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親,我真的Get不到你的情緒啊!

親,我真的Get不到你的情緒啊!

親,我真的Get不到你的情緒啊!


作者:BridgeMetoo 丨 iFuun專欄 ·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先讓作者君假裝高大上的拿出課本說一下關於情緒的腦皮層裝裝B吧~

親,我真的Get不到你的情緒啊!

(一)杏仁核 確定感覺事件的感情意義 (二)眶額回皮質 (前額葉皮質) 前額葉皮質是對刺激意義(包括情緒意義)的理解和解釋的高級機構 (三)扣帶回皮質 涉及臨床上抑鬱、焦慮和其他種痛苦狀態反應 (四)其他部位 1.背部神經核團(nucleus accumbens) 誘導正性感情 2.外側下丘腦(bateral hypothalamus) 產生動機 3.腹側黑質(ventral pallidum) 引起正性感情反應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每個人的腦中其實已經內置了情緒的誕生以及識別的秘密,而情緒的產生往往會帶來一些副產品,這就是「表情」。


親,我真的Get不到你的情緒啊!


人類的七種基本面部表情不存在跨文化差異(愉快、厭惡、悲傷、恐懼、憤怒、驚奇、輕蔑)而這些表情也都是與生俱來的。

然而,這些表情真的能很好的傳達自己的情緒嗎?或者換個說法,你能理解別人的表情背後的情緒是什麼嗎?這個能力就叫做情緒識別。


彼得拉·波魯克斯博士,一位來自林肯大學心理學院的認知神經學家說:「我們怎麼認識和處理面部表情在我們的社交技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們都曾經經歷過走進一間房,環視一周,立刻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這正是由於我們在解讀人們臉上的表情。」這種解讀面部表情的能力是在很早的時期就開始並發展的重要技能。通常,我們看著臉,是在看著眼睛和嘴巴,並更偏重眼睛。


我們先在文中來一個輕易便攜的小實驗吧~


請找出不一樣的表情:


親,我真的Get不到你的情緒啊!

這個遊戲(實驗?)大部分人應該都可以快速的找到不一樣的表情,這是因為其實在人們還裹著獸皮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懂得察覺他人的情緒了,我們的祖先通過觀察身邊的人的表情去判斷是否發生了危險(遇到危險的人會有恐懼害怕的表情)以及是否有一些人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中?所以觀察表情的行為自古以來就有了~還有人做出了如下的數據歸納:


從憤怒表情中找愉快表情的速度的平均時間為1.45秒;


從愉快表情中找憤怒表情的速度為0.91秒;


隨照片中人數的增加,尋找愉快表情的時間也相應增加,但尋找憤怒表情的時間並沒有增加。


這個數據說明了表情識別已經存在於人類的遠古皮層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基礎能力,人們能通過對他人的情緒直覺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然而說到情緒判斷,我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Ekman博士了。如果你們不是很清楚這位博士沒關係,我說一個更親民一點的東西~美劇《Lie to me》(喜歡研究情緒的人可以考慮去觀看這部劇)


在劇組中,主角通過不斷地分析他人的表情以及肢體語言去判斷對方是否說謊,以此為線索逐漸還原每一個故事的真相,可以說簡直是牛掰到了極點。然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不需要那麼高超的情緒鑒別技巧,只需要能大體正確的判斷一個人的情緒就可以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一般來說情緒判斷出錯可以有兩個理由去進行解釋,一者為腦皮層的發育異常:其中最為極端的案例包括杏仁核受損的冷漠無情特質(不能知覺他人的恐懼)以及孤獨症。


另一種則是雖然情緒本身能正確的被知覺到,但是在理解過程中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導致最終理解的情緒和實際情況不相符,在這裡我要首先說的就是上上期所說的「傾注型」的人在知覺他人的情緒的時候就會發生這種錯位,具體表現為「把情緒知覺為比實際情緒要負性」,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還是用例子來說明吧~

平靜的臉,只是一張普普通通非常平靜沒有任何錶情的臉,然而傾注的人,準確的說是高度焦慮的人往往會認為這個人正在不爽,而微笑的表情也會被認為是平靜甚至是諷刺的表情。我們會認為這是因為焦慮的人更渴望得到他人的正向評價,所以在他們的世界中把評價的標準放得更高了。如果溝通中的兩者都是一樣的情緒知覺模式尚無意外,然而萬一兩者的模式不一樣,那我們就可以遇見一場戰爭了~


例:


甲:「你愛我么?」


乙:「親,我真的Get不到你的情緒啊!


