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中國內丹學流派概說

中國內丹學流派概說

中國內丹學流派概說



中國內丹學是一門特殊的生命科學。它的最高目的是追求人心性的徹底解放,智慧的與道圓通,和肉體的超原質變化、無限自由、超脫生死。這一獨特的生命科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然其近兩三千年來,堅實的理論根自於《黃帝內經》、《陰符經》、《道德經》、《周易》,以及反映這些哲學思想的伏羲、黃帝、老子、周文王、莊子、孔子等著名代表人物身上。

中國內丹學同道教一樣,對「道」無限崇拜,甚至視老子為其理論的鼻祖和內丹學修鍊的楷模。如清代內丹學「西派」創始人李西月(生卒年不詳)編訂的《張三丰全集》,其「道派」中言,「大道淵源,始於老子。老子一傳尹文始,五傳而至三豐先生。雖然老子所傳甚多矣,其間傑出者尹文始、王少陽又分派別,各有傳人。今特就文始言之,文始傳麻衣,麻衣傳希夷(即唐末、王代著名道士,內丹家陳摶),希夷傳火龍(即火成真人,有言姓鄭,生年不詳),火龍傳三豐。或以為『隱仙派』者,文始隱關令,隱太白;麻衣隱石室,隱黃山;希夷隱太華;火龍隱終南;先生隱武當(按:以上關令為職務,太白、石室、黃山、太華、終南、武當,皆為道教名山)……按老子之道,文始派最高,少陽派最大。少陽(東華帝君王玄甫)傳正陽(漢鍾離權),正陽傳純陽(唐呂洞賓),純陽首傳王重陽(宋王喆,1112——1170),重陽傳邱長春(1147——1227),開北派;純陽又傳劉海蟾,海蟾傳張紫陽(宋張伯瑞,987——1082),開南派」。


以上是就漢唐之後,以老子道脈為主線,對內丹學某些派別的源流進行的考據。


其實,在先秦時期,即老子之前與老子時代,從總源頭分衍下來的仙學派別很多,加上漢唐以後又從主脈上分衍的派別,僅就內修內煉的內容去認識,《中華道教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就分列出:方仙道、行氣派、房中派、辟穀派、胎息派、積善派、丹鼎派、金丹派、劍仙派、內丹派、清凈派、陰陽派,以及文始派、少陽派、北宗、南宗、東派、西派、中派、伍桞派、三豐派、三峰派、青城派、武當猶龍派、千峰派、龍門派、華山派、武當榔梅派、南無派、嵛山派、遇仙派、隨山派、隱仙派、廣慧派、閻祖派、南宮派、金山派、西竺心宗、雲巢派、天柱觀派、金鼓洞派、桐柏宮派、碧洞宗、霍山派、覺雲派、凈明道等等之多。據民國年間(1911——1949)北京白雲觀保存《諸真道派派譜》記載,時武當張三丰一脈就有十幾個派別。


雖然內丹學的派別如此眾多,但我們只要沿其漢唐以來的主脈,找出幾個派別,就能括其內丹學全貌。這些派別共有八大系,分別是:北宗、南宗、中派、東派、西派、伍桞派、三豐派、清靜派。

現對八大派系簡介並評析如下:


1


北宗


北宗創始人為南宋長安人王喆(號重陽子)。為「少陽派」法脈,東華少陽帝君王玄甫傳正陽子鍾離權,鍾傳純陽呂洞賓,呂傳燕相劉海蟾,劉傳王重陽,道史稱北宗「五祖」。因王重陽立派理論有「識心見性全真覺,知汞通鉛結善芽」之「全真」之說,故後來又稱北宗為全真派。


全真派的修鍊特色是先性後命。即以「識心見性」為首務,以煉心煉己為基礎,「知汞通鉛」,鍊汞攝鉛,以達性命合一。例如我們拿電作個比喻,人的命就好比電線里的電流,人的性就好比電線上安裝的許多插座上插的電器,如電燈、電腦、電扇、電話等等。「先性後命」修鍊法,就是將電源插座上插的一切電器(性)插頭都拔掉,使電(性)一點都不消耗,歸於電源(本性)之上,與電(命)合一。性如此則像電一樣,不斷積蓄,低壓變高壓(生命能量與智慧增升)。電壓高達極至,會發生強大電核反應,如特大暴風雨到來時撕裂天空的大閃電。這等於內丹修鍊的最終結果「粉碎虛空,與道合一」。但這種結果是受自己主宰和操縱的。它首先建立在性命合一,生命能量非常強大,如果不願消失自己的個體生命,其個體生命就可以無限延續,甚至可以分化,具有超越常人的特異功能。

關於先性後命的修鍊要旨,王重陽說:「諸公如要真修行,飢來吃飯,睡來合眼,莫打座,莫學道,只要塵冗事屏除,只要心中清靜兩個字,其餘都不是修行。」(《重陽全真集》卷十第二十)王重陽七大弟子之一的馬鈺(丹陽,1122—1183)說:「清靜者,清為清其心源,凈為凈其炁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擾,故情定而神明生焉。炁海靜則邪欲不能幹,故精全而腹實焉。是以澄心如澄水,養炁如養兒,炁秀則神靈,神靈則炁變,乃清靜所致也。」(《丹陽直人語錄》)王重陽七大弟子之一,後來開創「龍門派」廣繼法嗣的丘處機(長春)也說:「吾學惟貴見性,水火配合其次也。」(《長春祖師語錄》)


北宗的先性後命修持法,顯然是受到佛教禪宗「明心見性」的啟示而開創的一種下手新方法。當然,我們不能說在此以前,內丹家們的修鍊不講修性煉性。不過在此之前,修性煉性是兼融在命功之中,並沒有如此被單列出來,且作為首功進行。這可謂是內丹學發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但內丹學北宗畢竟不同禪宗以見性為了當。同樣講求性命雙修,神氣相合。如王重陽說:「氣神相合,謂之神仙。」(《重陽教化集》卷三第十二)丘處機在《大丹直指》中進一步說:「金丹之秘,在於一性一命而已。」


