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篇小小的序言里竟藏著最權威的金丹大道

一篇小小的序言里竟藏著最權威的金丹大道

文/高帥


要弄清楚《悟真篇》的金丹文化,要了解道教金丹文化的概貌,比較簡易的、通俗的、有權威的文獻,應該是這篇《悟真篇原序》了。


《悟真篇原序》到底講了些什麼?

張伯端的《悟真篇》,代表著北宋後期,我國道家金丹文化的修真準則。千百年來,道家、道教將《悟真篇》視作金丹文化的金科玉律。而《悟真篇》的實際修真內容,似乎長期不能被現代道教所認知。

一篇小小的序言里竟藏著最權威的金丹大道



中國道家傳統修鍊金丹文化(資料圖:圖源網路)

《悟真篇原序》是張伯端為編輯《悟真篇》早期所寫的序言,它詳細地介紹《悟真篇》一書的寫作成因,道家金丹文化的主要思想,歷代養生文化與修真文化的區分,以及他個人訪道、修道的一些經歷,及釋道儒三教文化,跟道家金丹文化的共同特點。


我們學習道教的金丹文化,如果像一些傳人所說的那樣,是遵循張伯端傳承下來的金丹文化體系的話,則揭示《悟真篇》的修真思想,將是解釋現代道教金丹文化,必須面對的課題。而要弄清楚《悟真篇》的金丹文化,要了解道教金丹文化的概貌,比較簡易的、通俗的,有權威的文獻,應該是這篇《悟真篇原序》了。


首先,我們要對《悟真篇》的內容,在基本結構上做些分析,他是分修命、了命和修性兩個大的層次的。所以,修命、修性的說法,《悟真篇》主要是按照修真的前後兩個階段,以《悟真篇》前集和後集兩部分,是用不同內涵的詩詞,去編輯而成的,完成《悟真篇》的編輯任務,前後花費了約三年的時間,張伯端從成都得到真傳,到完成《悟真篇》的時間約九年。

一篇小小的序言里竟藏著最權威的金丹大道


完成《悟真篇》的編輯花了約三年,從成都得到真傳到完成《悟真篇》用了約九年(資料圖:圖源網路)


不僅僅是道教:三教合一的思想融合


《悟真篇原序》的內容,是以三教合一的思想為主體,側重於道家和禪宗文化。但後世的一些道教人士,為了實施道家金丹文化的私有化,對《悟真篇》的內容,作了一些針對性的增刪,主要是《悟真篇原序》及後集的關於禪宗的那些內容。所以,我們對歷史上這樣的道教文化現象,這樣不夠寬宏的著作態度,其著作的研讀價值,是應大打折扣的。


出於以上的原因,我們覺得有必要將《悟真篇原序》進行重新整理。在參考了歷代幾種比較有影響的《悟真篇》註解著作後,我們對《悟真篇原序》進行了相應的校勘,並對這篇序言,作通俗的白話譯釋。


因《悟真篇原序》要表達的內容,是代表著我國道教金丹文化的主流思想,而近當代關於《悟真篇》一書的注釋,似乎出現了「為盲師者,師所誤」的不加辨別現象,大多數解釋是難以脫離人云亦云的窘態。而理解上的不同,正確與錯誤,唯有通過張伯端之口,才能獲得一個符合原意的答案。

再加上《悟真篇原序》裡面,出現了系列的常見的道教金丹文化名詞,這些金丹名詞,又古奧難懂,不是行內人,是無法理解其中的意思的。所以,為了方便現代讀者閱讀,為了幫助初學者甄別當前以《悟真篇》傳人面目出現的真假丹道,我們試圖根據文意,對《悟真篇原序》進行譯解。

一篇小小的序言里竟藏著最權威的金丹大道



不是行內人,難解其中意(資料圖:圖源網路)

