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劈波斬浪的巨大身軀、緊張忙碌的飛行甲板、整齊排列的作戰飛機,還有刺激腎上腺素的彈射起飛和降落著艦……一談到航空母艦,大多數人的腦海里都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其實,航空母艦的日常活動遠不止表面上看到的這些。作為前沿部署、快速反應的機動力量,航空母艦多數時候都遠離指揮中樞和後方母港,想要持續發揮出作戰威力,自身就必須成為一個功能全面、運轉高效的活動基地。下面就以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為例介紹相關情況。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卡爾·文森」號(CVN-70)


組織嚴密的管理體系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級單艦滿載排水量約有10萬噸,可搭載近百架各式飛機。包括操艦人員、飛行人員和海軍陸戰隊官兵在內,航母上的人員編製可超過6000人,這比不少美國城鎮的常住人口還多。而要保障這麼多人在出海後仍能正常進行工作和生活,必要的配套設施可是一個都不能少。在300多米長、上下分為十幾層的龐大艦身內,除了工作艙室、庫房和人員住所外,還分布著許多生活服務站點,如廚房、餐廳、醫務室、郵政所(每艘航母都有自己的郵政編碼)、廣播站、電視台、放映廳、圖書館、綜合商店、浴室、洗衣房、理髮室、健身房、印刷車間和小型教堂等一應俱全。這些站點多數都設在專用艙室中,有的則利用其它艙室的空間,24小時滿足艦上人員的日常需求,難怪航母會被稱為「浮動的海上城市」。


強勁的動力、精良的裝備、齊全的設施還只是航母的物質基礎,要讓這座異常複雜的超級戰艦運轉起來形成戰鬥力,人員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協作才是關鍵。按照美國海軍的現行規定,航母上配有艦長和副艦長各一人,下設行政、航海、航空、工程、維護、武器、作戰、訓練、供應、醫療等多個職能部門,每個部門又下轄若干勤務分隊,如航空部門就設有分別負責飛機在甲板上的調度與安全、彈射器與阻攔裝置操作、機庫內部管理、燃料加註、飛行管制等多個分隊。此外,相對獨立的艦載機聯隊在隨艦行動時也是航母組織體系的一部分,也包含管理、作戰、維護等部門。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精心的維護保障著航母及其艦載機的正常運作


上至艦長下到水手,航母上每個崗位都制定有詳盡細緻的工作條例,每個人都要熟悉自己的業務範圍和操作流程。各崗位各部門之間也有儘可能明確的協作關係,力求做到組織嚴密、環環相扣、分工明確、執行高效。對於一艦之長,與其說他是作戰指揮官,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家大公司的CEO,通過副手和各部門長管理艦上的各項事務。而在投入實戰時,航母要與其它艦艇編組成航母戰鬥群,作為旗艦搭載編隊司令部人員,接受編隊司令的指揮,至於空中打擊任務是由艦載機聯隊指揮官負責。航母艦長則要確保本艦人員到位、軟硬體齊備、各系統正常運作,其手下各級軍官士官也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和指揮監管能力,保障整個編隊作戰任務的順利完成。


周密的組織和嚴格的訓練可以使得艦員按部就班奉命行事,但人並不簡單地等同於機器上的零件。在通常情況下,美軍航母的一個標準運轉周期為18個月,其中訓練、執勤和休整各佔1/3,也就是說至少有半年時間都要遠赴海外。而在航母上服役可不像電影《壯志凌雲》表現的那樣總是充滿著刺激和激情,尤其是對基層官兵來說,日復一日的輪班工作既緊張繁重又單調乏味。航母雖大,個人的活動空間卻受到諸多限制,偶爾才有上岸的機會,還要忍受長期遠離家人的痛苦,很容易造成情緒上的波動,影響到工作效率。

