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熊孩子」事件的後續討論:大猩猩應該被關在動物園裡嗎?

「熊孩子」事件的後續討論:大猩猩應該被關在動物園裡嗎?

「熊孩子」事件的後續討論:大猩猩應該被關在動物園裡嗎?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上個月在辛辛那提動物園,一名 3 歲的小男孩跌入了 17 歲的西部低地大猩猩哈蘭貝圍欄里的防護水溝中,隨後大猩猩被擊斃。雖然哈蘭貝死了,但它的身體被保留了下來以供研究,園方還並提取了它的精液,以保證圈養繁殖基因庫的多樣性。


不過這隻 440 磅重的大猩猩引發的爭論也遠遠地超出了事件本身的範圍。其中一條爭論就在說,動物園或者小孩兒的母親是否更應該因為哈蘭貝的死而受到責備。

「熊孩子」事件的後續討論:大猩猩應該被關在動物園裡嗎?


哈蘭貝(Harambe),辛辛那提動物園的一隻大猩猩,在一個 3 歲的男孩墜入它圍欄里的防護水溝中後,這隻大猩猩被射殺。圖片版權:Jeff McCurry/辛辛那提動植物園


靈長類動物學家和動物保護主義者一直致力於研究大猩猩,他們竭盡全力地保護這種在野外迅速減少的靈長類動物。一系列倫理與實用主義的困境愈演愈烈,讓人難以承受。


隨著研究不斷揭示我們與世界上四大類人猿(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和猩猩)在基因、情感與認知上的聯繫程度,許多靈長類動物學家承認,當看到圈養的猿類公開展覽時,他們感覺十分不適,不管動物園的展館有多麼地豪華或是「自然」。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靈長類動物學家、榮譽教授莎拉·布萊弗·赫迪(Sarah Blaffer Hrdy)說:「每當我去動物園,都不得不暫時封閉自己的情感,我只能告訴自己,我是在博物館裡欣賞大自然的傑作。除此之外,我找不到其它理由來為把猿類關進籠子里做辯護。」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也承認,現在動物園裡的猿類(至少在工業化世界裡)都是在圈養的狀態下繁殖和養育的,如果將它們「放生」到非洲或印度尼西亞的叢林里,它們的生存率也不可能比在野生動物園裡更高。

在烏干達研究黑猩猩的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St. Andrews University)的凱瑟琳赫伯特(Catherine Hobaiter)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場景:一群長年在動物園室內圍欄中長大的大猩猩,在動物園終於在展館裡給它們新建了一個戶外圍籠後,它們的反應是這樣的。


她說:「看著真讓人心碎,即使下了一點小雨,大猩猩也會瘋狂地捶門想回到室內。它們很怕自己被打濕。」


雖然靈長類動物學家認同人類負有道德義務去照顧成千上萬隻被圈養的猿類(它們的壽命可達 60 年或者更長),但他們對照顧的方式有著不同的看法。


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著名靈長類動物學家芭芭拉·斯馬茨(Barbara Smuts)最近發起了一項請願,請求將辛辛那提動物園的其它大猩猩轉移到新的避護所,以遠離那些左顧右看、大吵大鬧的人類近親們。


對於我們是否應該繼續繁殖圈養猿類,以及如果繼續這麼做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研究人員也不能達成一致。一些專家認為,精心設計的動物園可以發揮重要的教育作用,近距離地觀察活生生的猿類,對人類(特別是孩子)將是一種能起到改造作用的體驗。

在非洲從事大猩猩保護工作的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生物人類學家彼得·D·沃爾什(Peter D. Walsh)說,「我還記得小時候去密爾沃基動物園看到大猩猩時,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就好像吸了毒一樣。你不可能通過巨幕電影獲得那種情感聯繫。」


而另一些人則諷刺道,大多數的動物園都小得像個遊樂場,裡面的教育性解說牌很少有人會花工夫去閱讀。


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榮譽教授及行為生態學家馬克·貝科夫(Marc Bekoff)說,「沒有充分證據能證明,圈養猿類對其野生同類有任何積極影響。」至於教育性,他補充說:「我見過的最有趣、最有教育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體驗,是底特律動物園舉辦的一次蝸牛展。」

「熊孩子」事件的後續討論:大猩猩應該被關在動物園裡嗎?


動物園圈養大猩猩的平均壽命比野生大猩猩長 10 年。第一隻圈養繁殖的大猩猩科洛(Colo)將於 12 月在哥倫布動物園迎來它 60 歲的生日。圖片版權:Grahm S. Jones/哥倫布動物園暨水族館

「熊孩子」事件的後續討論:大猩猩應該被關在動物園裡嗎?



