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高考制度之前,中國歷史上用什麼方法選拔人才?

在高考制度之前,中國歷史上用什麼方法選拔人才?

在高考制度之前,中國歷史上用什麼方法選拔人才?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開始了,萬千高考大軍排隊「獨木橋」的情景再次上演。學子寒窗苦讀十年直向功成名就,天下父母可憐之心只為望子成龍。也不知是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高考同時出現了兩個考場。一邊考生考場內緊張作答,一邊考場外家長焦急等待。你說在科舉時代是不是也有過同樣的情景呢?

在高考制度之前,中國歷史上用什麼方法選拔人才?



據記載中國的科舉制度開創於隋朝。翻看歷史別看隋朝的存在時間並不長,但由它開創的科舉制度卻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從隋朝至清朝末年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可以說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在中國歷史上有太多的文人墨客,治國精英都是通過科舉才脫穎而出的。在漢文化國家的發展以及西歐國家的早期啟蒙中科舉制度也都產生過許多積極作用。

在高考制度之前,中國歷史上用什麼方法選拔人才?


此刻不禁要問科舉既然這麼重要,那在隋朝以前還沒有科舉制度的中國是通過什麼方法來選拔人才呢?

在高考制度之前,中國歷史上用什麼方法選拔人才?



世卿世祿

春秋以前,中國的官員主要通過「世卿世祿」制度選拔。說白了就是王侯將相世世代代繼承延續,選拔人才不是看能力,主要看的是血統。底層的平民百姓幾乎沒有機會參與國家上層機構的機會。所以世卿世祿弊端非常大。到了戰國時期,秦國出於強大自己一統中國的目的,世卿世祿漸漸被廢除,「闢田」和」勝敵「成為秦國選拔官員和人才的主要標準。不論是誰戰勝敵人就能加官進爵,衣豐食足。在這種政策的激勵之下最普通的人就有可能成為創造歷史的人,所以秦統一中國跟這種激勵制度不無關聯!

在高考制度之前,中國歷史上用什麼方法選拔人才?



察舉制和徵辟


到了漢代為了適應當時的治國需要,漢政權在秦朝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整套選拔人才和官吏的機制。其中察舉制就是選舉制的意思,它是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和官吏的制度。通過不同的科目對人的孝廉,文學,口碑,品行等諸多方面進行考核錄用。曹操講過的「惟才是舉」也正是針對完善察舉制而說的。和察舉制正好相反,徵辟是一種至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度。簡單說就是由皇帝或是政府高級官員直接出面選擇自己的下級官員或是顧問等。一般這類方式選出的官員地位待遇都很高,有點像今天的「特聘」或是『特招「。待遇特殊也很正常。但是這種制度人為因素太大,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出現了「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用人怪圈,造成拉幫結夥,結黨營私,從而直接導致了東漢末年的動亂與紛爭。

在高考制度之前,中國歷史上用什麼方法選拔人才?



九品中正制


漢末軍閥混戰,"鄉舉里選「的傳統做法難以行使,為適應時局三國的曹魏推出」九品中正制「的錄用人才辦法。就是朝廷推選出各州郡的長官,長官們負責查訪本地人士,按其才德聲望分九個等級評定各人士,並推薦給朝廷在配以官爵。也許大家都熟知的《九品芝麻官》的概念就是從這裡來的。可是官官相護,最終九品的評定也被各地的封建士族所承包,成為了士族專治政權的保護傘。

在高考制度之前,中國歷史上用什麼方法選拔人才?



科舉制出現的必然性


說到這我想科舉制的出現也應該是歷史的必然。因為科舉的出現最大程度上規避了封建士族階層的特權,一舉將選拔人才的核心權利收回中央所有。通過考試向更全面的社會層面吸取人才,是歷史的一大進步。有力推動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發展。

在高考制度之前,中國歷史上用什麼方法選拔人才?



古往今來,社會在進步,人類在發展。高考的「獨木橋」似乎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寬。上大學的國人也變得越來越多,就算不參加高考也不是沒路可走。相信教育會越來與公平,願天下學子,夢有所成!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嘻哈閱讀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五大選拔官吏制度
中國歷史上最憋屈的皇帝,在極度憋屈的最後階段選擇上吊自殺
中國歷史上的告老還鄉制度
為何中國的歷史記錄是世界上最完備的?「以史為鑒」真的有用嗎?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刺客,其中還有他
日本歷史上為什麼沒有像中國一樣實行宦官制度
中國歷史上這位皇帝英年早逝,否則中國歷史必將改寫!
誰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名將?
世界歷史上,中國的戰爭賠款是最多的嗎?
在歷史上與中國長期交好的印度,為何與主動挑起中印邊境戰爭?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黨爭」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英雄,為何卻不能出現在歷史課本中
此人是中國歷史上賞金最高的通緝犯,最後為何人所擒?
從歷史上看,靠什麼判定,你是「中國人」?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
中國歷史上的名劍一開始都是蠻夷用的?
歷史上的經典權謀之戰,笑到最後方是英雄
高句麗的歷史歸屬,為什麼韓國要跟中國爭
中國歷史上選妃標準最苛刻的禽獸皇帝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