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閱讀沒有標準的路線

閱讀沒有標準的路線

或許是偶爾讀些書的緣故,經常碰到一些朋友如此感嘆:骨子裡想讀書多讀書,可要麼不知道讀什麼,要麼書還沒翻上幾頁便哈欠連天,提不起精神,找不到竅門。每每面對這樣的困惑,我總感覺茫然不知如何作答——我們到底該怎樣讀書呢?


最近,商務印書館推出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愛書人士陳華文的新書《最是書香》。與一般出版讀物不同,該書是作者5年來讀書心得凝聚的結晶。全書由48篇讀書體會彙編而成,主要分為「知識分子的精神之光」、「作家作品的人文之魅」、「外國文學的審美之維」、「海外學人的中國之思」四大部分。


本書所輯文章,既關注學者人物本身,同時又深入觀察作品背後的文化現象;既立足於作品所闡述的內容,同時又儘可能聯繫社會現實。比如在讀完《像梁啟超那樣做父親》後,從梁啟超育子「意育、智育、情育」六字訣中反窺了當代育子觀;在讀完村上春樹的《碎片,令人懷念的1980年代》後,聯想到了現今泛濫的碎片化現象;在《費正清中國回憶錄》的書評中則重點關注了「漢學」大家費正清中國學研究的四個特點……從個人角度看本書是與諸位文化人士的心靈接觸,對於本書閱讀者而言,則是一次洞窺作者閱讀路線圖的契機。

閱讀並不等於寫作,但寫作一定離不開深閱讀。2011年,清華大學著名教授何兆武的口述作品《上學記》風行全國,當時,社會上一些人誤以為民國是中國教育的「黃金時代」。作者感到有失偏頗,畢竟當時全國文盲高達80%。自那時提筆撰寫反駁文章起,作者在閱讀的同時,開始注意用文字給自己的閱讀勾勒路線圖。當然,這種路線圖並非固化的套路,而是作者閱讀經歷留下的書香印跡。


回到文首的那幾個問題,我想本書作者的閱讀經歷或已給出了答案。讀書根本就不是什麼天性,而是我們面對問題願不願意到書海中尋找答案。就閱讀而言,你越是刻意為之,越可能找不到興趣點,越可能陷入那種翻起來沒勁,合上後又想的閱讀怪圈。適當的功利化閱讀,一方面可以助益於我們的工作,另一方面還可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最主要的是可以讓我們保持閱讀的興趣。有了興趣,閱讀才可能成為我們的精神剛需。如同本書作者,在求知功利化影響下,閱讀由淺及深,由此及彼,至如今一「讀」不可收拾。


《最是書香》


陳華文 著

商務印書館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潮劇折子戲《掃窗會》傳承彙報演出專場:向經典致敬
《你好,中國》第三季音像書在俄首發
同心築夢美麗河北 河北14台優秀劇目進京展演啟動
您可能感興趣

閱讀數據出爐,你的閱讀量超過平均線了沒?
沒有不愛閱讀的孩子,只有錯位的閱讀期望
網路改變讀書人的,是閱讀的功力
閱讀這篇文章知道哪裡的樓盤不能買
國民閱讀數據出爐,你的閱讀時長超過平均標準了沒?
閱讀地平線:真正的閱讀在這裡發生
國民閱讀數據出爐,你的閱讀量超過平均線了沒?
數字閱讀時代將再無真正的「閱讀」?
最好的閱讀是慢讀
印度三輪車提供免費雜誌供閱讀,竟還有無線網路,比計程車還牛
閱讀理解題里的線索題怎麼答?什麼是線索
你不是沒時間閱讀,你是不閱讀的人
淺閱讀,還要深閱讀
愛閱讀和不愛閱讀的孩子,都需要一次高品質的閱讀訓練課!
盤點全球八大不走尋常路的圖書館,讓閱讀有趣起來
孩子的閱讀路上,誰是真正的攔路虎?
寫作是支箭 閱讀是把弓
沒有深度閱讀的人是乏味的
不要害怕深度閱讀的苦,那是去看世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