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倫理學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說:「我們應該首先關注大猩猩的福祉,但動物園的設計的重點卻在另一方面,它主要關注的問題是人類能夠看見大猩猩。」


不管靈長類動物學家對動物園的看法如何,野生猿類那令人震驚的統計數量讓他們感到絕望。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野生猿類的所有種類和亞種都被評定為「瀕危」或「極危」,而且在所有的案例中,這一趨勢都每況愈下。由於盜獵、野生動物貿易、棲息地破壞及疾病的影響,猿類數量在不斷地減少。


在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大量雨林被人為摧毀以興建棕櫚油植物種植園,這給紅毛猩猩帶來了毀滅性後果。從 1990 年代開始,中非已經有 80% 的東部低地大猩猩死於埃博拉病毒。


即使是坦尚尼亞著名的珍·古道爾(Jane Goodall)貢貝森林的黑猩猩,也由於最近的人類活動在數量上減少了至少 40%。


根據紅色名錄推算,全球所有野生猿類數量有 35 萬隻,估計比前現代化時期的數字要少幾百萬。


劍橋大學的沃爾什博士說,公眾對環境的關注也沒有幫助,人們的注意力現在幾乎完全集中在氣候變化上。「我想大聲疾呼:『夥計們,或許你們明天可以終結氣候變化,但我們仍然要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物種滅絕危機。』」


親屬相聚


人類與類人猿一同在分類學上歸為人科是有原因的。我們在不到 600 萬年到 1000 萬年之前才與黑猩猩和大猩猩分離開來。黑猩猩的 DNA 有 98% 和我們人類類似。


猿類也熱衷於使用和製造工具。黑猩猩會使用樹枝從蟻丘里粘取白蟻,並用它來搜捕藏在樹洞里的猴子。紅毛猩猩可以學會划船以及用平底鍋翻轉煎餅。


在布拉格動物園的觀測中,哈利勒·巴勒巴基(Khalil Baalbaki)觀察到大猩猩能將空木箱製作成一系列家居用品:桌子、椅子、可以踩在上而夠得更高的踏凳、食物托盤以及可以在打鬥中投擲的武器。還有一隻年輕的雌性大猩猩從木箱中抽取木質填充物,在準備出去雪地里時將纖維墊在腳下,做成了一雙拖鞋。

「熊孩子」事件的後續討論:大猩猩應該被關在動物園裡嗎?



5 月 30 日,辛辛那提動物園外,一群動物權益保護者及其他人一起悼念 17 歲的哈蘭貝。圖片版權:John Minchillo/美聯社


智力研究的元分析表明,普通猿類的認知、數字及空間能力大概相當於兩歲半到四歲的人類兒童。而且日本的松澤哲郎(Tetsuro Matsuzakawa)實驗室的研究表示,一隻智商極高的黑猩猩 Ayuma 在記憶屏幕上閃現數字的測試中比一般大學生強兩倍。


類人猿還能顯示出基本的性格差異。耶魯大學研究野生黑猩猩和大猩猩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大衛·瓦茨(David Watts)發現,黑猩猩一般不喜歡人類,或者對人類的事情沒有太大興趣,而大猩猩則好奇心十足。


他說:「我很快意識到,大猩猩不僅僅想要觸摸我,而且想要爬到我身上。」在一個著名的事例中,一隻雌性的大猩猩將手伸進一位女性靈長類動物學家的襯衫下,並開始到處觸摸感受。


研究人員表示,那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可能可以解釋後來人們通過錄像看到的哈蘭貝的行為。當小男孩跌入壕溝時,它的這種行為讓它失去了性命。它擺弄男孩的衣服、當他提起男孩的褲子時迅速瞄了一眼。它試圖將男孩拖進石洞,也許只是想保護他,或者是宣告這個迷人的新玩伴歸它所有。


研究人員說,但是由於上面圍觀群眾開始騷動並不斷尖叫,哈蘭貝被激怒了,迅速採取了雄性銀背大猩猩的強勢示威模式。


瓦特博士說:「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示威』,雄性大猩猩經常這麼做。銀背大猩猩會四肢僵直伸展地站立或四處走動,毛髮聳立,讓它自己看起來更雄壯且更具攻擊力。哈蘭貝站在男孩身旁時肯定是在這麼做。」


它基本上只是在咆哮,赫迪博士說:「如果哈蘭貝想要殺死男孩,像一隻雄性大猩猩闖入其它猩猩群、它可能殺死它剛擊敗的銀背大猩猩的幼崽、將猩猩群里的雌性據為己有時那樣,它會迅速完成殺戮。」可能只需要一口,它就能咬碎男孩的顱骨。


