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

在代溝深厚的中國人之間,廣播體操是少有的共同記憶。這要感謝那些年的班主任和體育老師們,再叛逆的野馬、柔弱的書蟲,都曾在懵懂的年齡被教著做過廣播體操。它甚至和春晚一樣重要——陌生人聊天,拋出廣播體操話題,往往能起到救場的奇效。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


然而,成年之後人們的體育活動就嚴重分化。野馬們踢球、打籃球、橄欖球,乃至跳傘、蹦極,即使是書蟲,也更多喜歡羽毛球、乒乓球、電子遊戲,極少有人以廣播操為鍛煉方式,使用頻率甚至不如眼保健操。

近兩年廣播操重回公眾視野,也多是以快閃、斗舞的形式,成為年輕人戲謔的對象。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2013年,中國留學生在倫敦大學學院的廣場上做起了廣播體操


為什麼成年以後人們不再喜歡廣播體操?


當然不是由於變得冷漠。而是從被發明開始,廣播體操的性質、目標就決定了它無法在高度分化、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現代社會佔據主流,更無法PK足球、籃球等團體球類,以及更個人化的滑板、跳傘等極限運動。

廣播體操的發展歷程也證明了這一點:它從戰爭中興起,在工業化過程中推進,計劃經濟中走向巔峰,又在市場化浪潮中褪去。


這是一項高度同質化、組織化的運動,功能異常明確——「為 祖國/公司/領袖 健康工作五十年」。


【戰敗,然後練體操】


經普魯士人改良之前,19世紀誕生的體操僅以增強體質、維護健康為目的,並未劃分為如今的廣播體操、藝術體操等類別。人們把它當做小眾健身運動,體操館內出入的多是有閑階層。


直到一場戰爭之後。

1805年,普魯士在「三皇會戰」中失利,民眾受到極大刺激。屈辱感之下,體育家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楊推出楊氏體操,包括一系列的軍事動作,如手持器械的「戰鬥遊戲」,強調紀律的「隊列練習」。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被譽為「國民體操之父」的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楊


同時,楊氏非常強調精神培育,更歸納了體操的核心價值:體操永遠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愛國行動,是整個民族的事業。做操者要製備統一的體操服、做操前後高唱愛國歌曲、並發表時事評論等。這一理念馬上就得到軍界響應。


與普魯士類似,1864年,丹麥在普丹戰爭中失敗,已在普魯士受重視的全民體操很快得到推廣。丹麥的青少年被組織起來開展體操, 一躍成為了當時的體操大國。


此外,1862年,在抗擊奧地利的戰鬥中,捷克斯洛伐克誕生了體操組織「索柯爾」,意為自由、堅強、勇敢的雄鷹。10年內, 類似的體操組織發展到130多個,會員12000多人,並於1889年建立了全國性的統一領導機構——捷克斯洛伐克雄鷹協會。

為什麼國民體操會受到軍隊的推崇?


很明顯,這種體操與軍事訓練類似,能夠培育紀律、集體意識,消滅個體差異。而這些正是近代軍隊的核心要求。


除了軍隊,另一個領域很快發現了體操的好處——工廠。


19世紀上半葉,業餘體育已在資產階級中蓬勃發展,但沒有太多空閑、低收入的工人階層並沒有合適運動。

人們很快意識到,工人也需要「合理的消遣娛樂」,但哪項運動可以既不佔太多設施、場地,又不會沉溺其中,無需高貴的品位,還能延長勞動力使用時間呢?


體操,滿足上述所有要求,又不必帶有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19世紀的歐洲體操


【為了有力的殖民統治】


20世紀,廣播的出現大大擴展了體操的應用,使更大範圍內的協調、組織成為可能。


這次結合的理由十分實在——增強客戶體質,減少保險公司成本。1925年,美國保險公司「大都會人壽」在電台廣播中設立體操欄目,很快流行起來。據統計,大約有600萬—800萬人參與該節目。


可惜,廣播體操在美國生不逢時,雖然有德國、瑞典移民建立的體操俱樂部,但1920年代正是美國自然主義教育興盛時期,田徑、球類等個性化較強的運動佔據了主流。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1893年在美國密爾沃基舉行的聯邦體操節


廣播體操在另一片國土找到了用武之地——日本,它也是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廣播體操最強國,至今仍有廣泛影響。


同樣,保險業在日本扮演了引進者的角色。1923年後,日本遞信省簡易保險局派遣官員到世界各地考察,發現了「大都會人壽」的廣播體操。考察官員大為讚賞,並將其照搬回日本。


