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恐怖分子越不正常,我們越要正常

恐怖分子越不正常,我們越要正常

iFuun導讀:恐怖分子越不是正常人,我們越得像正常人一樣。一個社會的正常,是防禦、消滅恐怖主義的心理基礎。——  www.iFuun.com


恐怖分子越不正常,我們越要正常


心情不好的時候,聽聽心理電台


文/石勇


昆明「3.1暴力恐怖襲擊事件」給我們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它同時也暴露了「東突」恐怖活動的新動向。


對於這一新動向,我們面臨的嚴峻考驗剛剛開始。


時隔不到15天,長沙又發生具有某種特徵的人砍殺市民事件了,造成三死一傷。具體原因有待調查,但暴力恐怖的疑雲越加沉重。

想一想昆明暴力恐怖事件,5個拿著長刀這類冷兵器的人渣,其中還有一個女的,沖入人群之中,短短12分鐘就造成29人死、143人受傷,不得不承認我們在恐怖分子面前幾乎就是一群羊。如果不是特警及時趕到並果斷開槍,肯定還不止這樣的傷亡。


就這個重大後果,從「國民性」、「尚武精神的缺乏」等方面進行反思顯得離題萬里。而看起來,民眾平時在強權面前的懦弱與被恐怖分子屠殺的處境有很弱的聯繫,但拿它來說事並無實際意義。我們安全線的脆弱,根本上是缺乏相應的防禦能力,包括警力布置這樣的成本、心理的防禦,以及平時的防恐訓練。


我注意到事件發生後,有個一線民警在網上感慨,中國在各類公共場所的警力布置上明顯不足,有的地方更是見不到一個警察,但具有諷刺性的是,在封路、強拆這類事情上,出動的警察不是一般的多。


這並不是說,要隨處看到有警察,我們才能有安全感,而是道出了這個現實:警力在社會空間中的分布,以及在一些事件中動用警力的必要性有待反思。毫無疑問,有限的警力(包括武警)肯定會被優先用來保障各類重點的場所和機構——火車站也是,但在人流多的場所,是否也可以讓人們感受到警察強有力的存在呢?


一般意義上的恐怖主義往往是弱者所為,至少他們自認為是弱者。「東突」恐怖勢力並不例外。也因此,在實施恐怖活動時,為了坐實這一弱者標籤,迎合某些喜歡玩雙重標準的西方政客或媒體的政治偏好,在策略上,他們會優先選擇對政府、警察等機構等進行襲擊,正如過去所做的那樣。恐怖主義在其攻擊的國家權力機構面前,其惡極容易被那些濫施廉價同情心的人解讀為是出於無奈。

但這一策略已被證明是失敗的。恐怖主義的反人類本質使其本身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同情,它不過是被利用來達成某種政治目的而已。中國的國家權力也沒有在恐怖襲擊中減弱它的威懾力。


而事實上,攻擊國家權力機構也不符合恐怖主義的直接目的:對一個它所敵視的社會產生心理上的震懾。畢竟,恐怖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心理戰,即讓人們在不確定性中產生不可忍受的恐懼。如果一個社會在不安全感中失去理性和耐心,在心理上崩潰,很自然地,就會轉變為恐怖分子在政治上的籌碼。


就此而言,恐怖分子在策略選擇上,除了對國家機構的襲擊之外,或者在襲擊國家機構見不到效果後,幾乎會不可避免地襲擊平民。越讓人們猝不及防,越造成巨大的傷亡,人們看上去似乎就越害怕它,其政治籌碼似乎也就越大。儘管這樣干,由於其反人類本質充分暴露,很難在國際政治上得到同情,或者即使有人基於政治偏見想要表達同情也會有所忌憚,但它顯然已管不了那麼多,而是追求孤注一擲。


從昆明「3.1暴力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我們這個社會的反應上看,「東突」恐怖分子意圖要造成的心理衝擊,其基本目的已經達到。3月4日,廣州地鐵所發生的小規模驚慌,以及其它地方的一些謠言,正是恐懼心態的流露。我們在不安全中展開了合理的聯想:恐怖分子下一步,會不會襲擊更無防禦能力的商場、地鐵、公交車、醫院、學校?


這種心態捕捉到了「東突」恐怖勢力的新動向:已向中國內地滲透,這種滲透可以到達任何一個地方;其選擇的襲擊目標,已然是大量平民出現的公共場所。它對中國的公共空間,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構成了一種從心理上來說很難忍受的威脅:你永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在哪兒發動襲擊,用什麼發動襲擊。這是「游擊戰」的恐怖主義版本,這樣的瘋狂戰術,意在直搗一個社會的精神中樞。

一個社會無論看上去多麼強大,它有一個軟肋,就是所有人,作為社會原子,面對無法確定的生命威脅,多少都會出現心理的紊亂。這個威脅越是不確定,越是具有強烈的衝擊力,越是如此。這個時候,為了消除恐懼,人們的一個本能反應就是去確定威脅的來源。比如,恐怖分子具有某種民族、宗教的屬性,但又無法把他們從一群同樣也具有這些屬性的人中準確地識別出來,在心理的紊亂中,大家就傾向於也把所有具有這些屬性的人一起防禦。而這一點,正中恐怖分子的下懷。


恐怖分子玩的是心理戰,我們要做的,恰恰是在他們的威脅中,保持足夠的理性,以此瓦解恐怖主義的這個戰略。有個維族大叔對「3.1暴力恐怖襲擊事件」評論時憤怒地說:「只有不正常的人才會做出那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正是如此。恐怖分子越不是正常人,我們越得像正常人一樣。一個社會的正常,是防禦、消滅恐怖主義的心理基礎。


對於大多數中國老百姓來說,恐怖主義的威脅是一個超出此前日常生活所能想像到的事情的挑戰。但必須面對。只是,不要慌,也無須營造恐慌。國家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有足夠的能力。我們也有足夠的能力去在心理上,安全上作出防禦。


原題《在暴力恐怖面前,我們社會的軟肋》

→ 郵箱訂閱留下Email,追蹤每周心理精選  


心理延伸


心理圈:心理學人都在這裡


心理FM:有些愛不由分說


打卡學習:同性戀的心理學解釋


把無邊的恐懼關在孩子的卧房之外
怎樣分析人類的微表情?
錯誤認知:我就是不相信闢謠
六一兒童節贈小朋友
冷漠的旁觀者

TAG:推薦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常常會害怕孤獨,可它是我們的一部分
蓮藕非常有營養而我們卻不常吃,也沒有太多的家庭比較適用的做法,這個不錯!
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美
為什麼我們要經常思無常?
我們常常會想:以後我要怎樣怎樣
對腐女子常見的4大偏見!不要再誤解我們了!
學誠法師:我們常常覺得這裡不如意,那裡有問題
生活中我們的煩惱常常如此
很多時候,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並不多
是什麼使我們變得越來越笨?
我們常常害怕這個,害怕那個,不敢面對,總想逃避
我們不生產正能量,我們只提供喪心病狂、精神污染與三觀不正
不是可愛的男孩子我們不要不要
早晨起來經常做的這件事,對我們的腸胃損害非常大
我們要時常整理,這樣才能告別煩亂
我們不是聖人,所以常走錯路
中國有哪些事,我們覺得很平常的但外國人卻覺得不可思議?
我們一生都離不開激素,它並不是惡魔
這些日常物品我們經常見到,但沒幾個人知道它們的真正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