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位語文老師反思:即便是在應試的話語系統里,依然看見語文素養的獲勝

一位語文老師反思:即便是在應試的話語系統里,依然看見語文素養的獲勝

一位語文老師反思:即便是在應試的話語系統里,依然看見語文素養的獲勝



最近幾天,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布。在和學生高考分數打交道的過程中,一位語文老師欣喜地發現,那些語文素養較高的孩子,那些熱愛讀書的孩子,大多都是語文考試的贏家。

借著這個契機,這位老師想談談培養語文素養中的關鍵環節:從閱讀這個「輸入」,到寫作這個「輸出」,這兩者之間的跨越是如何實現的。


這位語文老師叫湯老師,是海南一所重點中學的語文組組長。她任教只有13年,帶過8屆畢業班,帶出了2個總分狀元和3個語文單科狀元,今年高考帶出了海南省理科語文第二名,9位學生考入海南省語文前四十名。


不僅如此,「漂亮」、「感性」、「溫暖」、「愛生活」、「文藝范」的湯老師,更是學生心目中崇拜和喜愛的「教育女神」。


這兩天一直在跟孩子們的高考分數打交道,紛至沓來的信息,幾家歡喜幾家愁。但很慶幸的是,那些語文素養較高的孩子,那些熱愛讀書的孩子,大多都是語文考試的贏家。

這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即便是在應試的話語系統里,依然看見語文素養的獲勝。如果語文考試讓那些投機取巧的學生勝出,只能說狠狠地扇了這個顛倒是非的社會一巴掌!


借著這個話題,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語文素養中最關鍵的環節,閱讀與寫作的關聯,閱讀的輸入與寫作的輸出之道。


我的前世——閱讀與寫作故事


我小時候是被放養生長。所讀到的書,都是見一本,便讀一本。從未經過挑選。記憶中有幾個節點,讓我真正感覺什麼是閱讀,什麼是寫作。


1

高一。海中校門前有一家書店,我在那裡買了人生中第一本張愛玲的書。一個下午便不聞不覺地把它讀完了。


無法言說的震顫,骨子裡的深刻共鳴,響徹在一個十五歲的女孩子的胸腔里。直至今天,任憑張愛玲的隻言片語,我一撿起來讀,都是十五歲的那個味道。


年少的時候,一清二白的心,那些首先闖入她視線里的書,無心釀造了她一生的生命涵養。


2


我從來都不掩飾自己的一段閱讀經歷,大學時候特別迷戀安妮寶貝的書。

在姜花海藻長發棉布裙里陶醉過,甚至以模仿她的文字排列結構為榮,甚至大學畢業論文都以研究安妮寶貝為切口。


不迴避,是因為真實地存在過這段青春記憶。不常提起,是因為到了現在,哪怕她更名為「慶山」後也不再讀她的書。愛過她又放下她。


那時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寫東西時,每個字詞好像很用力,想去擠出一種姿態,讓世人為之傾倒。但就是在這種不講究的蠻力背後,儘是破碎的思緒。


3

在大學現當代文學老師的影響下,我愛上了沈從文的文字。那條豆綠色的河水,常常潤濕我的眼睛。


後來,自己摸索去讀了汪曾祺。讀完汪老的全集後,我把沈老小心翼翼地放下。汪老文字里的洗鍊、清新,日常又幽默將我深深吸引,他會時常逗樂你,不正經一笑,又是心頭一緊。那文字好似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用嘴吹氣吹出來的。


後來讀到汪老自己所述,他回憶起背誦過的國文課本,裡面有《詠雪》這樣的詩: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那時,他學這一課時不過虛歲七歲,可是已經能夠感受到「飛入蘆花都不見」的美。他還說他後來寫散文、小說所用的方法,也許就是從「飛入蘆花都不見」悟出的。


對對對,就是這種「飛入蘆花都不見」的范兒,你以為是花開花落的輕便,但殊不知,卻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寂寥。


