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過庭《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孫過庭《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孫過庭《書譜》用筆以「爽利」見長,筆法精熟,不遲疑,信筆而書。


孫過庭《書譜》用筆「爽利」,即,在其書寫時有一個「取勢」的動作,也即王羲之所謂的「凝神定思」後的一剎那的「入筆」過程,通俗的講象是快速奔跑前的一個準備動作。


下面,聽我就說說孫過庭是如何取勢的。

第一,先說說孫氏所在的唐代


唐代,士人階層不斷成熟,並以機構化的形式表現出來。科舉的確立,庶族寒士可以進入上流階層,因此,「士人階層作為全社會的整合力量完全成熟起來,這就使得士人的行為方式、思維模式漸趨標準化」(張法《中國美學史》),標準化的結果是對「禮」的強調,對「法」的高揚,故有人講「唐人尚法」。另一方面,科舉以「詩賦為主」,表情達意性又成為士人們的精神追求,在參與國家管理時的靈性、創造性和變通能力方面充分顯示了士人們的總體素養。唐代的開放性、強盛的國度等方面又孕育了唐代狂放、開張的藝術特色。所以,唐代的藝術特色既有重法的一面,又有表情的一面。如唐代的楷書,使得楷書的法則達到了一個歷史無法超越的高度,而對情感的表達,甚至宣洩又構成了唐代藝術的另一方面,如狂草,張旭和懷素成為書法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而孫過庭是生長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他的《書譜》可以說是法與情的柔和,八法兼擅,情性備至。


第二,說說孫過庭對二王的追摹


《書譜》綜合了二王的用筆方法。《書譜》的起筆、收筆、轉換等純為二王一系,且方圓並用,處理精妙、準確。用米南宮的話講:「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書史》),「似從右軍大令換骨來」(《書林藻鑒》馮夢楨雲)。《宣和書譜》中也說:「作草書咄咄逼羲獻。尤妙於用筆,俊拔剛斷,出於天材,非功用積習所至。善臨模,往往真贗不能辨」。

這充分說明孫過庭對二王的追摹。


《書譜》用筆速度、點畫的外型等也全系二王。在我們欣賞《書譜》時,覺得其用筆的速度要稍快於二王。我們不能見到二王的真跡,但是孫氏肯定是有機會見到的墨跡的,「羲之為會稽,獻之為吳興,故三吳之近地,偏多遺迹也」(虞龢《論書表》),羲獻年代到到唐才三百多年,這是毋容置疑的,因此,孫氏對二王的筆法與作品氣息的領悟及表現上是令人信服的。


第三,看看孫過庭《書譜》的用筆方法


孫過庭《書譜》用筆以「爽利」見長,筆法精熟,不遲疑,信筆而書。「雖運筆爛熟,而中藏軌法」(《書林藻鑒》)。「爽利」的前提是對筆法的了悟和嫻熟運用。這就要求我們在臨習時,要充分注意筆畫的開頭,確有「雋技剛斷」之意,這是學習《書譜》最為重要的地方。


孫過庭《書譜》用筆「爽利」,即,在其書寫時有一個「取勢」的動作,也即王羲之所謂的「凝神定思」後的一剎那的「入筆」過程,通俗的講象是快速奔跑前的一個準備動作。

勢的作用是歷來就被書家們強調的,「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蔡邕《九勢》),這種「取勢」的動作對臨寫《書譜》極其重要,「取勢」的結果是:


一是可以增加筆畫的彈性,好多作者書寫的單個漢字及其筆畫是沒有彈性的,成了機械的擺布,筆畫的形成不是充滿生命力的流動,而是一根僵硬的「木棍」,「狀如死蛇」,就單個字而言,不是在一種勢態下的有機組合,自然的生髮,而是「裝配」,儘管結構很好,但是,缺少相互制約的、不可缺少的「神」,這個「神」的解釋是,在一張作品中,「神」是生命的流動,內在的韻味,一種氣勢,或作品所營造的一個氛圍,即所謂的「和而不同」,形散而神不散,不同的部分、單元統一在一個流動的「感覺」之中。


二是由於「取勢」,筆畫與筆畫之間的對應、組合、穿插以及它們所組成的局部、單元是在一個充滿張力的前提下相輔相成,沒有「張力」的組合是渙散的,是沒有神採的!實際這種「張力」與「彈性」有著相似的地方。這種落筆「取勢」的感覺,在《書譜》中是隨處可見的。


第四,談談孫過庭《書譜》書寫情趣的創造與表達


用筆一關過了,方可對書寫性情進行揣摩。孫氏強調「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因此,《書譜》所表現的情性雖沒有「旭素」那樣充滿激情,象浩浩蕩蕩的長江、黃河那樣奔騰而出,但他卻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的美——叮咚的泉水,輕快而又暢達,悠閑而充滿詩情。

