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

與同學約好去蘇州逗留幾日,二話不說買了票,半小時即到。


同學安排先去寒山寺,再去拙政園,然後是觀前街、平江路。公車上我問同學,蘇州有沒有舊書市場,同學有點懵。我其實來蘇州前就想好了要做的事,淘幾本好書回來是此行的主要目的。我補充道:就像北京的潘家園舊貨市場。同學表示無能為力,但又說,上次讓你來你沒來,可惜了吧?


我知道他說的是前不久在蘇州誠品書店舉行的作家熊培雲的一個小小的新書分享會,到會的還有鼎鼎大名的鄉愁詩人余光中。我有些惋惜,那時候我正雜事纏身,無法抽離。我彌補這個遺憾的唯一方法就是立即打開網頁把熊培雲的新書《西風東土》買來。


熊培雲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作家,從他的第一本書《思想國》到後來的《重新發現社會》《自由在高處》《一個村莊里的中國》《這個社會會好嗎?》《我是即將到來的日子》到這本書,我一本不落地全部收入囊中。

比起作家,我願意稱熊為學者,因為他從事的是非虛構類的寫作,把一雙眼睛死死地盯住這個社會,像一個手拿手術刀的醫生一樣,一旦發現社會這個龐大軀體上任何一處出現病症,會立即提出手術意見,並推動實施。


上海沒有誠品書店,當同學把第二日上午去誠品書店的計劃說出來時,我內心一陣激動。雖然讀書寫字從未停歇,但書店好像並不常去了。看到一本書,通常的做法是趕緊記下來,等差不多積攢了五六本,打開網頁,一一搜羅出來,簡單對比一下價格就下單,然後就等著心愛的圖書被快遞員送到面前。


並不是我不喜歡逛書店,而是隨著生活的穩定,24小時慢慢被一些固定的事情佔據,生活已經被模式化,無法再抽取多餘的時間去書店選書購書。


記得剛來上海那會兒,特別喜歡往福州路跑,因為那條街太多書店,對於當時求知若渴的我,簡直是人生一大幸事,好像自己撿到了金子,不是至交,我是不大願意與人分享我發現的「新大陸」的。我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才把福州路一條街的書店「檢閱」了個遍。那種翻到一本好書就捨不得放下的習慣一直延續至今。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貓的天空之城


上海也有「貓的天空之城」書店,但我沒去過,這個遺憾在到蘇州的第一天就補上了。蘇州的歷史名街平江路上,在不到兩公里長的街上,竟然有兩家「貓空」。


晚上吃完飯,幾個人去了平江路,因為下著小雨,我們走到一處門口有一個大大的紅色郵筒前,同學指一下:這是貓的天空之城,要不要進去看看,順便避避雨?我一抬頭,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層小樓建築,在燈光和小雨的襯托下,透著一股濃濃的文藝氣息。當然,我說。帶頭收了傘,帶著虔誠的心慢步踱進了書店。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書店裡沒有幾個人,安靜的出奇。有兩個女孩散座在一樓的角落,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店員在櫃檯後面收拾書籍,看到有人進來,並不搭話,仍是自己一個人自顧忙碌著。我看到櫃檯不是用常見的木頭和玻璃製成的,而是用許許多多回收來的各種教材堆疊而成。遠遠地看上去,給人一種樸實和厚重的感覺,很有創意。


一樓並沒有書,書在二樓。我們躡手躡腳地上了二樓,樓梯是木質的,已經被踩出了光滑的質感,瞬間就給人一種親近感,讓人油然而生一種崇高的敬意。這些光滑的質感都是被那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踩出來的,而這些人大多都是愛書之人。樓梯欄杆的一邊掛了一個小小的木質架子,有許多方格,放置著各種明信片。


我之前聽人說,「寫給未來的自己」是貓空的一大經營特色。在這裡,你可以選購一張明信片,寫上一些你自己要說的話,可以是誓言,承諾,也可以是自己的人生規劃,生活理想,然後留下地址,約定好時間,寄給未來的自己。等時間一到,店員會按照你之前寫的時間,在日期當天把明信片寄出。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想一想,三年或五年以後,你早已忘記此事,正為著生活四處奔波,偶然間收到來自自己幾年前寫下的明信片,看到當時的豪言壯語,或人生理想,對照日後自己的現實生活,會不會淚流滿面?