白話《悟真篇原序》,是為了方便大家順著張伯端的思路,去理解道教金丹太極修真文化的主體思想。這是我們為什麼要重新校勘並白話譯解的原因之一。


這篇譯解不是純文字性的翻譯工作,而是根據文意所作的譯釋,若大家能匯通其意,則譯釋的目的,就算達到了。


閱讀《悟真篇原序》,有幾個問題,需要跟大家交代一下。


內容做一些刪減:純道教化思想


因《悟真篇》有多種版本,佛道門戶之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士,對《悟真篇》的詩詞內容,有針對性地做過增刪。主要體現在道教人士的純道教化思想,將《悟真篇》中吸收的重要的禪學精華,刪掉了不少。


儘管道門人士刪掉了《悟真篇》的一些關於禪宗文化內容,但無論如何,《悟真篇》是三教合一論者,她的禪學思想精華,是無法去除掉的。故我們將有些版本刪除的內容,重新進行了修補,希望能夠獲得讀者的認同。


周天運氣是對悟真篇內容的誤讀


《悟真篇原序》首先告訴了我們,它是講道門修真的,是跟禪宗修真一樣的文化,只不過側重點不同而已。《悟真篇》是講的道家金丹太極修真文化,不是現代人編造的大小周天內容,這應是近當代金丹文化,對《悟真篇》思想最大的誤讀。


張伯端為了跟世人強調煉金丹的悟真思想,才將書名命名《悟真篇》的。悟和真,這兩個字,含有深意,隨意曲解《悟真篇》是講什麼丹道周天運真氣的,是嚴重的執相修法,不是悟真的文化。

一篇小小的序言里竟藏著最權威的金丹大道



養生與修真是道教文化的兩大體系(資料圖:圖源網路)


養生與修真是道教文化的兩個不同體系


養生與修真,是道教文化的兩大體系。《悟真篇》已經十分清楚地給我們列舉了那些類似現代氣功的養生術,跟道教的修真文化,當是道教健康文化之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體系。而現代出版物,卻偏偏要以周天類的運氣,來解釋《悟真篇》的金丹文化,這應該是這些傳人們難以讀懂這篇《悟真篇原序》的原因造成的。


稍有古文基礎的讀者,一定會看出《悟真篇原序》是強烈批評道教低級的養生文化,是大力讚揚道家更為高級的修真文化,這一點要提醒大家,再不能受近當代某些自詡金丹文化傳人的蒙蔽,應注意吸取《悟真篇》的修真精華,以走出道教執著氣脈的妄猜、盲修的歧途。


抵制執迷肉體,呼喚金丹文化正能量


《悟真篇原序》開篇就告訴我們,道教的煉金丹,是走向逃劫數的修真文化,這些思想,才是《悟真篇》要講解的主要內容,那些痴迷肉體煉養,是《悟真篇》批判的「誤他永劫在迷津」的道術,若是為了修真,則修真者是早該迷途知返了。


《悟真篇原序》列舉的大量的養生活動,也包括其它詩詞所抨擊的修真錯誤,跟現代道教演變出的體內運氣的道法,是有淵源的。道教如何呼喚自己金丹文化的正能量,如何抵制執著的肉體的邪教邪術的泛濫,這些問題,從《悟真篇原序》就可以看出,這早在《悟真篇》之前,道學家們批判的序幕就拉開了。

一篇小小的序言里竟藏著最權威的金丹大道



若人了得詩中意,立見三清太上翁(資料圖:圖源網路)


獲得真傳後九年的有感而發


從這篇《悟真篇原序》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道教金丹文化,一直不能對張伯端感嘆的諸多道家名詞術語,給出正確的解釋。而這些關乎道教文化健康發展的重點名詞,現代道教辭書,似乎還是停留在個別道教權威的那些字面意思的揣測上。道教金丹文化名詞的譯釋,這些似乎應從道家文化源頭去尋找,似乎要結合具體的修真活動去理解。


弄清《悟真篇原序》強調的這些金丹太極修真文化名詞,如金木相剋、識沉浮、定主賓、陰陽互用的密要,則一部悟真的文化,就成竹在胸了。


《悟真篇原序》還告訴我們,道教金丹文化,並不是某些人吹噓的那樣,能夠通過某個師傅的隻言片語的口訣,就能讓誰一步登天。如果真有那些神神秘秘的一步登天口訣的存在,則「天下神仙似水流」,將不是一句譏諷話。


張伯端真人,作為道家金丹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自序,是他尋道幾十年,獲得真傳後九年的有感而發。這些金丹文化精要,具有對還原道教金丹文化的本來面目,引導廣大的金丹文化愛好者,走出近當代金丹文化虛玄的桎梏,為道教健康文化,開闢一片修真的凈土,這些佈道意義,道學界當是不可等閑視之的。


怎麼煉金丹,金丹是什麼?


