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溫水煮的不是青蛙,是輕信

溫水煮的不是青蛙,是輕信

溫水煮的不是青蛙,是輕信


文/黃鑫、秋葉(微信:秋夜青語,qyxoxoxoqy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同樣是水煮青蛙實驗,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直至發現無法忍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被活生生的在熱水中熱死。

這真是一個很有教育意義的實驗啊。人們從中總結出了不少教訓:


1、大環境的改變能決定你的成功與失敗。大環境的改變有時是看不到的,我們必須時時注意,多學習,多警醒,並歡迎改變。


2、太舒適的環境往往蘊含著危險。習慣的生活方式,也許對你最具威脅。要改變這一切,唯有不斷創新,打破舊有的模式。


3、覺察到趨勢的小改變,就必須「停下來」,從不同角度來思考,而學習,是能發現改變的最佳途徑的。

·········


不知有多少前輩在教訓我的時候都用到了這個故事。我也總是戰戰兢兢地告誡自己:「要敏感,要警覺,千萬別被環境影響,變成煮熟的青蛙啊!」


突然有一天,我在微信群里看到很多人都在轉發一篇名為:《一位女教師做完「溫水煮青蛙」實驗之後》的文章。


文章的大意是曾經有一位北京的女教師,組織全班來做「溫水煮青蛙」的實驗,來看看究竟青蛙會不會這麼蠢。


實驗的結果如文中的女教師所說:

青蛙在水溫升到60多度後自動跳走,說明它對水溫的本能反應並不因為溫度變化的快慢而存在大的差異。它們沒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離的地步。你們要記住,即便所有人都認同並且經常說的道理,也可能是錯的。那些被社會普遍認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謊言。凡事一定要經過親自實驗、調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多麼精彩的實驗和結論啊!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樣一位追求真相的好老師卻因為這個實驗被校方找借口開除了。


該文的作者還寫道:


「如果中國的教育環境,讚賞並鼓勵這位老師的教學方式,帶出來的孩子,將來該是何等的優秀?孩子們那麼喜歡和認同她的教學方式,卻不能改變她被逐出校園的命運。

後來,我無意中與一位外國朋友談起此事,問他對「溫水煮青蛙」怎麼看?他聳聳肩,抱歉說從未聽說過這個原理,但說會請教做過實驗的專家。哦,原來,在我們這裡幾乎人盡皆知的「溫水煮青蛙」故事,並非全球流行」。


同學們看到這裡後,還相信「溫水煮青蛙」這個實驗的最初結論么?


反正,微信圈裡的好友們各個都恍然大悟了。


他們在轉發的同時,紛紛評論道:

「原來青蛙不會那麼笨啊,相信了很久的實驗原來是假的!」


「事實比言論更重要,大家來看真正的實驗結果吧。」


「這就是有批判性思維的好老師啊,速速圍觀轉發!」(這真是讓我欣慰的評論啊。)


特別巧的事情是,我在校園裡也聽到了這樣的對話:


甲:「網上說溫水煮青蛙的結論是錯的,你知道嘛?青蛙在一定溫度下,都會蹦出來呢!」


乙:「啊,原來是這樣啊。看來我們真的容易輕信典故和名人名言呢。」


網路的力量真是不可忽視啊。


但是,黃老師總感覺有些奇怪:


我曾經在美國前任副總統戈爾主演的環保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中看到過美國人拿「溫水煮青蛙」這個實驗開玩笑。


片中的戈爾正在進行一場演講,當他將與青蛙實驗有關的段子被拋出之後,下面的觀眾們心領神會地笑成了一團而且掌聲四起。


最起碼,從這部紀錄片當中可以看到,美國觀眾們對青蛙實驗並不陌生,否則戈爾團隊的人怎麼可能拿這個實驗當包袱抖出來呢?


如果不熟悉,抖出來也不會是那樣的效果。


我進一步的疑問是:青蛙實驗到底是什麼結果?真的只有中國人才愛講這個段子?


我找到的答案是:


早在1869年,就有人煮過青蛙了。一個德國的科學家哥而茨,在尋找靈魂這個東西的時候,設計了這麼一個實驗。把切掉了大腦的青蛙放在冷水裡面慢慢加熱,青蛙就被煮死在裡面了,而把正常的青蛙也同樣處理,正常的青蛙會試圖跳出來。這個實驗原意我們不用去理會到。不過,看來差不多150年前「溫水煮青蛙」這個事情就已經有了結論。不過等等,哥而茨不是唯一一個在100多年前做這個實驗的。


1872,一個叫做亨滋曼的宣布,如果你加熱的速率足夠低,那麼,青蛙並沒有跳出來的打算。1875年,這個實驗還被另外一個人證實。


兩個實驗矛盾嗎?


