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互聯網創業,為啥這麼火?

互聯網創業,為啥這麼火?

讓人沸騰的,不止是股市,還有創業。


今年五四青年節後,李克強總理親自到中關村,感受創業氛圍,鼓勵年輕的創業者。總理的考察,為這個創業時代的到來烙上了一個深深的印記,宣告這是一個屬於創新、屬於創業者的時代。


互聯網創業,為啥這麼火?李克強總理視察中關村創業園

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最新數據,從去年3月初正式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到今年5月底,新登記的企業就有485.4萬戶,平均每天新登記數為1.06萬戶。這就是說,每一分鐘就有7個公司成立。


互聯網創業瘋狂擴張


1984年,廣袤的中國大地第一次打開市場經濟的大門,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在物資短缺的背景下摸著石頭過了河。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堅定了走市場經濟道路的信心,房地產市場的亮光噴薄而出。


1999年,全球化開始成為經濟的主導。互聯網歷經低潮後重新勃發,丁磊成為2003年的大陸首富。馬雲、馬化騰和俞敏洪等人也順勢成為中國企業界真正的創業領軍人物。

互聯網創業,為啥這麼火?


我們現在經歷的,是本屆政府推動下的第四次創業潮。從2011年起,移動互聯網的大潮就已經掀起,大批創業投資者湧入。2012年,互聯網行業的投資規模不足1億美元,到2014年,這個數字已達62.06億美元。


在2015年國務院和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業成為重要關鍵詞。這其中,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創業成了浪潮的主力之一,相關企業主主體登記速度明顯超過平均增速。正如人們所感知的那樣,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在被互聯網慢慢改變著。


移動互聯網創業窗口的開啟,從本質上來說,起於智能手機的人口紅利。隨著無線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中國很多效率低下的傳統產業開始被顛覆和重構。過去兩年里,在O2O(online to offline)、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創業者們掀起一波又一波巨浪。


2014年,吳曉波在杭州創辦公司。他說:「並不是大多數人都適合創業的,事實上大多數人其實都不適合創業。」即便如此,他仍然覺得,這是創業最好的時代,不妨一試。

資金追逐好項目


創業,意味著找到一種新事物,整合所擁有的資源,運用各種手段將其開發利用。結合移動互聯網,創業的過程更多的是藉助網路平台進行營銷。這個過程,至少需要錢、時間、人力和精力的投入。


曾經,資金問題是創業初期最大的瓶頸。不管是馬雲、俞敏洪還是馬化騰,選擇創業對他們來說簡就是破釜沉舟。拿著籌集來的「百家錢」,一旦失敗就是傾家蕩產。


但現在,創業者似乎不再「差錢」,只要項目夠誘人,備好精力和時間,投資人就會主動找上門。


在創業氛圍極其濃厚的中關村,有一條創業街,為創業者提供了「找人、找錢、找技術、找市場、找圈子」的環境和氛圍。國內互聯網巨頭的大佬們也很配合,時不時來這裡坐坐,沒準會遇到帶著理想創業項目計劃書的創業者,發現創業潛力股。

當一個點子逐漸成型,創業者會寫出商業計劃書,將想法更直觀呈現出來,為不定時可能遇到的金主做準備。之後,創業者可以通過網上的眾籌平台上傳項目,讓更多的人了解關注,或通過單獨約談、線下路演尋覓投資人。


一般說來,創業的第一桶金來自天使投資。富有的個人出資協助專門技術或獨特概念的原創項目,進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資。天使投資是風險投資的一種,但往往數額不大,從幾萬到幾百萬居多,使投資人面臨的風險大大降低,有了第一桶金,創業項目就啟動了。如果項目發展得好,創業公司會源源不斷得到融資,將業務擴展,公司規模也不斷擴大。


創業公司從起步到上市一般要經過3-4輪融資。天使投資後,就是A、B、C等輪融資,以及最後一輪上市前融資。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聽到某一公司獲得了X輪投資,公司估值X億,投資後估值X億等等。


投資人不怕虧

當然,投資人的錢也不是白給的,所謂投資,必然有利可圖。通常,創業公司實際拿到的投資數額是根據估值「打折」後的數額,好讓投資人佔有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不然資本家就成了慈善家了。


舉例來說,假設一個項目的估值為100萬,投資人若注資10萬,就相當於佔有10%的股份。同時,這10萬資金也會根據項目進展的不同階段開發、推廣到運營等分期注入。


在這股創業浪潮里,資本界甚至扮演著推波助瀾的角色。投資者在前期投資中如果獲利,會將資金循壞再次回吐到創投市場,加上已經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上市公司創始人和高管進入投資市場,使得天使和VC(風險投資)基金募資異常容易。


有人會想,投資人難道不擔心創業者失敗,那麼他投出去的資金就「打水漂」。其實不然,投資人往往會同時找到幾十甚至上百個項目,當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時,雞蛋全部被打碎的概率將大大降低。而一旦有項目成功,依託互聯網背景,很可能就是一本萬利。


