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宜家效應讓你自我感覺良好?

宜家效應讓你自我感覺良好?

宜家效應讓你自我感覺良好?


你曾經深深著迷於自己花了好幾個小時完成的手工藝品嗎?或曾覺得自己剛設計好的一份簡報背景顏色挑得真是超棒,棒到得往後坐遠一點來讚賞自己的作品嗎?這樣的話,表示你已經中了「Ikea效應」。


這種心理現象名稱源於幾萬人對於組裝傢具的熱愛,以來自北歐那知名的組裝傢具店為名。研究這現象的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行銷學教授莫雄(Daniel Mochon)說:想像一下,當你組裝好一張桌子,或許看起來有點小瑕疵,而你的太太跟鄰居看這張桌子則很直接,就是個有點差勁的手藝品,但在你眼中卻覺得很完美,只因為這是你親手創造的,是你勞力的成果。這就是Ikea效應的意思。

通常我們都認為因為喜歡一件事所以才付出心力,不過莫雄教授和諾頓(Michael Norton)在想:會不會反而是因為付出了心力所以喜歡這件事情呢?


在經過一系列實驗後他們發現,相同的工藝品,如果是自己完成的,比起經他人之手,會對其賦予更高的價值。最近的研究發現:除了因為自己完成了一份「偉大的作品」而感到自豪之外,也能藉此向別人展示「我很行」。


這效應中有個陰險的元素存在:被操弄而自認為自己較無能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Ikea效應影響。另一方面,莫雄也發現,當人們獲得自信心的提升後,他們就比較沒有興趣向自己跟向別人展現能力。


那麼,像Ikea這樣的DIY傢具店,有可能在店裡要顧客解決艱難的數學問題,而增加傢具的銷路嗎?(刺激消費者借組裝傢具重拾自信)

莫雄答到:這無疑是一種冒險的策略,要是消費者發現Ikea讓他們覺得自己很笨來增加傢具的銷量,我不確定對Ikea會帶來什麼衝擊。


莫雄的研究反映出一個嚴重的問題:全世界的公司、經理人愛上了自己的點子,並且否決了外來但更好的主意-因為那些主意不是出於自家。


「如果我陷在一個計劃里,而且我為此工作一、兩年了,我可能會認為這個計劃是非常好的點子」,莫雄說,「所以如果有別人來跟我說這計劃非常的失敗,別再浪費時間了,我還是會埋頭苦幹的去做,就因為那是我的心血,這就是Ikea效應帶來的影響,我可能會認為這計劃比事實來得好。」


不管你是否在執行一個牽涉數百萬元預算的計劃,或是學校里的專題研究,你非常需要在將你的「完美計劃」公諸於世之前,請沒有參與計劃的其他人給些意見吧!


(整理自泛科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揮刀自宮,延年益壽?
接吻有風險,操作需謹慎?
爸,為什麼我有兩個媽?
健康不健康,一尿就知道?
您可能感興趣

人為什麼會感覺乏力!從「臟腑效應」說起
你知道棄貓效應嗎,它只是害怕
我們都懂的——異性效應
正是這個關鍵記憶效應,讓他不敢跟你複合!
感覺女友分手很突然?那是因為你不明白「青蛙效應」!
小孩罵人都是跟你學的!你要知道什麼是:父親效應
反安慰劑效應是怎樣的?它會致命嗎?
父母必知這十大心理學效應 如何讓孩子懂得感恩
曝光效應:她們為什麼喜歡自拍?
什麼是蝴蝶效應?如何管理當中應用這個效應?
你知道棄貓效應嗎?
心理學課堂:利用好「多看效應」,讓你輕鬆應對感情瓶頸期
你買,我也跟著買——示範效應
潘多拉效應,是女孩最喜歡的心理效應!
「真相錯覺」效應:謊言重複夠多次,就成了真理?
你知道「蝴蝶效應」嗎?你知道它背後的理論嗎?
白羊座——「先父效應」,你聽說過嗎?
被渣?因為你總是騙自己!(安慰劑效應)
閱讀觀感·達克效應給我們的啟發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