仔細分析北宗,「先性後命」修持法,理論上確為優秀。因為人一旦能明心見性,得丹結丹易如反掌。但在實踐上,這種修持法不具有唯一性。因為修性煉性對於每一個內丹實踐者來說,都是一件異常艱巨的心靈解放工程。世上只有極少大慧大志之人(如北七真)能在短時期內(十年八年或十年二十年)能證得明心見性之果,大多數人則可能要付出數倍數十倍的時間和意志,這對於許多中老年入道的人,和對於病弱入道者,就非常的不適合。讓他們也如此先性後命,只怕性未煉好,命已不復存在。所以從北宗的傳承情況看,入道者入道時大都很年輕,也不是疾病纏身之人。所以筆者認為,北宗的這種先性後命的修持法,適合於年齡既年輕心性又極穎慧之人。當然,北宗在性學上的修持理法值得每一位內丹實踐者去學習。


另外,北宗在後來的發展中也出現有習陰陽丹法的支脈,也逐漸廣泛吸收各派精華,此當另論。

2


南宗


南宗創始於北宋張伯端(字平叔,號紫陽,浙江天台人,987—1082),因該派流傳於南方地區,傳人也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以張伯端之號又稱紫陽派,以地域又稱天台宗。


張伯端得內丹法訣於劉海蟾,得訣而作《悟真篇》,傳法於石泰。石傳薛道光,薛傳陳楠,陳傳白玉蟾。道史稱此五人為南宗五祖。南宗五祖中,張、石、薛、陳四人皆非道教中人,自白玉蟾始為道士傳法。

南宗為「先命後性」的修持法脈,其傳承為清靜與陰陽雙修兩種方式。清修法訣為白玉蟾所承傳,並有發揮。陰陽雙修法訣始露自張伯端之弟子劉永年(另一弟子為石泰)之《三乘秘要》。一般認為,南宗以陰陽雙修為正宗。


有關南宗「先命後性」要旨,張伯端《悟真篇》言:「虛心實腹義俱深,只為虛心要識心。不若煉鉛先實腹,且教收取滿堂金。」這裡講到,「虛心實腹」是性命雙修功夫,然因「虛心」先要「識心」,這步功夫比較艱巨,不如先從命功煉起,打下生命基礎再去煉性。明彭好古對此訣註解說:「虛心為性功上事,實腹為命功上事,二者俱有深義。然人心浮動,如何得虛?不若煉鉛服氣,先實其腹,使金精之氣充溢於身,然後行抱一之功以虛其心,則性命雙修,形神俱妙,而大修之事畢矣。」(仇兆鰲《悟真篇集注》)與北宗「吾學惟貴見性,水火配合其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宗認為「直精與元氣,此是大丹基」(石泰《還源篇》)。南宗不是不重視性的修鍊,而是認為,只有先保住命基,才能為「了性」創造條件。故其將煉己修性放在最後階段。


南宗的清修理論認為,人之一身乾坤陰陽俱足,不必外求。如白氏清修法脈的傳人俞琰在《易外別傳》中認為:「人知吾身自有日月,則往來不窮之妙只在吾身,而不必索之高遠矣。」白氏直接闡法曰:「自耕自種自烹煉,一日一粒如黍然。」(《道藏輯要·白真人集》)


南宗的陰陽雙修理論宗承於《周易參同契》,認為人的元氣虧損從同類異性採補最為便捷。特別年老體弱之人,若走清修的路子,可能要花若干年才能在體內聚積起元氣來,那時身體早已等不及了。如從同類採補,就如同老樹嫁接新枝,新生有望。張伯端在《悟真篇》中直講:「竹破須將竹補宜,抱雞當用卵為之。萬般非類徒勞力,爭似真鉛合聖機。」此與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之「同類易施工,非類難為巧。欲作服食仙,當以同類者」同出一轍。南宗陰陽雙修法訣分為三乘,中、下乘行「體交法」,上乘則行「神交法」,皆為雙修雙補、利己不損人之大法。與世之采戰御女大有分別。因其易被誤解,故南宗歷代陰陽派大家皆不肯輕泄其訣。不過此法當今已非為難知之秘,只是門外人不得知其法要細微而已。


南宗與北宗,大約在元代基本實現合流。這說明,丹法門派的特色與其傳承對象的關係都不是絕對的,會隨著時代和對象的變化而變化。這種變化就是與時相適,與人相適。


3


中派


內丹學中派始於元代,公認由李道純(號清庵,別號瑩蟾子,字元素,生卒年不詳)開創。由於其丹法理論倡導一個「中」字,後人故稱為「中派」。其代表著為《中和集》。明朝時尹真人(姓名不詳)著《性命圭旨》,清朝時黃元吉(據稱為明尹真人之弟子)著《道門語要》、《樂育堂語錄》,其理論都對「中」有所獨鍾和闡發,故被後人也一併列入「中派」體系。實際中派這個派別,乃是內丹學實踐上的一個學術理論觀派別,實無輩譜宗傳。


李道純的傳道活動始於元初,按其宗傳,出自南宗白玉蟾門人王金蟾的門下,應為南宗嫡脈。但他以清修為務,且自稱其宗脈為「全真」,故為江南之最早的全真道士。故可令人推測,此「全真」之義並非完全是北宗的門派「全真」之義,應是古丹訣「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全真」的丹法觀念,另具有儒釋道理論互融「全其真理真法」(作者語)之義。