然而,它的示威卻給自己帶來了危險,尤其是哈蘭貝還開始像其它示威的大猩猩有時會拖拽大樹枝那樣,拖著小男孩在猩猩園裡四處走動。


瓦茨博士說,他也曾經被雄性大猩猩「擊打、撞倒和拖拽」過,但從沒有受過重傷。他希望在危機開始時,自己能在辛辛那提動物園現場,那樣他就會自願進入猩猩園,匍匐在地上表示順從,以試圖轉移大猩猩對小男孩的注意力。(他承認說,自己周一早晨將參加示威活動。)


一種受歡迎的、限制性的圈養


隨著時間的推移,動物園的外觀和邏輯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當第一批猿類於 18 世紀後期在西方展覽時,它們被視為戰利品,它們是帝國戰勝野蠻的證據。這些可憐的紀念品通常在到達後的幾個月內就會死於疾病或營養不良。


動物園也在努力改善園內居住的猿類的健康水平,通常認為猩猩園應該是個溫和的無菌結構,裡面沒有危險的葉子和玩具。這種方法會產生自身的問題,比如無聊、重複行為和抑鬱。


最近,許多動物園已經在努力向猿類提供它們所需要的心理和情緒上的刺激:輪胎鞦韆、可供攀爬的假山、相互理毛的社交組織,以及發出笑聲或呵欠聲來感染猿類。


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 )及耶基斯國家靈長動物研究中心(Yerkes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的費蘭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說,他曾是高品質動物園的「超級粉絲」,雖然也許對像逆戟鯨和大象這種大型群居動物不怎麼有效,但他說,「對類人猿來說,這些做法目前的效果都相當好」。


它們十分健康,它們在圈養環境下迅速繁殖,而且它們的壽命比它們的野生同類要長十多年。事實上,第一隻圈養繁殖的大猩猩(一隻名為科洛的雌性大猩猩),現在仍然生活在俄亥俄州哥倫布的動物園裡,它的名字也是根據這家動物園的名字起的。它到 12 月就滿 60 歲了,動物園管理人員說,這位曾曾祖母並不會像它年輕時那樣,由飼養員給她穿上可愛的圍裙並戴著草帽來度過這次生日。


德·瓦爾博士說,現在比以前更容易讓猿類的生活豐富多彩。


他說:「它們喜歡玩電腦,當你帶來一個觸摸屏時,它們對此會感到興奮,這也是讓公眾了解它們有多聰明的一種極佳方式。」


他說,但是事實證明,公眾必須接受,想讓動物園作為增加瀕危野生動物數量的繁育中心,這種想法只是一種幻想,成功案例只有少數幾個。最著名的要數將動物園繁殖的金獅狨猴放歸巴西大西洋森林的例子了。


與此相反,當英國貴族達米安·阿斯皮諾爾(Damian Aspinall)在 2014 年將他的 11 只圈養的低地大猩猩放歸加彭荒野,其中五隻很快受到猛烈攻擊而死(襲擊它們的估計是當地的大猩猩),其餘的則失蹤了。


當然,批評者指出,正如哈蘭貝的事故所示,動物園裡的動物也存在著其自身嚴重的缺點。


圈養猿類是其種群派出的「形象大使」,是進化論者的實物證據,它們與玻璃牆另一邊的我們有著共同的命運,它們的存在,宣示著人類將其自身的需求、慾望和生命放在了首位。


翻譯 熊貓譯社 曾丹


題圖來自 en.wikipedia.org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小清新 KINFOLK 的生意已經遠遠超出了一本雜誌,你留意到了嗎?
誰會花 30 萬美金去買一隻手提包?
這位90年代的中國搖滾樂手,聊了聊吹笙的體驗
紐約最小的博物館都在展出些什麼?
戴上口罩也能認出你,這是微軟在開發的新技術
您可能感興趣

去動物園應該怎樣拍?
斷聯後,應該做的幾件事?
我們應該復活已滅絕的動物嗎?
我們應該怎樣逛動物園,才是對自己、對動物負責?
帶環後又懷孕的孩子,應該要嗎?
生完寶寶後你應該知道主動避開的這些事兒!!
你的孩子犯錯誤,應該怎樣對待呢?
關於咖啡,你應該知道的事兒
大熊貓其實是熊,真正的熊貓應該是這種動物
寶寶打疫苗後,爸媽應該注意那些事情呢?
孩子發燒,應該如何應對?
動物園拍下剛孵化的可愛小蛇 網友卻說應該把它壓死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做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怎麼辦?
關於孩子與寵物,你應該知道這些
巨無霸冰激凌!該怎麼形容它的容器呢?應該是「缸」吧!
失戀之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挽回前女友我應該主動承認錯誤嗎?
奇葩聊:購物狂潮之後,男人應該準備什麼?
挽回愛情後,應該怎樣鎖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