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資治通鑒》中的繁花與冷雨:造反的理由

《資治通鑒》中的繁花與冷雨:造反的理由

造反的理由


文 / 徐劍

《資治通鑒》中的繁花與冷雨:造反的理由


司馬光


歷史上總有這樣一撥人,老是迫不及待地以天呈異象來攛掇主子當皇帝,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味道。趙匡胤的「黃袍加身」更是極致。這些手下人是什麼心態呢?無非有二:一是自以為摸透了老闆的心思,趕快勸進,怕落後於人;二是想水漲船高,老闆都升格為皇帝了,那麼自己擁戴有功,保不齊可以弄個開國功臣什麼的。

《資治通鑒》中的繁花與冷雨:造反的理由


《資治通鑒》|司馬光


「目重瞳子」的朱友敬


後梁時的康王朱友敬,深信老天對自己特別眷顧,這輩子不會白活,定能王邦天下,成就一番大事。老朱何以如此自信呢?因為他身上某一器官與眾不同。《資治通鑒》上說他「目重瞳子」,什麼意思呢?原來朱友敬的眼睛與眾不同,每隻居然有兩個瞳子。 有兩個瞳子?那又如何?孤陋寡聞了吧,乖乖,那可了不得啊,五百年才出一個呢!據說黃帝、倉頡等歷史上的重量級人物,都是「目重瞳子」。 當知道自己也是「目重瞳子」後,康王朱友敬的頭腦就一直處於發熱亢奮的狀態,一夜無眠。「皇帝輪流做,今晚到我家。」想想也是,自己也老大不小了,這回該輪到自己啦。每念及此,朱友敬腳下彷彿生風。 不想再等了,他想到了造反,乾脆自己做皇帝得了。 說干就干,但要找機會。這年冬天,恰好遇上樑帝心愛的德妃出殯。按慣例,梁帝晚上要前來守夜,真是天賜良機!康王朱友敬想趁機將梁帝做了。於是,他把幾個心腹偷偷藏在寢殿,只待梁帝進來,便動手「咔嚓」。 一切安排都似乎天衣無縫。孰料,梁帝也是一個老手,待進得殿來,像條獵狗般的他,好像嗅到了瀰漫空氣中的殺機。不對!他趕忙拔腿轉身便跑。或許過於倉促,逃跑中把鞋子也弄丟了。由於梁帝反應太快,藏在寢殿里的殺手來不及動手,只好眼睜睜地看著梁帝光著腳翻牆逃走。 想得好但做得不好。朱友敬的政變計劃就這樣流產了! 逃過一劫的梁帝趕忙召集禁軍,對朱友敬及其追隨者進行搜捕,抓一個殺一個,一個也不能少。眼看大事不妙,始作俑者康王朱友敬來了個腳踩西瓜皮——溜了!天下雖大,卻無他藏身之所。不久,他就被官軍抓獲,梁帝當即將他斬首。 朱友敬的「帝王夢」,就這樣活活地碎了一地。 中國人喜歡相面術,總是希望從五官中尋找自己與眾不同之處,並從中破解人生密碼。心有大志者,還希望以此強化追隨者的信心和獲得理論依據,以此來廣攬信眾,凝聚人心。陳勝、吳廣、劉邦、朱元璋等在起事時都用過這一橋段。 古代的相士認為,重瞳是一種異相、吉相,象徵著吉利和富貴,擁有重瞳者往往是帝王的命水。其實,兩個瞳子又算什麼呢?現代醫學認為,重瞳子只不過是一種返祖現象。目有雙瞳,表現為瞳仁中部的上下粘連,即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也有醫學家認為這只不過是眼珠子的色彩較淺,乍一看去,彷彿有兩個眼珠子,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病態。 可是,朱友敬們不知道啊!還真以為是天命所歸,結果誤了卿卿性命! 歷史上「目重瞳子」的人不少。比如自刎烏江的西楚霸王項羽,一代詞主、最終被牽機葯毒死的李煜,為黃帝造字的倉頡,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同樣「目重瞳子」,可人生結局不一,我想,關鍵還是在於個人的修鍊和造化吧。