甲:「你這是什麼意思!?是不是我哪裡讓你不滿意了?」


乙:「我對你沒有什麼不滿意啊?你為什麼要這麼說?」


甲:「你剛剛明明嘲諷我!」


乙:「懶得和你吵……」


甲:「你看!!!一和你討論你就迴避!是不是不愛我了!是不是要分手?」


全劇終~~~


同理,心理機制之間往往不是完全獨立的~就如同人生一般,總會有些粘糊糊的感覺,清爽的人生或許本來就不存在~然而我們可以儘可能的找出這些鏈接~除了這個依戀風格會影響到情緒的識別外,上一篇文章所說的臉盲也會影響情緒的識別和判斷···所以我也強烈的贊成心理學是一個無解的大坑~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個坑是不是又和其他的坑連在一起了~


如上所述,並不是每個人的情緒判斷都是一樣的,而是有所差異的,這種情緒判斷的差異顯然也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衝擊。試想一個整天把情緒判斷的感受知覺成更為負性的人(我也不清楚到底是先知覺到負性還是先高度焦慮)就會在生活中希望得到他人更多的肯定,這樣一來他的世界中才不會充滿了負性的表情。而一個冷漠無情特質的人無法感受到別人的恐懼與厭惡,會覺得隨意的打人和隨意的誇獎得到的結果好像並沒有太大差別,那麼一來要讓他們理解打人是錯誤的也會更為的困難。


許許多多個體之間的差異帶來的世界觀的變化~所以我一直強調自我投射並非隨時都適用,萬一對方和自己對情緒的知覺有所差異的話,那你若是還時刻依靠著自我投射就會如上面那個小例子一般得到一個Bad End~


所以……怎麼辦?相信很多人都在期待這一刻吧?


一:從根源做起:英國林肯大學的新研究顯示,通過訓練,孩子能夠識別出他人情緒狀態的重要線索。該研究表明,在玩耍的過程中通過強調眼睛和嘴在表達感情上重要性的遊戲,孩子可以學習更好地識別他人的情緒。


二:判斷自己的錯誤在哪裡:通過專業的測驗,先了解自己的錯誤在哪裡(怎麼犯錯,犯哪些錯誤,這些錯誤會給你帶來怎麼樣的影響)並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自我調整以及認知任務的訓練。也歡迎各位找我們進行這種專業測驗(微信號patrickmetoo,暫時只限廣州,接下來我們會嘗試著推廣這種技術專利到各個城市)


三:與他人進行對情緒的驗證:當你知道你自己的情緒判斷和別人不一定一樣的時候,你就需要知道對於一個情緒的最終解釋權是在表現這個情緒的人手裡的(雖然他們有時候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萬一是由於對情緒的錯誤理解而起的爭執,最好能通過準確地判斷或者至少由第三者的判斷為準,以降低溝通之間的矛盾。


給各位一點關於情緒識別的福利吧:


1、快樂


當我們快樂時,通常額頭平展,眼睛閃光而微亮,面頰上提;嘴角後拉,上翹如新月;出聲笑時,面部肌肉運動程度加大,眼睛更加明亮。


2、驚奇


我們驚奇時,雙眉高挑,眼瞼睜開,眼睛睜大並呈關注狀態,下頜自然張開,嘴部張開用於輕微快速吸氣。


3、憤怒


當我們憤怒時,額眉內皺,目光凝視,鼻翼擴張,張口呈方形或緊閉,並在憤怒的大哭中表現最明顯。在文明社會被認為是粗野而掩飾,通常與厭惡、輕蔑結合,成為敵意情緒;強烈憤怒首先表現原型。