以煉金丹為根本的文化。張伯端說:「成道者,皆因煉金丹而得。」,怎麼煉金丹?金丹是什麼?都應該從悟真二字去玩味。

一篇小小的序言里竟藏著最權威的金丹大道



道家的三清仙域形象(資料圖:圖源網路)


整個《悟真篇》著作的完成,我們還是用張伯端自己的話去說吧。他說:「萬卷仙經語總同,金丹只此是根宗;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向乾家交感宮。莫怪天機俱漏泄,都緣學者自迷濛;若人了得詩中意,立見三清太上翁。」。


意思是說,真正的道家金丹文化經典,修真思想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的時代,語言上稍有變化。他們的文章,都是在論述道家的金丹文化,金丹才是道家文化的根。這樣的文化是源自《周易》的基本思想的。這些金丹文化的天機,不要責怪我都寫了出來,只是那些學人們,實在是受小道的毒害太深,又執迷不悟,自己入了網中,出不來了,我才反覆闡釋這些道理。如果誰能夠懂得這些詩的意思,我保證他很快就證得道家的三清仙域。


《悟真篇》的道家金丹太極修真文化,大體就在這裡,希望喜愛金丹文化的人們,好好讀一讀這篇《悟真篇原序》,以走出執相的修法,不要再迷茫下去了。

一篇小小的序言里竟藏著最權威的金丹大道



老氏以煉養為真,若得其樞要,則立躋聖位(資料圖:圖源網路)


附:《悟真篇原序》


嗟夫!人身難得,光景易遷,罔測修短,安逃業報?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終,若臨歧一念有差,立墮三塗惡趣,則動經塵劫,無有出期。當此之時,雖悔何及?故老釋以性命學開方便之門,教人修鍊,以逃生死。釋氏以空寂為宗,若頓悟圓通,則直超彼岸;如有習漏未盡,則尚徇於有生。老氏以煉養為真,若得其樞要,則立躋聖位;如其未明本性,則猶滯於幻形。


其次,《周易》有窮理盡性至命之辭,魯語有毋意必固我之說,此又仲尼極臻乎性命之奧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於詳者,何也?蓋欲序正人倫,施仁義禮樂有為之教。故於無為之道,未嘗顯言。但以命術寓諸《易》象,以性法混諸微言耳。至於《莊子》推窮物累逍遙之性,《孟子》善養浩然之氣,皆切幾之矣。


迨夫漢魏伯陽引《易》道陰陽交姤之體,作《參同契》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國師於語錄首敘老莊言,以顯至道之本末,如此豈非教雖分三,道乃歸一。奈何後世黃緇之流,各自專門,互相非是,致使三家旨要迷沒邪歧,不能混而同歸矣!且今人以道門尚於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兩端,有易遇而難成者,有難遇而易成者。如煉五芽之氣,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納清吐濁,念經持咒,噀水叱符,叩齒集神,休妻絕粒,存神閉息,運眉間之思,補腦還精,習房中之術,以致服煉金石草木之類,皆易遇難成者。已上諸法,於修身之道,率皆滅裂,故施功雖多,而求效莫驗。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橫。一旦不行,則前功漸棄。此乃遷延歲月,必難成功。慾望一得永得,還嬰返老,變化飛升,不亦難乎?深可痛傷!蓋近世修行之徒,妄有執著,不悟妙法之真,卻怨神仙謾語。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煉金丹而得。恐泄天機,遂託名數事而名。其中惟閉息一法,如能忘機息慮,即與二乘坐禪相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屬陰,宅舍難固,不免常用遷徙之法。既未得金汞返還之道,又豈能回骨換陽,白日而升天哉?