對此,海軍管理層一方面要嚴肅各項軍紀,及時懲戒違規行為,另一方面也要創造各種條件來鼓舞士氣。在宣導教育上,每艘航母都定期出版自己的艦報,艦上的廣播電視網除轉播國內頻道外,也播出自製節目,利用多種媒體形式實時報道本艦動態,傳達上級的表彰和指示。日常通過隨艦牧師、人事軍官、各部門資深骨幹了解各級艦員的精神狀態,疏解不良情緒,指導解決個人問題。在生活條件上,不僅注重改善居住環境、提供品種多樣的飲食,在保密前提下也允許艦員與家人進行電話聯繫,利用艦載機運送往來信件包裹。航母上還充分利用空間讓官兵開展各種文體活動,豐富業餘生活。在安全海域,每45天全體艦員除必要值班外都可放假一天,在飛行甲板或機庫內參加大型活動和體育比賽,藉此也可以增進不同種族背景、不同部門層級之間的人際關係。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卡爾·文森」號上的飛行甲板燒烤活動


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組織結構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供應」級快速戰鬥支援艦為「尼米茲」號航母提供伴隨補給


如影隨形的後勤支援


眾所周知,航母在設計建造時就是只「吞金巨獸」,而下水服役後在物資消耗上也是個「大胃王」。在高強度作戰條件下,一架艦載機一次出擊可能就要用掉8~10噸油料和3~5噸彈藥。雖然核動力航母自身不需要推進燃料(但艦上許多輔助裝置仍要耗油),可以裝載9000噸航空油料和3000噸各種武器彈藥,也只能維持整個航空聯隊連續作戰12天左右,而航母設施以及飛機的維護保養還需要各式各樣的零部件和技術器材。另外按照設計要求,航母上應裝載可使用90天的生活物資,但無論是作戰裝備還是生活所需,都必須隨時保持一定比例的儲備量,不能等到差不多用光了才補充。更何況航母出海時還得帶著多艘戰艦保駕護航,這些「跟班」同樣要一路「吃喝」,所需的也都是種類繁多、專業性強的物資,因此航母編隊對後勤補給有著極大的依賴性,作戰與後勤實際上已經一體化。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航母編隊在出發前,就要先根據兵力規模、任務類型、航線所經地區的條件等因素計算出各類物資的需要量,制定相應的後勤補給計劃。由於航母編隊出航時間長,作戰距離遠,單靠從本土進行運輸補給遠遠不夠,所以美國海軍建立起梯次配置的遠洋補給體系。首先是海上伴隨保障,即安排一艘航速高、續航力大的綜合補給船直接與航母編隊共同行動。目前美軍使用的是「供應」級快速戰鬥支援艦,滿載排水量4.9萬噸,可裝載大量燃油、彈藥、冷凍貨和淡水等物資。艦上配備自衛武器和3架運輸直升機,設有6個補給站,可在航行中隨時為航母和其它艦船實施補給。其次還有多艘彈藥運輸船、油船、貨船、修理船等後勤支援船隻進行第二梯次保障,負責在危險性較小的作戰海域附近為航母編隊提供接力補給和維修救助等服務。此外,美國海軍還不惜巨資在海外建設網路化的前進基地,貯備各類物資,讓航母編隊和輔助船隻在往返途中就可獲得充足的補給。


巨大的消耗使得航母在作戰期間每3~4天就要接受一次綜合補給,而海上伴隨保障就提供了80%的補給量,通常採用縱向、橫向和垂直輸送相結合的立體化補給方式。縱向補給也稱船尾補給,由補給船從船尾放出管道與跟在後方的船隻相連,操作簡單,但只適用於輸送液體物品。橫向補給又稱舷側補給,在補給船與接收船並列同向航行當中,通過雙方設在舷側的多個補給站利用索具、吊杆等連接裝置輸送彈藥、液貨、乾貨等物資。垂直補給則是由直升機裝載或吊運成箱貨物,靈活性很高,尤其適合擁有寬大甲板的航母,必要時還可派出艦載固定翼運輸機運送急需的物品。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重型海上補給系統一次最多可以運輸5噸貨物


