帶著十萬鄉勇準備和英國人決一死戰呢。英國人這時候才發現中國人說話就跟放屁似的,但當時也沒準備打仗,於是掉臉就走了。


洋人這一走,廣州舉城歡騰。重大勝利啊!徐葉二人都輕而易舉成了民族英雄後來葉名琛想,這事兒既然能拖七年,再拖七十年也無妨,更總結出對付洋人的「獨門秘訣」,就是壓根別搭理,對方提什麼要求一律拒絕就行,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因此「遇中外交涉事,略書數字答之,或竟不答」。


為此葉名琛派人去香港收集英國的情報,搜集回來的情報不是英國被俄羅斯痛揍,就是英國被印度痛揍,要麼就是財政緊張、入不敷出、經濟危機、失業狂潮,總而言之一句話,英國日薄西山,即將完蛋。這下他堅信英國人玩不出什麼花樣,乾脆連戰備都不做,還要士兵不要開炮還擊,夷人「天黑就走」。


當然洋人也不會那麼好欺負,其實心中積怨已深,一忍再忍,只等一個借題發揮的機會。反正對於修約,入城,葉名琛就一態度,扯狗皮膏藥,要麼拒絕要麼不當回事,英國實在繞不開這個坎,乾脆希望去北京找咸豐解決問題。結果葉名琛早就給咸豐上折了:洋人就那點伎倆,甭理他就完了,有事找我!

於是這個皮球又踢回去了,就這樣來回踢了好幾年,英國人為此耐心都磨光了,要不是國會不讓打,早就進廣州宰了葉名琛了。恰巧這個時候發生了亞羅號事件。(香港教科書上表明入城與修約才是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直至英軍破城,葉名琛正好出去燒香,沒給英國人逮到,英國人又兵力不足,暫時撤出廣州,葉名琛更相信對方是來唬人的。就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葉名琛出乎意料的鎮定,後世戲稱其為「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將軍」,一直到他被英國人抓走為止。


此時葉名琛又說洋人不講道理,非要效法蘇武,我得去見你們英國國王,我得討個公道,直接被英法聯軍帶到了印度,葉名琛也自詡『海上蘇武』,結果到了加爾各答,人家英國人根本不鳥他,葉名琛氣急敗壞,絕食死了。沒他鴉片戰爭壓根打不起來


使節之禮——皇帝的面子最大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國公使率艦陸續來到大沽口外,分別照會清政府,要求六日內指派全權大臣談判。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炮轟大沽炮台,駐守各炮台的清軍奮起還擊,與敵鏖戰。但譚廷襄等毫無鬥志,棄守逃亡,加以炮台設施陳陋,孤立無援,大沽失陷。26日,英法聯軍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並揚言要進攻北京。6月13日,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簽訂《天津條約》。


《天津條約》雖然有咸豐親筆簽名,但清廷朝野上下,竟把該條約當成一紙空文,僅作「緩兵之計」,負責簽字的桂良上奏說:「此時英、法兩國和約,萬不可作為真憑實據,不過假此數紙,暫且退卻海口兵船。將來倘欲背盟棄好,只須將奴才等治以辦理不善之罪,即可作為廢紙。」咸豐覺得此計甚妙,只待時機一到便可執行,這樣舍桂良一人,便可阻止洋人設公使駐京。


可洋人又哪會理會這種丟車保帥的伎倆,堅持進京換約,咸豐又規定人數不得超過十人、不得坐轎、不得列陣儀仗、換約後立即離京。但英法各國表示拒絕一切貶低使節身份的接見儀式,為了保證這一點,必須有海軍隨行護航,因此對咸豐的要求一概拒絕。


咸豐決計不能讓別人看到自己和洋人「平等相待」,折損了威嚴,於是指示堵塞航道,讓洋人走北塘繞一個大圈進京,若洋人不從,則可「師出有名」。英法美三國公使被幾個乞丐用騾車拉到北京,又遭軟禁數日,而且約還沒換成,皇帝沒見著,後來又被拉回北塘。


此事被西方各國視為「奇恥大辱」,這就完全屬於中國自己背信棄義,皮痛找打了。而英法兩國在大沽口乾耗數日,連個政府官員都見不著。全中國都沉浸在戲弄洋人的小伎倆起了大作用上。


於是又打,這次僧格林沁做了點準備,結果大沽一戰,英法吃虧了,消息傳到北京被渲染為大捷,咸豐頓時腦子一熱,《天津條約》作廢,如果英國人願意恭順求和,就能到上海簽訂新約。英法覺得你這糊弄誰呢,於是有亮肌肉來了一架,咸豐直接慫了,歡迎進京,食宿全免,我們都報了!

第二次鴉片戰爭真相,你絕對想不到!



英國大使巴夏禮像


後來英國派出巴夏禮和威妥瑪談判,本來所有條件都談好了,結果咸豐一看:媽呀,又要進京,還要帶一千衛兵!這還得了,咸豐這回是徹底犯甩了,他想起古訓: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於是指示僧格林沁俘虜英國使團一行39人,事實證明滿洲人不愧是東北白山黑水長大的強盜,咸豐的腦不愧是繼承了祖先的偉大思想,當即下令撕票!


