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戲劇到底得了什麼病?

戲劇到底得了什麼病?

本文轉自「古都熱風老廣場」微信公眾號


近三十年的中國戲劇跌宕起伏,艱難前行,正處於一個轉型期。對於戲劇的現狀,究竟該怎樣評估?它的經驗教訓又在哪裡?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命題。


哪種戲劇將會存活?


最近讀了法國學者弗雷德里克·馬特爾的《戲劇在美國的衰落——又如何在法國得以生存》(以下簡稱《衰落》)一書,作者所論述的美國戲劇的「衰落」及「抵抗」,引發了我對中國話劇的再思考,對中國話劇現狀的再評估。


曾經名噪世界的美國戲劇,誕生過大衛·馬梅尤金·奧尼爾田納西·威廉斯愛德華·阿爾比阿瑟·米勒等享譽世界的劇作家,如今卻似乎不可挽回地衰落了。


馬特爾如此感嘆道:「就是這些百老匯劇院,他們再也不排演阿瑟·米勒的劇作,甚至幾乎完全終止了劇本戲劇的演出。在百老匯的哭聲中,米勒死了,更加令人傷感的是,那一夜似乎也宣告了戲劇的死亡。

戲劇到底得了什麼病?



《衰落》的作者認為美國戲劇之所以衰落,是因為存在著五個問題:一是「向專業化過渡」的問題;二是商業領域與非商業領域的混合;三是保守主義與審查;四是公眾與先鋒藝術的隔離;五是戲劇在當代社會的困境


在馬特爾看來,「我們不應該過於為美國戲劇的存亡憂慮,因為戲劇一直活著。最令人擔憂的,也是最關鍵的,是哪種戲劇,哪種文化將會存活。」顯然,他認為美國戲劇衰落的是戲劇藝術,或者說是作為藝術的戲劇。


專業化水準的降低


中國話劇同樣也面臨「哪種戲劇,哪種文化將會存活」的問題。其首要的危機,是專業化水準的降低。


中國話劇最佳的專業化時期,一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十七年」階段,還有就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前者是因為有了幾十年自身的積累,加之在中國普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系,使中國話劇的專業化達到一個巔峰狀態,湧現出以北京人藝演劇學派為代表的一批具有較高專業化水準的劇院。

戲劇到底得了什麼病?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則是繼承了「十七年」的積累,加之開放的環境,又迎來一個中國話劇的繁盛期。


但是,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至今,劇院和話劇隊伍的專業化水準是在不可遏制地衰落著,幾乎把老家底都抖摟得差不多了。就以北京人藝來說,隨著老一代藝術家的去世和退休,其專業化水準已大大降低。連林兆華都哀嘆,排戲找到合適的演員很困難。


專業化的降低,一是表現在話劇創作的原創力的衰退;二是表現在演員普遍的文化素質降低,失去表演藝術的魅力,再也看不到像于是之、朱琳等那樣的表演藝術家了。

電視劇對話劇演員的誘惑,以及話劇行業過低的待遇,破壞了話劇健康正常的生長環境。話劇演員缺乏必要的經常的業務訓練,甚至連最起碼的身段和台詞的訓練都沒有了。除了京津滬一些大城市的劇團還堅持話劇的演出,大部分劇團處於渙散的狀態。連演出都如此衰落,還有什麼專業化可談呢?

戲劇到底得了什麼病?




失去靈魂的「商業化病」


還有戲劇的商業化問題。


在馬特爾看來,戲劇的商業化是美國戲劇衰落的重要原因。百老匯的戲劇,就是「一種『利潤至上』的文化」。戲劇是無法複製的藝術創作,它也無法提升自己的生產力。它勢必陷於又要創新又要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的「兩難」之中。


中國沒有美國百老匯式的商業戲劇。問題在於,我們雖然沒有戲劇的商業化,但卻先期患了嚴重的「商業化病」。無論是國營劇團還是私營劇團,都在一個「錢」字的誘惑和困擾下掙扎。在說不清道不明的「戲劇經濟」現狀下,打的是一場戲劇的金錢仗——太多娛樂至上,太多評獎拉票,太多金錢堆積的「大製作」。沒有百老匯戲劇的商業規則,有的是「錢」字挂帥的混亂秩序。這是中國話劇失去靈魂的表象之一。

戲劇到底得了什麼病?




中國話劇的結構性危機


最值得憂慮的,是中國話劇的結構性危機。


首先,原創劇本的缺失,也就是劇作家的缺失,意味著戲劇的思想和品位的降低和弱化。


1990年代以來,鮮少值得稱道的傑作出現。劇作家的退位,讓話劇陷入「無米之炊」,原創性的基礎遭到毀滅性打擊。放眼全國,1980年代那些具有爆發力的劇作家們大都不見了。


其次,戲劇理論和批評的弱化,同樣意味著戲劇思想的弱化。在戲劇討論中缺乏思想的交鋒;在戲劇運動和戲劇創作中,一些有形或無形的政令,有時成為操縱戲劇的無形之手。惰性的遺留,未得到充分的富有思想性的批評。


第三,戲劇成為導演的一統天下。導演的責任是將劇本創造性地實現於舞台,他是這一行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但他不能代替劇作家。但是,我們如今的導演幾乎成為舞台的萬能統治者,劇作家則淪為導演的幫手和工具。

戲劇到底得了什麼病?



