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I think, deep down,


it (theatre) is a hope to be

loved by audiences all over the world.


Ivo van Hove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假藝術節組委會經過不太慎重的調查和非常慎重的考慮,決定本周為大家介紹/與大家一起討論來自荷蘭的重量級劇團---阿姆斯特丹劇團(Toneelgroep Amsterdam),以及該劇團目前在歐洲大陸乃至全世界範圍內都相當活躍的藝術總監伊沃·凡·霍夫(Ivo van Hove)。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小檔案


Toneelgroep Amsterdam

建團時間:1987


駐地:阿姆斯特丹城市劇院


Stadsschouwburg Amsterdam


藝術總監:伊沃·凡·霍夫(Ivo van Hove)


邊角料:

劇院駐地的咖啡廳名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劇團每逢周四的演出會有英文字幕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怎樣形容阿姆斯特丹劇團呢,組委會不想用各種最高級辭彙妄加修飾。所以直接引用一段英國資深戲劇評論人Michael Coveney的話來指個路,供參考: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布達佩斯卡托納·約瑟夫(Katona József)劇院的戲不錯,喬爾焦·斯特雷勒(Giorgio Strehler)則在米蘭風生水起。九十年代的焦點是巴黎的奧德翁劇院(Odéon),算是當時歐洲劇場的中心。看過Ivo van Hove導演那麼多作品之後,我可以中肯地說,歐洲劇場的這個時代屬於他跟他的劇團。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演員合影


阿姆斯特丹劇團擁有年齡從20到70歲不等的常駐演員班底。劇團歷年來的作品除了緊湊的歐洲巡演日程,還曾多次受邀參加荷蘭藝術節、阿維尼翁藝術節、維也納藝術節、墨爾本藝術節和魯爾三年展等世界一流的戲劇與表演藝術節。目前除了有藝術總監坐鎮之外,阿姆斯特丹劇團也經常會邀請客座導演來合作或單獨導戲,目前這份沉甸甸的名單里有他們的身影 --- Christoph Marthaler, Krzysztof Warlikowski, Johan Simons, Thomas Ostermeier, Luk Perceval, Katie Mitchell 和 Simon Stone 等。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在排練


比利時人伊沃·凡·霍夫在一個沒有任何戲劇傳統的小鎮長大,大學念法律的他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成了當地大學表演系的老師,從此踏入戲劇行業之後就再也沒有回過頭。他一路高歌猛進,從比利時轉戰荷蘭,自2001年起加入當地頂尖的阿姆斯特丹劇團並隨後擔任藝術總監至今。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凡·霍夫成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自由開放並對亞文化非常寬容的比利時,與他同期成名的藝術家們還包括著名舞團Rosas的藝術總監安娜?德瑞莎?姬爾美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和「全球文青的好朋友」楊·法布爾(Jan Fabre)。為什麼要提這兩位呢,一方面是組委會私心,另一方面是他倆跟凡·霍夫有共性---當年啊,他們都是不折不扣的朋克人士,在藝術創作中的信奉:


「管你呢,我們愛幹嘛幹嘛。如果想要尖叫,那就尖叫。如果想要大聲聽音樂,那麼越響越好。要是不喜歡,那你就走。」


F*** you, we"re doing what we want to do. If you want to scream, scream. If you want to play music loud, do that. Leave if you don"t like it.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安娜?德瑞莎?姬爾美可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安娜?德瑞莎?姬爾美可舞團Rosas作品


插段題外話:談論到文化軟實力,比利時是歐洲繞不開的國度。事實上,在最新發布的好國家指數表裡(The Good Country Index),比利時的文化競爭力在全球位列第一。目前在戲劇與表演藝術領域中活躍的不少頂尖藝術家和中堅力量均來自這個神奇的歐洲小國)。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亞瑟·米勒作品《薩勒姆女巫》劇照


