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納箱:人類學習的秘密
iFuun導讀:斯金納同學用它的箱子和小白鼠們,揭示了人類學習行為的秘密。 —— www.iFuun.com
斯金納同學(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是一名很嚴肅的心理學家,他摒棄了傳統心理學中「心理活動」的不可考也不可靠的分析,將人的內部思維作為黑盒函數,對心理學的外在刺激與外在行為作為自變數和函數結果,進行科學實驗分析,這就是「行為心理學」。而「斯金納箱」,則是他的一項最著名的研究成果。
什麼是斯金納箱?
1. 行為與獎勵
實驗1:將一隻很餓的小白鼠放入一個有按鈕的箱中,每次按下按鈕,則掉落食物。
結果:小白鼠自發學會了按按鈕。
這個實驗比「給狗狗搖鈴餵食」的巴普洛夫實驗更進了一步,建立行為。
何為學習?就是指將行為與操作者的需求建立相倚性聯繫。換句話說,使行為者感覺到「行為」與「獎勵」是有聯繫的。
只要通過將行為與獎勵不斷重複、建立聯繫,就可以培養起操作者的行為模式。
獎勵可以培養行為習慣,很棒吧?那麼看實驗2。
2. 行為與懲罰
實驗2:將一隻小白鼠放入一個有按鈕的箱中。每次小白鼠不按下按鈕,則箱子通電。
結果:小白鼠學會了按按鈕。
但遺憾的是,一旦箱子不再通電,小白鼠按按鈕的行為迅速消失。
「懲罰」,作為獎勵的邪惡雙生子,可以迅速建立行為模式。然而,懲罰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它建立起來的行為模式,來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懲罰消失,則行為模式也會迅速消失。
從長遠來看,懲罰對於行為的制止並不會起到顯著作用。現實生活中,因為懲罰帶來的凡勃倫效應,有時甚至會使懲罰起反作用。
凡勃倫效應:美國學者凡勃倫認為,與產品越降價、需求越增多的一般規律不同,特定的產品越漲價,需求越增多。部分上流階層的消費目的在於,炫耀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成功,滿足虛榮心,所以價格越高,需求則增加。相反,如果降價,體現上流階層的界限變得模糊,所以需求減少。
如果想要控制行為者不去進行某個行為時,應找到該錯誤行為的「獎勵物」,移除該獎勵,從而制止其錯誤行為。
然而,即使是獎勵,當不再掉落食物時,小白鼠的學習行為也會逐漸消失(雖然消失得稍慢一些)。而且這樣太浪費食物了!那該怎麼辦呢?
接下來是實驗3。
3. 固定時間獎勵
實驗3:將一隻很餓的小白鼠放入斯金納箱中,由一開始的一直掉落食物,逐漸降低到每1分鐘後,按下按鈕可概率掉落食物。
結果:小白鼠一開始不停按鈕。過一段時間之後,小白鼠學會了間隔1分鐘按一次按鈕。
當掉落食物停止時,小白鼠的行為消失。
嘖嘖,失敗了。沒有培養起小白鼠連續按按鈕的行為,反而使小白鼠「偷懶」了。為什麼?因為行為者知道短期內行為不會再得到獎勵。……好吧。最關鍵的實驗4。
4. 概率型獎勵
實驗4:將一隻很餓的小白鼠放入斯金納箱中,多次按下按鈕,概率掉落食物。
結果:小白鼠學會了不停按鈕。
當不再掉落食物時,小白鼠的學習行為消失速度非常慢。
隨著概率越來越低,小白鼠按按鈕的學習行為沒有變化,直至40-60次按按鈕掉落一個食物,小白鼠仍然會不停按按鈕,持續很久一段時間。
(同樣的,用鴿子做實驗,平均每5分鐘獲得變化時距的食物強化的鴿子,每秒能做出2-3次反應,連續反應長達15小時)
這個實驗模擬了為什麼「賭博」——如簡單的老虎機,或者更複雜的賭博——會給予人類以依賴感,或者說,成癮性。
由於概率性給予結果,行為者很難直觀地判斷機制是否失效,所以單次的失敗不會給予明顯的「懲罰」效果,終止行為者的習慣,從而行為者的學習行為會一直持續下去。
然後是一個有趣的實驗5。
5. 迷信的小白鼠?