中派鮮明的理法特色,首見於《中和集》,其對「中」的表義大致分為三層:一、「中」是道;二、「中」是法;三、「中」是竅。如《中和集》云:「『中』存而無體,故謂天下之大本。發而中節謂動,時謹其所發也,故曰和。發封鎖不『中』,故謂天下之達道。」這是指「中」即道。又云:「誠能致中和於一身,則本然這體虛靜而靈,靜而覺,動而正,故而應天下無窮之變也。」這是指「中」是法,也是效益。又云:「夫玄關一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但著在形體上都不是,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求。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所以聖人只出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關明矣。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釋曰:『不思善,不思惡,正憑么時,那個是自己本來面目』。此釋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這是指『中』即玄關一竅。


對此「中」義,尹真人《性命圭旨》闡發為「無極之極,真中也。故曰聖聖相傳在此中。此『中』就是堯舜『允執』之中,孔子『時中』之中,子思『未發』之中,《易》之『黃中通理』之中,《度人經》之『中理五炁』之中,釋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並發揮說:「若曰中有定在者,在此中也。若曰中無定在者,乾坤合處乃真中也。」黃元吉在《道門語要》中則乾脆說:「細論吾道,始終只是一中,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煉精而化氣;終而守無形之中,以煉虛而合道。」


有人認為,中派之法即如清又一中派人物閔小艮之「中黃直透」法,不用後升前降,有用開合等。對此筆者則不以為然。我認為,中派的特色就在於以「中」說理,以「中」說法。「中」即不偏不倚,能使鉛汞合,龍虎交,大丹結。那麼,把「中」換個方式說,也可以名為「太極」。故張三丰的丹法即「太極丹法」,是用「太極」代替了「中」。換句話說,我們也可以再改用「易」來講論丹法,可以將「中」與「太極」都包含進去。


雖然丹法門派中確有清靜虛無之靜法,和「中黃直透」之法,但這似與中派從哲理上論中用中不是一回事。「中黃直透」大約是重守有形之中;而中派人物從尹真人的《性命圭旨》到黃元吉的《樂育堂語錄》卷三,對於周天運煉中,採藥、進火、退符、沐浴等有細微的技術指導法要。如《性命圭旨》中關於「順逆三關說」即有云:「初關煉精化炁者,要識天癸生時急急采之。采之時須以徘徊這意,引火逼金。所謂『火逼金行顛倒轉,自然鼎內大丹凝』。中關鍊氣化神者,乘此火力熾盛,駕動河車,自太玄關逆流至天谷穴,與神合,然後下降黃房,所謂『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上關煉神還虛者,守一抱無,以神歸於昆盧性海。蓋三關自有為入無為者,漸法也;修上一關兼下二關者,頓法也。若徑做煉神還虛者,工夫到虛極靜篤時,精自化氣,氣自化神……」可見此中派仍有「以有為入無為」之法。


又如被視為中派精華之作的、明李虛庵(泥丸)口授、無名氏述、清閔一得重篡的《泄天機》,其「築基全憑槖籥」一訣中言:「則其下手也,必先立基。其立基也,必自調心始。心調氣和,則可冀造真息。真息也者,蓋即南華之踵息,泥丸謂之胎息之由,而籍意到,未造自然。一成胎息,則直與天地合德,而中無容心處,呼則隨呼,吸則隨吸,一如槖籥。……直息既調,意到即現,闔開自如,不假意念。只須依法開接上下鵲橋,微以胸膈撐開,將心中之氣降下少腹,存於坤宮中極,謂之虛心實腹。兩手將腎莖並陰囊兒捧使熱,若舉更妙。……迨到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約徑九息,乃以意引,穿閭後透,自得五龍捧聖之驗……」由此又可看到,閔子的「中黃直透」不過是一種丹法原則,下手之中的相關階段,仍是有作有為。所謂「中」,乃遵道而行,全無主觀偏執的行為罷了。


中派丹法總體是以法修為旨,但《性命圭旨》中也披露有「三家相見」的龍虎丹法。


4


東派


內丹學東派開派於明嘉靖、隆慶年間,創始人為陸西星。


陸西星(1520—1601,一說1606),是朝揚州興化縣人。字長庚,號潛虛,又號方壼外史。少為秀才,才華出眾,名重鄉郡。因九試進士不中,遂棄儒為道士。自稱嘉靖二十六年(1547)呂洞賓下降其北海草堂,親傳丹訣,遂得內丹真傳。上承鍾呂道旨,主張男女雙修,並著書立說,開創丹法新門派。然而不立宗門。後人稱為東派。(按:詳考東、西、南、北、中之內丹學五派,惟中派是以其不偏不倚的「中」之哲理立派,其他四派皆是以地域而立。然此地域又不是全按一個統一標準所劃分。如北宗之「北」,是按創立地處於中國北方而言;而南宗之「南」,則是以地處長江以南而言;東派之「東」是按地處中國之東而言;西派之「西」則是與東派地域相對而名。)


東派所主張的男女雙修,是根據特定的修道對象而言的。也即是為特定的修道對象而設,並非說這種丹法適合於每一個入門修道者。這特定的對象就專指已破體的中年或老年人。是一種極為便捷的築基法門。打個比方說,已經破體之人,與未破體之時相比,就像父母早先給了你一筆足夠一生使用的存款,未破體的青少年男女,就等於這一筆存款絲毫未動,奠定了雄厚的生命開支之基礎。而已經破體之人,特別是因為破體已經導致身體病衰的人,就好像父母給的一筆存款,花銷無節制,且有減無增,積蓄眼見越來越少,無法往後過日子,生命開支的雄厚基礎遭到不同程度的嚴重破壞。可見,若是一個未破體的童貞男女,顯然不必行此雙修,蓋因「童初之人皆胎也」。已有仙胎之基,故不必築基。再換句話說,若以孤身清修去築基,簡便固是簡便,但這就像做生意已經虧得一塌糊塗,身無分文,再想把生意做起來,做紅火,本錢從何而來?若靠每天出力氣打工掙錢,不但掙來者少,加上天天還要開支,或有積蓄也少得可憐。如此積蓄到何時?或一日積蓄未足,生命早已難以支撐下去。而雙修法就像生意雖已虧得一塌糊塗,身無分文,然你卻有深刻教訓,欲立志新創大業,恰這時又有有錢有勢之善人相助。可謂昨日一貧如洗,今日得助一夜又成富翁,生命之基礎很快就得以奠定堅固。又按三元丹法而論,天元、地元得之它物,采煉服食過程異常艱難,而取之人元,其理亦一。且「此般至寶家家有」,甚是便當,可謂捷徑。