夫煉金液還丹者,則難遇易成,須要洞曉陰陽,深達造化,方能追二氣於黃道,會三性於元宮,攢簇五行,和合四象,龍吟虎嘯,夫唱婦隨,玉鼎湯煎,金爐火熾,始得玄珠成象,太乙歸真。都來片餉工夫,永保無窮逸樂。至若防危慮險,慎於運用抽添,養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返陽生之氣,剝陰殺之形。節氣既周,脫胎神化,名題仙籍,位號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也。今之學者,有取鉛汞為二氣,指臟腑為五行,分心腎為坎離,以肝肺為龍虎,用神氣為子母,執津液為鉛汞,不識沉浮,寧分主客,何異認他財為己物,呼別姓為親兒,又豈知金木相剋之幽微,陰陽互用之奧妙?是皆日月失道,鉛汞異爐,欲結還丹,不亦難乎?仆幼親善道,涉躐三教經書,以至刑法書算、醫卜戰陣、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術,靡不留心詳究。惟金丹一法,閱盡群經及諸家歌詩論契,皆雲日魂月魄,庚虎甲龍,水銀丹砂,白金黑錫,離坎男女,能成金液還丹。終不言真鉛、真汞是何物也。又不說火候法度,溫養指歸。加以後世迷徒恣其臆說,將先聖典教妄行箋注,乖訛萬狀。不惟紊亂仙經,抑亦惑誤後學。


仆以至人未遇,口訣難逢,遂至寢食不安,精神憔悴。雖詢求遍于海岳,諸益盡於賢愚,皆莫能通曉真宗,開照心腑。後至熙寧己酉歲,因隨龍圖陸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其言甚簡,其要不繁,可謂指流知源,語一悟百,霧開日瑩,塵盡鑒明,校之仙經,若合符契。因謂世之學仙者,十有八九;而達其真要者,未聞一二。


仆既遇真詮,安敢隱默,罄所得,成律詩九九八十一首,號曰《悟真篇》。內七言四韻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數;絕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續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同歲律。其如鼎器尊卑、藥物斤兩、火候進退、主客後先、存亡有無、吉凶悔吝,悉備其中矣。及乎篇集既成之後,又覺其中惟談養命固形之術,而於本源真覺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書及《傳燈錄》,至於祖師有擊竹而悟者,乃形於歌頌、詩曲、雜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幾達本明性之道,盡於此矣。


所期同志覽之,則見末而悟本,舍妄以從真。


時,皇宋熙寧乙卯歲旦,天台張伯端平叔序。(編輯:妙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真風闡道宣妙教:全真根基全是從這一座墓里而來
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那些醫術高明的道人們
道教受籙:憑什麼說只有皇帝與道士才能受命於天?
富養女兒不如富養自己?讀《道德經》教你怎樣做一個優雅的東方女性
「補虧正法」真可以「添油接命」嗎
您可能感興趣

這顆小小的紐扣,藏著大大的故事
小小的撲克牌,隱藏著這些歷史
寶寶的小拳頭裡,隱藏著大智慧!
院子里的小小屋,藏著大大的幸福感-和心愛的人一起慢慢變老
小小畫筆中隱藏著大大的樂趣
一枚小小袁大頭古錢幣,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元素
古語的智慧,一句話隱藏著大道理
《小森林》這看似平靜的背後卻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一枚小小的古錢幣,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元素
比指甲還小的書里 卻藏著大樂趣
小小的藤壺竟隱藏著鯨魚進化的奧秘
這個小小的家卻藏著大大的幸福,鄰居都來領取幸福感了
小小的一片樹葉里,藏著一部完整的人類史
長得像菊花一樣的小程序代碼,藏著微信這些小心思
長得像菊花一樣的小程序碼,藏著微信這些小心思
寶寶小小指甲蓋,卻隱藏著天大的秘密,媽媽你知道嗎
黃軒的小肉手、趙麗穎的小腳、楊紫的大頭…盛世美顏的他們,藏著魔性萌點
小小的一名蛋殼裡藏著世界名畫,藝術家的腦洞果然大
金庸小說里緣何恨清朝?最愛黑一個皇帝,這裡隱藏著一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