從話劇的發展歷史來看,里程碑式的原創性人物絕大多數是劇作家。在近現代,歐洲有易卜生、契訶夫、布萊希特等,在中國有曹禺、老舍等。但是,近三十年來,在中國的劇壇上沒有出現這樣的劇作家,其背後的原因是複雜和深遠的。



工具主義不會產生戲劇繁榮


保守主義也是美國戲劇衰落的重要原因。美國的保守主義,除清教徒對戲劇的偏見之外,還有所謂的「政治正確」


自從中國人開始接受西方戲劇,就採取實用主義或者說工具主義態度,這是中國的保守主義最主要的表現。晚清戲劇的改良主義潮流,有人說是戲劇新潮,其主要思路是把話劇(戲曲)作為啟迪民智的工具。


到了五四時期,新劇的倡導者把話劇作為啟蒙工具,胡適的易卜生主義最具有代表性。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以後,左翼戲劇把話劇作為階級鬥爭的工具。中國的戲劇如不改變工具主義和教條主義,就不可能真正繁榮。

戲劇到底得了什麼病?




當代戲劇:有代表作,但沒有經典


當前世界的戲劇,我認為同中國一樣都處於一個不確定的轉型期。在後現代的文化潮流中,後現代戲劇雖然也曾有過衝鋒陷陣的時刻,有過對於現存戲劇秩序的懷疑和挑戰,但是,這種憤怒和激情,可以說是全盤解構的、不惜毀壞戲劇的規則和規律,使戲劇成為反戲劇的。甚至連「戲劇」也被拋棄,而成為「表演藝術」。也正是在後現代的戲劇思潮中,導演成為主導。


我們不妨看看近二三年外國戲劇在中國演出的情形,大體上也可以看到世界戲劇的某些特點和趨勢。在成百場演出的劇目中,相當部分是導演的戲,是改編劇——經典劇作的改編,或者小說的改編。原創劇較少。在近數十年的世界戲劇潮流中,幾乎沒有出現過像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戲劇的經典之作。這表明世界的戲劇也同樣呈現著思想弱化和退化的狀態。


我有一個不成熟的看法:後現代戲劇創作,是無法同現代主義甚至現實主義的戲劇相比的。儘管有代表作,卻沒有經典。我們雖然看到一些傑出的導演極盡其導演魅力,對於經典有著新的解讀,新的舞台探索,也有很好的表演;但是,戲劇在不同程度上被技術主義支配著。

戲劇到底得了什麼病?




哲學萎縮使戲劇失去引擎


戲劇到底得了什麼病?我們看西方戲劇史,近代戲劇思潮與哲學浪潮是分不開的,現實主義顯然與唯物主義、實驗主義這些哲學是緊密相連的;而現代主義,又是同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密不可分;後現代主義自然同後現代哲學有關。問題在於,恰恰是後現代哲學出了毛病——曾被稱之為「科學之科學」的哲學,已經淪為沒有科學性和身份證的「非法遊民」。


迷失了本體論的後現代哲學,已經失去了對戲劇和人類生存與命運的內在聯繫的關注與思考,甚至失去了這樣的反思能力。這是當代人的精神困境。


而當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手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已經對人類的思考方式、思考習慣、思考能力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碎片化、平面化、瞬時化的知識環境,讓以深度見長的戲劇面臨空前的挑戰。


戲劇的希望在哪裡?這是值得我們探討和思考的。

戲劇到底得了什麼病?



專家薦書


【法】弗雷德里克·馬特爾


《戲劇在美國的衰落——又如何在法國得以生存》

戲劇到底得了什麼病?



京東好像有售……


— END —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劇青年 的精彩文章:

南北青年會如何談論《南海十三郎》?
您可能感興趣

浸沒式戲劇,究竟是什麼?
一個戲劇演員不惜滿門被害,也敢跟日本人對著干,他到底做了什麼
我都沒搶到一張票,你告訴我烏鎮戲劇節還有什麼值得去的!
瘋范爆笑戲劇《我不是李白》來了!還在等什麼
樓市戲劇性扭轉,房價開始下跌了,買房人卻吐血了!一套房要多花幾十萬!誰錯了?
眾所周知卻又不了解的「戲劇」
這個皇帝死得頗具戲劇性 是掉入糞坑被淹死的
戲劇有怎樣的淵源?莎士比亞在其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美女被動物嚇到的瞬間,真是太戲劇了
戲曲圖集 戲劇臉譜,讓你了解不一樣的戲曲
戲劇課堂上總能看到他的笑臉!
這部影片沒有什麼戲劇性的懸念,但就是能成為經典!
史上最厲害的這幾次越獄,不是電影,卻更有戲劇性!
馬伊琍新戲劇照曝光,網友吐槽:太土了完全認不出來!卻因為這個細節被網友大讚!
這隻海豚把巨型章魚吞下肚後卻沒想到自己竟「被反殺」,戲劇性的結局讓人傻眼
男女之間那點破事兒,都被這些人寫進戲劇里了
伊能靜,「抓馬公主」說再也不想過戲劇化的人生了,你相信嗎?
這隻貓只是站錯了位置,結果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她嫁給了比自己年長25歲的深山裡的富翁老頭,接下來戲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