由於實施補給時各艦艇都要降低航速、停止攻擊行動,為避免貽誤戰機或遭敵偷襲,必須儘可能縮短物資輸送的時間。補給船上儲存的貨品事先就要分門別類地進行標準化包裝,採用機械化倉儲技術,便於按需要快速調運到甲板上,再通過高速傳送裝置和直升機轉運出去。目前美軍航母接受一次綜合補給所需的時間估計為3~5個小時,而正在研製的「重型海上補給系統」將比傳統的標準補給方式更為快捷和安全,可在5級海況下一次橫向運送超過5噸的重型貨物,並進一步提高操作的自動化程度,減少所需人力,有效縮短航母補充各類物資的時間。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MH-60S直升機向航母甲板吊運武器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C-2「灰狗」艦載運輸機負責向航母運輸人員、小件貨物和郵件


周到細緻的醫療保障


雖說現代化的航空母艦在工作和生活條件上比中小型艦艇要好很多,但畢竟還是一台作戰機器而非豪華游輪。航母長期處於氣象複雜的大洋深處,艦上機械、電子設備眾多,裝載著大量化工產品和危險品,充滿各種噪音、振動、輻射和有害氣體。在這樣的環境下,艦上人員每天都要從事快節奏高負荷的體力或腦力工作,身心壓力大,引發傷病在所難免,嚴重時會削弱戰鬥力。為了維護本艦以及整個航母編隊的衛生條件和人員健康,航母利用內部空間大的優勢設立了多功能的醫療部門,提供較為全面的醫療保障服務。


「尼米茲」級航母上的醫療部門相當於一所綜合性的小型醫院,設有體檢室、化驗室、X光室、手術室、藥房、普通病房和隔離病房等,擁有各種專業醫療設備和55~80張病床。該部門長配備兩名副手,一名負責行政人事業務,另一名負責指導醫療業務。艦上常駐包括高級軍醫、內外科軍醫、心理醫生在內的9名醫務軍官,以及34名受過相關培訓的醫務士官和看護兵,可以實施常規和應急的診療或手術。當艦載機聯隊上艦後還會增派兩名航空軍醫和15名輔助人員,主要為飛行人員提供醫療服務。另外,牙科部門配備有5名牙醫和16名助手,為全體艦員進行牙齒和口腔方面的日常檢查和醫治。他們都接受過急救訓練,在戰時也可協助搶救傷員。


美軍海上醫療保障體系分為三級:艦艇自身保障、傷病員收治保障、醫院船保障。航母上的醫療設施比較齊全,具有相當強的獨立性,可以承擔二級保障,而且工作周期長、職責範圍廣,因此具體任務也是多種多樣。


在平時,航母醫療部門不僅是充當「隨艦醫院」的作用,為各級艦員開設門診、急診及各種臨床服務,解決患者的病痛問題,同時還要在艦上開展全面的衛生保健和預防檢疫活動,其中包括:對艦員進行定期體檢和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檔案,制定鍛煉計劃,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針對艦上人員密集、艦隊所經地區複雜的特點做好對流行病、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對艦上的食品和用水及加工過程進行日常檢查,監督各部門對工作和生活場所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指導環境消毒和控制病蟲鼠患,對垃圾廢料進行無害化分類處理;為處於噪音、高溫、輻射等不良條件下工作的人員提供有效防護;與作戰訓練相結合,培訓艦員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救與互救技能,掌握髮生核、化、生攻擊時的基本應對措施,定期舉行模擬演練。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里根」號航母上正在進行傷員救助訓練


在戰時,航母醫療部門按照事先制定的各種戰傷和事故處理預案對可能出現的大量傷患開展分類救治。在接收各艦艇送來的傷病員後,醫護人員對其中特別嚴重者實施緊急救護,穩定其傷病情。對不同癥狀的傷病員進行檢查確診,相應採取包括手術在內的各種醫治措施,並利用病房及設備進行初步的康復治療。如果病床不夠,還可在航母上的其它空間開設應急救護所。對於需要進一步救治的傷病員,則利用艦載機或交通艇將其後送到附近條件更好的醫院船和陸上基地,接受後續治療。