《資治通鑒》中的繁花與冷雨:造反的理由


東魏丞相高歡


高歡遭遇「石頭局」


目有雙瞳,是朱友敬造反的動力。還有更離譜的,一塊石頭也能成為手下搗鼓東魏丞相高歡覬覦皇位的理由。 案牘勞形,整日待在辦公室里處理那些棘手的事,著實讓人心煩氣躁。有一天早上,高歡將手裡的公文一扔,向門外喝道:「來人,備馬!」他想出去走走,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 去哪兒呢?手下建議高歡到天池一游。這天池在汾陽,與現在東北長白山的不是同一回事。 正合吾意!高歡點頭允准,並下令即刻起程,他也要來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 臨近中午,轎夫終於氣喘吁吁地將高歡抬上了天池,他興緻勃勃地走下轎子。天好藍,山好青,水好碧。縱是繁華鋪就,宮裡的畢竟是人工雕琢的,這一切與大自然的賜予可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哦。高歡一邊貪婪地呼吸著清新空氣,一邊站在高處,極目遠眺,欲窮盡遠近的湖光山色。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眼看暮色臨近,高歡仍然流連在景色間,不忍離去。手下見狀趕忙建言:「丞相大人,還請打道回府吧!」 「好吧,起轎!」儘管萬分不舍,高歡還是如此吩咐道。話音未落,正準備上轎的他,無意間看到轎底下溜出一塊石頭。 高歡彎下腰一看,石頭光溜溜的表面上,隱隱約約好像刻著字,定睛細看,是「六王三川」四字。 咦,怎麼回事?反覆打量捧在手掌間的石頭,高歡眼光拉得直直的,雙眼充滿著困惑、疑惑。 領導身邊從來不乏「高參」,並且是懂得「擦鞋」的高手。行台郎中陽休之就自以為該是展示才華的時候了。他湊了上去,咬著高歡的耳朵說:「恭喜大人!」怎麼講?高歡兩眼盯著陽休之。「天命依歸啊!」陽休之說得不緊不慢,「『六』是指您的表字;『王』的意思是應該統治天下。河、洛、伊是三條河流,涇、渭、洛也是三條河流。這表明,上天要您接受賦予的神聖使命。相信我吧,請丞相大人準備做關、洛地區大片膏腴土地的主人!」 直說吧,陽休之的意思,無非是攛掇高歡將東魏天下佔為己有。 「不要亂說,現在已經很多人在暗地裡說我要謀反了!」高歡嚴厲地瞥了陽休之一眼。然後,若有所思地離開轎子走前幾步,再一次遠眺山下那片遼闊的土地。 行台郎中杜弼不甘人後,走到高歡旁邊,俯下身子耳語道:效仿堯舜吧,接受東魏孝武帝的「禪讓」,自己做皇帝,一享九五之尊。杜弼說著說著,末了便是唾沫四濺。沒待他說完,高歡便高高地舉起手杖,朝他一頓猛打,打得杜弼滿地找牙。 高歡擅權十六年,但自始至終沒敢另開爐灶自己做皇帝。直到其子高洋篡權建立北齊後,他才被稱為獻武皇帝。不過,那時高歡已死去多年,是屬於死後追認。 你說,高歡想不想當皇帝?我覺得回答是肯定的。但他為什麼不取而代之?在這個問題上,他與曹操有共同的害怕,怕被視為亂臣賊子,並因此寫進歷史。如此說來,高歡還是有著強烈的道德感與歷史感。 歷史上總有這樣一撥人,老是迫不及待地以天呈異象來攛掇主子當皇帝,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味道。趙匡胤的「黃袍加身」更是極致。這些手下人是什麼心態呢?無非有二:一是自以為摸透了老闆的心思,趕快勸進,怕落後於人;二是想水漲船高,老闆都升格為皇帝了,那麼自己擁戴有功,保不齊可以弄個開國功臣什麼的。說來說去,還是為自己打算。只不過是有人成功了,有人掉了腦袋。 但回頭一想,那塊詭異的石頭從何而來?為什麼恰巧出現在轎子底下?莫非是陽休之們設的「局」? 並非小人之心胡加揣測。這一點難說啊!