二樓亦有三三兩兩專心讀書的人,沒有一絲聲響,驚的我們走路都萬分小心,生怕驚動了那些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讀者。我帶著十二分的敬意,在書架前慢慢挪著步子,眼睛貪婪地快速掃過每一個格子,每一本書的書脊。經過多年的訓練,我早已練成了一目十行的本領,能在極短的時間裡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書。


我看到許多熟悉的書名,忍不住向同學小聲嘀咕:這本書不錯,可以看看。這本書也不錯,寫的很深刻。我還是改不掉愛賣弄的惡習。心裡卻不免有些得意,看來,我還是看了幾本書的。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從最裡面走出來,正要坐在一張靠窗的位子上歇一歇腳,同學指著我背後說:你看,這有一隻貓。我轉身去看,一隻大花貓正蜷曲著身子在一摞書上「呼嚕呼嚕」地睡著。當時,我的心就化了。這果然是「貓的天空之城」。它像是一個帝王一般,坐擁一家浩如煙海的書店。而那些來此逗留讀書的人都是它的子民。它又像是一個大智若愚的智者,眼看更多的人為了生活不再走進書店,它也並不惱怒,一個人躲起來,擁書而眠,活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間。管他世事浮沉,冬夏春秋。


貓空的又一大特色是「留言本」,這可不是手機上網路上的留言,動手打幾個字完事。而是要你翻開留言本,拿出筆來,看著那些形態各異的字,那些認認真真寫下的句子,使得你不得不在下筆前仔細思考一番,然後帶著極大的虔誠,一字一句寫下你的所思所想。我們翻開了整整兩大本留言冊,而這只是一個月的留言集。我想,當店員或店主翻看著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讀者留下的字句時,他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走出貓空,我忽然有些擔憂。它靠什麼維持自己的生存?作為實體書店,它還能堅持多久?我看到許多書都被翻的很舊,書的一角高高地捲起。每天會有多少愛書之人會從這裡買回自己要讀的書呢?它好像不再是一家單純的書屋,而是為熱愛讀書的人提供一個讀書的場所,那些書架上的書免費讀,它靠售賣咖啡維持著生存。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誠品書店


第二日我們去了誠品書店,在金雞湖旁邊,離蘇州的地標「大褲衩」不遠。去前同學說蘇州有兩家誠品,這是最大的一家,也是上次熊培雲他們來的這家。我心想,書店會大到哪裡去呢?比上海福州路上的上海圖書城還大嗎?


到了之後,最先震驚我的就是它的大,整整一棟建築都是誠品書店。書店在二樓,電梯很長,讓我有些恍惚,這長長的階梯是否暗示著什麼。下了電梯,遠遠地看到誠品書店的正門,我像一個與母親分開多日的嬰兒,帶著小小的得意和感動撲向母親的懷抱。


誠品書店顛覆了我之前去過的任何一家書店,它把不同的圖書分類放入各個單獨設置的空間里,整齊寬敞,一塵不染。偌大的空間,沒有一個人說話,店員穿著統一的制服,推著盛書的小車,各自忙碌,突然有種進了圖書館的感覺。


同學在準備考博,需要找些專業上的書,興趣點不同,於是幾人「分道揚鑣」,各自去找各自要看的書。看到那些印刷精美的圖書,被安靜地放置在一個地方,等待它的主人把它拿起帶回家,我就忍不住幸福的直哼哼。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誠品書店的書與別家自然不同,這裡的書大多來自正規渠道,且書質印刷精良,摸上去有一種質感,讓人忍不住有翻開去讀的衝動。每一本書都會有一本樣書放置在書的最上面,供讀者翻閱,其他書都被一一塑封起來碼放整齊。這裡沒有太多心靈雞湯的書,亦沒有教輔材料,大多的書都是乾貨,有真材實料。


我還看到了蘭登書屋的書架,全部是原版進口的書籍。蘭登書屋是一家有著九十多年歷史的書屋,出版了許多不朽的世界名著,總部設在美國紐約,是全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團,其出版的書籍曾獲諾貝爾獎和普利策獎。雖然我很少讀原版外文書籍,但讀過有關蘭登書屋的故事,對它對於人類知識和智慧所做的貢獻依然充滿敬意。


