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學大師會扼殺所在領域的生命力嗎?

科學大師會扼殺所在領域的生命力嗎?

重量級人物主導某一科學領域的現象對於學科究竟是好是壞?普朗克認為,每一位大師的葬禮都推動著科學的進步,他的看法在某種意義上是正確的。



量子理論之父馬克思·普朗克(Max Planck)曾說過,科學每經過一次葬禮就前進一步。他的本意應該是,某個領域重量級人物的死亡會解放那些持不同觀點的人,他們可以更加自由地闡述意見而不必擔心觸犯權威。大人物的去世還可能會重新調整領域內資金分配的方式,因為這些通常也反映出現有秩序。

科學大師會扼殺所在領域的生命力嗎?



普朗克說對了嗎?麻省理工學院的皮埃爾·阿祖雷(Pierre Azoulay)花了近十年時間一探究竟。他發表在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工作報告中的研究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的。有趣的是,2010年阿祖雷博士在《經濟學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首次就這一主題發表文章時,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他認為大師的逝去導致其合作者發表的成果明顯減緩,但是發表後反對聲音不少。很多科學家認為一位大師的主導地位常常會「吸走這一領域的學術氧氣」,他們的離去給了更多人空間。


在巴塞羅那龐培法布拉大學(Pompeu Fabra University)的克里斯蒂安·馮羅森(Christian Fons-Rosen)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約書亞·格拉夫·茲文(Joshua Graff Zivin)的協助下,阿祖雷博士決定深挖這一主題。他們著重考察了1975年至2003年間生物學在美國的發展情況,通過網上資料庫摘取了不同領域的生物學家在各自領域的大師隕落前後的發表記錄,對比與大師合作過的人和其他研究者的情況。令阿祖雷欣慰的是,他兩部論文的發現都得到了數據支持:首先,大師離去對於他們的合作者確實是噩耗,令他們此後的發表陷入困境;但在大師合作領域之外的研究者確實得到了更多的呼吸空間。換句話說,大師的陰影可能確實阻礙了他們所在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如何衡量何為「大師」?是科學巨人還是大量普通研究者推動著各領域的進步?

了解更多,迎閱讀《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六月刊文章《死中有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學人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浙大與耶魯大學聯手培育生命科學領域頂尖人才
神經科學領域的大神們
「三親嬰兒」:生命科學領域的又一場倫理大戰
曹雪濤院士:我國能夠引領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的一些重要領域,推動中國醫學科學的發展,造福人類
當電商平台融入生命科學領域會產生什麼奇特的化學反應?
頂級期刊發文!中國科學家在食管癌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搞定食管癌,還是得靠我們中國自己的科學家」|科學大發現
他是美國最有錢的科學家,又是生物醫學領域的一代宗師!
科學家化學合成「最新」抗生素 抗菌藥物領域大突破
專訪李黨生:亞太生命科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期刊是如何煉成的
生命科學領域的突破性技術(一)
研究領域橫跨 8 個學科的大師波普爾,會有怎樣的科學觀?
谷歌違背承諾:狂挖生命科學與健康領域人才
「十三五」學科發展戰略報告:生命科學優先資助領域
機器學習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大顯身手
生物學能解釋為什麼科技領域的男性從業者比女性多嗎?
工程領域的人工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等方法,是否需要尋求其在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和生物學等其他領域的合理性?
理工科領域強的大學
「硅腦」專家不是夢——機器學習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大顯身手
用於計算機的熱力學:科學與工程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