東派陰陽雙修的法門實承南宗一脈,並認定古丹經言「陰陽」,實指男女,並對其理論進行闡發。如陸氏在《金丹就正篇》中言:「金丹之道,必資同類相合而成。陰陽者,一男一女也,一離一坎也,一鉛一汞也,此大丹之藥物也。夫坎之真炁謂之鉛,離之真精謂之汞。先天之汞積於我,先天之炁取於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陰而內陽,於象為水為月,其於人也為女。我,離也,外陽而內陰,於象為火為日,其於人也為男。故夫男女陰陽之道,順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


東派雖主陰陽男女雙修,但與其他房中采戰截然不同,主在「凝神聚氣」,促成彼我神氣相交,達到雙補雙修,被認為是上乘陰陽丹法。明末孫汝忠、清人傅金鍂等為此派之支流。


從東派力主陰陽同類雙修的情況分析,一是當初接受丹法,傳法之師乃是根據陸民之情況特設陰陽同類丹法相傳,經實踐驗證確有意想不到之奇效,陸氏乃備極推崇;二是陸氏未得他種丹訣,或對他種丹法知之皮毛,故認為陰陽雙修乃為最高法門。實為南宗諸法共用體系分出來的一個單法單用並有所建樹的支流。


5


西派


內丹學西派創於清朝嘉慶至咸豐年間,創始人李西月。李氏,字涵虛,號團陽。四川樂山長乙山人。少時從學於李嘉秀九峰書院。及長,自稱曾遇張三丰,得授秘傳丹法。後又稱於峨眉遇呂洞賓,得鍾呂金丹真髓。修鍊經年,得證丹果,遂與江浙的東派相對,開創是西派,立輩譜九字:「西道通,大江東,海天空」。著作甚豐,尤因重新編纂刊行《張三丰先生全集》,對歷史的貢獻頗大。


西派丹法的特點是清靜與陰陽合用,不僅理論闡述更為詳細通俗,也使操作形式更為兼融,利於推行,故在清朝內丹學界影響很大。


筆者認為,無論西派的創始人李西月是否直接受訣於張三丰,這都無關重要,但其丹法思想和丹法要訣源於張三丰一脈應自無疑。惟與三豐派不同之處是,張三丰是一位天地人三元丹法綜合修鍊的大家,全方位地繼承了中華仙學內容的精華,而西派則是繼承了人元(清靜、陰陽)丹法的精華(或稱繼承了上品人元丹法)。西派清靜與陰陽合用,其對象也是針對破體的中老年男女,因其本元虧損,自身不能具足鉛汞二物,才求之於彼。


但陰陽丹法雖「一時辰內管丹成」,異常簡便快捷,但若無煉己功夫作為保證,其陰陽雙修就是一句空話。故西派功夫基本分為兩步,第一步主清靜自然地煉己,第二步主陰陽互用。功法層次多,如築基分小築基、大築基;煉己分內煉己、外煉己。煉心法分為九層,藥物分三層,煉功分五關等。


西派的清靜理論與虛無派相似,認為「心為一身之主,神為三品之上乘。惟心與神是二是一,不可不辨也。……故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下手學道者,必攝念歸靜,行、住、坐、卧皆在膣子里,則守靜始能篤也。蓋有念為妄心,無念為真心,人能收念於平日,而還其所止之地,乃能專心於臨時,而堅其入空之基」(李西月《道竅談》)。這裡清心寡欲與虛無丹法一致,但有具體操作方法。如入靜之法是先去欲得靜心,因心靜得神清。又有「行、住、坐、卧皆在膣子里」。為加強高心與入靜並與生理髮生關係,李西月借用陸西星調息之法,曰:「調息之法,自調心始;凝神之法,自調息始。」這其實未超出張三丰「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凝神入氣穴」的丹訣要領之外。


李氏認為,能得真清靜,則水自然清,火自然生,神自然交,氣自然合,風自然正,車自然行,抽自然抽,添自然添,退自然退。此與虛無丹法在特定階段的境界追求是相同的。


但西派是在一旦做到了清靜自然,就要求之於彼,行陰陽雙修法。作為男女一方,女子鉛,男子汞,在自身稱作內葯,在彼身稱之外葯。以內葯求外葯,內外相合,利用相生相剋的化學反應,始能養煉成大丹。


依筆者的推斷,仙學的最昌源頭,名種丹法都是獨立創興的。但起碼在五千年前,將各種丹法充分加以利用,從事綜合修鍊,對於有條件、又具廣博胸襟的仙學家來說,已經不是新鮮事。鍾離權、呂洞賓、張三丰便是後來綜合修鍊的大家。但這些大家因時因地因人施教之故,某些後來人就不可能得到全訣全法。或得全訣全法,因時因地因人不同,又不能全部公開、全部實行。這些原因的限制,便形成了後來的門派特色現象。如南宗得傳有清靜、雙修二法,但二法在傳承中分法衍流;如東派力主陰陽,實宗南宗雙修真脈。而觀西派的方法,乃從人元之法上還原了早其綜合修鍊的情勢。