哥而茨與亨滋曼的實驗的區別是加熱的速度不同。哥而茨的實驗中,從17.5攝氏度加熱到56攝氏度,花了10分鐘,這樣,每分鐘的平均升溫速度就達到了3.8攝氏度,比後來霍奇森使用的加熱速率還快。所以,哥而茨觀察到青蛙很不喜歡這個溫度,試圖跳出來。


而亨滋曼的實驗,加熱速率要低很多。亨滋曼使用了90分鐘把水從21攝氏度加熱到了37.5攝氏度,平均每分鐘升溫速率不到0.2攝氏度,就沒觀察到青蛙的行為異常。青蛙可耐受的臨界高溫(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大約是36-37攝氏度。如果加熱到37.5攝氏度,青蛙即使沒有立即死亡,已經喪失一躍而起的能力了,死亡已離它不遠了。


這些「煮」青蛙的實驗目的都是考察溫度和神經反射性的關係。在較快的加熱速率下,青蛙能跳出來,原因很好理解:熱刺激引起了青蛙的應激反應——跳走。而在較慢升溫過程中,由於類似「感覺適應」的原因,持續細微的溫度變化使得青蛙適應了這種刺激,反射應激性降低,直到達到可耐受的臨界高溫,無法逃生。從這點上來說,「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煮死青蛙的這個升溫條件和我們一般理解的「煮」不太一樣。


看到這裡,同學們開始懵掉了么?


以後到底該不該拿「溫水煮青蛙」舉例子嘛?!大叔們寫文章弄得跟盜夢空間似的幹什麼?!


好吧,我依然會拿青蛙說事兒,但是我會說清:在不同的條件下,實驗的結果是不同的。


其實,看到《一位女教師做完「溫水煮青蛙」實驗之後》這篇文章後就開始四處宣傳青蛙實驗是假的人,並不比從一開始就相信「溫水煮青蛙」故事的人更加高明。因為,他們同樣沒有做到審慎判斷,同樣輕信、盲從了片面的信息和觀點。


就算文章中的北京女老師當場的實驗是真實的,但也不能夠充分的證明「溫水煮青蛙」原本的含義就完全錯誤。因為,不同的加熱方式,青蛙會有不同的動作。


雖然我們非常尊重和同意《一位女教師做完「溫水煮青蛙」實驗之後》這篇文章的作者所下的結論,但正如他的文章所支持的那樣,我們應當用事實說話。


可惜的是,作者恰恰忽略了對事實的進一步考證。


我們總是容易從一種極端,跳躍到另一種極端,還五十步笑百步。


這究竟是聰明還是愚蠢?


說到這裡,大夥應該知道我們為什麼那麼討厭成功學和心靈雞湯了吧?


簡單的結論和打雞血的推論往往經不住推敲。


雖然,在特定條件下的審慎判斷會讓人感到無趣,但這最起碼不會被人看作太簡單而且傻呼呼。


我真的很感謝最早寫下「溫水煮青蛙」這個故事的人。


題圖:Mostafa Ammar


心理問答:這份工作值幾何?
聽從父母安排留在家裡還是出去闖蕩?
一個笑話引發的思考
銷售心理學:對9類客戶的心理診斷
學習一定要有趣!但有趣的知識在哪裡?

TAG:職場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不怕溫水煮青蛙,就怕那隻青蛙還很享受
血糖長期不穩猶如溫水煮青蛙,是時候改變了!
溫水煮青蛙的道理是真,但殺死青蛙有必要嗎?
也許我們都是將要被溫水煮死的青蛙
不是青蛙就是王子,不是王子就是青蛙
擁擠的人群中,踩踏事故是如何發生的?好像溫水煮青蛙
頭部像蛇一樣的魚:可在沒水的情況下生存許久,愛吃青蛙和小魚
不是所有的青蛙都是王子,被理想化的愛情是什麼?
你不要做過度資訊里的溫水青蛙,快跳出來,獨立思考生活,讓青蛙變王子
溫水真的能煮青蛙嗎?做完實驗之後,結果讓人不敢相信!
世界上最搞笑的青蛙,不會游泳,孩子也不是蝌蚪!
出現這九種信息,小心職場溫水煮青蛙,很有道理
饅頭蛙:地球上最可愛的青蛙,不會游泳,孩子不會變成蝌蚪
這青蛙不一般,喜歡趴在枝頭睡覺的大泛樹蛙
青蛙搭鱷魚的便車真是很省力,但是青蛙搭他的便車著實讓人看不懂
火影忍者為什麼木葉丸通靈出來的是青蛙而不是像三代一樣的猿猴
為什麼木葉丸通靈的是青蛙而不是像三代一樣的猿猴?
世界上最大巨型青蛙,可不是激素催大的,是純野生的
溫水煮青蛙可信嗎?這隻青蛙煮了4小時還活蹦亂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