跟許多從文本出發的劇場導演一樣,凡·霍夫通曉不少古今經典劇作,並且很愛改劇本。事實上,他的處女作《謠言》(Geruchten)就是自己親自執筆完成的。縱觀他到目前為止所做的七十多個作品,不難看出凡·霍夫對莎士比亞、易卜生、尤金·奧尼爾、田納西·威廉姆斯、亞瑟·米勒以及古希臘三位悲劇作者的熱愛。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讓·谷克多作品《人類的聲音》劇照


當然,凡·霍夫也是不折不扣的當代文學愛好者,讓·谷克多(Jean Cocteau)和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都是他書單里不能缺少的名字,而作為導演的他也自然而然地把這些作品搬上了舞台。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讓·谷克多作品《人類的聲音》劇照


然而與很多歐陸一線劇場導演不同的是,凡·霍夫自職業生涯早期便開始為英國當代劇作著迷,尤其對「憤青系代表」愛德華·邦德(Edward Bond)和「暗黑屆鼻祖」哈羅德·品特(Harold Pinter)的作品鑽研頗深。隨著時間推移,他又開始愛上了新寫作(New Writing)。只不過,這件事他好像不太擅長,與英國當紅編劇西蒙·史蒂文斯(Simon Stephens)共同完成的Song From Far Away寡淡乏味,有點可惜(倒是排練照拍得不錯)。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Song From Far Away 排練照


凡·霍夫近幾年的不少口碑之作均為電影改編,盧奇諾·維斯孔蒂(Luchino Visconti)、約翰·卡薩維茲(John Cassavetes)、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和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作品均在他涉獵範圍之內。基於電影的劇本為擅長做多媒體視聽劇場實踐的凡·霍夫提供了新的創作方向,也向他的劇團常駐演員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無法有絲毫破綻,因為現場無處不在的攝像機非常殘忍。」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根據伯格曼作品改編的《假面》劇照


社會變革與轉型語境下的人類行為和情感狀態一直以來都是凡·霍夫感興趣的主題,因此他的每部作品都好像是一個「人類行為實驗室」。在選擇劇目時,作為藝術總監的凡·霍夫對充滿衝突、絕望和謀略的故事尤為鍾愛,並且對偏執及略帶強迫性格的人物特別關注。他認為從這些角色的身上能看見清晰的傷痕,而作為導演,他在舞台上要做的就是狠狠擊打他們深深淺淺的傷口。在導戲過程中,凡·霍夫依賴直覺的同時強調對空間的精確把握,通過劇場他想討論的是人類本能與相較更為膚淺的生存習慣和處世態度之間的聯繫。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Kings of War 劇照


聊起凡·霍夫,就不得不提他的長期舞美合作對象,同時也是他的伴侶楊.維斯維爾德(Jan Versweyveld)。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離開維斯維爾德,凡·霍夫以實用主義為先導的劇場美學將難以成立。維斯維爾德認為舞美設計應該回歸到材料的本質,他的舞台空間不希望給人任何錯覺,因為它並不是幻境。凡·霍夫則更為直接,他認為舞美必須滿足戲劇構作之必要,而美學功用只是其次。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維斯維爾德部分作品


本文所有凡·霍夫作品舞美


均出自他手


插播愛情小故事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凡·霍夫和維斯維爾德相識於1980年3月復活節假期期間的一次現代舞工作坊。以下是兩人先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對這段感情的回憶,由維斯維爾德為大家講述。「我們那時候很窮,兩人精力旺盛並且都有不羈的心。某天,在吵了第十場架之後,我們坐下談話,並對彼此之間的關係提出了質疑。但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們需要合作。在工作中我們的誤解會消除,並且變得很快樂,因為彼此擅長的部分得到釋放並且默契十足。對我來說,跟伊沃的感情是工作的動力。2004年我生了一場大病。初愈之後不久,我對他說『趕緊騎上你的自行車,我們該去市政廳了。』那天我們並沒有興師動眾,因為時間不多,不過是一場排練的中途間歇。」


