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俄戰略深度對接 美國封鎖圍堵立首功

中俄戰略深度對接 美國封鎖圍堵立首功


中俄戰略深度對接 美國封鎖圍堵立首功


資料圖:俄羅斯軍艦訪問中國


原標題:普京又來中國了,美國人會抓狂嗎


【環球戰略與評估中心6月24日消息】本月25日,俄國總統普京將訪華。也將一如既往地簽署諸多文件,除了航空、高鐵、農業、航天、軍事等領域之外,最大的看點是中俄雙方的大區域經濟對接項目的具體措施,即"大歐亞夥伴關係3.0版"的內容。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圍繞中俄大區域合作及對大國關係的未來影響、中俄國家戰略的深度對接以及中方"一帶一路"與俄倡導的"大歐亞夥伴關係"走向等問題,寫一點看法。


一、 俄羅斯的"大歐亞夥伴關係"戰略解析

1、 俄地緣政治困局與經濟困境,只有"東向走實"可解


自美國將海上反導分別前推部署到波蘭、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開始,此問題就成為長期激化美俄的戰略矛盾,而北約不斷東擴、烏克蘭危機定時引爆、敘利亞戰亂長期化為標誌,戰術得利而戰略失據的俄國被美歐全面制裁,使得俄經濟雪上加霜,戰略騰挪空間被壓縮,來自西部的軍事壓力就愈來愈大,自此美俄、美歐關係進入了長期冷凍期,而且短期美俄關係不會有大的改善。


為改善俄總體戰略環境與重振經濟,俄國曾在不同階段分別提出"北南走廊計劃"、 "歐亞經濟同盟"、以致當前的"大歐亞夥伴關係",中間曾幾經周折改頭換面,直到與中國"一帶一路"相遇才真正可能修成正果。而中國"一帶一路"規劃與絲路基金,以及在俄國困頓之下對其的戰略支撐之表現,本身既體現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互為大後方的真正內涵,也是兩國長期戰略利益的最大契合點。


對俄國而言,普京"大歐亞夥伴關係"的新提法,意義與之前的北南走廊計劃、歐亞經濟聯盟計劃有較大不同,可稱之為3.0版的俄國戰略經濟規劃,其背後,現實地緣政治困境與經濟發展預期、培植國力、與華戰略深度融合是俄國的主要意圖。


2、 回溯"歐亞經濟聯盟"的前世:先看看俄國當年的"北南走廊計劃"

這是新世紀伊始俄國的1.0版,還在美國的"新絲路計劃"之前俄國就提出的方案。該經濟走廊的主要內容是:將印度西海岸港口與伊朗阿巴斯港連接(這是在巴國後來"不參加"的情況下之修改案),通過鐵路運輸送到伊朗的裏海沿岸,再通過高加索國家進入中亞、俄國直到歐洲地區。


這個計劃,從南亞-西亞-高加索-中亞-俄國-歐洲的先海後陸、再由陸下海、最終上岸的"海陸聯運"貨運通道,計劃倒也很豐滿,也很宏偉,但很折騰。包括了俄國(坐莊)、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南亞國家連接中亞及南高加索直到歐洲。可是它的命運或許比美國人當年的"新絲路計劃"更糟:美俄計劃的相同點都是"能源南下、商品北上",排他性的思維決定了美俄計劃最終各自"千秋"。


原理看,這是俄國帶頭大哥搞的"拉郎配",伊朗受困於伊核問題因此採取靜觀其變的態度,巴國直接不看好,印度起始也不積極。另外看看這個"走廊",其"裝修與建築"之協調水平,本就沒什麼經濟前景,所以一早就基礎不牢四處漏風。


首先,這是俄國出於與美國相同思維指導下的排他性的經濟戰略產物,這就決定了其政治層面的風險;


其次,資金不到位、各自心思重,十年修修補補等於集體"踏步走";

第三,最聰明的還是伊朗和巴鐵。伊朗人一早就冷眼旁觀,退出的巴國則是因為仔細研究後得出結論:"美俄雙方計劃都與中國相衝突"...