《資治通鑒》中的繁花與冷雨:造反的理由


張韶坐上皇帝的寶座


張韶的「皇帝夢」


關於造反的種種理由,張韶與蘇玄明的聯袂也很是奇葩。 張韶是誰呢?小人物一個,唐敬宗時宮廷染坊局的一名供役人。具體來說,就是在皇家染布做衣裳的地方跑腿。某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張韶和術士蘇玄明在街頭碰了個正著,隨即找了個小酒館,一番酒酣耳熱之後,蘇玄明故作神秘地對張韶說,昨晚為你佔了吉凶,你將來當「進宮升殿而坐,與我共食」,說是兩人坐在富麗堂皇的宮殿里,一塊吃飯喝酒。 這話說得很含蓄,換句通俗的話來說,你張韶有天子之命,我將輔佐你一匡天下,共享人間的榮華富貴。 張韶一聽,愣住了!酒醒了一半。他「噓」一聲,非常嚴肅地對蘇玄明說,千萬別亂開玩笑啊,這可是掉腦殼、株連九族的買賣。我是誰啊?一個小跑腿! 哎,英雄莫問出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蘇玄明舌燦蓮花,我們有機會啊,你看皇上晝夜踢毬遊獵,大多數時間不在宮中,這不是可以趁機成大事么?! 如此這般,蘇玄明對著他又是一陣耳語。是喔,我怎麼沒想到?!張韶猛一拍自己的後腦勺說。接著,他打了一個很響的飽嗝,噴出一股濃烈的酒氣。 猶未晚也。張韶和蘇玄明決定聯手大幹一場,於是他們暗地裡交結染坊工匠中的一百多個無賴,組建成一支造反的基本力量。過了一段時間,兩人自覺時機已到,便把兵器暗暗地藏在紫草中,裝在運送染布的車上,命人趁夜幕降臨時偷偷地運進雲台門,然後準備對宮裡來個「一鍋端」。 自以為天衣無縫,可惜在經過城門時出了狀況。當時的官方也在治理超載,守門人懷疑他們的車輛載物超重,遂上前盤查。因為心中有鬼,張韶不免慌亂,擔心事情敗露,他只好一不做二不休了提前動手,拔刀將盤查者一把殺死,然後和同黨換下外衣,手握兵器,呼著口號大喊著朝宮裡殺去…… 果然,此時的唐敬宗正在清思殿踢毬呢。宦官們發現有人向宮中衝來,大吃一驚,趕緊奔去關閉宮門,然後再跑去向唐敬宗報告。但是晚了,張韶及同夥捷足先登,已攻破宮門沖了進來。唐敬宗嚇蒙了!稍稍醒過神來後,第一個念頭是到右神策軍營中避難。警衛人員說不行,太遠!如何是好啊?唐敬宗沒了主意,還是一旁的小太監機靈,低低地說了聲:還是左神策軍近些,暫時到那兒躲躲吧! 唐敬宗嘆一聲,只好如此。 張韶沒費什麼工夫便登上了清思殿。坐在唐敬宗的御榻上,張韶恍如夢中,想起蘇玄明的「與我共食」,便迫不及待地催人炒了幾碟小菜,又迫不及待地和蘇玄明觥籌交錯,大快朵頤起來。「進宮升殿而坐」,夢想成真啊,果然像你所說的那樣!想到這,張韶感激地向蘇玄明豎起了大拇指。 一看到張韶這份洋洋得意,輪到蘇玄明吃驚了。他說:「難道你所企求的就是這些嗎?」是啊,你張韶也太沒志氣了,這不是小富即安嗎?再傻,張韶也能聽出弦外之音,趕緊把酒杯一扔,起身抄起武器,再次朝後宮衝去。但是遲了,這時唐敬宗的御林軍已經殺到。驚慌失措的張韶只好躲藏在禁苑中,轉眼間又被一把拿下。 他的謀士蘇玄明及其他同夥或死或俘,全都成了階下囚,然後又再次在刑場上「共食」,然後便沒有了然後。 歷史上,像張韶這樣幻想做皇帝的無名之輩多如恆河沙數。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無論是張韶還是蘇玄明,他們有這樣的志氣似乎都沒有錯,劉邦、朱元璋者不也成功了嗎?當初,蘇玄明選擇張韶,無非是看中了他的工作便利,只是蘇玄明道行不夠,所託非人。臨死之前,不知他有沒有後悔呢? 「皇帝輪流做,明日到我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些經典句子讓許多人雄起——都想做皇帝!