Fake Festival


Presents


Ivo van Hove


接下來,組委會將用看圖說話的方式為大家簡短回顧下Ivo van Hove職業生涯至今的部分里程碑式作品。難免以偏概全,見諒。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印度之歌


Indian Song


1999年與荷蘭藝術節聯合製作的《印度之歌》根據杜拉斯的同名作品改編而成,該作品的服裝設計是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的德賴斯·范諾頓(Dries Van Noten)。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羅馬悲劇三部曲


Roman Tragedies


這場長達六小時並且沒有場歇的演出於2007年創作完成。首演之後技驚四座,成為當年歐洲劇場的焦點之作。自2012年起Roman Tragedies開始進行世界範圍內的巡演。令人興奮的是,在2016-2017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演出季中,我們又看到了這齣戲的名字。Roman Tragedies由莎士比亞的三部作品《大將軍寇流蘭》《凱撒大帝》和《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融合而成。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婚姻場景


Scenes from


a Marriage


好看到流淚。三組不同的演員出演同對戀人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婚姻狀況,有句話怎麼講來著,把被你折磨看作成就,兩好三壞的愛恨,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根據伯格曼1973年的同名電影改編。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海達·高布樂


Hedda Gabler


凡·霍夫早在二十年前就以「劇場界壞男孩」的形象進入了外百老匯。他與紐約劇場工作室(New York Theater Workshop)的合作給少見多怪的美國人帶去不少震撼,當然也遭受爭議大片。凡·霍夫與瓊尼·米歇爾(Joni Mitchell)的原聲搭配完成的易卜生名作《海達·高布樂》首演於2004年。今年年底,凡·霍夫將到英國國家劇院重新復排該作品,女主角已鎖定 Ruth Wilson(此處可以尖叫)。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美國天使


Angels in


America


凡·霍夫曾在採訪中不止一次表示自己看劇本的時候習慣給自己心理暗示:「我會不停告訴自己,這個劇本就是編劇寫給我看的,因此我是第一個讀到的人。不管這個劇本有多老,我都那麼告訴自己。」 《天使在美國》可能就屬於這一類劇本。而它的作者托尼·庫士納(Tony Kushner)在看完凡·霍夫的舞台劇版本之後,徹底變成了他的迷弟。油管某個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對談就是例證。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橋頭眺望


A View From


the Bridge


薩勒姆女巫


The Crucible


終於,凡·霍夫開始挑戰倫敦西區和百老匯,用的是兩部普及程度超高的亞瑟·米勒作品。然而,反骨的凡·霍夫在承認其寫作水平的前提下坦言並不喜歡亞瑟·米勒:「他的作品裡太多非黑即白的人物,我不喜歡這種好人壞人兩邊站的狀態。」因此在排戲的時候,他把兩齣戲中倫理層面上的善惡都打破了。另外,請深刻感受導演深邃又清奇的比喻:他說自己的作品《橋頭眺望》(A View From the Bridge)就像是「在合適的距離之外目睹一場可以預知的車禍」。


組委會要破功了。大家看到《薩勒姆女巫》的男主角了嗎,星星眼眨一下。


客座導演


Guest Directors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Het jaar


van de Kreeft


The Year of Cancer


同為在異鄉工作的比利時人,凡·霍夫和盧克·帕西瓦爾(Luk Perceval)是多年好友。今年稍早之前帕西瓦爾如約造訪阿姆斯特丹劇團,將其最喜歡的Hugo Claus小說The Year of Cancer改編成戲。Claus的原著用婚外情討論愛恨與人生,創作原因跟當年他與荷蘭女演員Sylvia Kristel的一段情緣不無關係。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海鷗


The Seagull


喜歡托馬斯·奧斯特瑪雅(Thomas Ostermeier )的朋友們,大概都知道的一版《海鷗》,因為這貌似是他排的第一個契訶夫戲。2013年荷蘭藝術節期間造訪阿姆斯特丹劇團駐地。


