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環首刀可以算是貫穿整個中華冷兵器的一個標誌,從商代就出現的環首短刀一直到抗日戰爭中依然活躍的環首抗戰大刀。這些刀的刀型雖然各個朝代中都有不同的演化,但是標誌性的環首一直沒變。不過說起環首刀,最有代表性的無疑是漢代環首刀。


春秋戰國時期武器以青銅劍為主,因為青銅韌性略差,大力劈砍武器容易斷裂,註定只能以刺擊為主。到了漢代,全面進入了鐵器時代,不過漢帝國早期軍人依然常用鐵劍。刺擊的話,顯然兩面開刃的劍類刺得更深。但是鋼鐵的韌性更好,完全可以承受大力劈砍。於是在實戰中,雙刃的劍類開始被單刃、更適合劈砍的環首刀所取代,從此以後,部隊制式短兵幾乎很少能看到劍類的身影。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東漢持環首刀武士畫像石」,圖中可清晰看到環首刀刀


漢代環首刀除了極少部分柄較長可以雙手握持的雙手刀以外,基本都為單手刀,刀柄較短。環首刀依據長度可分為長刀、短刀、中等刀。全長超過100cm的為長刀;全長在35~60cm之間的為短刀,全長在60~100cm之間的為中等刀。目前出土最長的刀為146厘米,系1987年出土的三國時期刀。一般我們所說的漢環首刀,其實特指長度在漢制三尺、四尺、五尺及以上的,漢代被稱作「大刀」的環首刀。(註:漢代一尺大約為今23.1厘米。)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環首刀名稱來源於刀柄上的環。在古代刀柄末端被稱為刀首,上面加個環自然就是環首,環首刀因此得名。環首的作用在於防止刀脫手,用力揮刀劈砍如果刀柄濺到血,會比較滑,但是一個大環卡住就不至於揮刀的時候刀脫手飛出去。而且環上還可以栓腕繩,將刀系在手腕上,這樣即便不小心脫手也不至於丟失。另外粗大的鐵環也能起到配重調節重心的作用。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帶血槽的環首刀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出土的環首刀刀尖有直接如同直接切出一個尖的幾何形刀頭。這種刀尖製作簡單,適合量產。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也有刀尖弧線比較圓潤的。這種刀尖在拖割中顯然會更加順暢。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出土的環首刀還有不少這種刀尖向前彎的內弧環首刀,內弧刀可以把刀和身體旋轉的動能充分作用在被斬物體上,所以這種內弧刀劈砍出去的力量更大。

筆者曾試過內弧彎刀的劈砍,砍較粗的樹枝或者樹榦一類物體特別順暢,如同鐮刀割麥。但是內弧彎刀在實戰格鬥中,如果沒有一刀兩斷,或被盔甲、骨頭之類卡住的話,就不太好往回抽。這樣一來,如果沒有一刀斃命很容易被人臨死反撲。若是騎兵的話,砍一刀估計就會被巨大的衝力震脫手,所以這種內弧彎刀只適合步兵使用。在實戰中,內弧彎刀會砍的更深,但外弧彎刀拖割可以產生更大的傷口,並且拖一刀就可以收回來繼續攻擊或者防禦。在古代戰場上,一道很大的傷口不及時止血,很容易失血過多而死,即便及時止血,更長的傷口感染幾率顯然也更高。在缺乏抗菌素的冷兵器時代,傷口感染足以致命,所以其實並不很需要砍的更深。以上因素這就導致了在漢代以後很少能見到這種內弧彎刀。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直刃環首刀步騎皆可使用,直刃更有利於刺擊。


出土的環首刀無論內弧或是直刃,刀莖與刀身大致等寬的通莖式環首刀數量最多。這種現代所謂「全龍骨柄」的刀顯然更好打造,只要打出一個長條刀條,然後開個刃切個尖就好了。至於刀柄,目前保存下來的環首刀都是在刀莖上纏裹麻布等織物,古代稱為「緱」。劉勝墓出土的環首刀緱分為兩層,內層是麻繩,纏緊後塗漆,再在外部纏上3mm粗的絲繩。由於這樣的環首刀方便量產,所以西漢、東漢兩晉時期皆有發現。但是實際使用上,這種柄其實相對更加震手。所以刀莖比刀身窄,並且刀莖位於刀身軸線上的中莖式環首刀,在比較晚的時候演化出來。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中莖式環首刀


除此之外還有偏莖式,即刀莖比刀身窄,刀莖偏於刀身軸線上方,故名偏莖式。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偏莖式環首刀