《資治通鑒》中的繁花與冷雨:造反的理由



王始


「吾皇蒙塵」的笑話


皇帝乃九五之尊,君臨天下,口含天憲,坐擁後宮佳麗三千。此等生活,令人垂涎、艷羨。南北朝時,泰山腳下有個叫王始的農民,有一天也突發奇想:自己要是能夠做回萬人之上的皇帝,該多好啊,哪怕做上一天,即便過把癮就死! 他還動真格了。 作為「貧N代」,要想做皇帝,大抵只有造反一途。一個好漢三個幫,造反自然需要成批成批的追隨者。如何讓人追隨且死心塌地呢?王始思前想後,絞盡腦汁,最後想出一招:施展幻術! 如何具體施展幻術,司馬光可能怕流毒後人,沒有詳細記載。鄙人道行不夠,難於考究,所以在這沒辦法將歷史復原。 裝神弄鬼有時會很有效,後來的洪秀全、義和團也曾以類似的手段廣聚信眾。某一日,在大庭廣眾之下,王始施了幾次幻術,讓圍觀者目瞪口呆。沒想到,這一招還真的讓他招募到了幾萬兵力。 人多力量大。這幾萬人讓王始覺得腰杆子粗了。於是,擇了個吉日,王始登基自封為「太平皇帝」,還煞有其事地任命了一眾三公九卿。 王始「過家家」式的胡鬧折騰,當然不見容於當局。南燕桂林王慕容鎮受命前去討伐。王始麾下本是一幫烏合之眾,慕容的部隊還沒來到陣前,王始的人馬便嚇得作鳥獸散,有些膽壯的稍作抵抗,一兩個回合便被官兵斬於馬下。王始眼看不妙,撒腿逃命,但為時已晚,慕容鎮拍馬上前,一把將王始揪下。 造反是要殺頭的,還可能要株連九族。王始自然難逃一死,陪斬的還有他的妻子。臨刑前,監斬官追問王始,他的父親及兄弟等跑到哪去了?王始頭一昂,自豪答曰:「太上皇蒙塵於外,征東、征西為亂兵所害。」真逗!還真把自己當作皇帝了,順便把親爹也提拔了一下,成了「太上皇」,還「蒙塵」呢! 有點酸掉大牙。一旁同樣五花大綁的老妻也看不過眼,怒斥王始道:「君正坐此口,奈何尚爾!」正因為你這張嘴不好,才落得今天這般下場! 王始沒有生氣,估計也沒有時間再生氣了。他柔和地安慰老妻說:「皇后不知,自古豈有不亡之國!朕則崩矣,終不改號!」「皇后」您有所不知啊,自古以來哪有不滅亡的國家呢?「朕」今天即使「駕崩」了,正統的名號卻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真是冥頑不化!言語間,動輒「朕」、「駕崩」、「名號」什麼的,就憑這些,都可殺幾回頭了!想像中,面對屠刀,王始倒可能很淡定,一旁的老妻則可能是「淚眼已吹乾,無力再回望」吧?歷史上,想做皇帝的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數也只是想要一姓之天下,在個人慾望的泥淖里周而復始,沒能做到「一家仁而萬家仁」,更無法引領社會向上提升,只能是「濤聲依舊」,「重複著昨夜的故事」。

《資治通鑒》中的繁花與冷雨:造反的理由



《從司馬光書房路過》|徐劍


喜聞,可能的生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喜聞 的精彩文章:

TAG:喜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趣聞:最荒誕的謀反案:皇叔因女兒和皇上通姦而造反
英布、盧綰造反也在預料之中
造反的寧王,跋扈的劉瑾,不上朝的嘉靖,大明的黑暗殘暴罄竹難書
古代造反的極致:清代天理教刺殺嘉慶帝、攻打紫禁城之役
造反的寧王,跋扈的劉瑾,不上朝的嘉靖,大明的黑暗殘暴罄竹難書!
歷史真相揭秘:陳橋兵變中趙匡胤真的兵不血刃,順利造反嗎?
隋朝「造反派」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是怎麼死的
明清時代的造反冠軍:白蓮教
水滸中最有理由造反的人,本該坐擁江山,卻淪為江湖一草寇
特朗普指控臉書和媒體製造反對其的陰謀
《楚喬傳》竇驍黑化造反 李沁原聲版哭戲演技大爆發
東漢的太監會耍皇帝,唐朝的太監喜歡造反,明朝的太監喜歡爭權!
美國花巨資造反導系統 中國為何不把核彈藏太空呢?
現代社會文風鼎盛深受鼓舞的我投身文學寫那本好呢 《新世紀浮屠戰士》《造反的魯修》《赤色的煉鐵術士》
本該坐擁江山,卻淪為江湖一草寇!水滸中最有理由造反的人!
歷史上,造反派為什麼都愛用「清君側」這個理由,背後的原理很深
李淵登基 李淵造反如何將隋煬帝推向深淵的?
《龍珠超》神秘刺客是誰?弗利薩真的造反了嗎?
造反有理還是有罪?漢景帝的態度:不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