第四,印度與巴鐵巨大的戰略死結,使得這件計劃"穿越巴鐵"的陸上戰略風險導致連印度都直哼哼。而印巴關係的改善乏力決定了此陸上計劃的必然夭折。


後來某一天,印度忽然腦洞大開積極與俄運籌這個不斷"下海上陸"的海路方案,甚至連伊朗境內的道路設施都主動拍胸脯願意"包圓"了,但是時移世易,回頭看雙頭鷹卻手持AK47全神貫注於西門籬笆安危,一臉凝重且面露菜色。


3、"歐亞經濟聯盟2.0版"的出台

2010-2011年,俄國似乎已經拋棄了"北南走廊計劃",另起爐灶搞了個"歐亞經濟聯盟",即以俄白哈三國為基礎的2.0版(加上後來的中亞三國共六個),大家捆在一起建立類似歐盟的"獨聯體經濟體",意圖建立涵蓋1億七千萬人口的"三流"(資金、人口、物貿)大市場。


客觀的說,無論是北南走廊計劃還是歐亞經濟聯盟,俄國均有地緣政治與經濟整合的思維。區別是2.0版本從"北南走廊計劃"里汲取了教訓,收縮了盤面、降低了風險因素,先圖恢復俄對於周邊地區(主要是獨聯體國家)的戰略主導權與經濟整合先手,從2010年之後加快整合看,成效還是很大的。


去年5月普京訪華時,中俄簽署了《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確認了相互支持與建立工作小組並啟動協議談判。


從此版本開始,俄國終於主動與中國的"一帶"談判對接--這樣顯得塊頭大、籌碼多。客觀的說,這個還是較為現實,因為只有合力與中國"一帶一路"積極對接才能搭車得利,而"集體搭車"與單獨與中國談判顯然是不同的。


深層看,這是俄國在"利益最大化"下最終認清形勢與中國合作的正確之舉,雖然還存有私心與幻想,但是在大方向上得到了中國的理解與正面響應。(但是,並不代表中國完全認同它的"原始設計")


4、目前的"大歐亞夥伴關係3.0版"反映了俄國的"新思維"


從俄方的表述看,這個3.0版的計劃,是在WTO框架下的"歐亞經濟聯盟"6國與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以及與俄國關係密切的國家或組織,甚至不排除TPP/TTIP國家成員參加。


我們分解下看。


--國際貿易規則下的開放性經合框架


--中俄雙方已達成的戰略對接協議範圍


--前述俄國首倡的"北南走廊經濟計劃"所有成員


--未來域內外國家


幾天前,從普京總統在聖彼得堡經濟論壇會議上的部分表述來分析,可以看出此3.0版本新計劃幾點新穎之處:


首先,對俄有極大的戰略利好,且在國際貿易規則上具有最大限度的法理性與包容性,而非美國TPP/TTIP拉幫結派的排他性。


其次,計劃"分階段建設"的3.0版,以俄中為主,先期就已經涵蓋了東亞、南亞、西亞以及中亞國家、獨聯體各國、中東歐國家。此一範圍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正是麥金德、布熱津斯基反覆鼓吹的世界島之心臟地帶,除中東、西歐之外幾乎涵蓋了整個歐亞大陸。它完全體現了中俄的戰略契合,也符合中俄利益,如果以此為分水嶺,中俄各自的整合範圍可能開始逐漸趨於"利益重合"。


第三,長期看,吸引歐盟、亞太各國參與,實施對美國的TPP/TTIP的"定向破功"。以此觀察,中俄下步必然是在歐亞大陸建立更大範圍的"全面經濟夥伴合作計劃"。


第四,其範圍再次囊括了"北南走廊計劃"所有國家,不僅使得俄此前的計劃"換了個活法",從而為以後南亞中東戰略布局預留了先手,而且將之納入了更大的新局。


二、 中國對於中俄大區域合作持開放姿態,但是取捨之間應"有度"


1、俄國懂得"形勢比人強"


俄國的新計劃3.0版,對俄國而言是個終於成熟的龐大的經濟戰略計劃,中俄兩國此前也會在外交層面有溝通協商渠道,中國的"一帶一路"之"一帶"已經開始在中亞、南亞、中東歐迅速推進,這一局面的快速形成反過來或許催生了俄國新計劃的出台。


以前在"北南走廊計劃"上,俄國的地緣政治考慮似乎佔據主要因素。相比敘利亞這個前哨對於俄國地中海存在的意義,俄國對於印度洋的長遠興趣相信更大,但是最後1.0版的結果得出了另外感受。此後在俄國"歐亞聯盟計劃"與中國對接問題上,俄國一如既往地部分延續了中俄石油馬拉松談判的翻覆手段與患得患失心態。