出土的漢代環首刀絕大多數均無刀鐔,也就是俗說的「護手」。從目前發現的環首刀來看,除了部分後期中莖式環首刀有很小的刀鐔以外,一般認為漢環首刀是沒有刀鐔的,這大概也跟環首刀的使用方法有關。騎兵用刀要護手基本沒太大用處,就算近代哥薩克騎兵的恰西克馬刀也沒有護手刀鐔。而步兵所用環首刀大多是與盾一起使用,有盾牌遮擋,沒有刀鐔護手也不重要。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刀環精美的隋代環首刀


早期環首刀的鞘裝極為簡單,劉勝墓出土的環首刀,雖然貴為王公佩刀,但也未作過分裝飾,其刀鞘使用木製,纏麻布後塗漆製成,刀鞘距離鞘口三分之一處安裝璏懸帶時,可掛在腰帶或是專門的跨帶上。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劉勝墓環首刀


最後說一下漢環首刀的鋼材與性能。漢代之前的固體滲碳鋼技術是把塊煉鐵直接放在灼熱的木炭中長期加熱,進行表面滲碳。但由於滲碳層的厚度有限,所以需要反覆摺疊鍛打,使滲碳層與非滲碳層交替,這樣才能形成較為均勻的鋼鐵結構。


西漢後期發明了「炒鋼技術」,即將高爐中煉出的優質生鐵在空氣中加熱,使之熔化或半熔化,並不斷進行攪拌,增加氧氣和鐵的接觸面積,使鐵液中的碳氧化,從而可以獲得較為純凈的鋼或熟鐵。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到東漢時期出現了「百鍊鋼技術」,其夾雜質越來越少。後期更使出現了嵌鋼技術,河南南陽市出土的一把東漢鐵刀,在刀身上有一道平行於刃部的鍛接線,其刃部由高碳優質炒鋼鍛接在熟鐵刀脊上。即有堅硬的刃部,還有堅韌的刀背,在戰鬥中不易折斷。


西漢時期,刀匠們還發明了局部淬火技術,劉勝墓出土的佩劍,刃部硬度達到了HRC67~71。當代一位收藏大師曾經將一把環首刀進行研磨,發現該刀各段硬度不同,中段硬度最高,為HRC58;前段硬度為HRC55,後段硬度為HRC50,基本上符合長刀的最佳硬度規律。1974年山東蒼山出土的漢代「卅湅(煉)」環首刀的刃部也經過了局部淬火。

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圖正中上方即為徐州博物館館藏鎮館之寶的五十鍊鋼劍


漢環首刀底有多鋒利呢?當時的試刀法除了砍甲和試以盛滿鐵珠的毛竹筒外,還有一種就是將若干根稻草捆成一束,然後用頭髮絲將這束稻草掛在木杖上,以刀斬之,而稻草斷而頭髮絲不斷的才算是好刀劍。漢環首刀最高紀錄是斷了15根一束的稻草。這就是先祖們持之作戰,實現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環首刀的型制影響在漢唐以後的中國封建王朝中綿延不絕,環首刀的發展進程中浸透了中華民族古老先民們的智慧,其寫意著歷代王朝工匠們嘔心瀝血的勞苦、將士們戎馬倥傯的身姿、豪俠義士們一諾千金的氣概,有魂有魄,可謂中華之至寶。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於我們-冷兵器研究所(公眾號ID-LBQYJS) 刀劍諮詢-鑄劍師老鄭(微信:LQZJSZ)

您可能感興趣

鐵血漢魂:大漢王朝雖遠必誅的利刃——環首刀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底氣是什麼?環首刀如何破長戟
環首刀——震爍古今的大漢脊樑
唐刀之祖居然是它!霸氣三國東吳「環首刀」
漢文化之魂:環首刀
環首刀的環首究竟是如何連接的?
承襲漢代環首刀式樣的奢華古刀——儀刀
唐刀之祖居然是它!霸气三国东吴「环首刀」
當漢軍遭遇阿茲特克:實測黑曜石刀與環首刀殺傷力
圖賞:大漢兵魂環首刀製作工藝
除了唐刀和環首刀,中國古代還有哪些殺傷力巨大的名刀?
「神刀」環首刀的刀環究竟有什麼作用?
中國古代常用的著名冷兵器:環首刀曾橫掃歐洲
還原歷史上最真實唐刀:唐竇曒墓埋鞘環首刀復原稿
在斬馬劍與環首刀之間,參尋中國傳承千年的劍文化
保衛著華夏文明的繁衍和輝煌的近身格鬥武器——環首刀!
最具「傳統色彩」的中國刀劍代表:環首刀
中國第一代騎兵用刀—漢環首刀
被無數影迷珍藏的《殺破狼》經典打戲,甄子丹警棍對吳京匕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