這裡尤當指出,有些學者認為,內丹學的出現乃是漢唐以後的事情。這是十足的外行見說。不過是「內丹」術語的出現確系始自漢唐以後。而內丹學的廣義名稱是仙學,仙學衍流到內丹學時代,實是從外丹燒煉學上得到了一些理論與方法闡述的啟示,使難以用語言表述的仙學人元修為內涵得以能用統一的技術標準去闡述,去衡量,這實為仙學發展史上的偉大貢獻。縱觀內丹學歷史,越到後來理法越科學、越系統、越醒透,但這都只能說是後人的新貢獻,而非創始。


6


伍柳派


內丹學伍柳派由明末清初的伍守陽、柳華陽二人所開創,自奉為北宗龍門嫡嗣。伍氏自署龍門派第八代弟子。伍柳派所嗣北宗清修法門,並繼承和發揚了王重陽開創的道教全真思想,但在修鍊方法上,與北宗先性後命的操作技術不一,提倡性命兼修,神氣並重。這正如中國人民大學徐兆仁先生在《東方修道文庫·伍柳法脈》前言中所言:「伍柳派在修道理論與方法的闡述中,貫徹了一條由淺入深、直接鮮明的原則;並且努力破除陳規陋習,將內修的工程節序及各個關鍵環節的真機密訣盡數傳出,暴露無遺。這就使得初學者能夠委快地摸 到大道的門徑,少走許多彎路;即便有造詣者,亦可從其中探得大道神髓,攀登上乘境界。」


伍守陽(1574——1644),明朝末年江西吉安人。原名陽,字端陽,號沖虛子。按《仙佛合宗語錄·伍真人修真歌》記述,生而聰穎超常,十歲即奮志經學,遂得王重陽道言七篇;十三歲即生求真入道之心;十六歲即可披閱文章,並對習儒進仕感到厭倦。自二十歲斷除名利,徹底棄儒從道。他十九歲時(即明萬曆二十一年,時1593)得曹還陽親傳丹法,遂遍閱仙聖之書,又參悟真諦,始著《天仙正理》與《仙佛合宗》,後又師事李泥丸,王昆陽,為龍門派傳人。


柳華陽(1736—?),清代洪都(即今江西南昌)人,起家科第,但自幼好佛,後出家為僧人。因未了慧命合徹之旨,又出佛皈道。得遇伍沖虛真人及壼雲大師,傳以金丹大道秘訣,自感豁然了徹,乃知慧命之旨乃自家本來之靈物,遂著《慧命經》、《金仙證論》。因其師事伍沖虛,且丹法理法悟見與實踐與伍氏相同,且著述與伍氏有互相參輔之特點,相從者其眾,影響廣大,故與伍氏被合稱伍柳派。


筆者認為,伍柳派在內丹學上的貢獻最突出者有三:


一是打破了宗教間人為的障礙,揭示了儒釋道三教在內丹學修鍊中的異名同實之內涵。如柳華陽《慧命經》第九章「集說慧命經」開頭即言:「慧命者,乃如來當初所取以示人之名也,是西方之梵語,中華曰人之本源,儒謂之先天炁也……漏盡者,即世尊以示阿難所修之名也,亦是西方之梵語。中華曰走漏,儒謂之走精,醫謂之泄元炁,而漏盡即慧命之所化,當其未動之先,本是命也……」並認為佛門的修鍊正宗大藏之教與道家基本相同,「有權法,有實法,有無為法,有有為法,豈可一概論之?是在人之學與不學耳。所以然者,性命雙修之道即在其中矣」。並在丹訣中就大量的佛教用語以道儒二家的名詞及修鍊次第作解釋。


二是將古代丹法的隱秘盡所知者一一明白無誤地披露,使內修真相大白於天下。


這裡試舉一例:世人皆知,武當道教供奉的是玄天直武大帝。在武當山道教中有關於真武大帝的許多傳說,許多道教建築也與傳說的事件相關。這些傳說都是圍繞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鍊而形成。其中有個傳說說,真武大帝在南岩修滿四十二年,有一次他師父紫元君化為一個仙姑以色情挑逗他。真武不為所動,反怒斥山姑。山姑羞愧,無地自容,乃撲岩而死。真武見一怒之下竟害死一條人命,深悔不已,故也縱身撲岩,願以一命抵一命。誰知真武這一撲,卻有五龍將真武從半空捧住,扶搖而上,乃升帝位,得圓道果。筆者以前在對武當傳說及與傳說有關的古建築進行研究時,曾判斷其可能是道家文化和仙學養生文化一些寓義的隱示,並撰寫過此類文章。但基本上只是推測,沒有足夠證據。後來及閱伍沖虛《仙佛合宗》,令人拍案叫絕,疑雲頓消。


如「門人問答」一章載:


問曰:「此五龍捧聖之喻,亦喻古人乎,抑今日之喻也?」


答曰:「前玄帝證道於軒轅黃帝五十九年甲子歲,當離凡質以養神胎之際,用此法留為法象於武當山,號捨身崖,超脫凡質也,曰五龍捧聖入聖位也。喻此以示後人,度人之心何殷也!故修仙傳道者得聞而謂,惡無聞也。豈虎皮座張真人靜虛幽棲於武當?其後口傳於蘆江李虛庵,虛庵口傳於南昌縣武陽里之曹還陽,口授至我及汝父真陽。得與聞者還有熊秀庵名守虛,鄧紹光名守空,皆新建縣西山之仙種也;並曹還陽之子希名、守玄者數人……」


以上所謂「五龍捧聖」就是七日采大葯服食過關之中,大葯從督脈升時,因有走失之危險,需要道伴以手撫摩,關鍵處捧輔而行,方能平安升入泥丸,得升「帝位」。如此將道門隱語明白解釋,在伍柳派丹法中比比皆是。


