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心理導讀:當瘋狂鑽石介紹完自己的經歷,學生評價他說:你是三界不入的妖怪。妖有妖的自在,怪有怪的優勢。他只好以影迷的姿態看心理學,以心理老師的姿態聊電影。好在能同時擺出這兩種姿態的人好像不多。 —— www.iFuun.com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瞎扯淡的電影和不靠譜的心理學——

這還不是一本書,但還是得自作多情地寫個序,交代一下我接下來打算寫這一系列文章的緣由。(當然我很希望將來它會是一本書。如果有出版界的朋友喜歡這系列的文章,趕緊聯繫我啊O(∩_∩)O,其他朋友如果喜歡,也請幫我傳播^_^)


這一系列文章是打算把電影和心理學放在一塊兒侃,有些是拿電影做一點心理學的科普,也有些是拿一點心理學的知識解讀電影(我估計大部分解讀更可能是歪解)。這兩個方面都已經有人做得很好了,我插上一腳,很可能吃力不討好。


之所以還是要寫,大概是因為我「三界不入」的奇怪背景。這點背景或許可以讓我的視角比較特別——但願如此。


三界不入的妖怪

我是學化學出身,後來半路出家學心理學。本科就讀於上海某高校應用化學專業,大二時便已荒廢學業,讀了一些閑書,其中就包括幾本弗洛伊德的著作,算是與心理學結上了緣。儘管我後來才明白弗洛伊德的理論幾乎不能算是科學心理學,不過那時幾乎所有對心理學有興趣的門外漢都是從弗洛伊德開始讀起的——大概現在也還是如此吧。這不是弗洛伊德的錯,怪只怪當代的科學心理學太不爭氣。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在我跟心理學結緣後不久,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因為受到國內一些影評人的熱捧而開始在國內流傳。我和室友一起看完後簡單分析了一下片子的結構,發現我們看過的影評都沒有真正理解影片的內容。影評人有非常敏銳的藝術嗅覺,可以說他們中的一些人是憑直覺感受到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但也許未必真正看懂了它。


我很多時候是死硬理性派,我總覺得對著一部電影抒情以前,總應該先看懂它說的是什麼。在接下來那幾天的課上,我全程開小差,用那點兒現在看起來上不了檯面的弗洛伊德的解夢原則拆解了《穆赫蘭道》。 「《穆赫蘭道》劇情全解析」 那篇帖子在網易論壇貼出來之後,我被很多人誤認為是學心理學的,也有人以為我是影評人,其實兩樣我都是完全業餘的。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那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因為種種原因對化學越來越心灰意冷,於是決定換專業考研。當時的厭學情緒不光針對化學,其他自然科學也不幸躺中,於是我打算換到人文社科去。


然後,詭異地與一幫準備化學、環境科學考研的同學們共同複習大半年之後,居然也就真的考上了。可是,剛入行我就明白過來:心理學居然算是自然科學


這明顯跟行外人的看法不太一樣嘛。心理學算哪門子自然科學呢?


普通青年眼中搞心理學的大概是這樣的: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這些年,不請幾個心理專家坐台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綜藝節目。


這是文藝青年眼中搞心理學的: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心理學=心理治療。心理專家靠嘴皮子上的功夫或者眼神的功夫(催眠)對付各種「心理變態」。而心理變態的根源一定、必定、必須是小時候受過虐待。

這是科學青年眼中搞心理學的: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以上高論出自中科院心理所金峰研究員。不評論。以上印象好像都跟科學無關嘛。


但實際上,我們真正做的事情經常跟以上任何一種形象都沒有關係。這是我們做ERP腦電實驗的情景: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是不是有點自然科學的影子?一個電極帽戴在受試者的頭上,記錄他看到一些圖片時的頭皮放電,然後用頭皮放電的數據來推測他的腦子裡在「想」些什麼。


