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讀本

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讀本

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讀本



核電站建在哪裡才不會威脅公眾安全

從上海向南驅車120千米,就進入杭州灣畔的秦山核電站。圍牆之內,9座乳白色的圓形核島依山臨海,錯落矗立在墨綠的山間,靜靜地釋放著巨大的能量。它們被形象地稱為「安全殼」,包裹著核電站的「能量心臟」和「輻射源頭」,不僅可以確保反應堆內的放射性物質不會逸入環境,還能夠承受地震、颶風和飛機撞墜的衝擊。


核電站與核能密不可分。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核,發現了核裂變現象。1942年,美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應堆,開創了一個核能的時代。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電機組在蘇聯投入運行,核能由此進入人類的生活。


與傳統發電方式相比,核能有些像馬戲團里的猛獸,聽話時讓人感到其樂無窮,一旦失控則後果不堪設想。在世界核電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和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但都是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如今,隨著核電技術的持續改進,核電站的建設和運營已經可以做到「萬無一失」。


核反應堆的運行和核廢料的處置是有嚴格標準的,排放到環境里的放射性物質非常低微,甚至比煤電廠還要少得多。一座百萬伏級核電廠周圍的居民,一年受到的輻射量只有0.01毫希,相當於吸一支煙的輻射量。何況,在核電站與居民區之間,還要嚴格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從這個角度上看,無論核電站建在哪裡,都不對公眾安全產生威脅。

科學媒介中心(Science Media Center)秉承著全球視野,時代高度,歷史縱深,科技前沿的理念,致力於傳播科學共同體權威,理性,及時,準確的聲音,並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搭建科學傳播的平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媒介中心 的精彩文章:

有關手機輻射的最新研究進展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科學解釋
公眾對醫學研究的真實感受
未來十年間最值得期待的五項載人航天任務
科學共識:超過90%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正引起全球變暖
您可能感興趣

農民科學素質讀本
小學生科學素質讀本
中學生科學素質讀本
小學生科學素質讀本(九)
小學生科學素質讀本(三)
中學生科學素質讀本(九)
小學生科學素質讀本(五)
中學生科學素質讀本(一)
雅坤:電子書不能替代紙質讀物 建議多誦讀國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