4


什麼是好文筆,從張愛玲到安妮寶貝,再到汪曾祺,掏心掏肺來說,我真是有坐過山車的有驚無險。在網上看見網友提供的三段文字,恰巧就是最佳的對照例子。


都是寫太陽落山。網友的總結特精當,「你要先把華而不實的文章寫得手到擒來,才會有能力創作真正走心的文字。」


第一個人這麼寫。他是普通之你我。


「太陽馬上就要落山了,天邊紅通通一片,它的光芒照耀大地,給人們帶來安詳和快樂。」


第二個人這麼寫。他是背過作文範文的中學生。


「傍晚,夕陽映照重巒,霞光傾斜萬山。火燒雲消退在暮色降臨山野的茫茫中,峰巔卻凝聚著一片彩霞,經久不滅。陽光穿過薄紗,變得朦朧而迷離,抬望眼,看見溫柔的夕陽,盡綻光芒。」


第三個人這麼寫,他是,阿城。


「這時已近傍晚,太陽垂在兩山之間,江面上便金子一般滾動,岸邊石頭也如熱鐵般紅起來。有鳥兒在水面上掠來掠去,叫聲傳得很遠。對岸有人在拖長聲音吼山歌,卻不見影子,只覺得聲音慢慢小了。」


5


我在大一大二時,都是模仿安妮寶貝,寫點心情隨筆糊弄世界,打發少女情緒。大三那年,忽然想寫長篇了。看了好多書之後,有一口氣藏不住了,終於想要來好好折騰一下這個世界。


寢室里的其他姑娘,每天傍晚就集體騰出地來,給我寫作。她們到晚上十點後才回寢室。我就趴在那張長桌上,在稿紙上寫呀寫呀。每天幾乎都有五千字入賬。那種萬事不聞,一心在文字里的倔強,充實,讓我的大學生活多了幾分回味。


如今想起,寫的都是什麼?!


後來在當時非常出名的「金庸客棧」論壇里泡,周圍都是當時網路上著名的寫手。我每天浪跡在其間,彷彿也能分得一杯什麼羹。那時真覺得他們寫得好,潑辣、直爽、入味,都是鮮騰騰的江湖氣。


6


自從工作後,寫東西的主題基本就是兩大塊。教育和愛情。在狹窄的教師圈子裡,用文字去自娛自樂,美其名曰,記錄職業生活。


寫了十年的天涯博客,有了許多的閱讀量和讀者。被評價最多的話語是,「你寫的東西看起來也沒有什麼稀奇的,但為什麼讀起來就是有一種安靜的感覺呢?」


「一件平凡的事,在你的敘述下,好像有了許多的味道。」


我從前也不知如何回應才是好,但直至如今,我可以回答了。


大家所見我寫的每篇文字,幾乎都是夜深人靜時,單曲循環著我所愛的曲,鍵盤敲落的每個字,好似都在我心裡滾過一般,熨帖了才被端了出來。


我心裡就想這麼對你說,文字才這麼來的。我把每個讀者都當做是對面坐著的人。


我的今生——陪孩子們一起閱讀與寫作


做了中學語文老師,最發愁的莫過於孩子們的作文。因為作文寫作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語言的積累。而語言積累又極其緩慢,且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所以中學生必須廣泛閱讀才能逐漸提高語言素養,進而提升寫作水平。


我也是個典型的萬花筒語文老師,孩子們沒少被我折騰。共讀一本書、共寫一篇文、每日一言、每周故事、摘抄、讀名著寫心得、徵文評選、參演故事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力求讓孩子們積極在活動中去豐富閱讀體驗,從而更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


有沒有效,高考語文分數有一定的體現。但最關鍵的發言權,是孩子們自己的心,是孩子們的辨別力和自覺力。


馮源(海南華僑中學2016屆高三1班):



當時我讀莫言的《酒國》,讀到關於丁鉤兒初見紅燒嬰兒的場面描寫。當時我就在想,在描寫一個場景時,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如嗅覺、視覺、聽覺、人物心理、神情,這樣描繪出的場景才可能震撼讀者。


