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同性戀基因存在嗎?

同性戀基因存在嗎?

因為美國不少州相繼認可同性戀結婚導致同性戀進一步公開化,有一個幾十年的問題又熱了起來,就是是否存在著同性戀基因。


同性戀團體非常支持有同性戀基因的說法,因為這樣一來證明他們是天生的,社會不要再歧視他們,也不要逼著他們和異性結婚。傳統勢力則反對這個說法,認為同性戀是後天的,所以是可以干預。一方說是原罪,另一方說是人之初性本善。


那麼,科學證據是否支持同性戀基因?

首先確定同性戀基因的科學家是美國遺傳學家Dean Hamer,他在研究同性戀群體時發現如果一個家庭有幾位同性戀的話,往往來自母系,因此認為X染色體的某段基因影響同性戀取向。根據同性戀親兄弟的X染色體,他發現頂端的一段基因Xq28決定同性戀。


同性戀基因存在嗎?Xq28基因


這篇論文發表在《Science》上後,Hamer成為爭議人物,對他的結果,反對聲浪非常大。持傳統觀點的人自然是強烈反對,同性戀人群也分為兩派,一派歡欣鼓舞,因為終於有證據不是自己的錯了,另一派則憂心重重,因為當時社會對同性戀還處於整體歧視狀態,他們擔心這樣一來會出現同性戀檢測法,進一步加重社會對他們的歧視和不公平。


之後有幾項研究支持Hamer的結論,並且在另外三條染色體上也發現了同性戀基因。

今年年初,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大型研究對400名同性戀的DNA發現無法通過Xq28基因來準確地預測同性戀,但發現第8號染色體上存在同性戀基因,同樣無法精確預測。


對這個結果,正方和反方都有話說。傳統勢力認為這表明同性戀還是環境和社會的影響。既然同性戀不是生而有之而是個人選擇,那麼同性戀合法化就站不住腳,因為從艾滋病等同性戀人群高發疾病的角度,同性戀是不利於人類健康的。支持同性戀基因的一方則指出同性戀基因看起來不是單一的,而是像身高那樣由很多基因來決定的。


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同性戀基因的存在,來自動物界的觀察則傾向於認可,因為在動物界中同性戀的存在很普遍,而且對果蠅進行基因修飾後,會使得果蠅變成同性戀,為同性戀基因的存在提供了動物實驗依據。


同性戀占人群的比例為5%到15%之間,如果真有同性戀基因存在的話,從進化上似乎很難解釋,因為同性戀不會有後代,這些基因不會流傳下來,更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比例。這種基因不利於人類繁衍,是應該被進化淘汰的。


對於這種較高比例同性戀的存在的一種解釋是這是人類在基因水平上的壯士斷腕行為,這是援引鐮狀細胞性貧血的例子。遠古時非洲惡性瘧猖獗,死亡率很高,使得人類不得不從基因上做出反應,出現了一種針對瘧疾的基因突變鐮狀細胞貧血。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珠蛋白β鏈基因發生單一鹼基突變。正常β基因的第6位密碼子為GAG,編碼成谷氨酸,突變為GTG,編碼成纈氨酸,使之成為異常血紅蛋白S(HbS),細胞由正常的雙凹形盤狀變成鐮刀形。如果孩子從父母雙方各遺傳得到一個異常基因,就會發生鐮狀細胞性貧血。如果孩子只從雙親的一方遺傳到一個異常基因,則不會出現癥狀,但會把異常基因遺傳給下代。

鐮狀細胞貧血對惡性瘧有保護性,單核吞噬系統會將鐮狀細胞連同瘧原蟲一起清除﹐能夠把惡性瘧的死亡率降低90%。但患鐮狀細胞貧血的嬰兒有25%會死亡,第一胎孕婦的死亡率也較高。對於非洲人來說,用這種母嬰死亡率去換取對惡性瘧的保護性是值得的。這個基因突變在惡性瘧流行區擴散開來,非洲、南亞和中東人中多達40%的人具有這個基因突變。


回到同性戀基因上,支持方的專家認為這是一種「愛男基因」,主要用途是讓有這些基因的女性在性方面更早熟,因此能夠生更多的孩子,從而具備進化優勢。其代價是如果男性有了這些基因就會變成同性戀。這個理論有證據支持,在義大利進行的研究發現同性戀男子的女性親屬生孩子的數量是其他婦女的1.3倍。這在選擇上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其代價是男性親屬是同性戀,相比之下,獲得的益處大於弊端,因此被進化篩選出來,一代一代地通過X染色體遺傳下來。


同理,男性也應該有「愛女基因」,這種基因在男的身上是進化優勢,會有更多的後代,但在女的身上就是女同性戀,也同樣益處大於弊端,得以遺傳下來。這種「愛女基因」不可能通過性染色體遺傳,而會在其他染色體上,因此女同性戀在數量上不如男同性戀,而且其中雙性戀的比例較大。


同性戀基因存在嗎?我們身上都有「同性戀基因」


還有一種理論可以解釋正反兩方,這是援引身高的例子。身高是由多種基因決定的,能長多高要看各種基因組合與實際情況,是不可預測的。同性戀很可能也一樣,除了X染色體上的Xq28之外,還存在其他「愛男基因」,此外還有「愛女基因」,每個人身體都有這兩種基因,在人群中總數可能有上萬個基因。

每個人遺傳了不同搭配組合的這兩種基因,之後還有環境和發育的影響,其情況就變得無法預測。如果某種「愛男基因」在男子身上占支配地位,就是男同性戀。某種「愛女基因」在女子身上占支配地位,就是女同性戀。其支配的程度決定同性戀傾向的嚴重程度。而大多數人則兩者都不佔支配地位,因此多數人是異性戀。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能夠在同性戀人群中發現共享的某些基因,而又無法根據這些基因來預測是否同性戀。同性戀的出現很可能是先天和後天的共同結果。


同性戀基因應該是存在的,但並不僅僅存在於同性戀人群。我們身上都有這種基因,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只是兩個極端而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別小看它!方向盤姿勢你握對了嗎?
蹲著拉還是坐著拉?
6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細數人類進化出來的10大壞習慣!
我是熬夜做完呢?還是早起再做呢?
您可能感興趣

你存在潛在的同性戀傾向嗎?
異性之間存在純友誼嗎?
測試 你存在潛在的同性戀傾向嗎?
同性戀之間存在價值觀差異該作何選擇?
無「性」的愛情,是否存在?
「雙性人」真的存在嗎?
為啥鍛煉對我沒用?真的存在體質不同?
測試 | 你存在潛在的同性戀傾向嗎?
酒後亂性真的存在嗎?
白帶的存在對女性有什麼意義?
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那他們會有性生活嗎?
暗物質是真的存在嗎?
初戀對於你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世界上真的存在無性的恩愛婚姻嗎?
水猴子是什麼?它真的存在嗎
戀物癖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人和動物存在真愛嗎?一女子和愛犬因真愛而結婚,並稱很幸福!
初戀對於男生是種怎樣的存在?
四維空間是否真實存在呢?如何去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