五年後,比保險公司更強大的推廣者出現了。為了提振國民士氣,日本政府正式推出廣播體操,由體育權威人士設計的第一式廣播體操誕生。


廣播與郵電系統的強大傳播力,真正達到了協調各地民眾的效果,全民體操也成為可能——為了推廣,日本要求每個郵遞員攜帶廣播體操的綱要、圖解、伴奏樂譜等四處宣傳。1929年2月,日本建成全國轉播網,廣播體操遍行全國。


廣播體操對精神的塑造作用令日本人印象深刻。很快就用於新佔領的其他地區。


比如台灣。1930年代,日本設立台灣「國民精神總動員本部」,以期對台灣人實施徹底的精神改造,廣播體操當然是重要工具之一。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即使在戰場上,日本軍人也不會忘記做廣播體操。(圖為1942年在印尼的日本作戰軍隊)


1933年,殖民政府在台北舉行了第一屆「全台北廣播體操大會」,開閉幕式中都加入了遙拜天皇、高呼萬歲的環節。此後,「廣播體操大會」成為台灣新傳統,儀式不斷成熟,包括大會前後齊唱國歌、升降日本旗、遙拜天皇、三呼萬歲、感謝皇軍將士、默禱等。


同樣被日本佔領的滿洲也不例外。1935年,滿洲鐵路局、關東軍和日本體協共同組成了「建國體操創案委員會」,編創了一套「建國體操」,由「文教部」發訓令,強制全滿執行。


此外,日軍在華北佔領區也推行過類似的「新民體操」,作為學生每日的「必修課程」,並配合唱日滿兩國國歌、遙拜日本皇宮等儀式。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建國體操」宣傳畫


1945年日本戰敗後,因廣播操的「軍國主義」意味,應戰勝國要求禁止。1952年日本政府重獲主權後,雖然廣播體操重新放送,但也只在民間存在。


台灣也是如此,殖民者的撤離讓廣播體操失去了支持。1996年,直選勝出的國民黨次年推出了「第一套新式健身操」,試圖重振民眾熱情,但應者寥寥。


【做操,每月節省3900萬人民幣】


日本之後,廣播體操哪家強?


答案是中國。以及中國的師父,蘇聯。


早在洋務運動時期,由體操改進而成的兵操就被引入中國。甲午戰爭後,西洋式、日本式的練兵操被重點學習。一時之間,各個派別的政治力量都在體操議題上達成默契。與德國、捷克斯洛伐克、丹麥等國做操的原因類似,洋務派、維新派、革命派,乃至如蔡元培這樣的教育界人士,都曾努力推廣過體操,以期強壯國人。他們的熱忱一度影響到軍隊和學校的課程設計。


新文化運動之後,胡適等人提倡「自然主義」教育,開始抵制體操。更重要的是,「軍事體操教父」德國在一戰中戰敗,給擁躉們造成沉重打擊。1923年的《中小學課程綱要》中,體操正式被廢除。


與中國的零星引進不同,蘇聯早在30年代就推行了系統性的體育鍛煉計劃:「勞衛制」。


「勞衛制」覆蓋了全蘇聯7-60歲的公民,包括體操、立定跳遠、扔手榴彈、鉛球、滑雪、游泳等多種項目,以廣播體操形式推廣的「生產操」是其中之一。


1951年,中國體育總局派團訪蘇,諸多考察員對「勞衛制」印象深刻。對於當時的中國,體育設施的匱乏嚴重製約了項目選擇。便宜、方便的廣播體操於是受到矚目,作為重點學習對象,自此,從蘇聯經驗中重新接回了體操的脈絡。


這也得到了廣播網建設的支持。1949年到1951年,廣播收音網已普及全國28省、8個行署、1個自治區的1806個縣和盟旗。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勞衛制」下的蘇聯廣播體操


1951年11月,第一套廣播體操由教育部、總政治部、總工會等9部門聯合推出。輿論也幫助推廣,《人民日報》還發表社論:《推廣體操運動,發展人民體育事業!》。


隨後,中央和各地的人民廣播電台邀請當地教育、衛生、工會、青年和婦女組織商討,組織了「廣播體操推行委員會」。「廣播體操骨幹分子訓練班」、「廣播體操傳授站」、「廣播體操推行小組」遍地出現。


1952年,毛澤東提出「發展體育運動,提高人民體質。提高警惕,保衛祖國」的口號。廣播體操被推向新的高潮,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僅13座大型城市,參加廣播體操的就有104.8萬人。