在日常生活中,要發動自己的感官,敏銳地去「捕捉」一些氣味、聲音等等。在寫文章時,用文字把它們向讀者呈現。


記得高二時讀到「硬漢」高倉健寫給過世母親的一封信。信的名字叫「母親,我期待著你的誇獎」。那時就覺得短短一封信,沒有華麗的語言,但有樸素的、淡淡的深情,彷彿母親仍在自己面前,自己小心翼翼地對母親敘說自己的故事。所以我認為,寫東西要有情,唯深情才動人。



小湯實話實說:



馮源是一個特別愛看書的男孩,敏感精銳。哪怕是最平淡的一句話,但因為閱讀的心蕾打開,於樸素中見奇觀,就是他獨有的能力了。


葉聖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繫。」在閱讀中打開全部的感官去悅納,然後在悅納後去練習傾吐,吸收與傾吐便能一氣呵成實現。



王兆信(海南華僑中學2016屆高三3班):



對於我而言,雖然作文寫的不好,但是至少很少跑題;我想這多少得益於閱讀理解能力,而閱讀理解能力源自閱讀那些話語結構完整、情節合情合理的文學作品。


除卻家庭、學校的熏陶,情與理的理解能力還是需要從閱讀中培養,當然更厲害的同學於閱讀中積累素材、學習寫法,但我個人能力不足,只能從三觀正、情理通、言語順的小說中培養閱讀理解能力,但我也蠻知足。


假設一位同學,尚未擁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卻只顧讀一些比較深奧或者說相對飄在空中的作品,比如顧城、北島的朦朧詩,「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誰校對時間,誰就會突然老去」,東西是好東西,讀來至少能感受到一種美的意境,但實際上並不能深刻地理解,對於理解今天的任務驅動型作文無大意義。


就像湯老師曾經對那幾個語文弱生的教學方法——鼓勵多看故事會,也就是為了幫助閱讀理解能力不足的同學打牢不跑題的基礎。


但私以為,與其看故事會,不如讀一些能給予更多文化熏陶且情節更加出彩、人物更加非凡的作品,比如金庸的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等,讀它們,既可了解歷史、文化(金庸小說大多以真實歷史為基礎,且其中琴棋書畫多有之),又能感受不同人物的非凡之處,譬如郭靖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家國擔當,段譽的風流倜儻,蕭峰的豪情俠骨,忠孝情義。



小湯實話實說:



王兆信給我提供了一扇門,對呀,那些總是讀不進去文本的孩子,那些總是一提筆就不知如何是好的孩子,武俠小說就是最好的啟蒙仙丹呀!


我一定會用來試試的,誰知道誰的語文素養是從哪裡吸收呢?或許,先培養把字看進去的習慣與興趣,才是首要!



梁詩蕾(海南華僑中學2016屆高三3班)



少年時不知天高地厚,只知一味閱讀毫無營養的言情小說,翻出當年的文字,扁平而又淺薄,枯燥而又無味。


經歷了青春文學的狂轟亂炸,在玄幻武俠的世界裡左衝右突,面對地攤上的盜版書籍如饑似渴。我既渴望吸收,也有無數哀愁和激動需要釋放。


很多人寫日記,寫詩,寫小說,很多人看杜拉斯,看加繆,也看韓寒、郭敬明。後來才知讀書也分深淺,品味也分高低。於是也漸漸找到了閱讀興趣與格調所在。


高三有篇作文,話題為「漫步人生風雨中」,我便想到章詒和在《往事並不如煙》這本書中,寫到了康有為的女兒,康同璧母女的生活,她們在文革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依然保持生活情趣,修剪花草並贈與他人,「坐銷歲月於幽憂困菀之下」當真就是漫步人生風雨中的最好例證。


但閱讀之於寫作,不僅在於能夠旁徵博引,更在於潛移默化的影響。喜歡席慕蓉和林清玄時,文章風格清新浪漫;喜歡余秋雨和巴金時,文章除了華美,也有了自我的思索與追問……這才明白,你的寫作里,藏著你曾讀過的書。



小湯實話實說:



梁詩蕾將讀書和應用結合得挺好,就是太中學生寫作文氣了。


讀到什麼好東西,都想引到自己的作文里,都想變成自己的作文素材,以及名人名言。這其實也是一種品位的腐敗化。我希望孩子們離開了中學校園,應該儘快脫離這種「低級趣味」。



謝怡凡(海南華僑中學2016屆高三5班)



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


寫作是需要詞語的,而閱讀變為辭彙積累提供了一個平台,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與各種辭彙遇見和邂逅,然後在我們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自由揮灑之時,他們躍出來,在最合適的位置放光發熱。


閱讀對於初學寫作,詞不達意的寫手而言頗為有效。


閱讀也是一個養成文風的過程,我的語言一直不夠美,後來,我讀了白落梅的一系列的古詩文鑒賞,比如《相思·莫相負》《煙月不知人事改》《花開半季 情暖三生》……,也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


比如,她在賞析李煜的《清平樂》時曾這樣評價李煜「落梅如雪,拂了還滿。這一生,就像冷傲的寒梅,曾經在高高的枝頭,一片冰潔,風骨傲然。最後,零落成泥,無聲無息。」一代帝王的一生就這樣用如此唯美的語言里,帶著感傷,卻又無比的形象。


在閱讀各種各樣的詩詞鑒賞後,我發現我的寫作不知不覺中帶上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淡雅之美,那種中國文學的美感,融入自己文章里的喜悅和美妙,真的是無法言說的。


閱讀可以讓你思辨更強大!


周濂的《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裡面就有對於一些社會現實的理性審視和思考角度,比如說,關於死亡,他對07年12月13日的《南方周末》中的復旦大學教授之死與在巴黎下崗女工之死進行對比,他有這樣一句評論,「談及一個人的生死決擇,在最隱秘的問題上,我們能夠拿出來與人分享的都是一些無足輕重的細節或大而化之的話語。」就此而言,我不願輕易揣度自殺者赴死的理由。


理性的思考與客觀且準確的評價,是我在寫時評時的不足,這本書就對於我而言,在理性思考與思辨上起了一定的引導作用,時評只有有深度了,才會更漂亮。


閱讀豐富閱歷。


我們還年齡還小,經歷的也少,所以我們缺乏閱歷和素材!閱讀就可以很好的補充這一點,我們不可能經歷五六十年代,沒經歷饑荒,太多太多的東西我們無法經歷,但閱讀可以讓我們感受,比如余華的《活著》,不讀《活著》,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感受和理解那句「活著就只是為了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閱讀真的是一個去別人生命里走一遭的一個過程!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閱讀不該僅僅是為了寫作,閱讀,更應該成為一種生活的方式,他能改變一個人太多太多!!



小湯實話實說:



謝怡凡光是從語言上,都感覺是一派活潑歡騰。真心熱愛文字和文學的人,一定會有這種人氣,這種表達欲。青春閱讀一定要早熟,早熟的便捷方式就是主動把別人的思想裝在自己的腦袋裡。學會閱讀觀點,分析觀點,利用觀點再分析自己的生活,年輕人會長大得很有腔調。



張淵茂(海南華僑中學2016屆高三3班)



閱讀就是尋找對象的過程,而寫作也就是告白。向每一個讀到的精心刻畫的人物告白,向每一個讀到的令你難以忘懷的畫面告白,向每一句讀到的真情流露的話告白,向每一個讀到的耐心推敲的字告白,向那剛勁有力的一撇一捺告白。


讀三國,向曹操告白,「亂世英雄又何妨」。讀邊城,向碧溪岨白塔倒塔的那一瞬告白。讀燕七,向「鯨魚安慰了大海」告白。讀過的每本書,每句話,每個字,讀得越多,也就總有那麼多想告白的對象,而現在的博愛,只為找到那最長情告白的對象,而Ta,便是你的文風。



小湯實話實說:



張淵茂談的是一種感性認識,「閱讀就是尋找對象的過程,而寫作也就是告白。」這句話我很喜歡。懂得用譬喻的方式,去分析及闡釋問題,這就是高超邏輯能力與寫作能力的雙重體現。