三是下手次第系統、具體、明細,講解通俗,使無師自修者更具可操作性,利於內丹學的推廣普及。


如伍沖虛《天仙正理》篇分九章,所列先天後天二炁、藥物、鼎器、火候、煉己、築基、煉藥、伏氣、胎息,下手層次分明;又如《仙佛合宗》乃換一角度從性命雙修講法,設九章,列「最初還虛第一」,依次「真意第二、水源清濁真丹幻丹第三、火足候止火景采大葯候天機第四、七日采大葯天機第五、大葯過關服食天機第六、守中第七、出神景出神收神法第八」,到「末後還虛第九」。這種設置比北宗先性後命只適於極少數慧命條件的對象相比較,則有了更為廣大的適應對象範圍,實將內丹學由人為地引入象牙塔之後,又將其解放出來。如柳華陽的《慧命經》,則又用繪圖的方式,使內丹修鍊的內涵與隱秘解剖得更為直觀明白。


另外,伍柳派的丹法雖主要講清修法,但顯然是特為少壯或尚未病衰之人所設。對老邁病衰之人,仍倡導實行陰陽栽接之法。如《仙佛合宗》「門人問答」中舉有此說:


太初一問曰:「修真功夫如何起首?」


伍子曰:「少壯之人神炁動靜循環之機速,陽生之後採取烹煉,所謂『一陽初動,中宵漏永』是也,乃有葯而行火也。老邁之人神炁衰,謂之老來鉛汞少者,則動靜循環之機遲,則『敲竹敲琴』,為『喚龜招鳳』之權法,而後陰極陽生,即謂『撥轉頂頭關棙消息』者是也……乃火先而又生藥行火也。此起首玄妙天機,而世人不得知者有如此。……」


今學術界有人評論伍柳派,認為其丹法過於繁瑣,似乎操作起來顯得太麻煩。這是外行見識。豈知「大道至簡」,是在大道之本體性如此,修鍊大道則要以不簡之探索手段與方法,最後達到至簡之境界,其過程相對必是繁瑣的。古丹經之簡,正如《天仙正理》所云,「皆詳一而略一」之故。比如《陰符經》說到大道至簡至易,有言「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畢矣」。看起來確是簡單,然怎樣「觀」,怎樣「執」,或這一「觀」「執」過程,卻不是簡易的。有人聽上乘丹法可頓超直入,即欲坐而得道,實為懶漢抽機商之心態。實際上,所謂上、中、下三乘之法,乃為上中下三種根器人而設。上乘根器之人可免去下乘之法,頓超直入;而下乘根器之人婁難使用上乘之法。此又題外言也。


7


三豐派


三豐派,即張三丰派。這裡所指張三丰乃元明之際的武當丹士張三丰。(按:歷史上曾有三個張三丰(峰)。一為《神仙鑒》所載劉宋時張三峰,號朴陽子,傳房中御女三峰采戰之法,正統丹道家深惡痛絕,因元明張三丰原名三峰,後知其故避「三峰」不用而改三豐。二為北宋徽宗時武當內家派創始人張三峰。三為元明之際武當丹士張三丰,為丹道大家,開創有「太極丹功」一脈,且為太極拳之創始人。此派流傳甚廣,影響頗大,故稱三豐派。)


張三丰,遼陽懿州(今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人,生於元定宗丁未二年(12447),卒年不詳(按:清汪鍚齡編《三豐先生傳》「序」中言其官察四川劍南時,曾遇張三丰面示提警,並贈丹訣。以此推算,時張三丰已近四百五十歲)。懿州富翁張仲安第五子,生有異貌。幼多病,送碧落宮出家,遂愈。教習道經,過目成誦。十二歲還家,專究儒業。中統元年(1260)舉茂才異等,遂列名上聞,以備選拔。至元甲子(1264)秋遊燕京,聲名日隆。平章政事廉希憲異其才,奏補中山博陵(即今河北安平、深縣、饒陽、安國等地)令。後因父母雙亡,遂絕仕意,奉諱還鄉,研修道業。時有邱道人點化,遂束裝出遊訪道。往來名山大川三十年,未遇真師,乃居陝西寶雞山中。延佑元年(1314)六十七歲,入終南山,得遇陳摶弟子火龍真人(有言姓鄭,有言姓賈)傳以三元真法。泰定甲子(1324)春,游武當,調神九載,道始成。從此以武當為居地,隱顯四海。至正十九年(1359),僑寓南京,傳沈萬三地元黃白之術。復於寶雞金台觀陽神出遊。元末明初居武當,著述丹經,研習太極拳法,後傳弟子眾,周真得、楊善澄等被稱「太和四仙」,孫碧雲、李素希等開「武當榔梅派」。並將太極拳傳民間弟子張松溪(後入武當道門)、張翠山等,廣傳江浙一帶,發展成為南派太極拳;又經下代弟子傳山西王宗岳,再傳河南溫縣趙堡蔣發,衍演發展了趙堡、陳、楊、武、吳、孫、郝、李等北派太極拳。於本山則代有相承為「猶龍」等等之本山太極拳,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武當道總徐本善集其大成。


張三丰之後,其丹派支流形成有三豐派、三豐自然派、三豐邋道派、三豐蓬萊派,猶龍派,榔梅派等十餘個派別。張三丰得道後,以內修金丹、外示神拳聲名天下。自明朝太祖朱元璋始,幾代皇帝慕名尋訪,終不得見,封號甚多,並於武當山特建遇真宮以奉。


道家丹法有天、地、人三元之別,自古歷代丹家偏得其一者多,兼得其二者稀,悉得其三者罕見。故歷代丹家多因偏得其一而識見偏執,每以已所一得為至上,往往排斥他們之法。據考,魏晉之後,惟許旌陽、呂洞賓、陳摶、張三丰等人悉得其全。


