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聆聽大師 記梁煥奎事略

聆聽大師 記梁煥奎事略

謹按:筆者我原名梁煥鼎,和梁公煥奎為同高祖的兄弟行。他的曾祖父與我的曾祖父是親兄弟,原都家居廣西桂林。大約在清道光末年、咸豐初年(約公元1851年後),以避亂先後北游。他的曾祖父一家人,路經湖南,就在湘潭落戶。子孫輩便成為湖南人。而我的曾祖父則入京會試成進士,宦遊北方。我的祖父和父親,均以桂林籍貫先後在北闈得中舉人,從而一直沿襲說為廣西人。雖然兩地分居,卻信息常通。1917年,我且曾入湘奉訪。1918年,公更以避兵北來,即聚居我家中,時常敘談往事。今為此文,大都依據公之口授而來,但難保無疏失。或失在公記憶不清楚,或失在我的記錄不明確,大有待於治近代史者採訪時加以勘正之。


1981年9月,梁漱溟識。

聆聽大師 記梁煥奎事略


梁公煥奎,字璧元,一字辟園。生於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自幼讀書好學。十六歲隨父宦遊南京,嘗從鄧白香先生學詩,此後雅好吟詠,晚年有自訂《青郊詩存》付印。公蓋嘗於長沙瀏陽門外築有青郊別墅居之雲。1887年(光緒十三年),公十八歲,得中秀才。1893年公二十六歲,鄉試得中舉人,更見才華,有志事功,而此時恰是國家危難之秋。甲午(1894年)中日大戰挫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於是,在朝在野激起變法維新運動。維新運動固風動全國,而首屈一指必數湖南。湖南巡撫陳寶箴、學台江標、按察使黃遵憲倡導於上,地方士紳熊希齡、譚嗣同、唐才常等多人鼓吹於下,寶箴之子陳三立介居官紳之間,溝通合作,相得益彰。成立南學會,發展及於全省各地。又開辦時務學堂,聘梁啟超為中文總教習。其後卓有成就的人物,如蔡鍔,如范源濂,均常受業其間,真可謂極一時之盛。而在當時,那許多新政設施和社會活動中,辟園公蓋都直接間接參與的。例如,興辦新式教育,則受任學務處文案;興辦工礦實業,則受任礦務局文案(後升任提調)。一身兼數職,職位不高,而事屬首創,多所闢劃。其先受知於陳公寶箴,而其後任俞廉三、趙爾巽兩公亦復加倚畀之故。1900年(光緒庚子),八國聯軍入北京,國幾不國。謀國者群趨於出洋考察留學一途。公則建議於省當局,就鄉試落第許多試卷中,選拔其可造人才派赴日本留學。此事既為當局採納實行,即囑公經理其事,任為留日學生監督,率同所選拔諸生東渡,時為1902年。其後,公賦詩曾有「四載浪遊三去國」之句,此應是第一次去國。


公此次所率同東渡者,計有楊昌濟、陳天華、劉揆一、石陶鈞、朱德裳等多人,而公胞弟煥均、煥廷一併從行。蓋公昆仲五人:公居長,其次煥章,字端甫;三弟煥彝,字鼎甫;煥均其四,字和甫;煥廷其五,字碩甫。諸弟以公之教誨提攜,各有成就,而在事業上又是協同致力的(見後文)。


當時,清廷為求人才以濟時艱,有詔舉辦經濟特科。湘省當局即薦公應徵。公亟返國入京赴試。經錄取後,命以特用江蘇知縣,赴南京候補。於是,公攜眷離湘移家南京。江蘇省當局委任公為金陵火藥局提調。今據公當時寄三弟鼎甫家書,頗嘆息於官場之腐敗。又自言:「兩目昏翳,尋丈之外不復能辨人眉目,遍求中西醫莫得收效」云云。公雙目失明,蓋肇始於此時矣。曾有意東渡求醫,而阻於日俄海戰(1904年事),一時未能成行。公自度對於夙昔所經手之學務和工礦實業,猶可從旁致力,遂即返湘。此後,公為病目而亟需求醫東渡,又不能忘情湘中建設事業而留滯國外。約於1905年去國外求醫,翌年夏,由日本返回長沙。此時,雙目失明已是定局,而公之年方三十九耳。

如眾所知,當時國人激於國難嚴重,既有康、梁傾右的君主立憲一派;又有孫、黃傾左的暴力革命一派。兩派活動多集於日本東京。而公蓋三度旅遊其間,處此問題之態度如何乎?公昔日旅東言行今無可考。然其在湘亦有幾件行事,可資旁證:一是公嘗因周道腴(震鱗)先生困於南洋某埠,即以二千元相資助。此一事,1950年周老在北京曾親口為筆者言之。又一事,1964年3月,筆者曾聞章行嚴(士釗)先生談及,昔年公主持長沙實業學堂教務,聘張溥泉(繼)等諸先生為教員。章本人亦在應聘中;公發現他年輕,勸他宜求學深造,不必當教員。他接納忠言,遂即東渡求學雲。於茲可注意者,周震鱗、張繼,皆革命派著名人物。公既與之為緣矣,則公未嘗傾右而拒左可知。