艦載機飛行人員是海軍「精英中的精英」,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出勤效率直接關係到航母的作戰能力,因此航空醫學保障也就成為航母醫療工作的重點。在出發前,航空軍醫要對各飛行機組做全面體檢,防止帶病上艦。隨航母出海後,要對機組人員的日常生活嚴格把關,確保飲食符合營養和衛生標準,居住艙室保持清潔舒適,減少休息時所受的干擾。在緊張的訓練和作戰期間,航空軍醫還要密切關注機組人員的身心狀態,判斷其是否適合繼續飛行,合理運用鍛煉、理療和其它手段及時緩解心理壓力和身體疲勞,儘可能使飛行任務不受影響。


分秒必爭的救生損管


一支航母戰鬥群有10艘左右的大小艦艇、近萬名官兵和上百架艦載機,長期在海上巡弋,飛行人員和艦員因意外事故或作戰損失而落水的情況時有發生。迅速組織救援行動、挽救人員生命也是航母日常活動的重要部分。航母上通常設有一支海上救生分隊,負責搜尋和救撈落水人員。這支分隊使用兩架裝有救援設備的直升機,除駕駛人員外還配備有救生員和醫護人員。在接到搜救命令後,救援直升機立即出動前往出事海域,通過落水者隨身求生裝置發出的信號確定其具體位置,或沿著劃定的搜索航線利用紅外探測和人工目視等手段進行尋找。發現落水者後,直升機接近並懸停在目標上方的固定位置,啟動絞車放下吊索,讓救生員下到海面幫助落水者套上索具再拉上直升機,隨機醫護人員在返航途中就可進行必要的急救處理。在平時,各級人員都要學習海上求生技能,而飛行人員還要進行海面迫降和水下逃生訓練,以便在救援到來之前爭取更多的生存時間。


除了能救人,還要會「救」船。航母本身體積大,在戰時是易受攻擊的目標;艦上裝滿各種設備和易燃易爆品,平時發生火災和爆炸的可能性也比其它艦船要大。雖然二戰結束後至今,還沒有一艘在役航母因受損而沉沒,但航母上的危險意外仍屢見不鮮,美國的常規動力航母和核動力航母上都發生過嚴重事故。如1967年7月29日,進入越南外海的「弗萊斯特」號航母正在執行轟炸任務,因安全措施不當,甲板上一架飛機掛載的火箭彈突然自行發射,引發一系列爆炸和大火,造成近200人死傷,60多架飛機被毀。航母船體也嚴重受損,不得不退出戰鬥返港大修。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身穿防護服的損管人員在航母損管中心參加演習


為了提高航母的生存性,使之在遭到攻擊或發生事故後仍能保持基本的運轉,展開自救行動,儘快恢復戰鬥力或安全撤離,除了在設計建造時加強船體內外防護外,還必須重視損害發生後的管制能力,這可以說是航母的最後一道防線。由於航母結構複雜,設備眾多,艦載機的起降作業又相當頻繁,其損害管制體系也非同一般。在硬體方面,航母上布設有一整套自動化損管信息網路,包括感測器、警報器、顯示面板、決策與控制系統等,對全艦各部門進行統一的危害監測、數據傳遞和指揮調度。在要害部位安裝有防火隔離門、泡沫噴洒系統、水霧裝置、高壓水泵等,在各處配備通用損管設備如消防栓、排煙通風系統、應急修理工具、堵漏排水器材。


在人員組織上,航母設立全艦損管中心、多個局部損管維修站和基層損管戰位,由艦長和各部門長逐級指揮損管行動,以電子通訊系統取代過去的電話網,既縮短了反應時間,也避免在信息傳遞中出現人為錯誤。艦上有30個損管隊可隨時調用,配備專業器材和防護裝備,還有潛水員小組負責水下損管作業。在多次事故的慘痛教訓後,美國海軍專門建立了損管訓練基地,提高損管人員的操作技術和應變能力,其他人員也要通過日常訓練和定期演習掌握基本的損管技能。