這種情緒的展露有三個方面,一是在單個字之間,二是在字與字之間,另外是一片一片的組合之間。


一是在單個字之間的性情。單個字之間是靠每一個單元的「彈性」點畫及其點畫之間的具有張力的「彈性」組合來實現的。由於作者落筆較快,在調整筆尖後,其運行稍緩,而到收筆處又是以「取勢」或「蓄勢」的動作,並引向或跳躍到下一個筆畫,這期間有抑揚頓挫的緩急動作,造成這個結果就有情緒的投入,也就是說,較快的「落筆」,是一種情緒化的切入,由此連帶出的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關係也是在「彈性」的用筆下的相互配合與照應,也即上一筆畫的收筆與下一筆畫的起筆不是機械的擺布,而是跳躍式的、充滿彈性的連接,如此,我們在欣賞《書譜》時,就會感覺到每個字的結構是「因勢結字」,筆畫與筆畫之間是有一股無形的張力在控制著,如果書寫時不注意這一點,字形就會「坍塌」無力,或圓轉一團,或方折明顯、強拉硬拽而呼應不當。


二是字與字之間的性情。在《書譜》中,字與字之間儘管形不貫,但是,氣脈相連,主要也是通過上一個字的收筆與下一個字的起筆以充滿「彈性」的「空間引接」來呼應的,有的是「氣貫」,有的是「實連」(《書譜》中較少),而不是狀如運算元的「排字」,我們可以觀察到《書譜》中的每個字是處在一種「動感」之中。


總之,孫過庭在書寫用筆時的總體感覺是落筆「取勢」、筆畫與筆畫之間的起承轉換「取勢」、字與字之間的呼應、對接「取勢」。

由於「取勢」所造成的一種「慣性」動作,在這動作中所體現出的一種「運筆」是獨特的,其運筆的過程是微妙的「運指」和明顯的「運腕」相結合的一整套連貫動作組成的,如果是「懸肘」寫,還得加上微妙的「運肘」,但是一般不需這樣,寫《書譜》時不易把字放得太大,充其量放大一倍。


三是整體章法組合之間的性情。情趣的創造與表達極其重要,首先是在篇幅中用偶然輕盈的筆畫組合及兩個字體的連貫來達到一種「提神」的作用,使人們的眼前不時地出現「亮點」;其二是通過一片厚重的、筆畫較粗的點畫來與上述的輕靈的巧妙組合形成較強的反差和對比,或者說把「輕靈」與「粗曠」進行巧妙組合,而同時也起到了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輕的是「虛」,厚重的為「實」;其三,由於孫氏的用筆過於精良,所以,有時他應用一些老道而沉著的「破鋒」起到調劑的作用,這可能是書寫時情緒的作用,或者是故意的安排,今天已不得而知,但已經起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故劉熙載說:「用筆破而愈完,紛而愈治,飄逸愈沉著,婀娜愈剛健」(《藝概》);其四,從大的方面來講,在營造大的章法時,可以看到《書譜》篇幅的安排是一片一片的輕重組合,一片是輕靈的點畫組合,而其間一定交錯著一片厚重的、點畫剛猛而狼藉的塊面,可以說「明線」與「暗線」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這些是我們在臨寫時最易忽視的,也是我們在組織章法時總覺得「平」的原委。


所以,學習孫過庭《書譜》的要害是得其筆法,察其取勢,而後悟其情性。


請看看孫過庭的真跡吧!

孫過庭《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孫過庭《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孫過庭《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孫過庭《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孫過庭《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孫過庭《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孫過庭《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孫過庭《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孫過庭《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楊凝式《韭花帖》,得二王風神,自由抒寫性靈
米芾的行書的刷法,掌握9個特點有用處
李世民的《屏風帖》,深得右軍草書意趣及使轉形勢
龍門二十品,字形獨特、筆力剛健,穿越了1500年的光陰,好像聽到落地「噹啷」之聲!
您可能感興趣

「因勢結字」——孫過庭的《書譜》是如何「取勢」的
學孫過庭《書譜》,怎樣最靠譜?
謎一樣的孫過庭,我在《書譜》里真相了
孫過庭在寫《書譜》的時候,在都在想什麼?
董其昌寫的《書譜》見過嗎?
孫過庭《書譜 精解》
孫過庭《書譜》究竟講了書法的什麼關鍵問題?
孫過庭《書譜》楷書注釋版,學書必備
讀書譜:紙不夠的情況下,孫過庭是這麼做的……
杜牧唯一傳世之作《張好好詩》,字體姿媚,用筆勁健,轉折處如孫過庭《書譜》
杜牧唯一傳世之作《張好好詩》,字體姿媚,用筆勁健,轉折處如孫過庭《書譜》
孫鶴論書法之十六:孫過庭《書譜》
唐-孫過庭《書譜》草書
《書譜》筆法的具體體現,孫過庭既說了,又做了
孫過庭《書譜》高清彩版
唐·孫過庭《書譜》高清彩版
讀書譜,你是「善書者」嗎?
孫過庭《書譜》的書法藝術風格
孫過庭砸了誰的飯碗?——書譜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