閱讀,尋找對象,這種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尋覓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特別棒。而寫作是告白,也極其精妙。中國式教育體系下的孩子,嘴都不怎麼甜。不會說甜言蜜語,心裡彆扭,難為情,所以筆端自然也內斂閉塞,久而久之也就道貌岸然起來。



何雯雯(海南華僑中學2016屆高三3班)



說實話,在閱讀方面,我絕對是一個不合格的高中生。當周圍的同學都在侃侃而談林清玄和余秋雨的時候,我才深感閱讀的重要性。


高一時接觸大量三毛和畢淑敏的作品,兩位女性作家的文字在無數的月下燈前為我打開了新的世界。這份字裡行間跨越時代的觸動,在視野上拓寬嶄新的維度,更在寫作上積累深刻的力度。


透過這些成年人的視角,我們通過文字的傳遞會潛移默化的形成看待問題的新角度。《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稻草人手記》,三毛的那種浪客翼心勾起的文風讓我開始褪去一些幼稚的辭藻和粗糙的文字,隨之而來的是更多清新與真實。


《帶上靈魂去旅行》《生當做瀑布》《凍頂百合》,畢淑敏的成熟理性和形象比喻也讓我在斟酌文字時更能切中要害,幽默又不失深刻。這只是兩位女作家帶給我們的影響,更何況她們的身後,還有千千萬萬的作家與作品。


閱讀和寫作必定是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閱讀是一個人主動的吸取閱歷和思想的學習過程,但更重要的事,閱讀能夠讓我們置身於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中,書頁上的文字夾帶著作家們的思想沉澱和語言風格在我們眼前一一呈現。


所以,在我們寫作的過程中,這種潛意識裡的語言與思想風格就會影響著我們,再加上自己的表達方式,便造就了每個人不同的寫作風格。


我想,這也是廣泛閱讀的同學總能加冕作文常勝將軍的原因吧。總而言之,閱讀和寫作不是兩條平行線,它們必須是交織共融的,這樣才能在我的生命里留下最美的痕迹。



小湯實話實說:



何雯雯的這段話,我讀起來有一種感覺,啰嗦。能用一句話表達的東西,非要堆砌一堆句子。其實,這種堆砌,也不一定是她有意為之,其實就是一種不自信。


梁實秋在回憶他的先生徐錦澄教他作文的技巧時寫道,「先生說,作文忌用過多的虛字。該轉的地方,硬轉;該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顯著樸拙而有力。」我覺得徐先生說的這點,也挺適合何雯雯的!試試看!


讀了孩子們的這些留言,想必大家更發矇。好似我們的孩子所有的閱讀與寫作的理論都懂,但為什麼還是寫不好文章呢!


這才是真相,猶如韓寒電影里那句台詞,懂得那麼多人生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但我覺得,只要有那麼一個人,從一條理論里走了出來,得到了啟發,這條理論就有了意義。所以,我想說,給中學生的你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麗語文 的精彩文章:

TAG:美麗語文 |
您可能感興趣

語文老師都不一定知道的語文冷知識
語文老師都不知道的語文冷知識 |名字會被起完嗎?
老師們雙節放鬆一下,看圖猜成語,據說猜出來的都是語文老師哦!
這些語文試題的回答,讓改卷老師哭笑不得
看看你寫的作文,是要笑死你語文老師嗎?
這位語文老師火了,用詩寫評語
看圖猜成語:猜對的都是大神!語文老師以你為榮
看數字猜成語,這語文老師太有才了,據說全猜對的沒幾個
語文課:閱讀其實並不難,教你巧妙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高考作文,語文老師說要這樣用套路!
語文老師發火:這些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不知道,語文真的白學了
語文課本上的字是誰題寫的?
最全小學語文常見錯別字,語文老師都說整理得好,一定要列印!
敬畏母語,是語文規範運用的前提
你知道,語文課本上的字是誰題的嗎?
大學語文受冷落不是「語文」的錯
語文老師怒斥:連這些文學常識都不知道,還說自己不是「文盲」?
語文老師怒道,預習到底是習什麼?你這都不知道?還說語文簡單
感謝你,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