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長矛是世界上各國古代軍隊中大量裝備和使用時間最長的冷兵器之一,是一種用於直刺和扎挑的長柄格鬥冷兵器。至今現在,在世界偏僻蠻荒之地的土著們還在使用長矛狩獵、戰鬥,長矛由矛頭和矛柄兩個部件組成,矛頭多以金屬製作,矛柄多採用硬木、竹桿、硬藤等,也有用金屬桿製作而成的,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遠離文明社會的蠻荒之地——非洲土著們始終堅持用可投擲的桑布魯長矛狩獵


在中國古代,東漢以前因各地方對長矛的稱呼不同,又稱為「矟」(後世又俗稱為「槍」)、「鉈」等,矛柄稱為「矜」。古代騎兵用的長矛又稱為「槊」。


長矛的歷史非常久遠,其最原始的形態就是舊石器時代人類用來狩獵的前端削尖的木棍。後來人們遂漸懂得用石頭、獸骨製作出更好的矛頭,縛在長木棍的前端,增強殺傷效能。在中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常常發現用石頭或動物骨角製作的矛頭。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新石器時代原始人打磨製作出的石矛遺物


自從世界歷史進文明時代後,人們逐漸地掌握了冶銅技術,開始製作銅質的矛頭。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在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中已出現了銅矛,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建立的烏爾第一王朝(約公元前27~前28世紀)的王陵中,埋有殉葬的戰士軍人中,他們裝備有銅製的冷兵器裝具中,包括甲胄、斧、匕首和矛。從公元前25世紀的石碑上,可以看到裝備有胄和盾牌的步兵手持長矛列隊前進的圖像。到公元前2000年前後,古埃及的步兵也以盾牌和長矛作為主要兵器。在古代希臘的軍隊中,長矛是主要兵器之一,雖然他們更多地傾向地使用投槍。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的希臘軍人使用長矛布陣大戰玻斯士兵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電影《斯巴達三百勇士》中希臘長矛扎穿玻斯士兵


在步兵方陣中,前面兩至三排的戰士常將長矛對著敵人,後面各排把長矛架在前一排士兵肩上,形成一道抵禦敵人的屏障。當時的長矛一般總長約為1.8~2.7米。這種使用長矛的方陣到公元前5世紀時被馬其頓人發展到最高峰,著名的馬其頓長矛,一般長4米左右,有的甚至長達4.5~5.5米。前排戰士的長矛較短,後排的長矛最長,戰士持長矛向前時可使矛尖齊平,全方陣戰士同時向前沖,形成一堵長矛如林的牆壁,令敵人無法抗禦。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亞歷山大帝征服的秘密武器——馬其頓薩里沙鐵制長矛頭(上)和四棱破甲錐(中)、矛柄尾部(下)


在中國古代,至遲在公遠前16~前11世紀的商朝時期,青銅製作的長矛已是重要的格鬥冷兵器。青銅矛頭是由中空裝矜(柄)的矛頭與矛體構成。矛頭的橫剖面多呈圓形或菱形,兩側常有環鈕,以便將其更牢固地綁縛在矜上,防止戰鬥中脫落。矛頭向前延伸形成矛體的中脊,左右擴展成帶側刃的扁平矛葉,並前聚成銳利的尖鋒。在河南省安陽市候家莊商代王陵的墓道里,曾發現了成捆放置的大量銅矛,每捆10支,這是禁衛殷王的士兵的冷兵器。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商代各種類型的青銅矛


從商代經西周、春秋到戰國時期,一直沿用青銅鑄造的矛頭,只是在形制方面,由商代的闊葉銅矛演變成為戰國時代的窄葉銅矛。而矛矜的製作也更為精細,出現了積竹矜,即以木為芯,外圈貼附兩層小竹片,以牛皮細繩緊緊纏緊,然後髹漆,使其堅韌而富有彈性。湖北省隨縣曾候乙墓出土的戰國早期積竹矜,長度一般在3.2~3.8米之間,最長的長達4.36米。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春秋時代的螭龍吞獸紋青銅矛


從戰國晚期開始,較多地開始使用鋼鐵窄葉矛頭。矛頭大多長約33~40厘米左右,有的矛頭後連有空心長莖,莖上還帶有孑刺,長達66厘米。


漢代以後,隨著鋼鐵冶鍛技術的提高,鋼鐵製作的長矛大量使用,在全國各地已發現的漢代冶鐵遺址里,常可以從殘存的製成品中找到鐵矛頭。鐵矛頭長約30厘米左右,基本開頭是在較長的圓筒形的矛頭前,伸出窄長而扁平的矛葉,又可分為矛葉長於矛頭和矛葉短於矛頭的兩種式樣。由於鋼鐵矛頭大量使用,到漢代鋼鐵的矛頭就逐漸取代了青銅矛頭。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戰國時代的騎兵青銅長矛


從河南省洛陽市燒溝西漢晚期墓中,出土了一件木柄痕迹明顯的鐵矛,矛頭長47厘米,木柄下裝銅鐓,全矛長度為2.5米。東漢時期,由於鋼鐵冶鍛技術的發展,矛頭的形體加大並更加銳利,四川省金堂縣東漢初年崖墓出土的一件矛頭,長達84厘米!除了一般形狀的鐵矛外,漢代還使用帶有倒鉤的「孑矛」。由於騎兵在西漢時日漸成為軍隊的主力兵種,又出現了專供騎兵使用的長矛,稱為「馬槊」。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戰國時代的青銅馬槊


