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紐約的歐洲調調 打開世界的想像

紐約的歐洲調調 打開世界的想像

美國紐約蘇荷區,作為藝術區而聞名於世。這裡原是19世紀工廠和倉庫最集中的地區,刻畫著城市的記憶,也見證了建立美國性格和文化的最重要的一個歷史時期。

紐約的歐洲調調 打開世界的想像


紐約蘇荷藝術區的鑄鐵結構建築。供圖/Gaopinimages


陽光透過雲層,落在前面一棟高樓上,灰色的樓體高大寬闊,集結了廊柱和雕花的古典元素,還加一個法國頂,典型的第二帝國樣式。大玻璃反射著藍天白雲,甚是漂亮。看到這種建築,就知道已經進入蘇荷區了。


|時尚品位:鐵還是石|


第二帝國樣式,顧名思義,即為拿破崙三世創建第二帝國之後大舉改造巴黎採用的流行樣式,例如香榭麗舍大道大部分的建築。彼時的巴黎,是世界文化藝術的中心,眾人嚮往的品位典範。連廠房都要建成第二帝國的樣式,足見美國商人對於巴黎的崇尚。

但這些建築,細看就發現,和巴黎的建築有著本質的區別。香榭麗舍大道上的建築物是石材打造,而蘇荷區相同模樣的廊柱或者雕花,全都是鑄鐵材料。建造的方法,就是在鑄造廠仿造石柱門廊的造型做成模具,注入鑄鐵批量生產,把產出的零件拉到建築地,組裝搭成框架再填上牆體。

紐約的歐洲調調 打開世界的想像



蘇荷藝術區的建築細節,白色的是鑄鐵雕花細節,紅色圓形體是火警鐘。攝影/劉非


「你知道1973年地標委員會把蘇荷區定位鑄鐵建築保護區的時候,搞不清哪些樓要修繕和保護,就拿了一塊吸鐵石,吸得住的做記錄。」我的朋友Suzi是一個有歐洲崇拜症的人,總說美國文化有快餐的感覺,品位必須和效率掛鉤。

講效率有什麼不好嗎?歐洲確實是品位的引領者,但是在蘇荷區,精明的商人們找到了品位和效率的折中。彼時蘇荷區周邊,有好幾個鑄造廠,他們會請建築師了解歐洲最時髦的建築樣式,義大利式、新古典式、第二帝國式,做成模具。一旦做成了模具,就可以快速複製生產鑄鐵零件,並且將它們自由組合。而在使用中如果出現了壞損,只需要再複製一個取代就可以了,效率高、成本低。


效率和實際,是美國價值體系中特別講求的部分。眼前這些漂亮的鑄鐵廠房,還真是這種價值觀的一個生動展現。


|鍍金時代的紅與黑|


繼續沿著Grand街向西,穿過Crosby街,就是百老匯大道(Broadway)。內戰後,美國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不但百老匯大道商業娛樂業甚至紅燈區都越加興盛,工廠也大量地在蘇荷區興建起來。

紐約的歐洲調調 打開世界的想像


因為獨特的工業景觀,蘇荷藝術區也成為了婚紗照拍攝的熱門地。供圖/Gaopinimages


美國內戰後經濟騰飛社會巨變的情景,在馬克·吐溫和查爾斯·杜德利·華納合著的小說《鍍金時代:一個今天的故事》中可見一斑。用小說的名字,這段時間被稱為美國的鍍金時代。


出於靠近市場的目的,眾多生產消費商品的小型工業紛紛來到紐約,它們都聚集在蘇荷區,圍繞在Broadway的商業大街附近。這些小型工廠,就像現代的鄉鎮企業,不需要配備複雜動力系統的大型廠房,往往有個大空屋子就能開始生產。1900年,這裡已經成為了世界服裝和皮貨生產批發中心。

彼時的消費品生產往往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在蘇荷區開工廠,意味著能從緊鄰的下東區貧民窟里招到廉價勞動力。1845-1852年愛爾蘭大饑荒,不到十年間,有150萬愛爾蘭人穿越大西洋到達美國,停留在紐約市的為數最多。


這100多萬的愛爾蘭人一下子為紐約的工業提供了異常廉價的勞動力,然而利益衝突直接導致了愛爾蘭人和本地黑人最終釀成暴力慘劇的深刻矛盾。過剩的勞動力供給,也導致了不可想像的低工資和惡劣的工作條件。