4、厭惡


當我們厭惡時,額眉內皺,肌肉緊張,雙眼眯起,鼻頭皺起,口微張,牙齒緊閉,嘴角上拉。如果伴隨著不懈出現,常常表現為單側嘴角翹起的不完整微笑。


5、恐懼


當我們恐懼時,額眉平直,眼睛張大時,額頭有些抬高或平行皺紋,眉頭微皺,上眼瞼上抬,下眼瞼緊張。口微張,雙唇緊張,顯示口部向後平拉,窄而平。嚴重恐懼時,面部肌肉都較為緊張,口角後拉,雙唇緊貼牙齒。


6、悲傷


當我們悲傷時,額眉下垂,眼角下塌,口角下拉,可能伴有流淚。但悲傷痛苦表情因較少顯露,不容易被識別。嬰幼兒悲傷常伴隨哭泣,有鮮明的外顯形式;成人的痛苦則很大程度上由於受文化的制約而被掩蓋。


親,我真的Get不到你的情緒啊!


不幸的是,人們站在自己的角度總是無法準確的判斷自己是否犯了錯(自我投射的概念中,首先人們基本上認為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所以很多時候自己是否和社會一樣,已經超出了個體的意識層面,這也正是試驗為什麼會比個人的報告更有說服力的原因。


最後我不得不再一次說一句:雖然自我投射是每個人都會做的合理而且省力的接觸世界的方法,然而我們也必須清楚人與人的差異總是會在不經意間出現,希望各位能在閱讀我的文章的同時漸漸地學會用客觀的眼光以及更高維度的視角去認識這個世界。


解釋:FACS是Ekman所創造的一套面部情緒編碼系統,很多層面上屬於情緒心理學中的經典,但是由於篇幅太長了,所以只能由各位在百度或者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去體會它的魅力了。


解釋2:情緒判斷錯誤與情緒判斷錯位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生氣」會被理解成各種不同的情緒,但是不能很準確的判斷這個人是「生氣」;情緒錯位是指基本上穩定的把「生氣」理解成「厭惡」(僅僅是舉例),具有穩定特質的錯誤。


解釋3:情緒識別傾向的測驗由於受主試、實驗器材、解釋能力、被試的狀況等等因素的考量,所以當前我們只能在線下進行測驗與分析,線上也有不少的測驗可以幫助我們確認我們是否能準確的判斷情緒是否錯誤,但是在解釋以及提供幫助上確實稍弱。目前我們僅能提供廣州的服務。


親,我真的Get不到你的情緒啊!


iFuun專欄 ·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往期回顧:你眼中的世界,其實是你內心的投射


在愛情中,你與戀人是哪種依戀模式?


你所不知道的臉盲症患者的趣味生活


簡介:一個神經病人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一本正經是因為內容都是真實而科學的,胡說八道是因為語言盡量接地氣。

林庭銳:台灣籍社會心理學家,是中國新生代面孔識別研究的先行者,中山大學心理學藝術化創新實驗室成員,開發《中山大學面孔識別測驗》的主力成員之一,致力於面孔失認症的研究的同時也是一名面孔失認症的「持有者」,臉盲普傳服務隊發起人之一,在網路平台上大力推廣通俗化的心理學概念。



如何分分鐘玩轉心理學工具?
孤獨是一種文明病,只有少部分人會得
挑戰恐懼,你要付出什麼代價?
這只是你旅程中的一步,而不是一站

TAG:心理健康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真的情緒不對嗎?
真正厲害的人,你永遠覺察不到他的情緒!
真正厲害的人,你察不到他的情緒
你總說愛我,可也就是你不照顧我的情緒
你真的是在接納孩子的情緒嗎?不一定哦
真正厲害的人,你永遠覺察不到他的情緒
真正厲害的人,你永遠覺察不到他的情緒
一直以來,都是別人的情緒左右著我的生活,這應該就是真的我?
「情緒」這東西,你不在乎,它就傷不到你
你的情緒里,藏著你的運氣!
做回自己,不要讓別人的行為影響到你的情緒
你的臉就是你情緒的積累
給孩子的情緒一些時間,你做到了嗎?
找一個可以讀懂你情緒的人,真好
吳昕情緒低落感慨:我的命運就是我的生命,那不應該是別人的夢想
我的小心「肝」,誰來為你的壞情緒買單?
能不把工作帶來的負面情緒帶回到家裡的人,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能為你控制情緒的男人,是真的愛你。
願你在情緒里,做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