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懲罰式家教文化過時了嗎

日本懲罰式家教文化過時了嗎

日本懲罰式家教文化過時了嗎



「熊孩子」田野岡大和的父親接受日本媒體採訪。視覺中國

因淘氣而被父母丟棄在森林中的日本北海道7歲「熊孩子」田野岡大和在失蹤後的第6天,終於於昨天上午7時45分左右在北海道鹿部町的自衛隊練習場廳舍被發現,讓全日本上下都鬆了一口氣。


野外生存6天毫髮無損


田野岡大和因父母教育懲罰而失蹤一事震動了整個日本。事發後總共有75名日本陸上自衛隊人員,以及由消防員、警方及志願者組成的130人搜救隊,一起在森林裡找尋失蹤男孩。據日本警方和媒體報道稱,上周六,田野岡大和與父母、姐姐一起前往北海道一處森林附近的公園進行徒步旅行。因田野岡大和朝其他車輛和行人扔石頭,父母很生氣。回家途中,父母為懲罰兒子,讓他中途下車,把他一個人留在棕熊出沒的森林中,隨後將車開出大約500米遠。當他們再回去找兒子時,發現他已經失蹤。


事件發生後,大和的父親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原本只是想要樹立其「嚴父」形象,只想要教訓大和,所以把他趕下車子嚇唬他,但現在只希望大和平安。對此,日本多摩大學講師和作家安田峰俊表示,以前日本父母教育和管束子女非常嚴格,他認識的許多朋友小時候都受過父母類似的懲罰和體罰,但現在是21世紀了,日本竟然還有這樣體罰兒童的事情發生讓其很吃驚,可見現在還有很多日本父母用這種舊的思維方式懲罰子女。

萬幸此次事件的主角終於平安被找到,否則大和的父親餘生只能在悔恨中度過了。大和在被找到時精神和健康狀態都較好,只是有些脫水,還主動介紹說自己是田野岡大和。大和在描述失蹤7天的過程時稱,自己當時雖然迷路了,但見到山就爬、見到乾淨的水就喝,見到林間的小木屋就睡覺,就是一直走,最後終於被人發現了。而大和的這段經歷不得不讓人佩服這個「熊孩子」的堅強意志和良好身體素質,也必須為日本在學校教育和家


庭教育中注重孩子身體素質鍛煉、忍耐力和適應環境能力的教育行為點贊。


日本家長注重品德教育


二戰後,日本迅速從戰後廢墟中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沒,其中基於傳統文化的日本特色家庭教育更是構成了日本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日本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更是贏得了許多國家家長的借鑒。但此次事件也引發了許多反思日式家庭教育的聲音。


日本人對家庭教育十分重視,日本的家長會通過調教、身教、情感教育等多種方式來教育他們的子女。由於日本人的集體意識和秩序感強烈,因此在子女教育理念上,日本的家長更注重品德教育、做人教育,並將重心主要放在對子女的社會化培養上,希望子女長大後正直果斷、感情豐富、個性鮮明、忍耐力和自制力強,並能理智適應環境,而功課的學習則主要由學校負責,父母只要做好監督即可。

據日本內閣府近年施行《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的民意測驗調查顯示,高達60%左右的日本父母都把思想品質教育放在很突出的位置,而思想品質教育在孩子的不同年齡段又分別有所側重,對3至6歲的學齡前兒童,有73%的人認為應將懂禮貌、會感謝、講節約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對7至12歲年齡段的孩子,有53%的人認為應著重教育其區分是非、遵守公共道德和遵守法規;對13至18歲正在日益成熟的初中、高中學生,重點要教育他們樹立自力更生的意識,讓他們知道自己將來的一切都離不開自身的奮鬥。


父親角色在教育中的缺失


日本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會被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日本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會不斷地向子女強化這種思想。比如,早晨上學要不要帶雨傘,家長不直接告訴孩子,而是要他們自己注意收聽氣象預報;與父母外出旅遊,孩子不論年齡大小,每人身上都無一例外地背著一個小小的背包,裡面裝著孩子們自己的生活


用品,雖然這些東西並不重,父母也完全可以代勞,但日本家長的解釋是,從小就應該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日本人不僅把「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看作是一種行為規範,更看作是一種道德修養。


從這種「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家庭教育中,日本社會衍生出了更加嚴格的道德要求,認為那些不守公德的人,隨便給人添麻煩的人最讓人討厭、不可信賴,甚至可能被整個社會所排斥。日本的父母更是普遍認為孩子在公共場合的錯誤行為令人羞恥,對孩子的錯誤行為,要以父母之愛嚴正斥責、嚴加管教,這就是日本家庭教育中長期存在的懲罰文化。如今年4月,日本奈良縣就曾發生過一名39歲的父親因管教3歲的女兒和2歲的兒子,將他們關在塑料箱約半小時,導致兒子窒息死亡,而被以涉嫌殺人罪逮捕的悲劇。

有日本教育專家表示,此次的北海道男童失蹤事件再次凸顯了父親在日本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問題。現代的日本家庭被稱為「父親不在」的時代,家庭中的父親每天為工作奔波、忙碌,很少呆在家裡。早上吃了早飯之後,便出門上班,晚上10點以後才回家更是平常,而且一到家就說「啊,我累了」便馬上睡覺的父親大有人在。日本文部科學省和厚生勞動省曾經就該問題進行的聯合調查統計數據顯示,住在東京首都圈以外的公司職員平常晚上8點之前回家的只有8%,深夜11點以後回家的有39%,夫婦倆育有未滿6歲兒童的家庭中,一天內母親照顧孩子的時間為2.39小時,而父親卻只有17分鐘。父親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孩子的世界觀、對社會的認識等,主要是從父親那裡學會的。因此,日本的父親們在家時間過短,與孩子、家庭接觸過少,對日本兒童的成長是不利的。特別是由於父親與孩子接觸少,就無法真正參與和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因此往往在對待孩子犯錯誤的問題上直接選擇最簡單粗暴的懲罰方式。(本報駐東京記者叢雲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網 的精彩文章:

玩轉舌尖上的健康:11種真正值得吃的養生「超級食物」來啦!
英軍SAS用印度寶萊塢歌曲干擾IS 令對方心神不寧
《醜小鴨歷險記》颳起國產動畫科幻新風,開啟「天外飛鴨」冒險之旅!
上合組織去年消滅和抓捕恐怖分子超1000名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人家裡裝修什麼樣?
日據時期,台灣是怎樣被日本統治的?
不要再問我日本化妝品為啥沒有生產日期了
日本的妖怪文化
日本文化的體貼到了令人反感的地步!
日本文化之有趣的傳統節日
王鐸過著不能一日兩粥的生活 卻影響了日本書法
關於日本制服文化你知道多少?
那些日本女生教我的事
文化:日本人是怎麼過「七夕」的?
無印良品在日本已經過時了,他才是設計之神
日本电影偷情文化史
日本男教師監考時看黃片 被全教室聽到
日本怎麼過鬼節?
中日建交談判時日本首相說了一句話,遭到周總理嚴肅指責
在日本應該如何聯繫教授?
日本歷史有話說!男人化妝家常便飯?
護理的同時,千萬別忘了日本這9款補助產品
日本人教你如何戒掉垃圾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