這讓想起之前讀到的香港書店的發展現狀的一篇文章,不免又陷入擔憂。如今的香港書店別說是二樓書店,更多的迫於生計和房租壓力,紛紛把書店搬到了越來越高的樓層,而進入書店的人也越來越少,雖然有不少一輩子從事圖書編輯和印刷事業的人在竭力維持,但因難以打開市場,仍然不斷傳來書店關門的消息。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而大陸書店的現狀更令人心疼。後來我斷斷續續又去過幾家書店,看到不少書店打出了清倉的招牌,書不再按本銷售,而是像白菜一樣論斤稱,五元一斤的,十五元一斤的,被粗暴而凌亂地堆在書店的各個角落,到處落滿了灰塵,一碰上就是一手灰。店主的喇叭里在一遍一遍播放著「書店關門,所有書籍五元一斤,最後三天」的錄音。聽起來,讓人不免有些絕望,有些心酸,但更多的是無奈。


曾經那些充滿趣味性知識性的書籍被小心溫柔地對待,被無數人拿起又放下,如今陳舊不堪,被打包處理,那些寫字的作者,那些愛書如命的讀者,那些靠書生活的書商,看到這種情景,該會是怎樣的一種局面啊。


誠品書店一樣沒有多少讀者徜徉流連其間。我知道,更多的人來這裡僅僅只是為了感受一下書香的氛圍,書店成了不少人「鍍金」的場所,日後與人說起,假裝無意間透露自己常去誠品書店,似乎是一種身份和品味的象徵。我見過不少這樣的人。書對於他們來說,毫無任何意義和價值,永遠只是一種擺設,一種炫耀的資本。


還有一些學生摸樣的人,或著經濟上並不寬裕的上班族,來這裡輾轉,看到喜歡的書用手機拍下或記下,而後回到家裡打開網頁一一買來。因為書店的書是按照書後的價格沒有任何折扣地銷售。而網上買書,則要便宜方便許多。書店似乎成了一個巨大的目錄索引,不少人來這裡尋找自己喜歡的書,然後按照書名出版社作者去網上下單。我在店裡轉了許久,被同學催了幾次,拿了幾本書又放下,放下又拿起,饒是如此,最後仍舊拿了一本書。心裡還是有一些波瀾,不想實體書店的境遇越來越差,但也知道自己一己之力杯水車薪,改變不了什麼。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如今人越來越懶,不願意出門,不願意去讀書,甚至不願意花錢買書,於是看電子書。有人不讀書的借口是沒時間。有人不讀書的借口是讀不下去。有人不讀書的借口是覺得讀了也沒用。這些我都無法憑自己的能力讓他們撿起書本,找到樂趣。我只能說服自己堅持讀書,堅持思考,堅持寫點什麼。


一個意外的收穫是,我看到了任祥老師的《傳家》,這是一本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書,有傳統節日,器具,飲食,服飾,花草等,種類繁多,非常適合父母帶著孩子學習。這本書是六哥極力推薦的,只是書的價格有些高,對我來說無力承擔,只能在書店快速地翻閱,感激作者付出的智慧和心思。


出了書店,我感嘆:要真讓我敞開量買的話。一個是錢不夠,一個是抱不動。同學也極力贊同說,是啊,所以我都是找到自己要找的書,然後去網上買。原來大家都一樣。另一同學似乎有更深的感觸:進了一趟書店,感覺自己好無知啊。並堅定地說,我回去就把手機里的那些視頻軟體全部都卸了。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舊書街


我心裡還是想著能找到一條舊書街就好了。我是個喜歡念舊的人,對過去的東西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問了不少人,都說不知道,最後問了一個計程車司機,說是舊書灘一般都在郊區,市區沒有。我有些失望。


第二日我與同學又去平江路,竟然無意間誤入「桃花源」——我們發現了平江路上唯一的一家舊書街!我如獲至寶,趕緊跑過去按圖索驥起來。我心裡還是期待能找到我想要的幾本書的。比如端木蕻良的《曹雪芹》下卷,賀友直的連環畫,文革期間的招貼畫,一些出版社的初版書。像很多去潘家園舊貨市場的人一樣,我心裡多少還是抱有撿漏的僥倖心理的。