對於中國經濟與影響力不可阻擋地進入中亞,俄國是另有一番滋味的,但在大勢之下,俄國看出了合作才能互利,因為自身除了軍事之外,各個方面均被中國甩出了十條街以上。另外就是俄國佔據了歐亞地利之便,而這個"地利"在當今國際化背景下已經不復有當年阿拉伯人的坐地收金之大利。在俄國經濟多年來人口、油價、經濟低迷之下,現實的急迫性就恰好應了俄國首任聯合國大使盧金的預言"過去俄國雖然落後於歐洲,但卻自認為比亞洲先進。但從那以來,亞洲發展的速度要快得多,……我們發現自己不再處於"現代化的歐洲"和"落後的亞洲"之間,而是處於"兩個歐洲"之間的一個奇怪的"中間地帶""


--這算是麥金德早期"心臟地帶理論"的自我解嘲嗎?


2、經濟整合主導權,中俄要有雙贏思維


普京當政以來,在中俄關係多年來的歷程中,在聯合國、敘利亞、烏克蘭、兩核等國際重大問題上,中俄均有默契與有效合作,近幾年來雙邊合作也更加提速,一系列重大協議得以達成,不僅將對方視為外交首位,而且在戰略層面成為事實上的"准盟",這一切,為中俄關係建立了穩定的、良好的基礎。


中俄之間的最重大問題之一,是雙方的經貿水平與兩國戰略合作關係"不成比例",因此,如何從兩國經濟層面擴大乃至整合歐亞核心區域的經濟合作與對接戰略,應在中俄之間達成最大的共識基礎,而這與中國同樣西進歐亞地區的"一帶"經貿合作戰略,表面看似乎本身存在著爭奪地區經貿發展主導權的矛盾,但是如果要提前預防中俄對相關經濟區域主導權的爭奪,就應該提前在中俄間建立更高的"中俄合作夥伴新機制"或"大歐亞夥伴計劃"框架來管控與整合,另外,中國要善加利用上合組織各項功能來為中俄雙方加一把"安全鎖"。


新夥伴關係不代表雙方在各自所有利益上完全一致,但是可以最大限度"求同存異",這個最大公約數在於雙方於談判中相互利益點的契合,從中俄近年來各項協議的分別達成歷程看,可以找到這個利益共同點。


當然,時至今日,只剩一張核牌的俄國,"東向"走實尚需更大誠意。


3、中俄利益之分野與中國利益能否最大化


我們可以先從"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的銜接原理看。俄國希望通過發展獨聯體區域經濟合作,發掘出前蘇聯國家共同擁有的經濟基礎之潛能,在能源資源輸出的同時也能提升更大的貿易與投資以及市場化水平,這在客觀上對中國會有更大的發展機遇。


在大歐亞計劃3.0中,最大難點可能在於南亞(主要指印度),而所謂"中國利益能否最大化",事實上已經與俄國共同拓寬了經濟合作視野,更準確地說:無論印度是否響應這個計劃,中俄都會持續推進之,即有他不多、沒他不少。


如果印巴伊等南亞西亞國家加入,則上合擴容就成為現實必需,大家"集體轉正"或是選項,這個可能性較大。俄國如此熱心地希望加入三國,除了加大自身權重,意圖還要再看。但是從中國角度看可以考慮緩行,原因有二。


1,印度對中國"一帶一路"以及孟緬中印四國經濟走廊始終疑慮重重而擱置,但中印真正的戰略互信達成這應是個前提。


2,中巴經濟走廊早已先期如火如荼展開(即中國"一帶"之南線重點),換句話說,如果印度不上末班車,不調整自己的心態而抱殘守缺作繭自縛,那麼自家西出、北向就均被擋在中巴國門之前,被"屏蔽"的滋味一定不爽,那就只好在半島玩"四季計劃",--這絕非虛言。


三、 "大歐亞夥伴關係"對中美關係會有衝擊嗎


1、中俄區域經濟關係的任何進展,都與美國人無涉


長期以來,在國內外網路媒體上唱衰中俄關係的一些人,被事實不斷反抽。


這些另類言論,從諸如俄國狼子野心,奪華領土、到諸多歷史爭端不一而足,卻無一例外地意圖挑唆中俄戰略合作大局。


美歐20年前,起始並不看好中俄相互猜忌的關係,長期對中俄合作袖手微曬,但後來卻越來越笑不出了,如今只怕笑容已經僵在臉上。中俄從當年的蘇27破冰、初級邊貿到如今的大規模全方位深度合作,其勢頭依然不減,直到現在可能即將啟動的"大歐亞夥伴關係",這對於美國的衝擊自然是重大的,而這一切始作俑者正是美國人的首功。看到中俄戰略夥伴不斷提升,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美國心裡想必極為不爽。