然而,損管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仍是堅持「預防為主」,強化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在長時間的海上執勤階段中要嚴格遵守各項有關安全保障的規章制度,克服麻痹大意思想,落實各個崗位的安全責任,確保各種損管設施處於隨時可用狀態,否則會出現漏洞而釀成災禍。如1981年5月26日夜間,一架EA-6B電子戰飛機在「尼米茲」號航母上降落時失控,撞向甲板上其它飛機後爆炸起火,最終導致60多人傷亡,10多架飛機受損。經調查發現,EA-6B飛行員服用禁藥造成著艦操作失誤,多名艦員吸食大麻影響到降落引導,加上事故發生後現場部分消防設備失靈,與控制中心的聯繫中斷,導致損管措施不當,增加了傷亡和損失。可見,常備不懈、防微杜漸才是保障航母安全的根本之道。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尼米茲」號上的降落失控事故是深刻的安全教訓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事故後的「尼米茲」號返回諾福克母港


從擁有到強大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海上強國裝備航空母艦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研製和使用經驗,作戰運用更為成熟。相比之下,前蘇聯在發展航空母艦的道路上頗為曲折,後來的俄羅斯只繼承到一艘「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中型常規動力航母。這艘在1980年代設計建造的航母滿載排水量6.75萬噸,採用蒸汽輪機推進,人員編製約為2000人,最多可搭載60架各式飛機。與西方航母最大的差別一是艦上安裝有大量的反艦和防空導彈,二是採用上翹的滑跳式甲板供固定翼艦載機起飛。「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更強調獨立作戰能力,單艦火力強大,可與多艘水面戰艦、潛艇和補給艦組成特混編隊。艦上也設有較為齊全的生活設施和醫院,在「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事故中曾充當救援平台。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庫茲涅佐夫」甲板前端的12座SS-N-19垂直發射反艦導彈


儘管早在1991年就已正式服役,但由於技術和資金所限,「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仍需花費多年時間進行航行測試、艦載機起降訓練、維修改進等,真正進行戰備巡航和參加演習的次數很少。期間還發生過漏油、火災、墜機等多起事故和動力故障,顯示出在設計水平、裝備質量和人員素質各方面存在著不足。這些教訓表明,對於「航母俱樂部」的後來者而言,擁有航母並不能一飛衝天,必須結合自身實際逐步積累經驗、培養相關人才、完善配套設施和健全各項保障,才能使航母真正成為一個高效強大的作戰系統。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細說美軍航母的海上保障:中國如何從擁有變為強大?



進船塢維護的「庫茲涅佐夫」號航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人民海軍由弱到強轉變的記憶:從小快艇變大航母
為何在太空看中國發出的是白色強光?中國航天員楊利偉的回答!
中國這個盟友是美國最大的噩夢:傾其所有幫助解放軍陸航壯大實力
這就是為何美陸軍強大的原因,中國陸軍就差這個了!
中國軍方再曝一逆天神器:美軍直呼如今的中國太強了
古代中國是海上軍事強國嗎?
美國為何不怕中國航母:一大問題制約中國航母戰力
中國激光武器的真實威能有多強?德國「道破天機」!
從南京到崑崙上:中國輕型坦克是如何一步步變強的?
美國參軍可以選擇崗位,這真的比在中國參軍強嗎?
美軍也有大刀隊?也砍過日軍?跟中國大刀隊比,誰更厲害?
中國這個盟友是美國最大的噩夢:讓解放軍插上翅膀
中國三棱軍刺真如傳說中的厲害嗎?足讓越軍聞風喪膽
美五大盟友鐵杆齊倒向中國:中國缺啥它給啥 美國暴怒卻無可奈何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中國太空爭霸利器向美國亮劍
美軍:中國空軍與從前已有天壤之別
亞洲海軍中最強驅逐艦到底是誰:第一名為何竟然不屬於中國海軍?
美國海軍聽說中國有這個只好無奈抱怨道:討厭的傢伙
霸氣!中國漁民撈出一件美軍大寶貝:真相曝光解放軍水雷實力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