紐約的歐洲調調 打開世界的想像



夜晚的蘇荷,顯得寧靜而冷峻。供圖/Gaopinimages


馬克·吐溫在他的小說中寫道:「這是一個讓人鬱悶悲傷的時代,沒人知道為什麼;過往的經歷變成了暴風清掃後的孤獨寂寥,眼前的生活只讓人覺得膚淺而沉重,而未來,也只是走向死亡之路罷了。」


|建設的鬥爭:捨棄還是保留|


西百老匯大街是一條1870年新建的街道,目的是把第五大道向南延長,也可以拆遷出更多的地方興建工廠和商店。當時居住在此的多數是從殖民地時代就開始世代生活在這裡的黑人,他們被遷往離城市中心更遠的地方。


「我原來的店就在這附近,」Suzi告訴我:「開了五年,生意是不錯,卻趕不上租金翻倍地增長。我那只是家小店,根本呆不下去,你看現在都是些什麼店開在這裡,Chanel,Prada,Burberry。」我聽著Suzi的話,想著這條街的歷史,蘇荷區曾經和現在的輝煌,對已經生活居住在這裡的人來說卻是被趕走的無奈。

紐約的歐洲調調 打開世界的想像



蘇荷藝術區夜景。供圖/Gaopinimages


摩薩斯是一個城市規劃建設狂人,而且是歷代市長欽定的城市規劃負責人。他眾多大刀闊斧龐大城建項目之一,就是在曼哈頓下城建設一條橫貫東西的高速路,穿過蘇荷區和下東區。


多虧了一個叫珍·傑克布的年輕社會活動家。她帶領受到影響的社區民眾們遊行,在聽證會上提出抗議,一刻不停地表達著他們對於保留下城原貌的願望。傑克布組成的抗議委員會有不少名人參加,老羅斯福的夫人也是成員之一。就連鮑勃·迪倫也專門因此寫了一首歌,歌名就叫《聽我說,摩薩斯》。

紐約的歐洲調調 打開世界的想像



蘇荷的街頭藝術。供圖/Gaopinimages


另一邊,摩薩斯卻毫不示弱,但傑克布帶領抗爭,一直沒停過,甚至在1968年為此被捕入獄。成果就是摩薩斯每次的動議都被投票否決。直到1973年被城市地標委員會確立為歷史保護街區,蘇荷區才算是徹底安全。


作為工業區,「二戰」後的蘇荷區已經差不多被棄置,服裝加工業搬到了美國南部甚至海外勞動力更便宜的地方;摩薩斯和傑克布的抗爭讓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導致工廠主們不願意修繕和改建,樓房式的廠房又不適合現代工業。蘇荷區變得陰鬱破敗,被戲稱為「百里地獄」。

紐約的歐洲調調 打開世界的想像



蘇荷的格林威治村,住在這裡的多半是作家、藝術家等。供圖/Gaopinimages


上世紀6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們開始進駐,1978年差不多有5000個藝術家在蘇荷區工作生活。藝術家聚居提升了地區價值,卻又因價格提高被迫離開。這是蘇荷區的另一個傳奇時代發生的另一個傳奇故事。


新媒體編輯 / 巫殷昕(實習生)


以上內容由《世界遺產地理》整理,


文章版權歸屬原作者,謝絕商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遺產地理 的精彩文章:

哪張「臉面」,最能觸動你的「神經」?
歐洲漸漸消失的國界線
也許人類早已和外星文明有過接觸?

TAG:世界遺產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嫂,這個粉色的調調讓人浮想聯翩啊
這年頭都喜歡玩這個調調?《異世界居酒屋》宣布動畫化
宋人最會玩的調調
黑白調調的背景牆,老鐵就是這麼大膽,終於大開眼界了!
腐國清新調調的耽美小短片——輕輕的一個吻,美在意猶未盡。
又爭四的調調,掉鏈子的阿森納亟待一場勝利,想越過赫爾城有點難
這就是極簡大宅的調調
格調溫馨小家,就喜歡這樣的暖色調調!
溫婉動人的中國風,做個優雅有調調的女人
就喜歡這麼有調調的客廳設計
瀰漫著復古、浪漫、自然主義的調調
澳門國際設計聯合會·這才是民宿該有的調調·一起設計
一天兩杯咖啡,絕非只是小資調調
跟著張愛玲學調情,女人都喜歡這個調調
一個僅18㎡的雙層閣樓,衛生間卻讓我看到了豪宅的調調!
看過周星馳的歷屆星女郎,原來他中意的一直是這種調調
西寧:唯美美式小兩居-小資一下,活出自己的調調
美國現代住宅樣板間設計,簡約白色的優雅調調
最近愛上了這種調調的裝修風格,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