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舉那些事:慈禧的考試改革為何惹出一場鬧劇

科舉那些事:慈禧的考試改革為何惹出一場鬧劇

【導語】隨著「史上最嚴高考」的到來,與考試相關的話題再度成為這個夏天熱點中的熱點。今天的高考,與古代的科舉考試相比,有哪些差別,又有哪些「似曾相識」的地方呢?鳳凰網國學頻道特邀著名科舉史專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李兵教授開設「科舉那些事」系列專欄,從備考、應試、閱卷、錄取等系列環節,揭開古代「高考」的神秘面紗。本文為該系列第八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科舉考試是考八股文的,只需要讀《四書》、《五經》和一些八股文範文,能得個好成績,運氣好的話就可以考個舉人、進士。對科舉的批判也主要也在八股文取士的空疏與無用之上,甚至把以八股文取士做為廢科舉的主要原因。那麼,八股文是一直被使用至清末科舉廢止嗎?


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八國聯軍侵華之後,為救清廷於危亡,清廷被迫實施慈禧新政,改革科舉是其重要內容,不但宣布改革科舉考試內容,而且還設立選拔實用人才的經濟特科。

科舉那些事:慈禧的考試改革為何惹出一場鬧劇



光緒二十七年(1901)停用八股文上諭檔


光緒二十七年(1901)七月十六日發布懿旨規定:從光緒二十八年開始,鄉會試第一場試中國政治史事論五篇,第二場試各國政治藝學策五篇,第三場考《四書》義二篇、《五經》義一篇;生童歲、科試,學政先考經古一場,正場考試內容為中國政治史事及各國政治藝學策論,並考《四書》義、《五經》義各一篇,強調以上一切考試均不準用八股文作答;進士朝考論疏、殿試策問,均以中國政治史事及各國政治藝學為命題內容。這一規定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科舉考試中得到執行。

我們以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館藏的光緒二十八年補行庚子辛丑恩正科江南鄉試題目為例來說明。

科舉那些事:慈禧的考試改革為何惹出一場鬧劇



光緒二十八年補行庚子辛丑恩正科江南鄉試第一場題目


第一場:論題

漢文帝減租除稅而物力充羨,漢武帝算舟車、榷鹽鐵、置均輸,而財用不足論


唐楊綰疏,停明經進士,請令州縣舉考廉論。


宋神宗置太學三舍,厥後陳東率諸生伏闕上書,請起李綱即出自太學論。


元初遣速不台、拔都等西征,其兵力之盛,直至斡羅思以西論。


明以尚寶少卿徐貞明領墾田使,督治京畿水田論。

科舉那些事:慈禧的考試改革為何惹出一場鬧劇



光緒二十八年補行庚子辛丑恩正科江南鄉試第二場題目


第二場:策五道

中外刑律互有異同,自各口通商日繁,交涉應如何參酌損益?妥定章程,令收回治外法權策。


證明公法,他國能否干預內務之例,以慎邦交而維國炳策。


各國已改用金幣始於何時?金價日增,其故安在?主之者何人?若中國償款用金,虧損甚鉅,擬亟籌抵制之方策。


農商之學,泰西講求極精,其見諸著述不少,江南地大物博,易推行何者,當擴充仿辦策。


歐洲格致多源出中國,宜精研絕學,以為富強之基策。

科舉那些事:慈禧的考試改革為何惹出一場鬧劇



光緒二十八年補行庚子辛丑恩正科江南鄉試第三場題目


第三場:《四書》義、《五經》義


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此科江南鄉試考題完全遵照慈禧太后所頒布的新政來實行,第一場涉及中國古代的經濟、人才、軍事、水利等經世致用之學,希望能為挽救時局提供應對之策。第二場五道策論題,通過考察對西方政治、經濟等制度,來為中國的內政、外交服務。第三場是《四書》、《五經》義,雖然也是考察士子掌握儒家經典的水平,但是按照這份考題後所附的答題要求,明確規定《四書》、《五經》義均不準用八股文答題。這也就是說,從光緒二十八年起,由於慈禧太后的決定,八股文就真正退出了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策、論、《四書》、《五經》義等,科舉考試以實用知識為主。