但是,"我就喜歡看你對我不爽,但卻奈何不了我的樣子。"


2、中俄的"大歐亞夥伴計劃",會成為倒逼美國吐利的一件戰略利器


中俄夥伴關係攜手前行的戰略底線,在於中美、中歐關係不被完全破壞,反過來看,中美中歐關係也不能以犧牲中俄關係為代價。


因此,在中俄正常的夥伴關係互動與發展過程中,不但要尋找最大的利益均衡點,更重要的是形成並維護中國與這"三對重要夥伴"的戰略關係並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或者稱為方向不同、層次不同但各自利益點持續深化的重合狀態。這樣"長期化"的結果,就是我方與各個關係始終處於螺旋上升態勢下,如此,即使一對關係出現重大危險,也會因雙方、或多方利益深度交相融入之因素而可能化解,而且在當今各方戰略態勢下,中國蘊力薄積而後發,明顯佔據很大優勢。


以中俄"大歐亞夥伴關係"為例,中俄本就是歐亞大棋盤上的歷史大玩家,無論合縱連橫這一點卻從無更改,在國際化與多極化背景下,雙方國家利益交集與領導人個人魅力均交匯於漫長歷史的這一瞬,實在是奇觀。


那麼,美國人會敏感嗎,他們會有何動作嗎?


他們是否敏感且不談,我們卻不要太敏感。畢竟對手多年來對中俄早已使出渾身解數(包括上不得檯面的)尚不能消解自家頹勢,而今日中俄聯手開了大飯店,何須擔心大肚客?


這個話題,放到下一個問題深談。


四、大棋局上"三個半"對手多方博弈,中國"勢"為第一


1、歐亞大棋局上,"三個半"大玩家:中美俄。歐盟只能算半個


在美國戰略導師布熱津斯基和基辛格的觀點看來(尤其是後者在烏克蘭之局中的"四點建議"中)是要通過威逼把俄國納入西方軌道,而後集火對付中國。但是通過兩年多來的俄國應對看,明顯普京不吃這一套,即使戰略環境險惡也不肯屈服。對於中俄互為"戰略大後方"的現實,美國人初始設計失敗。於是導師們轉換思路,已經在考慮如何把中俄納入自己設定軌道。


布爾津斯基的眼中的"世界新秩序"是這樣的:(也是很可能實施的)


--在美國實力無法維護全球主導的現實下,應以美國為首建立新的"世界均勢"即建立美俄中新三角(單極與多極格局主張之間的"新三角格局"),而後帶領潑皮"聯眾鬥地主"再分拆中俄使得一家與自己"完全合作";


--美國在遠東與歐洲針對中俄之布局絕不收縮。遠東與東歐設局分別困中俄於亞歐大陸兩翼(畫地為牢),擇機將中國"七版塊"或將俄國"砍三段",(美國戰略之理想狀態)其間邀中俄"進入中東"即陷於沼澤;


--設置與營造"中東黑洞"(戰亂與暴恐)為美國世界新棋局中之"關鍵棋眼":三國共商中東事務(包括多方)為美國中東利益火中取栗(解套),因為這是美國理解中的大家的共同"利益攸關區",而且大家同涉渾水在中東亂局中可相機為中俄設置矛盾爭議或引發兩國與穆斯林國家勢力的矛盾。


綜上,美國勢力的衰落現實狀況,已經是連自家教師爺都看的清楚,部分與正在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重拾"光榮孤立"之治國理念有重合,但是要想付諸實施,只有待川普當選後再次聘為安全顧問了。


美國聯合三心二意的歐盟,未必能達成制衡中俄之目的,而聯合中俄之一家,卻認為基本能達成全球戰略目標,因此,分解中俄已經或即將成為美國說不得的要旨。那麼問題來了:導師爺們的新設計,是可行呢還是痴人說夢?--要說美國人看不透俄國,有點不相信,但是要說美國人明白中國人的中華文明基因,真的難為他們了。