1954年7月,第二套廣播體操、第一套少年廣播體操和兒童廣播體操正式公布。同年,中國版的「勞衛制」開始試行。


這一年,政府、工廠等機關企業也開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抽出10分鐘做工間操。還未進行公私合營的商店也自動加入做操行列,北京瑞蚨祥等老店每天開門前先來一套「開門操」。


廣播體操也有著「憶苦思甜」功能。當時,一位62歲的老人曾回憶道:「回想舊社會,我們當店員的生活都沒有保障,哪裡談得上做操呢?」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北京東風市場的開門操


1957年,為了「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國家體委決定大幅增進群眾性體育運動,並頒布第三套廣播體操。


當時的鐵道部也有正面反饋:因為做操,鐵路員工身心健康,工作效率提高,僅一個鐵路段平均每月可給國家節省3900萬人民幣。


《人民日報》也在《第三套廣播體操公布了》中寫道:「據今年上學期中央黨校220名學員填表調查,有67人體重增加,少則一公斤,多則六公斤,13個胖子的體重則有所減輕;29人反映食慾增加;41人反映睡眠良好或好轉。」


此時,中國終於趕超了日本和蘇聯,成為廣播體操第一大國。一些人回憶:「在大喇叭廣播的帶領下,商場里的顧客和售貨員一塊兒做操;在火車上,列車員帶著乘客站起來做操;馬路兩邊房頂上凡是能站人的地方,總能找到做操的人。」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1952年,從東京前往大阪的乘客在半途中的站點停留,做5分鐘的廣播體操


不過,中國的廣播體操很快又完成了自我超越——文革「語錄操」誕生了。


這一體操類型帶有濃厚的精神內涵。例如第一節,「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動作是上肢運動,雙臂上舉、挺胸、抬頭,表現對中國共產黨、馬列主義無限信仰和崇敬,更方便了「偉大領袖」思想的傳播,正如當時一名解放軍所講,「做一次操,就是上一堂生動的毛澤東思想課。」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至今,中國已陸續推出23套適合不同年齡的廣播體操,其中,成人廣播體操9套,少年廣播體操5套,兒童廣播體操7套,中小學生(系列)廣播體操2套


1980年代後,中國的廣播體操經歷了一段低谷。1981年起,廣播體操不再由諸多核心部門聯合發布,通常減少到只有體育總局一家。


1987年前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次停播廣播體操,各地方廣播電台的廣播操節目也陸續消失。到了21世紀初,廣播體操多以中小學的課間操的形式存在。


2010年8月9日,北京市總工會要求全市職工恢復廣播體操,北京電台體育廣播每天兩次播放八分鐘的第八套廣播體操音樂,總工會定下目標:2011年全市職工參與健身活動比例60%以上,國企100%,機關事業單位至少70%。然而,一年後的調查顯示,只有50%不到的職工配合這一政策,如今不了了之。


當然,有一個人回憶起廣播體操時,大概會滿懷深情:1971年,北京一名小學生因做操姿態優美,被拍攝進當時的新聞紀錄片。這名孩子因此被選入什剎海體校,專門練習武術,成了一代功夫巨星。他就是李連杰。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廣播體操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不是所有人唱歌都好聽?
您可能感興趣

大明湖畔的舅母,你們還記得嗎?
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還記得上次大明湖畔的那條大狗嗎?
妮井柏然持續合體發糖,網友:還記得大明湖畔的馮紹峰嗎!
皇上 您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的容嬤嬤嗎
看完趙又廷的美手,你們還記得大明湖畔的他們嗎?
中美要合拍《哪吒與變形金剛》了!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孫悟空、葫蘆娃嗎?
杭馬君,你還記得西子湖畔的陳林明嗎?
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林心如重回大明湖
雨荷,你還在大明湖畔嗎?
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希大媽嗎,她為啥又閑不住了……
皇上,您還記得當年大明湖畔……荷花的正確解鎖姿勢嗎?
今日最新:鹿晗和黃子韜的辣眼睛互動!鹿晗,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吳世勛嗎?
陸川都開始監製科幻片,網友:還記得大明湖畔的《九層妖塔》嗎?
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這裡有大片大片的荷花等你觀賞
還記得大明湖畔的皮卡丘嗎?「真實版」寵物小精靈炫酷來襲!
還記得大明湖畔的Prada嗎?又一雙神似「解放鞋」!
孫紅雷攜手妻子出席活動,臉都笑成花,還記得大明湖畔得丁嘉麗嗎
李晨聲明說插刀是造謠,你們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心形石和小兔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