凡熟知清季汲汲奔走救國那許多人物事迹者,都曉得其間傾左傾右初未嘗判然兩途。孫中山先生不曾上書李鴻章乎?不曾與梁任公交往洽談合作乎?又如唐才常,既曾在長沙熱心維新運動於前,卒乃以投身暴動而被殺於後。類此事例不勝舉。當然,末後此兩派是水火不相容的。但若認為根源在階級立場各不同而來,則昧於中國社會之組織結構,不衷於事實之談,終且無以自圓其說。


舊日中國,是「一人在上,萬人在下」的局面。士、農、工、商四民,貧富貴賤,上下升沉不定;流轉相通,階級分化不明不強。海通以來,資本與勞工兩階級,乃漸萌見於一些工礦企業間,其起因:則洋務運動意在為國興利,而落於剝削勞工遂無可免者。辟園公五兄弟,以經營華昌銻業公司起家致富於一時,即為此事例之一。其事未容殫述,卻必扼舉其要。於此,言其端要有三:


(一)1908年,華昌銻業之躍然興起,蓋原於購得法國赫倫士米提煉純銻的新技術。而此事則公之三弟鼎甫遊學歐美尋訪接洽以成者。公於雙目失明後,一意培植諸弟學業,俾以共成其事業。諸弟資質個性不同,二弟端甫忠厚穩重,則以任板溪駐山經理,督飭工人群眾;三弟鼎甫勤懇好學,則以出國求取技術新知;四弟和甫治事精幹,才略不凡,則以任公司總經理;五弟碩甫年輕,通習英語,則以任駐美國辦事處,掌握國際貿易情況(此職其後由姻戚李國欽繼任之)。


(二)價購法人煉銻新技術所需巨資,則全賴當時江南、河北、湖廣、山東各省當局大力協助以成其事。而奔走聯絡其間者,則公之摯交楊子(度)。華昌既從國外購此項專利權,特呈請當時清廷立案予以保障。而其後業務發達,獲利豐厚,則在清帝退位轉入民國之時。但為報償前此各省協助款項,特以二十五萬元繳交中央農商部為調查各省地質經費。凡此用心行事,在官在商,皆有為國興利之意存乎其間,不猶是當年維新運動之流風餘韻乎!

(三)華昌公司走上西洋資本家經營企業之路而好景不長,趨於衰敗者,其內外緣由複雜多端。銻價始因1914年歐戰軍需而上升獲利,公司方在投資大事擴充各項工程設備,而不料想戰爭息止,銻價遽跌,自陷於困境。又所委任之駐美經理,竊權巧圖私利,而以跌價虧損歸之公司。至於湖南適當南北交戰要衝,其所受各方勒索、時局紛擾之累者,又不待言。辟園公昆仲,原是中國式的書生,不是西洋資本家一路人,其勞倦思退有必然矣。


公病目失明後,行動不便。而時局頗多擾攘。1911年(辛亥革命)曾避兵寧鄉,迄於1913年始還長沙。1917年,復以衡山北洋軍潰退而避亂漢口市區。翌年即攜眷北上,聚居在我家中。一年後,始返湘安居。又於1928年出遊滬上,漱溟適亦因事從廣州抵滬,幸得一聚。不意次年公游息廬山小天池,遽爾逝世,享年六十有一。遺囑殮以僧人服裝,蓋公精神上皈依佛法非一朝夕。早在1918年京寓時,常囑漱溟共誦讀楞嚴經以為日課者,曾一月有餘也。公配曾夫人,與公伉儷甚篤,先三年(1926)既故於長沙。夫人所生唯二女,長培肅,次培懌,皆聰明好學,顧未有子。1909年春,三弟鼎甫新舉一子,公夫婦即引以為嗣,命名培偉,由夫人鞠育之。其後,鼎甫又有喪明之痛,遂由培偉兼祧。今者,培偉既成立矣,其立身行事不負先世令名。


本文摘自《誰從我的世界路過?》,梁漱溟 著,當代中國出版社,2016年6月

聆聽大師 記梁煥奎事略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中國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孤獨少帥 | 日本根本不拿中國當國家看
孤獨少帥 | 張學良是一個「怪人」
政治時鐘 | 古代中國政治周期交替的原因

TAG:當代中國出版社 |

您可能感興趣

用記憶梗搞事情!這些電影都是《記憶大師》祖師爺
際明君帶你讀懂《記憶大師》
先盡人事,後聽天命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在緣緣堂聆聽大師——訪豐子愷故居散記
傳記 蕅益大師
瑜伽大師——宋光明老師
桃李失巨匠,岐黃別大師——沉痛悼念國醫大師李振華教授
【佛典故事】大師足跡——慧遠大師
《記憶大師》高校互動 大師軍團解讀記憶迷局
《記憶大師》:徐靜蕾黃渤段奕宏等讓你一部電影看太多精彩
講述楊式太極拳大師楊澄甫先生之徒崔毅士生平
柯潔怒懟央視記者,央視反求他原諒,聶衛平大師發聲力挺柯潔
王者榮耀之斷案大師狄仁傑
劉炳森隸書《岳陽樓記》,寬博雄渾,大師氣象!
劉炳森隸書《岳陽樓記》,寬博雄渾,大師氣象
禹音:仁愛大師之孟子
聽星雲大師說說關於生死的事
任偉政大師喜添六徒,湘菜泰斗王墨泉、許菊雲、聶厚忠齊見證
吳敦義王金平探訪李敖,李大師健康狀況略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