等到英法聯軍打到圓明園,巴夏禮等一行39人,就剩下19人被放出來了。這19人的狀態用三個字形容叫「半條命」,剩下20個乾脆被大卸八塊。尤其是一個泰晤士報的記者,直接拿盒子送回來的,清政府很有耐心的把他剁成了60塊。剩下19人也衣衫襤褸,有兩個直接嚇瘋了。


襲擊使團,國際法之大忌,世界震動!聯軍覺得這行為實在受不了,英法一商量,這口惡氣忍不下去,不給個迎頭痛擊是不行了,一定要在皇帝頭上撒泡尿。後來兩國產生了分歧,英國說要燒圓明園,法國說燒那有球意思,不過是個皇帝的度假村,要燒就燒皇宮。雙方爭執半天,最後英國說服了法國,於是大隊人馬殺進圓明園,一把火全燒了。


祖宗的園子沒了,那可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的千古之恥、萬世罵名啊,無論如何他也要保住這點面子,咸豐於是選擇自我了斷,用最舒服的方式:他加快揮霍,臨幸宮女,看戲,奢靡,於是被掏空了身體,一命嗚呼了。


展望——法治為什麼那麼遙遠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中國人終於接觸到了中文版的《萬國公法》,但是清廷學習了國際法後,只想以此對付洋人,從來沒想過要自己遵守,這種務虛的態度使得清政府不可能有太高明的法學造詣,在談判桌上依舊慘虧給對手,無論勝仗敗仗,一旦簽起條約,永遠都是中國吃虧。


再加上後來西太后獨攬大權,簽約之事總被個別人的意見所左右,雖然民間有人指出「外國這不合法那不合法」,中國完全不必退讓,但腐朽的清廷卻毫不理睬,而民間又不能怪罪皇上,只能怪罪外國,使中國人逐漸產生一種觀點:國際法是強國用來欺負弱國的工具。這種理解一直流傳至今。(得益於德國國防部長毛奇那句名言:國際法只存在弱國,大國唯有實力,但人家毛奇說這句話有他的背景,中國人別的不行就把這句視為經典)

第二次鴉片戰爭真相,你絕對想不到!



薛福成,字叔耘,號庸庵,曾國藩幕僚之一,中國最早出國訪問的使節,著名實學家。


時間轉向不久以後,茫茫的大洋上一個學者的身上,這個人就是薛福成,他是中國當時實學的領袖,駐日大臣黃遵憲的恩師,同樣也是曾國藩的幕僚。薛福成也是中國當時第一批出洋考察的官員。


薛福成出使歐洲,目睹中西方的巨大差距,傳統觀念逐漸崩塌,敏銳地指出:西方人對中國人以誠相待時,中國人想的從來是怎麼再多撈點小便宜,而當西方人轉用武力威脅時,中國人馬上就妥協退讓。薛福成出使歐洲時就已經明確看懂了這兩次戰爭的結果,中國長久以來的悲劇,原因正在於此,一方面愚昧閉塞、弱小落後,一方面卻又自作聰明、自以為是。這兩點結合,使得中國對外來文明、外來人士都充滿排斥感。


人常說「落後就要挨打」,中國人卻始終將「落後」理解為拳頭的力量,其實文明的落後、觀念的落後,才是中國挨打最根本的原因。(文/煮酒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君談史 的精彩文章:

這場綿延近乎100年的禮儀之爭,幾乎葬送了基督在華的傳播
哈兒將軍如何擊敗韓復渠的陰謀
致命武士——當漢軍遭遇古羅馬
拿破崙一生中最為惋惜的不是滑鐵盧之戰,而是這場戰役!
您可能感興趣

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的真相:不用打已經輸了
舊世界之終焉丨你真的了解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怎麼打起來的嗎?
戰爭謎題:第一次鴉片戰爭慘敗的真相
你可能想不到,鴉片戰爭最恥辱的不是割地賠款
鴉片戰爭的幕後真相?竟然這是這樣
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比第一次輸的更慘!
慈禧第一次吸鴉片,說出一句話,誰聽了都想罵她!
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又慘敗,卻不料也加劇了太平天國的滅亡
你應該知道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全過程
第二次鴉片戰爭 背後主謀竟也有這個國家!
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慘敗,都是因為這兩個人的不作為
如果清朝不禁煙,還會有鴉片戰爭么?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不是輸給槍炮而是輸給刺刀
為什麼說二次鴉片戰爭的最大贏家並不是英國?
鴉片戰爭前的這些搞笑事,說明清朝離挨揍不遠了
為何兩次鴉片戰爭都沒把當時的中國人打醒?
千萬不能碰的白色鴉片,玩一次就上癮!
第一次鴉片戰爭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主要條約
如果不是清朝,鴉片戰爭後還是明朝,我國還會屈辱挨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