每次我告訴別人我是學心理學的時候,對方總是這麼回應的:「那我不能跟你說太多話,是不是我一說話你就知道我腦子裡在想什麼?」


根本就不能。


即便藉助上面那個看似有點牛逼的機器,也只能推測個大概而已。通過ERP腦電、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這些心理學研究里算是有點高端的設備,我們大概能看出來你是不是在驚訝,是不是有情緒反應,是不是有點性興奮,是不是在撒謊……,有點讀心術的意思,但這離幻想小說里那種把你心裡默念的那句話讀出來的「讀心術」還差得很遠。


在我告訴他們我不能讀心之後,他們接著一定這麼說:「我最近有件事想不開,能不能幫我開導一下?」


唉,這我也不能。


我接觸的大多數心理學研究其實與心理健康並沒有關係。事實上在國內的心理學界,所謂的「科學心理學」跟「心理諮詢」幾乎已經分裂成兩個學科了。做科研的心理老師覺得心理諮詢師的治療方法幾乎沒有多少科學根據,一邊苦逼地做實驗發論文拿項目,一邊盯著諮詢師的高額收入乾瞪眼,遂將他們鄙視為江湖郎中;而心理諮詢師反過來鄙視學院派的研究「與現實完全脫節」,嚴謹歸嚴謹,可是毫無用處。


很不幸,我學的就是「與現實完全脫節」的學院派心理學。


我們學院派心理學關心的問題粗略地歸納出來無非就是——解釋和預測人的行為


把一個人的某個行為看成函數Y,決定或影響它的有好多好多的因素X1,X2,X3,……學院派心理學的終極目的無非就是建立這樣的一個方程:


Y= f (X1, X2, X3, ……)


看看 Y 到底與哪些 X 有關係,有怎樣的關係。


這樣乍一看,心理學與數學、物理似乎沒有多大分別,都是建立方程、解方程而已。問題是,在心理學的這個方程里,X的數目太多太多了。


比如Y是「獻血的意願」,它會受到哪些X的決定和影響呢?可以是年齡、知識水平、身份認同、性別、心情好壞、環境是否安全、有無經驗……等等等等。幾乎你能想到的一切與人的心理有關的變數,都可能會加入這個X的隊伍里。


即便你精確地掌握了X1、X2、 X3與Y的關係,你也絕沒有完全的把握通過X1、X2、 X3來預測Y,因為總是有你沒有考慮到的X出現。


心理學還遠遠沒有求得這個方程的精確解,現在可以得到的,只是一個估計。「如果 X 是這樣,那麼 Y 『很有可能』 是怎樣」。


所以,心理學基本不會去解釋和預測某一個個人的行為,而是轉而去預測一個大樣本的群體。對於個體,太多的 X 無法掌握,但對於大樣本的群體,很多無法掌握的X會因為隨機波動而相互抵消。於是預測大樣本群體的平均行為就相對簡單。


在熱力學的理論中:「在多粒子系統中,單個粒子的運動無法描述,但是大量粒子的運動是可以很精確的描述的」。這個道理放在心理學裡是同樣成立的!


在《基地》系列裡,阿西莫夫虛構出了一門叫「心理史學」的學問。小說中人類的數量人口以百兆計,因此便構成了一個超大規模的樣本,於是小說中的心理學家就可以用「心理史學」對這樣的一個大樣本的行為進行準確的預測。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現實中的心理學雖然很難準確預測單個個體的行為,卻無疑已經在向著「心理史學」逼近。以一定的準確度預測大樣本的行為早已不是科幻。


我無法猜到「你」會怎麼做,但我或許可以知道「你們」會怎麼做。


我覺得,如果一門學問變數比較少(或者可以純凈地抽離出較少的變數),那它就是自然科學;當變數多到一定程度,它就只能是社會科學了;再多下去,它就成了藝術。


很多人都說藝術是不能用科學的方法去解讀的,而只能用情感去感受。但我總是固執地認為,所謂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的區分,便只在於變數的多少和變數之間關係的複雜程度而已。


我在《分裂的高手》一文中曾分析過劉慈欣在《三體2:黑暗森林》和《三體3:死生永生》關於心理學的想像(雖然劉慈欣自己也許沒有意識到這些內容其實是關於心理學的):


三體文明在物理科技上的強大在地球人眼中簡直如同神明,而另一方面,三體人在心理學與計謀方面卻相當白痴。


這就有這樣一個問題:即基於心理或語言的計謀,是一種跨文化就無法充分理解的文化和藝術(因此與科學技術的先進與否無關),還是一種可以精確計算的科學(因此與文化其實並無關係)?


