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工作VS生活:要融合,不要平衡

工作VS生活:要融合,不要平衡

工作VS生活:要融合,不要平衡


題圖:Alex  Shoot


文/托馬斯·卡莫洛·普雷姆茲克

抱怨工作與生活之間沒能很好地平衡,這不過是一種自我放縱的行為。我們生活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自我感覺良好,這種理念對於社會發展毫無意義。它源於對積極心理學的曲解,事實上,積極心理學推崇的是自我發展和自我成長,而不是自我陶醉和自我放縱。


為什麼每個人都如此關心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呢?


坊間傳言,按照上世紀50年代流行心理學的說法,工作狂都貪婪自私,註定死於心臟病。


事實並不真是這樣。就像大衛·奧格威(David Ogilvy)曾經說:「人們死於厭煩、心理衝突和疾病,但他們不會死於辛勤工作」。如果你的工作很有意義,這尤其如此。

對於工作量過大的有害影響,大多數研究都依賴於對超負荷工作量的主觀評估。它們沒能理清研究對象對工作本身的理念和情感。讓你厭煩的事情肯定會顯得乏味。如果你討厭自己的工作,你就會覺得任何的工作量都是多餘的,這就像強迫一個人吃一大盤他並不喜歡的食物,還問他是否吃飽了。


從真正意義上講,只有不享受工作的人才會覺得工作超負荷。同樣地,如果你在工作中缺乏歸屬感,或者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成就感,哪怕一丁點兒工作也會讓你覺得索然無趣。


也許,該重新定義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了,或者,至少停止考慮這個問題。以下是一些建議:


辛勤工作可能是你最重要的職業武器。事實上,儘管你足夠聰明,或者足以勝任某項工作,但仍然只有辛勤工作才會讓你脫穎而出。工作狂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每種社會中都傾向於如此,哪怕像加勒比海、地中海地區、南美這樣的落後文化也不例外。人類文明的每項重大成就,從文學到科學到體育,都是這些更為努力的人的工作成果。巧合的是,他們根本不關心要去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成就超凡的人壽命更長,他們很多人工作至生命最後一刻。毫不奇怪的是,世界上工作最努力的10個國家貢獻了全球GDP的絕大部分。


歸屬感是區分工作狂的利弊之所在。簡單地說,對於你來說,哪怕一丁點兒無意義的工作,也比大量有意義的工作壞得多。工作與人際關係頗為相似:花一周時間做你討厭的工作,就像與你不喜歡的人共處一周,都會讓人心生不快。然而,一旦你找到合適的工作,或合適的人,再多的時間投入也讓人甘之如飴。做你喜愛的工作,你就會深愛這份工作,讓你熱衷於辛勤工作、更長時間的工作。如果你不喜愛現在的工作,就應該換另一份工作――職業轉變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為時太晚 。

工作VS生活:要融合,不要平衡


術並沒有破壞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而只是凸顯了你的工作有多無聊,你過去的生活有多乏味。你是否曾想過,即使在與多年未見的朋友共進晚餐時,在慶祝周年紀念日時,在看電影時,在第一次約會時,為什麼你都會忍不住看手機呢?原因很簡單:這些事情都不如電子郵件、Facebook或者Twitter的內容更新那麼有趣。現實生活被高估了,尤其與網路相比較時更是如此。技術並不只是消除了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限,它還改善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應付工作而沒有追求事業的人才會擔心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因為他們沒能享受工作。如果你有幸去追求自己的事業,而不只是應付工作,那麼你就應該欣然接受工作與生活之間的不平衡。事業提供了更高層次的目標方向感,而工作只是提供一份收入。工作承擔著你做的事情;而事業卻承載著你熱愛的東西。如果你總是每天、每周、每月地算計自己的工作時間,很可能你就是在應付工作而不是在追求事業。相反,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限越是模糊,你越可能在工作上和生活中都取得成功。真正的事業不是一份朝九晚五的苦差事。如果享受自己的工作,你自然而然就會堅持工作。事業上的成功取決於消除工作與玩樂之間的界限。如果把工作和生活緊密地融合在一起,誰還會關心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呢?


抱怨工作與生活之間沒能很好地平衡,這不過是一種自我放縱的行為。我們生活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自我感覺良好,這種理念對於社會發展毫無意義。它源於對積極心理學的曲解,事實上,積極心理學推崇的是自我發展和自我成長,而不是自我陶醉和自我放縱。這種曲解也說明了,為什麼在西方國家,會有那麼多人抱怨沒能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以此來尋求關注。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東方與西方的對比研究方興未艾。在日本、中國或新加坡等東方國家,通常,即使人們更為努力地工作,卻很少抱怨工作與生活中的不平衡。在部分程度上,西方國家的失業問題和經濟發展停滯,就是由於西方人優先考慮休閑娛樂而不是工作導致的。


總之,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這個問題,不在於你不能將兩者分開,而在於你不能融合它們。其根源就在於,很少有人能夠享受他們的工作。要真正成功平衡工作與生活,惟一的方法就是:遵從內心的喜好,找到自己的使命,學著去欣然接受工作與生活之間的不平衡。

職場故事:一樣的狀態,不一樣的心態
勵志故事:102歲的青春
時間管理100條:教你如何節省時間
職場心理學:如何對付會議殺手?

TAG:職場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采銅: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
生活,要過自己想要的
生活不要攀比,只要適合自己,就是幸福
生活,需要一顆平常心!
要過幸福的生活,其實需要的並不多
想要的生活,就去努力
生活,要保持不斷前進
?生活, 適合自己就好
你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對待生活的態度
性生活後,女性要不要排尿?
無印良品MUJI Green 融合植物的良感生活 讓大自然融入家中
生活,要學會遠小人;活著,就要做君子
生活給你的,都是最合適你的
生活不容易,一定要善待自己
真正的學佛人,不是要脫離生活修行,而是要用一顆修道心生活
生活,適合自己就好!
過你想要的生活
生活不需要自以為是的裁判
生活中,要學會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