關於三元丹法,歷來雖歸類方法不一,但內容概莫能補;地元乃指動植丹與金石丹;天元乃指以金石所煉之葯金為神室,采日月天地精華所得有質無形之大丹。張三丰悉得其全者即為此三元丹法。


天元丹法所得之大丹,「如黍米一粒,落於地上則金光燭天」(張三丰《服食大丹說》),有質無形,人人可服。服之肉體立刻炁化,聚則成形,散則化炁。張三丰當年所傳沈萬三乃地元黃白之術,可作道資,可造神室,但不可服食。後沈萬三遇難充軍雲南,遇張三丰。張三丰賜丹與全家人服,皆輕舉登仙,此乃天元大丹。此丹法今已成絕響,不存人間。但它的客觀事實存在不容置否。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在寫世界科技史的時候,還專門提到中國明代張三丰在化學方面對人類所作的偉大貢獻。


地元丹法大致分三類。一類是單方類,採用自然界單一的珍奇物類稍作加工服用。如千年人蔘、何首烏,或某些菌類、石膽等;一類是用名貴珍稀植物的某部分(動物如麝香、犀牛角等;植物如黃精、茯苓等),混合加工炮製成丹藥服食;一類是用各種礦物(如硃砂、水銀、硫磺、戎鹽等)燒煉而成丹藥服食,或燒煉成「點石成金」的藥物或金屬以充道資、以造神室。


有關地元丹法,在《張三丰全集》里僅有少量涉及,未有詳訣。蓋因人元丹法可書之於文,非經修證,得文如同盲人摸象。唯地元、天元乃身外可以技術操作,若有條件,人人可行。但關乎大道天機,不能書諸文字,外人難得其詳。縱門內弟子,也需經過百般考驗,確系承道之人,方能盟誓以授,口口相傳,不留文字。或以奇特符號、文字存訣,外人見之也不得知。


關於人元丹法,因張三丰始得真訣時已六十七歲,年近老邁,故火龍真人傳與清靜與陰陽兼修之法,先煉己以鑄劍,次以陰陽雙修栽接命室,後以清靜了道。


除開天元、地元於張氏所得不可詳知,張三丰在人元丹法上可謂有獨到的理法造詣與創新發展。一是從丹法理論上倡導三教圓融之說,並以太極理論對丹法加以闡發。如《大道論》雲;「夫道者,統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陰陽動靜之機,具造化玄微之理。統無極,生太極。無極為無名,無名者,天地之始;太極為有名,有名者,萬物之母」,認定太極是萬物發生的根本;「太極為陽動,陽動陰亦動也。自是而陰陽相推,剛柔相摩,八卦相盪……」,認為只有太極之動才是自然造化趨於生生不息;「人能率其(太極)天性,以復其天命,此即可謂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太極內含一陰一陽,「一陰一陽之謂道。修道者,修此陰陽之道也。一陰一陽,一性一命而已矣」。張三丰的太極理論,既適於清修,又適於同類陰陽雙修。二是在丹法上,不僅使清修與陰陽兼融,發揮速效,而且發揚了動靜兼煉的道家養生傳統,並創立成為一個明顯體系和門派特色。這種動靜兼煉就是將前輩道家傳承的吐納導引養生術與自衛防身之武術揉合一起,並汲取釋儒醫家武技養生與經絡學說,創編為一種體現太極哲理內涵的拳法,作為內丹築基的動功,避免了一些道人修習內丹下手即靜坐導致的經絡不通、血脈不適,反而產生疾患的弊端。同時這種拳法在不違背養生原理和道德品行的前提下,又能發揮禦敵防身作用,後來竟能成為一門相對獨立於丹道之外的武學體系,名曰太極拳。而今已成為全世界人民都喜愛的健身養生運動。三是丹法特別是對於清修法一門,闡述上深入淺出。如他對下手法提出「調息凝神,凝神調息」,甚為簡捷有效,且不會出偏;提出進入功態務必「一槍下馬」,免再爭戰,確為高論和經驗之談。對「河車」運轉,提出讓學者分辨「河車初動」與「河車真動」等等,不一而足。似由張三丰時代以張三丰為代表開創了仙學隱語明說的新風。


三豐派的陰陽雙修法訣,雖未能公開傳世,也未能公開集中收入他的文集里。但在《張三丰全集》中的許多丹詩里都露有端倪。《無根樹》道情詩二十四首被公認為是陰陽雙修的丹訣。再如,《大道論·中篇》有雲,「此金丹靈藥,非世間之所無,非天上之不可得,只在於同類中求之,乃生身固有之物也」,「故作金丹之道,與生身事同。但順則成人,逆則成仙,順逆之間,天地懸隔。只要逆用陰陽,自然成就,並非邪徑旁門也」;《玄要篇·大道歌》:「劍已全,采真鉛,採取鴻蒙未判先。若還採得後天氣,只是將他命苟延。二七時,有真機,神州赤縣當求之。法財兩周若求得,就好切思細詳別。粉紅雲,野雞色,唇若塗朱膚似雪……」;《金液還丹破迷歌》云:「此葯雖從房中得,金丹大液事不同」;《龍虎還丹指迷歌》云:「男配女,陰配陽,交媾分明戰一場」;《注三月生魂金丹三還一返歌》云:「不用神交與體隔,只用上呼下吸兩口說」;《金丹詩三十六首》「煉己下手」云:「拿住龍頭收紫霧,鑿開虎尾露金光」;「先天大葯」云:「世人問我難回答,遙指天邊月出庚」等等,俱是陰陽丹法之秘訣。