2016 - 2017


阿姆斯特丹劇團劇目概覽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文末,我們來簡短預覽下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新季劇目及藝術總監伊沃·凡·霍夫在接下來一年時間裡的工作計劃。阿姆斯特丹劇團新季的主題是「家庭是否是未來人類共存的必要條件」,共有十九部新老作品會陸續上演。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新季特別值得關注的,除了The Fountainhead、前文中提到的Roman Tragedies和根據莎士比亞《亨利五世》《亨利六世》和《理查三世》融合而成的Kings of War之外,凡·霍夫將改編義大利導演盧奇諾·維斯孔蒂(Luchino Visconti)的電影處女作《驚情》(Obsession),男主角為裘德·洛。這個作品將於阿姆斯特丹劇團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的2017駐場演出季期間首演並隨後回到荷蘭參加荷蘭藝術節。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2016-2017會造訪阿姆斯特丹劇團的,還有以多媒體視聽劇場聞名歐陸的旅德英國女導演凱蒂·米切爾(Katie Mitchell)的作品《女僕》和年少就鋒芒畢露的澳籍導演西蒙·斯通(Simon Stone)根據伍迪·艾倫電影改編而成的《丈夫、太太與情人》。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最後,送上彩蛋與懷念。伊沃·凡·霍夫年輕時候就是大衛·鮑伊的大歌迷,所有專輯都聽過,並且一路追去美國看他演的《象人》。大衛·鮑伊去世前,跟凡·霍夫在百老匯共同完成了音樂戲劇(Music Theatre)作品Lazarus。和偶像彼此崇拜,彼此欣賞之後合作,真是妙不可言的事。


註:


· 本文少許內容翻譯自阿姆斯特丹劇團手冊簡介


· 文中引用(若無特殊標註)均來自伊沃·凡·霍夫過往的媒體採訪及音頻資料


· 伊沃·凡·霍夫拿過很多獎,什麼奧利弗啊,托尼啊,有興趣可以自行搜索,組委會懶就不羅列了。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伊沃·凡·霍夫在阿姆斯特丹劇團


2016-2017演出季年度場刊中的致辭。


荷蘭語的,追求信達雅的我們,現求高手翻譯。

阿姆斯特丹劇團的「朋克教頭」



謝幕


假藝術節 x 這樣那樣


本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圖片來自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樣那樣 的精彩文章:

純屬虛構,沒有雷同

TAG:這樣那樣 |

您可能感興趣

「搖滾詩人」、「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更是個孩子
Versus品牌秀場 吉吉·哈迪德、貝拉·哈迪德黑裙朋克亮相
「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瑞典開唱 一頭銀髮搖滾范兒十足
蒸汽朋克娜茲玲
黑客帝國、朋克與居伊·德波
朋克大神金·卡戴珊
「賽伯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的新漫畫正在連載中!
佩蒂·史密斯《時光列車》:朋克教母的文學通行證
維維安·韋斯特伍德:時裝界「朋克之母」曾是一個工薪家庭女孩兒
啥視覺系朋克和哥特,都特么是殺馬特!
伊萬卡·特朗普的朋克時代:「我曾把頭髮染成藍色」
搶迪士尼的生意?LVMH準備在巴黎開蒸汽朋克主題公園
電子朋克、人工智慧、哈林街頭:一份紐約客的本周消夏藝術清單
一個痴迷亞文化的倫敦男裝品牌融合的是朋克和雷鬼風
俄羅斯另類的朋克族,一群被社會邊緣化的人
法國有嘻哈:非洲朋克的復興
在奧特曼老家抽著古巴雪茄;如果沒有朋克,英國不會這麼傲嬌
花仙子大戰朋克美少女戰士,莫斯奇諾秀場打造奇幻仙境
朋克不死,博物館正在展出雷蒙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