在《三體》乃至其他一系列作品中,劉慈欣都選擇了前者。在劉慈欣看來,基於人類心理和語言的計謀是一種不可盡用邏輯來推算的文化或藝術,而不是可以精確計算的科學,與文明程度無關。因此在《三體》中,縱使三體文明在物理科技上的強大無法想像,但這卻與他們理解人類計謀的能力無甚關係。這是《三體3死神永生》後半本書的情節得以展開的最重要的前提設定。


但是,基於人類心理和語言的計謀真的無法用精密的科學演算嗎?


其實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克里克早就說過:「你,你的喜悅,悲傷,回憶,抱負,你對你人格的感受,你的自由意志,這一切,實際上都不過是大量神經元與其締合分子的生理反應而已」。


當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發展到極致時,假如人腦的所有神經元的狀態都能被完全監控,那麼人的一切思緒,就都只是神經元放電模式的一個排列組合。一個數學模型而已!


雖然人類當前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雖然遠遠沒有到這一步,但是我們完全有理由想像到這樣的終極狀態。


所以對於一個超級文明來說,基於心理和語言的計謀,就只是一道數學題而已。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甚至,連藝術也可以用科學生產。


在劉慈欣的《詩云》里,超級文明用整個太陽系的物質來對漢語做排列組合,讓所有過去、未來的詩人可能寫到的詩都出現在這個排列組合里,然而他們卻無從檢索。詩歌之美是單靠科技的力量永遠也無法真正完全掌握的。


但真是如此嗎?


人對藝術的品味幾乎無一例外的與人類的某些本能趨向相吻合,當代的進化心理學就已經可以預測人類對某些藝術元素(音韻、顏色)甚至形式的喜愛及其原因。如果我們想像那種神級文明的情形,在他們看來,人類的大腦是一個條件全知的數學模型,那麼這個模型輸出的「喜好」、「審美」也是完全可以計算出來的,然後根據這些喜好,計算出滿足它們的藝術品。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所以三體人其實在計謀上,也應該是像物理一樣,遠在地球人之上的。這是純粹的計算,而無關文化。


其實一個在物理上神級的文明,他們的藝術也一定是神級的,也許他們只是「不屑」於搞藝術,但一定不是「不會」搞。


我幻想中的高科技文明應該是像《永無止境》(limitless)那樣的。片中登上智力金字塔頂端的人類中的絕頂聰明者,可以做到文學、政治、經濟、數學、搏擊通殺。我很喜歡裡面那句霸氣的台詞:「I See Everything(我看透一切)」。


心理學與電影:三界之外的妖怪  


I See Everything」——這也應該是心理學的終極面目。


我是一個堅信終有一天藝術、社會科學都歸於自然科學的盲目樂觀者。心理學即便還不能算是完全的自然科學,它也已在邁向自然科學的途中。


於是,我先前的無知讓我產生了嚴重的「命運弄人」的錯覺——本來想逃離自然科學,轉了一大圈卻還是逃不了。


好在,我對自然科學的負面情緒其實很快便消散。其實我從小就對自然科學無限景仰,至今也還是一邊讀文學、看小說、看電影,一邊繼續當死硬理性派,成天看松鼠科學會,逛果殼網,訂《環球科學》,書架上也摞著幾排各種學科的科普書。


心理學竟然是自然科學——這很好,我很開心。


現在看來其實命運一直都很「弄人」:


我有嚴重的鼻炎,嗅覺不靈,本科卻被調劑到化學系,有啥有毒氣體泄露的話我一定第一個死:


我記性嚴重不好,研究生卻又拜入國內研究「記憶」的大牛門下,一學就是七年,一路混到博士畢業;


我嚴重內向、普通話不準又大舌頭,畢業後卻成了大學老師,現在成天吐沫橫飛地講課……


好在當了老師後也仍然自詡為文理兼備、文藝和科學兩頭都硬的大好青(中)年。在課堂上一邊跟學生講心理實驗如何編程,一邊講莫言的《檀香刑》有多重口味。


幾個學期前突發奇想,把自己的專業與業餘興趣結合,開了一門叫「心理學與電影鑒賞」的選修課,借電影來介紹一點心理學知識(當然,也有很多時候只是滿嘴跑火車地侃電影)。


有一回在課上介紹完自己的經歷後,我說我學了化學,後來放棄了,化學知識都還給了老師;我現在雖教心理學,但因為是半路出家,直到現在也經常是以門外漢的角度看它,所想所說總是與純粹科班出身的人大相徑庭;我寫影評,卻幾乎對電影製作的理論和技術知識一無所知。


有學生說:「你是三界不入的妖怪。」


——歸納得真到位。我的確就是一個三界不入的妖怪。


但也許妖有妖的自在,怪有怪的優勢。


這也是我決定開始寫這個系列文章的原因。純粹的影評,我寫不過專業的影評人;純粹的科普,我寫不過「心事鑒定組」。我只好在夾縫中求存。


還好我本就活在夾縫之中。我只好以影迷的姿態看心理學,以心理老師的姿態聊電影。好在能同時擺出這兩種姿態的人好像不多。


幾年前有一次跟同學聊天,我說:「我要做文學青年。」


同學大笑。我說:「你對我的文學素養這麼沒信心嗎?」


同學答:「我笑的是『青年』二字。」


現在幾年過去,已過而立,更加不是「青年」了,然而仍一事無成,人生中事多半途而廢。希望這回能做成點什麼。


希望借著寫這個系列,讓自己相信電影有時候並不是扯淡的,而心理學有時候居然是靠譜的科學。


文/瘋狂鑽石 (微信:心靈治癒課,zhiyu365


一 A for Aloneness 心理學與電影:害怕孤獨,渴望孤獨


二 B for Beauty 進化心理學:從電影看兩性擇偶策略


心理延伸


OMA指數:你是什麼性格的人 


心理FM:上帝不能那個還給你失去的夢想

心理短片:感人的快閃陌生人演唱會
睡眠不良,膝蓋中箭?
嫉妒心是怎麼回事?
愛讓我感同身受
你不必自卑
吃巧克力會有戀愛的感覺嗎?

TAG:心理健康 |

您可能感興趣

心理學與電影:從影院選座看性格
圖解電影:惡魔的墳墓:神魔之間的鬥爭
世界電影中的十大怪獸,留下童年陰影的十部電影
邪魔下凡! 第一部把科幻恐怖片和情慾無縫對接的電影!
細數那些橫跨文學與電影的雙料學霸!
心理學與電影:挖坑不填才是耍流氓
魔獸電影熱播讓英國留學電影專業更受歡迎
《文痞的電影》:經典科幻電影-人類對未來的意淫
又藝術跨界,又拍電影的表情之王
為拍二戰電影,外國找來真的戰機翻新,國產抗日神劇真的該學學!
科幻電影在世界各國是怎樣發展的?
中國科幻電影里程碑人物張之路:淺談中國科幻電影史
那些震撼人心的經典電影——科幻篇
世界上最奇怪的電影停映理由:學校期末考怕學生分心
這部怪誕、荒謬與人性扭曲的電影,讓人從冷笑轉為恐懼!
戲說和電影相關的三大刀劍電影
好萊塢之外最牛逼的科幻電影大師,要再次震驚世界
老外也喜歡斬妖除魔,電影《指環王》里的六大神兵
電影《降臨》中的心理學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