三豐派公開的丹訣,不象《性命圭旨》和伍柳法脈那麼系統,除門中弟子可得全訣外,其他皆是隨緣說法。然張三丰隨緣說法的丹論、丹訣、丹詩,數量之大,內容之豐富,披露丹秘之醒透,都是劃時代的。細心人若按下手次第將這些散文穿連成體系,清修法奧秘顯露無遺矣。


8


女丹法派


所謂女丹法派,其實指的是專供女子修習的各種丹法。


根據歷史情況的分析推論,女子丹法的成熟應早於男子丹法的成熟。因為在五千年之前的相當漫長的一段時期,是以女性主宰家庭與社會的,那個時代被今人稱為母系社會,或言女權社會。在此種「性」尚未受到壓抑的社會裡,慧智的、富有的、有權勢的女性,在前仆後繼性生活的經驗積累中,總結出了一些利己損人、利己不損人、雙行雙利的性養生方法,並從中提煉出超出一般養生性質的仙學內丹術;同時也從男女清修的最早源頭總結出了女子清修的丹法。


在黃帝那個時代,社會上享有聲譽的女丹養生家非常多,許多追求仙學養生的男子,包括像黃帝這樣的領袖人物,常常要向這些享有聲譽的女丹養生家請益,甚至拜她們為師。當時比較聞名的有西王母、玄女、素女、采女等等。後來隨著社會的變化,男子主宰了家庭與社會,成為父系社會,或言男權社會,形成了「男尊女卑」的倫理文化傳統,女子丹法受到淡漠,男子丹法佔據主導地位。但因女子丹法源遠流長,社會上有男必有女,女子養生屬於客觀需求,故女子丹法傳承雖較男子丹法為不便,但也在曲折複雜的歷史發展中得以延續傳承下來。但又因為特定的社會歷史情況使然,女子丹法常在特定的情況下由男性養生家兼及傳承,故未能形成派系。


之所以男子有男子丹法,女子有女子丹法,乃是因為男女之間,生活、身體、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著許多不同之處,所以在煉養上,也就是在「築基」階段,所採用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清閔小艮傳《女修正途》第二法中言:「……女子陰質也,月象也。當十三四五歲時,元氣充足,直血盈滿,有陰中之一陽,月圓之光正旺。至天癸一降,元氣遂破,真血遂泄。若到婚嫁之後,或生男生女,元氣漸損,真血漸虧,雖月月有信水復生,即月月有信水復傷。女命難修,在此一著。女欲保命還元,須尋修訣,得訣以修,功成甚速也。」清賀龍驤《女丹合編·序》云:「男先煉本元,後鍊形質。女先鍊形質,後煉本元。男陽從下泄,女陽從上升。男修成不漏經,謂之降白虎;女修成不漏經,謂之斬赤龍。男精逆行而成仙,女血直騰歸心竅。男七蓮難放易收,女七蓮易放易收。男修曰太陽鍊氣,女修曰太陰鍊形。男曰胎,女曰息。男白虎降則莖縮如童體;女赤龍斬則乳縮如男體。男出神遲成道亦遲,女出神速成道亦速。男可自升,女必待度……此工法之不同也,若性命之理,則無不同。」


歸納起來,女丹功也分為清修與雙修兩大類。雙修法下乘有體交法,上乘則神交法,其法無另外之處,只是技術上與男子互相配合有相應的秘訣。清修法除築基階段下手煉養的部位不同之處,總的形式與男子無別。如有有為法,有無為法;有漸法,有頓法。還有輔以藥物之法。總的來說,女子下手之初,所修鍊部位在乳房,所驗證效益在有赤龍者斬除赤龍,已無赤龍者調養出赤龍再斬除赤龍,乳縮如男體,生理向青春少年狀態轉化。築基功成後再修功則與男子無異。


正由於男女有別,故在功態中的一些生理化學反應是不一的。如關於「活子時」,清代所傳《女功正法》:「乾道活子,丹經所載;坤身活子,古人未言……大抵乾坤動靜,專言翕闢之機,兩無異致……」此「兩無異致」是言男女均有「活子時」現,然現時反應卻不一。還有女性因年齡不一,在特定練功階段所守部位也不一樣。但女子丹法,由於女性的意志力、悟性等方面一般多遜於男性,故下手得境較難。反之,一旦下手得境,恆持不輟,成道又較男子迅速。這是女子修功的一大優勢。在道家北宗的「七真」中,孫不二乃是一位傑出成功的女丹家。


以上內丹學八大派實乃彙集了中華傳統內丹學的全部內容與精華。然古代仙學門派,尚有與宗教緊密聯繫的,如行符籙之術,存想(神靈)之法,主於法與術者,當不屬正統內丹學之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論密宗的虹身和虹化的成就與丹家陽神成就
見著性光是功夫
樁功深義
淺言功夫之修鍊
答某大學胡君問道八題

TAG:內丹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內丹學主要流派
電影美學思潮與流派
中國古代八大學院流派排行榜
中國空戰理念大分歧:美國流派獲勝,俄羅斯流派離場
日本漢方醫學發展及流派
嶺南中醫流派集萃(2):嶺南溫病學術源流
浙江中醫流派有了統一名字 「浙派中醫」巡講紹興啟幕
油畫中的流派—巴洛克派
國畫流派
中國詩壇流派及未來趨勢
當代中國小兒推拿流派
鴻仁堂國際中醫研究院中醫流派大會之太極拳展示
鴻仁堂國際中醫研究院中醫流派交流大會之頸椎病調理
俞唐生:談談國學江湖上的流派及書本派
方回春堂國家級女科流派名中醫陳學奇「十月養胎法」動畫版新鮮出爐!
當代中國玉雕的四大流派
歷史小說素材:中國古代傢具流派詮釋
日本花道的三大流派·唯美禪意
六張圖讀懂西方哲學發展史和流派拿走不謝