互聯網創業,為啥這麼火?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是政府引導的產業方向。在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直言不諱,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還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在這樣的條件下,和80、90年代相比,創業人群的壓力似乎小了很多,即便項目失敗,也不存在血本無歸的窘境。


政策紅利豐厚


在未來企業家中,大學生形成一支不可忽視的主力兵團。2012年前中國大學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比例一直在1%的比例徘徊。到2013年,699萬大學畢業生成就了「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還是創業?更多畢業生選擇後者,創業比例從1%上升到2%。到2014年,727萬畢業生又將創業比例再次提高到2.9%。


以廣東佛山為例,2012年該市有527位大學生創業,佔總創業人數比不到8%,到2014年,這一比例提高到9.35%。根據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創業指導中心公布的數據,2013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有22.9萬人,有意從事自主創業的人員約佔畢業生總數的10%左右。


大學生創業繁榮景象的背後,是令人羨慕的政策支持。


前幾年,政府和高校熱衷於建立高校創業園區、創辦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實踐提供場所,設立扶持大學生創業基金,為創業企業減免收費。經過幾年發育,已形成常態化。


互聯網創業,為啥這麼火?


2013年底,李克強在天津濱海新區考察時說,「大學生青年不僅要泡實驗室、圖書館,也要有創業理念」。2014年年底,教育部就發布通知,提出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生休學創業。


而總理參觀中關村後,又將這些想法更向前推進了一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文件,允許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各個高校可以配合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開設創新創業教育的必修或選修課程。


對此,廣州大學專門統籌資源編輯創業教材,規定學生完成創新創業課程就能獲得相應學分,華東師範大學開設《創業理論與實踐》課程等等,立圖培養預備創業學生的理論技能。


與此相輔相成,各地政府也紛紛開闢一些有利大學生創業的服務項目,如「青桐計劃」、創業訓練營等專為創業者和投資人牽線搭橋。從1999年起開始創辦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至今已成功舉辦十四屆。


創業偶像是幸運的


但在肥沃的創業土地上,總有一批佼佼者脫穎而出。中國大學生創業者也有如矽谷的扎克伯克,比爾蓋茨那樣的幸運兒。


聚美優品陳歐是大學畢業創業的典型代表,大家羨慕他的眼光和留學歸國創業的勇氣。他的名言「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更是振奮了一批年輕人。但大家了解不多的是,陳歐最初創業做的是網路遊戲。


一年前的這個夏天,臉萌APP合成的卡通頭像紅遍各個社交網路。創始人郭列在大學就萌生創業的想法,並參加挑戰杯比賽。賽後,大家各找各的工作,該畢各的業業。


郭列意識到,通過比賽留下來的東西很虛。2013年,他從騰訊離職開始創業,第一個產品失敗了。直到臉萌問世,問鼎APP Store,郭列和團隊才拿到融資。


無論是「大學生心靈導師」李開復,還是「創業教主」周鴻禕,他們都曾奉勸大學生不要直接創業,要先進入社會積累一些經驗。似乎,大學生創業或大學畢業就創業,成為了創業失敗的另一種說法。數據顯示,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在全國是2%,最高的地區上海、浙江可達到4%的成功率。


我國的高等教育和社會實踐需求一直難以相交,高校很難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的大學生。很多大學生創業者眼光高,真正進行創業,需要獨立解決現實問題時,就會發現自己缺乏實際動手的能力。創辦企業、市場開拓、產品或服務宣傳等工作都需要調動社會資源,並將資源得以運轉,這使得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往往不能如願。


如今,移動互聯網的產品由於創業者的加入呈現噴井式劇增,在創業繁榮景象的背後,是一些互聯網巨頭對互聯網產品的壟斷。後繼者在長尾效應市場苦苦尋覓,只有少數明星被大家記起,更多的產品只能胎死腹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互聯網創業,你最需要的是什麼?
在互聯網創業賺錢的秘密!
還在做互聯網創業和電商,這些你可知道?
移動互聯網創業,我們的機遇!
互聯網創業選擇網路上代發貨,可靠嗎?
這兩個東西都搞不清,你搞什麼互聯網創業?
互聯網創業浪潮下,網路創富方向在哪裡?
「互聯網+」創業瞄準搬家痛
通過互聯 廣告模式,賺取你在互聯網創業的一桶金
為什麼要在互聯網創業?難道只是因為它成本低嗎?
互聯網創業的最後藍海 情趣行業的未來在哪裡
一言不合就斃掉方案,美團王興的互聯網創業思維是什麼?
趨勢:創業者如何玩轉互聯網+
互聯網時代如何在網上創業
互聯網創業,避免「賈躍亭式」失敗,這幾點一點要做到
互聯網金融創新愈發艱難,創業者如何彎道超車?
創業為什麼這麼困難?
大媽們熱衷的廣場舞也成了互聯網創業風口?
離職創業投身到互聯網的央視主持人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