唐代以後,矛頭尺寸逐漸減少,更輕便適用,根據不同的戰術用途,矛的種類漸漸增多。當時,常稱矛為槍!據《唐六典》介紹的槍實為矛,槍有漆槍、木槍、白乾槍和朴頭槍四種,分別裝備騎兵、步兵和用于軍事訓練。而且槍不權用於戰場格鬥,還在渡河時以其扎縛木筏。夜營時用來支撐營帳,用途很廣。故軍中每個戰士都必需配備一枝槍。


北宋時的《武經總要》中,所載槍(實際上也是矛)的種類更多,共九種,其中帶有鉤、環的雙鉤槍、單鉤槍、環子槍等是騎兵用槍,素木槍等是步兵用槍,無鋒刃的槌槍是訓練用槍,還有可以投擲的梭槍,是與盾牌組合使用的一種標槍。此外,還有一些形狀特殊的槍,分別專用於攻城、守城和在地道內戰鬥,如短刃槍、短錐槍、抓槍、蒺藜槍等。火器開始使用後,矛槍仍是軍中必備的冷兵器,一直與火器並用到清代後期。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馬槊(上)、矛(下)、槍(最短)的三者長短區別


關於矛與槍相比的區別,槍頭比矛頭的刃部短而尖銳,大多還綁有紅(白)纓,由於減輕了槍頭重量而輕便,所以刺殺敵人時槍比矛更為輕便靈活。槍柄的木柄大多較輕軟而富有彈性,戰術進攻更為靈活。但是矛頭的殺傷力永遠比槍頭強大!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中世紀的歐洲長矛


在歐洲,長矛一直是中世紀騎士的主要格鬥長兵器之一。為了徹底刺透敵人的鎧甲,他們使用一種單手握持的長而尖鋒銳利的長矛,憑藉戰馬向前賓士的衝力,成為具有較強穿透力的長柄兵器。除戰場格鬥外,也用於比武。公元14世紀以後,隨著歐洲步兵的復興,瑞士軍隊開始使用長近6米的步兵用矛,其前部約1米外以鐵製作,以防止敵人用刀斧砍斷。瑞士步兵方陣前布列4~6排長矛兵,密集的長矛之林是敵方騎兵難以逾越的屏障。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瑞士長矛步兵方陣是唯一可以進攻的長矛步兵方陣


古代歐洲的鐵矛頭實戰應用跟中國相比各有優點,古代歐洲使用的矛主要有短錘矛、菱形矛、長矛和短矛四種。短錘矛外形獨特,是在短桿的一端裝有金屬葉片(盾片)製成的小頭。16~17世紀使用的短錘矛長約近半米,帶有直徑14厘米的鐵頭,鐵頭上還裝有14個葉片。哥薩克人更是將短錘矛作為首領權力的標誌,而且這一習俗甚至一直沿用到俄國國內戰鬥期間。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歐洲各中樣式長兵器


菱形矛則是長桿上裝有扁長鐵(鋼)尖頭的矛。這種矛長達2.5米或更長,是德國16世紀時僱傭兵的常用武器之一,到17世紀卻發展成為君主衛士的專用武器。後來,俄國在17世紀也出現了菱形矛,並且從17世紀到18世紀30年代,菱形矛一度成為俄國軍官的榮譽武器而不用於作戰,而將菱形矛的原體——埃斯潘通矛作為俄國軍隊的作戰武器一直沿用。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十九世紀波斯愷加王朝的錯金烏茲矛,長68.5厘米、寬5.5厘米


在16世紀的義大利,開始使用一種特殊的摺疊矛。矛頭較長,可折向矛柄,柄部也可摺疊,便於攜帶,但因製造精細,費用很高,只有富有的貴族王公才能使用。到17世紀末18世紀初,隨著燧發槍和刺刀開始裝備部隊,步兵中的長矛兵逐漸從戰場上消失。但是長矛在騎兵裝備中還殘留了相當長的時期,甚至20世紀初波蘭騎兵的裝備中還存留有長矛。

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主角:長矛的前世今生



電影中鐵血戰士用的摺疊矛創作靈感來源於中世紀義大利摺疊矛


經過無數次戰爭的考驗,長矛日漸成為當時冷兵器舞台中的主角,一時間稱霸陸地戰場。直到火器出現以後,長矛才悄然退出了戰爭歷史舞台。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黃藥師。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於我們-冷兵器研究所(公眾號ID-LBQYJS) 刀劍諮詢-鑄劍師老鄭(微信:LQZJSZ)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人的戰爭智慧:冷兵器時代下的戰車!
冷兵器時代,中世紀的遺產——手半劍
隋唐時期的這場大戰,竟和戰國時代的長平之戰極為相似
冷兵器時代的世界十大長兵器:中國獨佔其三
冷兵器時代最強野戰步兵為北宋前期禁軍
堪比「碰瓷」,漫談冷兵器時代的水戰兵器
在冷兵器時代,中國的武器裝備是世界最好的?
嗜血的鋒刃,二戰日軍劍術為何能在熱兵器時代獨樹一幟?
新時代的炮兵:反炮兵技術發達的時代炮兵又該如何作戰?
青銅時代的五兵之首:殳的發展與消失
火藥是如何終結冷兵器時代的?吹響熱兵器時代號角
每日兵器:刀劍爭鋒——中國古代劃時代的代表兵器
冷兵器時代,中國的甲胄工藝應該是世界最好的吧?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弓,威力無比,冷兵器時代的最佳武器!
冷兵器時代的傑作:遼代兵器欣賞
在冷兵器時代,陸戰主要是由配有冷兵器的士兵結成一定陣形
冷兵器時代,騎兵如何破槍陣?
冷兵器時代,陸戰主要是由配有冷兵器的士兵結成一定陣形
刀劍爭鋒——中國古代劃時代的代表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