美國認為歐亞大陸不能出現主導型的國家,更別說同時出現兩個了。現在恰恰是歐亞大陸兩端同時出現中俄,這種情況卻是它無力同時對付,於是在戰略猶疑取捨不定之下、在中俄抓住"戰略機遇期"緊固關係之後,美國人終於基本確定了:先重點打擊俄國。


中俄在歐亞大陸棋局布下的"一字長蛇陣",歷久彌新而愈加圓融,雙雙借力且首尾呼應,戰略上則多頭出擊,密切分工。使得美國這個超強在多極持續衝擊下難以同時應對。今日的中國戰略也將圍棋"勢"的一面發揮的淋漓盡致。引用筆者多年前的觀點:"....如果這種情況出現,那麼以中俄為核心的上合徹底從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打造世界島兩強融合新格局相抗美歐日,或許會達成西自東歐、高加索、伊朗高原、興都庫什山一線,東到中俄遠東地區、中朝一線的超級陸上一體化聯盟,從而形成中俄背靠背相抗美歐日集團的國際政治安全新局。"


2、歷史印證下的"國霸必衰、好戰必亡"規律


我們把世界大棋局轉換到2300多年前。戰國七雄的首霸是魏國,被六國共尊為強國。而窮兵黷武的魏惠王在不到二十年時間裡,居然能把大好國家干成一個"破鼓眾人錘"的爛攤子。


魏秦少梁大戰,弱秦慘勝,由此引發國喪、孝公繼位、商君變法三件大事。矢志報仇的秦國在變法初期只有區區200萬人口,少梁大戰中甚至緊急徵兵三萬尚不可得。在孝公、商君治國下,抓住難得之戰略機遇期,韜光養晦,在不到二十年時間裡,變法使得六國眼中的"弱秦"成了天下一等強國,人口超過600萬,秦國新軍5萬銳士戰力在收復河西、函谷關、離石要塞的戰役中展現了無堅不摧的強大的進攻戰力,大破魏軍步騎14萬,其時秦國徵兵40萬早已不在話下,此一戰迫使強魏自安邑遷都大梁以永避秦國鋒芒。自此,終孝公一代,秦國平定西陲,收回函谷關天險,西據黃河,東望山東六國,為秦國一統天下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再看魏國,利益集團把持朝政,君主無道,對外以霸主自詡,不斷奉行干涉主義進攻山東諸國,終於在魏韓中原大戰中為齊國孫臏兩次擊破,分別敗於桂陵。馬陵道,自此魏國一蹶不振,並在河西大戰中幾乎覆滅,此後戰國一百多年,魏國再無翻盤機會。


當年的中原大棋局印證今日的世界大棋局,看看歷史的教訓,當以秦國富國強兵為要,而魏國坐擁地利卻將一個大好強國毀於一旦,是否值得美國人反思?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 的精彩文章:

普京訪華將推銷武器 一款發動機成重點
美稱中俄合建超級高鐵:貨物一天內直達
蔣建國批美國反覆插手南海 航母戰轟全都來了
國共簽「和平宣言」行不行?台陸委會:須台當局授權
外媒:金正恩指導火箭試射成功 美防長再提反導

TAG:環球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技術保密制霸全球 遇中國拆台反應過來已經晚了
面對美國薩德反導系統中俄選擇一致對外:中國一款神器可滅其威風
美國現在已經無法單獨封鎖中國航母戰鬥群
美國最強戰列艦差點變成航母 對中國開戰將重拾戰刀
美國反導大網已立到中俄門口:吸收伊朗加入針鋒相對
美國欲結盟印度遏制中國
重回「冷戰」!美媒披露美國將擴大對俄羅斯偵察規模
開戰時這六國將與中國為敵 美國暗地謀劃欲一擊致命
美國加強對華技術封鎖:這個國家卻將神秘雷達送給中國氣暈美國
中國空間站將向歐美日開放,美國人卻要全面封殺
與美國關係微妙,中國戰機或進入全球最土豪市場
中國造高超速武器全球領先:美國承認不是對手 俄主動登門求交流
美國一款秘密武器連夜逃離土耳其 深深刺痛了俄羅斯
前沿|美國空軍構建新戰略發展規劃,支持第三個「抵消戰略」
土耳其封鎖駐土美空軍基地 迫使美國暫停空襲IS
讓美國震驚了,中俄兩國兩百頓位艦艇聯手殺進地中海
美國第三次抵消戰略與世界新的軍備競賽
中國發現隱形戰機顛覆未來戰爭 美國頓感亞歷山大
中國國防改革及對美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