實驗5:好吧,其實實驗5還是實驗4,概率型斯金納箱。
結果:這些小白鼠有很多培養出了奇特的行為習慣,比如撞箱子、比如作揖、比如轉圈跳舞。
這是因為掉落食物前,小白鼠正好在進行這些行為,於是產生了「迷信」。
許多遊戲中傳出的謠言,比如「在中午抽獎容易得到大獎」,或者「帶滿一背包幸運兔腳可以獲得更好的裝備」之類,其原理與之相同。
嗯。斯金納同學的虐鼠實驗介紹完畢。
斯金納箱模式的應用
1、用戶行為培養鏈
設計者需要培養的用戶行為可能多種多樣,但這些行為尚未被用戶接受。如果想要培養出「付出代價」的習慣,就要將「代價」與「需求」之間建立聯繫。
比如,若遊戲玩家追求的是成就感,遊戲設計者希望玩家學會「消滅敵人」,那麼在「消滅敵人」的時候,必須提供「成就感」的需求,在多次重複的情況下,玩家就會對「消滅敵人」產生認識與學習。
一旦該行為成為了使用者已建立的行為,那麼它也可以作為「獎勵」去刺激其它行為的培養。這樣,多次建立「付費」可以幫助「消滅敵人」的概念,而「消滅敵人」帶來「成就感」,遊戲對玩家付費行為的培養就可以順利建立起來。
行為培養需要注意的幾點:
(1) 人類的短期記憶數量為7±2。不要試圖同時教給一個人過多的東西。
(2) 設計行為的重複頻率時,別忘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5分鐘,30分鐘,12小時,1天,2天,4天,7天,15天。
2、遊戲設計
如果你在遊戲中見到了這些東西,那麼它們往往是斯金納箱:
(1)等級系統。
(2)任務系統。
(3)成就系統。
(4)檢查清單。
(5)獎勵反饋。
沒錯,幾乎包括了遊戲中所有東西,在現實生活中也可能會見到一些。它們都有一些固定的特點:1.行為,2.強化刺激,3.不斷重複。
事實上,斯金納試圖用他的箱子解釋人類的一切學習行為。而他似乎成功了。
3、遊戲化
現在的各種運營手段中,有一種叫做「遊戲化」的方式,指將一件本來枯燥的現實中的事情變成遊戲,比如……麥當勞的兒童套餐收集玩具?信用卡等級積分?老祖母的「如果你期末考前10名,我就帶你去遊樂場」?嗯嗯。沒錯。這些都是。
只要強化物得當,強化反覆出現,將一件用戶付出代價的行為培養成為用戶習慣並不困難。
P.S. 最後再介紹一個應用「斯金納箱」失敗的小故事。
實驗6:對於兩組畫畫的學生,其中A組在每完成一幅畫後給予獎勵,B組不給予獎勵。
結果:最後得到的結果是A組的作品數量遠高於B組,但質量略低於B組。
當停止給予獎勵後,A組學生的作品數量和質量均會低於B組。
為什麼呢?請各位同學思考一下,在這個實驗中,實驗者期待的結果是什麼?A 組被強化的行為到底是什麼?B 組的行為有沒有得到強化呢?
◆◆ 小編 心賴寺 有話說:雖然走路如呼吸一般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小夥伴們有認真想過自己當初是怎麼學會走路的嗎?如果想回味當初的努力,推薦閱讀這篇文章:從來就沒有失敗這回事 。
文 / 兔 | 互聯網er的早讀課 (微信:zaoduke)
原題《教用戶學習——斯金納箱的入門介紹》
→ 郵箱訂閱:留下Email,追蹤每周心理精選!
心理延伸
心理圈:心理學人都在這裡
心理FM:風吹來的祈禱文
打卡學習:我們為什麼不敢說真話





TAG:心理健康 |
※學員的秘密······
※數學家的秘密社團 布爾巴基的一位巨匠
※科學研究:人體被掩蓋的最大秘密
※姆巴佩專訪:摩納哥有讓曼城恐懼的秘密武器
※俄羅斯「阿瑪塔」X的秘密
※波斯人的「技術秘密」:大馬士革茶刀
※7個有科學根據的學習秘密
※女人旺夫的秘密
※百科學院:朱諾號將探索這些木星「小秘密」
※「維多利亞的秘密」的飲食秘密(附食譜)
※真的有「霍比特人」?科學家揭開人類大秘密
※旺夫的秘密
※金牛座的秘密特徵!
※關於杜蘭特和維斯布魯克的八個秘密!
※巴基斯坦的罕札人吃素、长寿、健康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水下秘密外星種族與俄羅斯的深海
※探索:神秘的古埃及金字塔不為人知秘密
※維多利亞的秘密天使 艾爾莎·霍斯卡
※維多利亞的秘密的飲食秘密-內含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