我看到許多書的書脊下方都貼有標籤,就知道是從圖書館流出來的書無疑了。店老闆可能懶於整理,又或者是自己對書籍並不太懂,並沒有將書一一分類,這樣各種書籍雜陳一處,檢索起來很費些精力。還有不少年代久遠的書已經散頁,店主也並不管。還有些書凌亂地堆在一起,明顯是被讀者拿出後沒有放回原位置導致的,店主也不打理。我檢索的時候就順手把拿出來的書一一塞回去。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舊書街的書大多是文學名著、歷史、哲學、政治和人物傳記類,還有不少盜版書,上面落了塵土。我喜歡舊書,不是因為收藏價值,而是喜歡舊書那種泛黃的書頁,以前印刷的那種字體的不規整感,和舊書印刷對紙張的節約與愛護,沒有花里胡哨的設計,沒有「天地寬大」的華而不實,有的是對每一頁紙的恰到好處的利用,樸實的設計。若說有書香,每一本舊書里都有一段奇異的香。這種香浸染了無數讀者的體味聲息,收藏了春夏秋冬寒暑交替的歲月變幻,從一地流轉另一地,從一手經過無數手,幾十年上百年,脆弱的紙張仍然幾近完好,向看到它的人綻放著多年前的墨香和歷史氣息。


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沒有找到我要的書。從另一邊轉回來的時候,看到店老闆在店裡坐著,原來這裡還有一些舊書,我就又踱了進去。我看到牆上的小格子里放了不少紅色的小本本,拿出來一看,原來是《毛主席語錄》,這個當年盛極一時的小書,如今竟也流落舊書攤,存放在書店的一角,當日的榮光不再。


無意間我翻到一本1974年出版的語文課本,薄薄的一本,不過二三十頁。翻開一看,首頁赫然寫著幾段毛主席語錄。看到課文目錄,不由心底掠過一絲冷笑。問店老闆多少錢,說是三十。我大驚,這麼貴。店主說,四十多年了呢。前幾天有個先生買了一本1927年的,三百多。還有一對夫妻來這裡,買了三千多塊的書回去呢。又說,這些書都是有收藏價值的,能升值的。我想了想,自己買書並不為升值,就又把那本課本放下了。

咱們一起去逛書店,好嗎?



我問店主,這些圖書館的書是怎麼流出來的。店主說,倒閉了,拆遷了,只能當廢紙賣啊。我一時無語。心裡忖度:圖書館不止一家,即便是拆遷倒閉,也大可悉數捐給另一家啊,為什麼一定要當廢紙給賣了呢?


離開舊書攤,我跟同學感嘆:什麼時候再去北京,我一定得去潘家園看看。


去過幾家書店,就越感自己的淺薄無知。看到自己讀過的一些書,才知道是汪洋大海中的幾滴水。看到自己的寫過的文字,才覺得幼稚可笑。更學著沉下心來,低下頭來,去讀,去思考,去寫。


寫這篇文字的時候,一哥們發來信息說,自從上次去了九華山解了自己的困惑之後,回到現實生活中的他就喜歡上了讀書,如今已經讀了好幾本了,越讀越有興趣。並立下豪言壯志:餘生準備寫一本科幻小說,關於宇宙,關於太陽系的。轉而又問:這個目標是不是太大了?我說:有目標是好事啊。何況你已經喜歡上了讀書,其實你在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困惑,都能在書本里找到答案。


我堅信:喜歡讀書的人,不一定物質上多富有,但一定是個快樂的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大中國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書店不好好賣書當起了網紅,鬼知道他們能幹出什麼事
好想去這家書店呆一整天,簡直不能再棒了!
不好好做書店,做什麼樹屋?
國內那些有腔調的書店,瞧瞧你都去過哪些?
如果你想知道紐約是什麼樣?就來逛逛獨立書店!
共享書店來了,它靠什麼賺錢?賣書嗎!
新華書店設計改成這樣,我都不敢穿拖鞋進去看書了!
兌死了小書店卻來開書店的電商巨頭們到底在想什麼?
這個時代,我們還需要書店嗎?
她做了一個網路二手書店,這件事可以持續下去嗎?
這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屋與書店,你帶孩子去過幾個?
一周只賣一本書的書店,到底賣的是什麼關子?
我猜,你一定沒有像這樣逛過書店
你說我怎麼就和一個搞宗教的攪到一起,新海誠吐槽書店擺放相關書籍太雜亂
我們一起去世界最美書店看看,不忘讀書的初心
我更願意在這樣的書店拿起一本書。
這家書店的店員上班只顧著拍照,卻讓書店火啦!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書店?
這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屋&書店,你帶孩子去過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