科舉那些事:慈禧的考試改革為何惹出一場鬧劇



慈禧太后關於開經濟特科的懿旨


除此之外,慈禧新政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實行經濟特科,只是要求考生圍繞當前的問題發表看法,而不要求考生寫八股文。光緒二十七年(1901)四月十七日,慈禧太后發布懿旨,恢復被廢止的經濟特科,並要求各級官員保薦人才至京參加考試。至二十九年(1903),大臣們保薦的人數達370餘人,依照政務處章程在保和殿舉行殿試。考試分兩場進行,第一場為正場,第二場為覆試,兩場皆試論一篇,策一篇。只有在正場被錄取之後才能參加覆試。閏五月十六日,考試在保和殿進行,參加考試的有186人,欽派張之洞、裕德、徐會灃、張英麟、戴鴻慈、李昭煒、張仁黼、熙瑛八人為閱卷大臣,錄取梁士詒等四十八名為一等,桂坫等七十九名為二等,准予覆試。


二十七日在保和殿覆試,欽派榮慶、張之洞、葛寶華、張英麟、陳邦瑞、戴鴻慈、李昭煒、郭曾炘八人閱卷。錄取袁嘉穀等九人為一等,馮善征等十八人為二等,正場錄取者被淘汰了百人,其中正場列一等前五名僅錄取了張一麟,而梁士詒、楊度、李熙、宋育仁都落榜了。

科舉那些事:慈禧的考試改革為何惹出一場鬧劇



經濟特科正場等第名單


至於梁士詒在覆試時被淘汰原因有兩種傳聞。第一種是梁士詒是廣東三水人,光緒二十年(1894)已中進士,並通過朝考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甲午戰爭失敗之後,梁士詒與三十餘人聯名上書,抨擊李鴻章備戰不力。後來,他回鄉開展教育活動,獲得兩廣總督張之洞的賞識,被保舉參加經濟特科。而張之洞正是這次經濟特科的首席閱卷官。因此,當時有不少官員就認為,梁士詒被取為一等第一名是張之洞閱卷時徇私的結果。正因為這樣,到覆試的時候,考官有意要淘汰他。


另一種傳聞的杜撰痕迹就比較明顯。正場考試結果出來之後,慈禧太后向心腹大臣瞿鴻禨了解這次考試錄取考生的情況,而瞿鴻禨是張之洞的政敵,他看到張之洞保薦的考生名列第一名是梁士詒,頓時火冒三丈。於是,他對慈禧太后說:「梁士詒是梁啟超的哥哥,而且是正在造反的革命黨頭目孫中山的同縣老鄉。不僅如此,梁士詒和康有為的字『祖詒』的最後一個字相同,他是『梁頭康尾』。」聽了瞿鴻禨的這些話,慈禧太后立即臉色大變,梁士詒被淘汰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當然,雖然這僅僅是傳聞,但也反映出慈禧太后在經濟特科上的矛盾心態:一方面,希望通過經濟特科選拔掌握新學的人才,以拯救清廷幾近覆亡的敗局;另一方面,她又擔心經濟特科所選拔的人才是維新派或者革命黨,反而會危及滿族貴族的統治。儘管如此,設立經濟特科是清廷試圖在傳統的八股取士之外,通過科舉選拔實用人才的嘗試,說明以八股文取士的合理性徹底喪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新聞 的精彩文章:

戀愛中女生該注意的問題 過分任性就是傷害
宇航員拍攝奇觀:從地平線上看銀河升起
哈金:作家的問題,超越國界之上
乾隆年制的十件絕品琺琅彩瓷器
有一種牛叫大器晚成 追夢永不會太晚
您可能感興趣

一場改革的破壞者
無論事業單位如何改革都應正視這一問題
【德國生活】一次入室盜竊案,使得德國高考改革還沒開始就結束了,心疼這些考生
未來農業改革勢在必行,農民面臨這四大出路,你會選擇哪一條?
科舉制度:唐玄宗時期對科舉做了哪些改革?
改革大考面前,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
一場大火引發的重大改革
為何商鞅變法是一場影響中華文明的巨大改革!
逼寡婦改嫁,減科舉名額,這個明朝太監的改革意欲何為?
國際乒聯頻繁改革的初衷是什麼?有一種玩法比它更乾脆!
副縣長帶頭上課,一線教師最有錢途和前途,這樣的教育改革如何?
拍賣市場需要新一輪改革
法國開始新一輪反對勞動法改革遊行:改革是」社會性摧毀「?
看不出任何富二代氣息,女承父業兩年交出了這樣的改革答卷!
新駕考改革,你只要看明白這幾點,一定會一次性通過!
賈探春是怎樣進行改革的?賈探春的詩詞
抗議勞動法改革,火了一個詞,竟還出自馬克龍之口
古今最成功的五次改革,你最佩服哪一次?
明代張居正改革之謎:一場改革竟為明朝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